《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ppt课件(12页)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91134 上传时间:2017-01-16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6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ppt课件(12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ppt课件(12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ppt课件(12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ppt课件(12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ppt课件(12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ppt课件(12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ppt课件(12页)(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 李白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乾元二年( 759)秋。是年春,李白在流放夜郎途中,行至巫山,幸遇大赦放还。九死一生,喜出望外,立即“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赶忙返至江夏。李白获得自由以后,为什么迫不及待地返至江夏呢?“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 江夏赠韦南陵冰 ),原来他又对朝廷产生了幻想,希望朝廷还能用他。但是他在江夏活动了一个时期,毫无结果,幻想又落空了,只好离开江夏,出游湘中。在岳州遇到族叔李晔,时由刑部侍郎贬官岭南。他们此次同游洞庭,其心情是可以想见的。 听读诗歌 古诗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 动画版 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 赏析 】 李白才华横溢,素有远

2、大抱负,而朝政昏暗,使他一生蹭蹬不遇,因而早就发出过“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感叹,而今到了晚年,九死一生之余,又遭幻想破灭,竟至无路可走,数十年愤懑,便一齐涌上心头。因此当两人碧波泛舟,开怀畅饮之际,举眼望去,兀立在洞庭湖中的君山,挡住湘水不能一泻千里直奔长江大海,就好象他人生道路上的坎坷障碍,破坏了他的远大前程。于是,发出了“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的奇想。 【 译诗 】 若能铲去君山该多好,浩荡湘水一直向前奔流。 思考: 表面上把君山铲掉,是为了让湘江的水流得更宽畅,但实际上他是希望铲除世间的不平,让自己能有一条平坦大道可走。换言之,是诗人在抒发一己的内心愤懑。 1、诗人“刬却君山”的

3、目的和动机是什么?“好”如何理解? “好”表示虚拟的假设,如果能做的那该多好啊。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 译诗 】 这巴陵浩浩荡荡的江水啊,仿佛都变成了美酒,醉杀了整个洞庭湖地区,你看那满山的红叶,不就是洞庭之秋醉后的容颜吗? 【 赏析 】 这两句诗,既是自然景色的绝妙的写照,又是诗人思想感情的曲折的流露,流露出他也希望象洞庭湖的秋天一样,用洞庭湖水似的无究尽的酒来尽情一醉,借以冲去积压在心头的愁闷。 思考: 最后一句,“醉杀 ”了什么?为何用这个词? 文字上说洞庭秋色为酒所醉杀,实际上是诗人把自己醉杀,同时也让洞庭的秋色醉杀了。 用上了这样的词表示出作者奇特的想象,他让洞庭与自己同醉,

4、并在诗中表示出了诗人“醉后发清狂”的情景,此时的他已分不清是洞庭醉了还是他自己醉了。 最好能铲去君山,让湘水畅快地四处流淌。这巴 陵浩浩荡荡的江水啊,仿佛都变成了美酒,醉杀 了整个洞庭湖地区,你看那满山的红叶,不就是 洞庭之秋醉后的容颜吗 ! 译诗 析诗 后两句 :写他的又一个奇想 :希望自己能像洞庭湖的 秋天一样 ,用洞庭湖水似的无穷尽的酒来尽情一醉 . 前两句 :写他的一个奇想 :要铲去君山 ,让自己有一 条平坦的大道可走 . 从作者的两个奇想中 ,说说这首诗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遇赦后极其兴奋痛快 ,豪迈奋发 的情感 . 赏诗 赏析”巴陵无限酒 ,醉杀洞庭秋”两句 这两句运用想象 ,既是自然景色的写照 ,又是诗 人情这两句运用想象 ,既是自然景色的写照 ,又是诗 人情感的流露 :流露出他希望像洞庭湖的秋天 一样 ,有洞庭湖似的无穷无尽的酒来尽情一醉 , 借以冲去积压在心头的愁闷 . 主题探究: 其二:李白嗜酒,且酒后往往诗兴更浓,所以有“斗酒诗百篇”之说。这首诗就是一种带着醉意的狂放想象,一种灵感突发的神来之笔,其大胆瑰丽的构思正是李白浪漫主义风格最典型的表现。 其一:君山挡住了湘水,就好像是诗人人生道路上的障碍,破坏了他的远大前程,所以他要“铲却君山”,抒发心中的不平之气。但是实际上君山是铲不掉的,那就只好拿酒来解忧,喝它个一醉方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