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907395 上传时间:2017-07-28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0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礼物教学反思礼物是一首短小朴实的儿童诗。文章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向读者介绍了亲人们在去年、今年送“我”的礼物,以及“我”通过这些礼物懂得了什么,即礼物的含义:表达了亲人们对“我”的关爱与期望,体现了长辈对晚辈的深深情谊与殷殷期望。本文语言流畅、朴实,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男女赛读,齐读,讨论交流,理解“礼物”的含义。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我让学生再读课文前四个自然段感悟这几个小节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然后,我让学生仿照这种写法写一段话。仿写时,我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然后动笔编写,最后,全班交流,相互点评、修改。有个学生这样编:“去年儿童节,老师送我一本

2、笔记本,望着精致的笔记本,我懂得了要努力学习。 ”通过编写诗歌,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奶奶最喜欢的铃儿教学反思在三年级下册和第一单元“亲情”中,编排了奶奶最喜欢的铃儿这篇文章。预习课文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看到这个题目,你能猜出这篇课文主要是写什么内容吗?很多学生都说是写奶奶最喜欢的一种铃。我接着问道:“如果让你来写这个题目的作文,你会怎样去写呢?”“课文写的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样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寻找答案。 ”学生通过认真地预习就明白了,文章主要是写奶奶和冬冬之间的浓浓亲情。整篇文章看似写奶奶最喜欢的铃儿,实际上却是通过铃来写奶奶爱冬冬,冬冬爱奶奶。接下来,我就顺理成章地提

3、出要求:“你从哪里看出来奶奶疼爱冬冬,冬冬关心奶奶?从文中找出来。 ”大多数学生都能找出相关的词语和句子。通过品读词语和句子,学生也明白了,原来课文中不出现一个“爱” 字,却也能表达出亲人之间浓浓的爱意!通过学习,学生也发现了文章的一个重要的写作方法:这篇课文以对话为主,和我们平时写作的方法不一样。通过学习,学生也能体会出:在这一老一小有说有笑,有问有逗的对话中,奶奶和孙女的亲密关系表露无疑,浓浓的亲情浸透其中。文中没有提及“爱”,却处处流淌着“爱” 。而且整篇文章在这一老一小的对话中,显得非常有趣味,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下去。学习了这篇文章,学生不但明白了“亲情是需要用心经营” 的,而且也知道

4、了亲情是爱的互动,并表示愿意向冬冬那样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亲人的爱。平分生命教学反思平分生命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主题单元中的第三课,文章记叙了一个年仅 10 岁的男孩当得知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妹妹急需输血而医院却缺少血液时勇敢地献出了自已的鲜血并要与妹妹平分生命的感人故事,赞扬了男孩的勇敢,表达了浓浓的兄妹亲情。教了平分生命这堂课后,我有很多思考。第一、学生学习的情感是积极的、主动的。阅读课文后,学生能够多角度地质疑,我努力从感情上走近学生,与他们共同学习,因此教学过程显得生动有趣,学生也学得轻松愉快。第二、对话是语文课堂的生命。课堂上我尽量追求师生平等的对话,在交流中师生共同学习、共同

5、进步。在学习即将结束时,我创设了一个较好的交际情境:学习课文后,面对生与死的抉择时,你最想说什么?还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讲自己或他人的亲情故事。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单元教学目标更加落实。第三、故事情节简单,但要让中段的孩子快速明理却不易。怎样让我们的学生用成年人的眼光和视野去看与他们处在同一年龄阶段的小孩子的思想与行为呢?让学生来饰演本故事,就能增强他们的记忆,突破教学的难点,丰富他们的情感认识。第四、课堂上应给孩子充分的时间思考,更多的机会感悟。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自身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足够大的舞台,他们(她们)才能跳出优美的舞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

6、,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第五、神态、动作、以及语言描写刻画了小男孩为了亲人奉献一切的高大形象。所以,我在教学中从体会男孩的语言入手,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细细体会,从而更好地理解男孩的勇敢无私,使同学们受到一次珍惜亲情的教育。妈妈的葡萄教学反思对于本课教学个人比较喜欢其中三个环节的处理:1、本课紧抓狐狸妈妈“翻山越岭寻食”和危险时刻那震撼人心、触动灵魂的一喊,挖掘“母爱” ,并通过回忆的形式回读这感人的一幕幕,使情感逐渐升华。2、对于“葡萄”的含义,学生不难理解这一颗颗葡萄就是一份份母爱,本

7、课的处理并没有让学生的理解停留在这一层面上,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妈妈的葡萄就代表妈妈的爱,还让学生感受到时光流逝,妈妈的生命虽然结束了,但妈妈的爱还在延续,生命虽然短暂,唯爱用存!3、学生不难感受到狐狸妈妈那伟大而无私的爱,但往往对生活中平凡的母爱却视而不见,在拓展环节设计品尝生活中的母爱,让学生在平凡中感受母爱,学会感恩!将文本中的情感迁移到现实生活中。这课上了几次,自己始终不能对本课教学设计感到十分满意,主要感觉存在这么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文章处理时片断感过强,整体感不够!比如对课文 2、4 自然段几乎没处理,在教学 3、5 自然段翻山越岭时,对 2、4 自然段的联系不够,对于有些关键性词语比

8、如:“急急忙忙 ”、 “歇一会”等体会母亲急切心情的词语没有让学生自己去挖掘去品味。第二个不足之处,文章教学中感觉老师牵引得过多,还没彻底学生自读自悟,感觉还不够活!第三个缺点,朗读形式还不够多样!这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有待磨合改进! 古诗:村居教学反思村居给我们展现的是花草繁盛,千里莺啼,春风杨柳,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着风筝令人陶醉的意境。学习古诗,重在吟诵,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将学生带入诗歌中那春风拂柳,纸鸢高飞的乡村童趣,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中的意境,感受春天的美好与乐趣,以达到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由于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让其能够读出情感不是教

9、师强加改学生的,而是在教师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学生自悟,自得的。古诗教学,要想让学生品出诗中描写的意境,读出感情,培养价值观,则需要让学生能够初步地了解诗句的意思。学习中我是这样处理的:1、观察画面,初步了解在诗句的理解上,我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法,先以图为引,引导学生看图,说图,让学生有了最直接的视觉感观,增加对美好春光的感受,有了知春才能惜春,爱春,激发学生对春天赞美的欲望,进而进入到说图这一环节。在点拨学生说图时,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使其能够按一定的顺序自由交流画面,教师再运用诗句对学生的语句做概括性的归纳,使整首诗的大意展现于学生眼前,如此一来,学生对诗句意境便有了初步地了解。接着听录音

10、范读,让学生感受诗句的优美,由于诗句语言电压,文质兼美,有利于发展儿童的语文素质。2、学习生字,旨在读通诗句一年级的文本教学任务之一是识字和朗读。识字作为语言积累的基础,其教学过程,我尽量让学生以自学为主,组织学生小组之间或同桌之间借助拼拼音及优质生教学困生的方式,让每位学生都能自发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生与生和师与生之间都在充分的互动氛围中得以轻松地完成识字教学任务。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得以加深生字的习得效果。在认识生字读通诗句的基础上,清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展示自己的风采,并讲述自己的阅读理解体验阅读成就感。3、鼓励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使吟诵感情化对诗句的理解,不同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见解,教师

11、可以鼓励学生对诗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读了这首诗,你读懂了哪一句? ”,放手让学生在结合自身经验和字词理解的基础上,感受诗句带来的体验。在理解上,学生对“拂堤杨柳醉春烟”可能稍难掌握,为了发现学生的学习死角,掌握学习疑难,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勇于提问题“还有哪里读不明白的? ”以此发现学生自学中产生的质疑。如“拂堤杨柳醉春烟”稍难理解,对于学生所发质疑,我们不一定要对每句诗中的字词进行逐一讲解,而是借助图中景物,引导学生说说这句诗句针对哪些景物进行描写的,这样学生就能很快的把“ 景物” 与诗句对号入座,教师只做适时简单讲解即可。在指导学生朗读感悟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逐步

12、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并通过朗读形成自己对诗句的独特的理解。最后,在熟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积累语言,背诵诗歌。古诗:绝句教学反思美术作品里的败笔会使作品黯然失色,课堂上语文老师绘画的败笔却能使课堂变得更美。下面这节课就是最好的例子:今天上午,我和孩子们共同学习杜甫的一首古诗绝句,才刚把诗句理解完,就有孩子提议:老师,这首诗那么优美,让咱们把它画成一幅画吧?说实在的,这个提议我在备课的过程中也设计了,本想在学生学完和背熟古诗后才进行的。但又一想,既然是孩子们提出的,我何不随了他们的意呢?于是我便让他们根据理解把这首诗“画”出来,孩子们这回可兴奋了,齐刷刷地拿出纸笔认真画起来。五分钟后,一幅幅美丽

13、的山水画就在他们手中诞生了。我一激动也拿起了粉笔,在黑板上画了起来,不料画到屋子的窗时,几个孩子就忍不住在下面叫了起来:“老师,你画错了!”这回可轮到我纳闷了,我结合诗句左看右看,就是没有发现破绽,于是就问他们为什么说老师画错了呢?他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告诉我:“老师,你的窗画错位置了,那扇窗应该画在雪山的前面,不应该画在它的旁边。”我还没来得及问清原因?一位平时就很活跃的小男生索性走上讲台,拿起粉笔,在雪山前画了一扇窗,接着便问我:“老师,书上的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含应该是把雪山装在窗框里,您说对吗?”我听了,带头鼓起掌来,不为别的,就为学生们已经自己解决了这节课的重点之一体会“ 含” 字的意境。

14、更让我兴奋的是,接下来学习过程中,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就在诗画浓浓的氛围当中,我和孩子们顺利完成了一次“诗画之旅” 。这也让我想起了一位教育家的话:兴奋与激动能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对学习内容表现出兴趣,进而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确如此,无意中窗户“装”错了地方,使学生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探究的心理,热情高涨,兴致盎然,思维火花在欢乐的气氛中碰撞。文本与生活在这个时候得到了最佳的融合,感悟也如泉水般在学生心中喷涌而出。理想的翅膀教学反思理想的风筝一文语言活泼明快,充满童趣。描写了孩子们放飞寄托了理想的风筝,表达了孩子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1、质疑导入,激发兴趣教学中,我首先让

15、孩子们就课题“理想的翅膀”提出疑问,显然,孩子们提问题的能力已有所提高了,能够提出较明确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如 “理想怎么会长翅膀呢?”“理想的翅膀指的是什么?”“是谁的理想长上了翅膀呢?”“为什么风筝就是理想的翅膀?”带着这些问题,学生自由读文后,马上领会了“理想的翅膀指的就是风筝”。并能够从中找出了统领全文的中心句“这些在天空中飞着的,都是我们理想的风筝。”2、“看风筝猜理想”“我和小伙伴们各放飞了什么样的风筝?”带着这个疑问,我让孩子们结合观察文中插图,在自读 36 自然段中,圈出文中提到的各种风筝的名称,并猜猜这些风筝可能寄托着孩子们什么样的理想。“看风筝猜理想”的做法充分激起了孩子

16、们学习的兴趣,他们猜得不亦乐乎!也从中理解了“每个人的理想不一样,扎出来的风筝也不一样。”这句话的含义。3、指导朗读,感受快乐心情再次默读文中 36 自然段后,我让学生通过填写表格梳理课文重点内容,知道“我”和小伙伴们都放飞了什么样的风筝,为什么他们放的风筝不一样。接着引导学生在相关段落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读读,通过美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孩子们放风筝的快乐心情。4、结合生活,读中仿写在孩子们沉浸在放风筝的欢乐氛围中,我结合学生实际创设话题:同学们,你的理想是什么?你想放飞什么样的风筝?把课堂学习和生活衔接起来,引发学生对未来的思考,渗透理想主义教育。这时,孩子们跃跃欲试,纷纷起来发言。“我的风筝像一个画板,上面还挂着两根画笔呢,因为我长大想当一名画家。”“我的风筝像一个警察帽,帽子正中的国徽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因为我长大后想当一名警察。”“我的风筝是一条漂亮的绣满花纹的裙子,因为长大后我想当一个服装设计师。”此时,孩子们已把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