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17页)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90720 上传时间:2017-01-16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1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1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1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17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17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1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17页)(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 最牵动人们中秋情结的除了月饼, 恐怕就是月亮了。月在古诗里是 温柔多情的,要么是谦谦君子, 要么是窈窕淑女; 要么象征着团圆, 要么暗示着分离, 给人的感觉 常常是一种淡淡 的清凉的味道。 而这正迎合了文人的 雅兴和追求平淡的 心理,所以 ,文学家 们常借月亮来 抒写自己的情怀。同学们, 能不能背几句写月亮的 诗词名句呢?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 白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学习目标 一、熟读、背诵课文; 二、识记作者; 三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四、掌握有关词语解释及语句翻译; 五、理解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 六、鉴赏文中描写月色的精妙语句。 一、小声朗读一遍课文,给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 藻 荇 ( )交横 握下列红色字读音(读、写各两遍) 二、放声朗读课文(自读、齐读、分小组读、个体 朗读) 苏轼 (1037 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和弟苏辙合称“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苏轼极富才华,刚直不阿,仕途多有不顺,屡遭贬谪,但仍能乐观豁达。 三、 作者简介 元丰二年(公元 1079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

3、捕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案件惊动两宫,苏轼因之几丧性命。后经范镇、张方平等营救,苏轼于十二月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四、 写作背景 五、看注释,查资料,小组讨论翻译课文 重点掌握下列句中红色词语 1、月色入 户 ( ) 2、 欣然 ( )起行 3、 念 ( )无与为乐者 4、 相与 ( ) 步于中庭 5、 盖 ( )竹柏影也 6、 但 (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门高兴的样子 想 一同,共同 表推测,大概,原来是 只,只是重点掌握下列语句 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 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想到没有和(我)

4、游乐的人。 一同走到庭院中。 好像积着水,清澈透明。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整体翻译课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想要睡觉时,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我愉快地起来走动。想到没有和我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好像积满水一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等水草纵横交叉,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只不过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六、再读课文,小组探讨下列问题: (一)、课文的每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用四字概括。三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有何区别? (二)、课文第二段描写庭中月色,着力表现了月色的什么特

5、点?作者仅用十八字就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意境,你认为这主要得益于怎样的写作技巧? (三)、你觉得文中作者叙事,写景,抒情都是扣住哪一个字来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四)、你从最后一段中悟出了怎样的哲理? 1、寻伴夜游 2、庭院月色 3、月下感慨 叙述 描写 抒情 (一)、课文每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用四字概括。三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有何区别? (二)、课文第二段描写庭中月色,着力表现了月色的什么特点?作者仅用十八字就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意境,你认为这主要得益于怎样的写作技巧? 、 比喻。 作者用“积水空明”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本段虽

6、未着一个“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 、 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 “积水空明”是就月光本身而言,“藻荇交横”则以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一正一侧,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 、 抓住瞬间的感觉,把空明澄澈的月光写到极处。 “积水空明”是人在月光下产生的错觉;先写假象“水中藻荇交错”,在明“本体”“竹柏影”则把这种错觉推进一层,更加使人感到扑朔迷离,亦真亦幻。猛一抬头看见了竹柏,这才醒悟:“藻荇”原来是月光下摇曳的竹柏的影子,“空明”的“积水”却是一泻千里的冷月清光,愉悦之情顿现笔端,从而获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艺术效果。 (三)、你觉得文中作者叙事,写景,抒情都是扣住哪一个

7、字来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 闲” “ 闲人”、“闲情”、“闲心” “闲”字堪称本文的文眼。入“夜”即“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只因“无与为乐者”就夜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是“闲人”之举;而张怀民竟然“亦未寝”,在夜深人静之时兴致盎然地与作者“步于中庭”,可见张怀民也是一个“闲人”;月照庭院,树影婆娑,本寻常景观,在他们眼中却如此充满诗情画意,只有“闲人”才会有“闲情”品出个中意蕴 。正是因为他们都是“闲人”,才会“结伴夜游”。也正是因为他们都怀有“闲情”,视功名利禄如粪土,看荣辱得失皆云烟, “无案牍之劳形”,才有幸睹此盛景,是为“闲心”。而一般凡夫俗子汲汲于富贵,

8、醉心于名利,既无时间,更无心思去发现、感受自然的美丽,即便面对良辰美景,也往往视若无睹,这是多么悲哀呀!结尾作者发出的感叹实为全文的点睛之笔。 超脱、豁达、鄙视、愤懑、自嘲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唉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哈哈哈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你从最后一段中悟出了怎样的哲理? 只要放宽心态,美丽无处不在。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罗丹 抒情 寻伴夜游 “闲” 叙述 描写 庭中月色 课文总结 记承天寺夜游 情景交融 作业 1、背诵课文。 2、 同步练习 1、 2、 3、 4、 5题。 3、写一段 200字左右的描写月色的文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