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中的常见病之七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9815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叙述中的常见病之七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叙述中的常见病之七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叙述中的常见病之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叙述中的常见病之七(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叙事过程简单,只略不详。缺少细节变化。只能让人看到一个大概,体现不出 事件本身的魅力。叙述是记叙文的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切忌泛泛平推;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对其过程的记叙,不可一味求简练,否则,就是一篇故事梗概,而不是作文。该细的地方,要善于泼墨,写出细微变化。许多优秀之作,都不乏细节描写。而学生写作,往往忽视事情发展过程的有关因素的详略叙述、交代,不善于突出细节,对材料的蕴含挖掘不深,写不出事件本身的意义,文章主题就表达得不够鲜明突出。这件事教育了我我的家整天都是吵吵闹闹的,我不喜欢我的家。可是有一件事使我爱上了它。 我的妈妈是属“鸭子”的,嘴巴特别硬。爸爸是属“猪”的!最爱享受。奶奶是

2、属“兔”的,整天要“磨牙” ,爱唠叨。 “咦,桌上的烧饼哪去了?”妈妈发愣了。 “嗯,被被我吃了!”爸爸好像怕妈妈。 “什么,你吃了,留给女儿吃的,你怎么吃了! ”妈妈瞪眼了。奶奶接上了:“算了,算了,儿子、孙女吃了都一样。明天再买,多买点儿,全家一起吃”奶奶的话匣子一打开便荧不上了,幸好妈妈按住了:“算了,算了。”说完,冲奶奶笑笑,奶奶便一个人去厨房唠叨了,还把碗碟弄得特别响。他们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而争吵。我真讨厌这个家!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这天放晚学,我睡在表姐的宿舍里,只听见床摇动的“咯吱”声和同学们的窃窃私语,可是,我怎么也睡不着,心里有些烦躁。口渴了,奶奶不会来给我冲“果珍”了,于

3、是,我还是决定回家。我也不知道自已是怎么回家的,很晚了,只觉得自己仿佛是在黑色的、刮大风的海中寻找灯塔。推开半虚掩的门爸爸说:“王梅,回来了,我买了烧饼。 ”妈妈说:“水在暖瓶里,去烫烫脚。 ”奶奶扑了上采:“孩子,这么晚了,才回来,我真想你。烧饼冷了,我去给你热热”奶奶又唠叨个没完。可我一点儿不厌烦。家,到底是我的家,何必离开它呢?家里的温暖,家里的柔情,使我觉得家是那样的好。这是一篇初二学生的习作。文章显然是按“烦家离家一回家爱家”这一思路构思的,条理是清晰的。但习作最突出的缺点就是对“这件事”写得很不够,只用了第三、四两小段文字,写得太概括了;对如何“教育了我”这一重点情节,几乎没写出来

4、。整篇文章只是简略地叙述,缺乏详细的描述,没有细节。例如, “我”很晚了回到家里,爸爸一句话,妈妈一句话,然后就是奶奶的一番唠叨,于是,这个家却让“我”不感到“厌烦”了。这样,把事情的发展过程叙述得过于简单了,主题表达得很肤浅。对“我”回家前后的心理细节,描写也不够,让读者感到这“不厌烦”来得太突然。叙述是侧重记事的,是文章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叙述运用得好,就能使文章的内容表达得清楚,具体。要写好侧重记事的文章,需要从如下两个方面注意。第一、认真审视题目确定写作重点。文章的题目可能是一个词,可能是一个短语

5、,也可能是一个句子。一般来说,某个短语作题目,写作重点在中心词上;如果题目是句子,那么写作重点在谓语上。例文这件事教育了我 ,其写作重点显然是“教育了我” 。要写清楚“如何教育了我” , “我受到了哪些教育”等。本文作者却只写了个大概,上述问题仍是读者心中的疑团。第二、注重事件的过程叙述。突出细节变化。所谓“过程” ,即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对这三个方面的叙述,要突出经过, “经过”中可以显示事情的曲折性, “经过”中可以体现情节的起伏。上述例文,对原因写得过多、过细,恰恰忽略了对经过的详尽叙述,形象描写。如果在这个环节上,突出一两个细节描写,那么就不至于让人“只读到一个事情大概” ,主题也会因此而更突出、明确。如“我”回家路上的心理,是不是想到了,如果家里还是那种吵闹的情景怎么办?回到家后,爸爸、妈妈就是那么一句简单的,不冷不热的话吗?如真是如此, “我”又是怎样感受到“家的温暖”的?这里就有必要写深,写具体,写细致。当“我”看到一家人为“我”回来而高兴、忙碌的样子, “我”的心里又想到了什么呢?如按上述思路写来,突出几个细节,才能表达出“教育了我”这一主旨。侧重于记事的文章,主要靠作者对事件的记叙来揭示主题,所以切不可过于简单概括。不仅如此,还要突出一些细节描写,让事件具体、生动,从而感动读者,突出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