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第5课《看社戏》同步练习及答案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9709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第5课《看社戏》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第5课《看社戏》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第5课《看社戏》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第5课《看社戏》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第5课《看社戏》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第5课《看社戏》同步练习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第5课《看社戏》同步练习及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字音辨读二、 、词语辨析1飘零漂泊析例句关注关心析例句、熟语释义1不屑一顾:不值得一看,表示 轻视,看不起。2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3缠绵悱恻:形容内心悲苦难以排遣。4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荒谬的忧虑。5兼收并蓄:把内容不同、性 质相反的东西都吸收进来。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走近作者王英琦,1954 年出生,当代著名散文家(一级作家) ,安徽省文学院专业作家。出版过守望灵魂 求道者的悲歌 背负自己的十字架 王英琦散文自选集等十七部散文集。早年写过电影文学剧本李清照(由西影厂拍摄) 。散文曾获全国及省级奖,曾被介绍到日本、印度及欧洲诸国,并被新出的中国当代文学

2、发展史 中国当代散文史 中国现代文学历程 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等书列为专章介绍的中国少数几位重点散文家之一。创作上多年来坚持人文关怀和人道情感,主张文学应向多学科交叉渗透,散文应打破传统单一的美文观,向人类文化的多极性、高阶美发展。她非常注重散文作者人格的自我修炼及自我完善,提倡作家用整体人格与世界对话。二、相关背景看社戏是王英琦在河南三年“体验生活”中写出的作品,记叙了自己在河南农村看社戏的经历。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同时,又是古代的一个地区单位。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优场,社

3、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乱弹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豫剧,原名“河南梆子” ,俗称“河南讴” 、 “讴戏” 、 “土梆戏” ,是一个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大剧种。豫剧有祥符调、豫东调、沙河调、豫西调等多种地域流派。当代,豫剧的代表人物有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豫剧五大名旦” ,代表五大风格流派。三、主旨把握本文是一篇关注社会底层人物生存境遇的散文。作家通过对一个民间豫剧戏班的描写,真实地反映了他们艰难的生存状况,对他们的命运遭遇寄予深切的同情。四、结构图示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看社戏时, “我”和周围的观众关注点有什么不同?明确:周围的观众只是看社戏本身,而 “我承认,我

4、并不能听懂所有的戏文,我也不是生、旦、净、丑都耐烦看”(第 10 节 ),“对我而言,与其 说是对豫 剧感兴趣,毋宁 说是对当地的人文环境对看戏和做戏的人更感到兴趣”(第 18 节) 。事 实 上,本文写的主要也是“看戏和做戏的人” 。2本文主要写了艺人们什么特点?明确:一是他们对艺术非常虔诚、执著。如 “那武丑的翻筋 头,却每令我心悸发怵却也是能贴台边儿稳稳地刹住, 险伶伶地看似要掉,就是掉不下来”( 第 11 节), “但见她翻过青龙战袍,耍过一阵大刀后,竟直逼老生大骂而去。老生被骂得连连败退,无以招架,终于逃向后台去。我感到大欣慰”(第 12 节), “姑不论戏码怎生地瞎编乱造,台上的老

5、包却唱得十二分地卖力,血气沸腾,声贯丹田,包括那一招一式都功候极深,成熟到家”(第 16 节)。作者主要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他们对艺术的虔诚、执著。3 看社戏结尾说:“虽然,我不是每场全都看完并记下,但我肯定看到并记住了一些什么眼下,已是寒凝雪飘的深冬了,我的心仍是满满的,怅怅的,都是戏。 ”如何理解这段话?为什么是“满满的” ,又是“怅怅的”?作者虽然记叙的是“看” “社戏” ,她看的仅仅是舞台上的戏吗?明确:这段话充分表现了“我”对“飘乡戏班子”演员的深深同情和对其命运的牵挂,寄寓了对农民文化生活贫乏的感慨。作者 虽然不是每一场戏 都看完,但 对看戏的人和做戏的人的喜怒哀乐却有了深深的了解,

6、 铭记于心了,以至于心 总是 满满的、怅怅的,尤其是在寒凝雪飘的深冬,看戏的人和做戏的人的生活、命运更让人牵挂、揪心。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但看到的不 仅仅是舞台上的戏 ,还看到了农村文化生活的贫乏,伶人们背后包藏着的生途的坎坷,世事的艰酸, 认识到了最具有生命力的 艺术来源于大众,那是“最原始的” ,也是“最本质 最不朽”的艺术。1群像扫描与典型聚焦相结合第一部分写武丑、武旦、老生,采用群像扫描的手法,说明这些艺人行头虽不雅致,表演虽不纯熟,但他们是凭本事在艰难度日,深受百姓的喜爱。第二部分将笔墨聚焦到两个典型人物身上,反映了她们的生存处境。两相结合,全面客观,更具说服力。2感性抒发与理性思考

7、相结合作家在故事的叙述中,不时融入自己的主观感受,叙、议、抒情相映成趣,拉近了自己与艺人、读者之间的距离。第一部分对社戏认识的变化,以及第二部分对地方戏顽强生命力的阐述,从理性层面上作文化探寻式的思考,拓宽了主题的疆界,深化了主题的内蕴。3对比与照应相结合第一部分的两处照应,既写出了百姓对社戏的喜爱程度,也为下文阐述社戏的顽强生命力做好了准备;一处对比,体现了作家对艺人生存状况的同情。两种手法的综合运用,使文章前后勾连,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阅读看社戏选段,完成 14 题。今晚出的戏码叫老包坐监。关于包公的 戏,民 间早已演得 烂熟。最著名的当首推铡美记了。我小时看过这个戏的京剧 ,却 丝毫不记

8、得还有个什么 老包坐监。我生疑这戏绝不是包公戏的正宗嫡传,早出“五服” 了。看来 这又是当地人的别出心裁,生造出来的老包新传。如此编下去,包老爷不仅可以坐监 ,且能逃 狱,乃至东山再起,挂帅讨征哩姑不论戏码怎生地瞎编乱造,台上的老包却唱得十二分地 卖力,血气沸 腾,声贯丹田,包括那一招一式都功候极深,成熟到家。惜乎的是那些配角,不是唱得跟不上锣鼓眼儿,便是手脚动作不配套。好在这些小小的瑕疵,并不能打退台下看客的热情。豫剧毕竟姓豫。作为中国“四大梆子”之一的豫剧,是 拥有剧团最多的全国第一大 剧种。它的腿最 长,生命力最强。它不像京剧那么多的老框老套,也不像昆曲那 样 的高深古雅,它的全部特征个

9、性,就在于它的不搭架子,不囿陈 法,土极且又俗极上。由于河南地 处中原,五方杂居,便在客 观上形成了豫剧兼收并蓄的优点。不分 调名,亦无板眼,乃“郑声之最” 。有人统计, 单就朝阳沟一出戏,便有越调、曲剧、道情和河南坠子等数种。无怪乎当地有俗谚:“一清二黄三越调,梆子戏是胡乱套。 ”可别小觑轻贱 了这胡乱套,它不 仅是豫剧 的一大特点,还是迎合自己的“衣食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掏农民腰包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目前戏剧日渐 式微的情形下,似乎 还独有这个胡乱套的豫剧,未见衰败蔫垮,不靠官办俸禄,活得有滋有味。1作者对瞎编乱造的老包坐监持什么态度?为什么要这么写?答:_答案:作者对这种“瞎编乱造”是不以

10、为然的。写这个是为了下文说明豫剧不囿陈法、兼收并蓄的特点。2请概括豫剧“未见衰败蔫垮” “活得有滋有味”的原因。答:_答案:因为豫剧能“兼收并蓄” 、 “不搭架子,不囿陈法” ,受到当地百姓的喜爱。3试概括节选部分的大意。答:_答案:阐述豫剧这一地方戏之所以有着顽强生命力的原因。4作者是怎样探讨豫剧长盛不衰原因的?答:_答案:探索豫剧长盛不衰原因,作者是从单一现象回溯、深入到文化历史渊源之中,以高峻的目光审视文化现象。这种文化探源式的剖析使文章摆脱了就事论事的浅陋,显示出她摒弃女性作家惯常的小女人散文的局限,铸炼自己豪放文风的惊人气魄。(时间:40 分钟 分值:43 分 )一、基础积累(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 星崽( 旋(即疙()瘩 寒碜( 抖嗦( 商贾() 蹊跷(q 衩( 心悸(怵( 恁(小C 弦钹( 暗忖(疵( 不囿(觑( 蔫(D 鄙( 咂(簪( 发髻(糙( 伪(造E 胭脂( 喷嚏(坷( 蓦(戏瘾( 倜傥(t 析:A 项“疙”读 ;C 项“疵”读 项“鄙”读 咂”读 簪”读 糙”读 项“坷”读 蓦”读 案: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及至后来到了河南,尤其是搬到农村后,由于日复一日地听,高音喇叭日出夜伏地薰炙,竟也就听顺了,入门了,觉得出它的好,它的土、俗之韵味了。B我们赶到时,已是锣鼓暄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