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9677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西省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西省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西省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西省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 2016 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B 卷)语 文 试 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卷(阅读题)和第 卷(表达题)两部分,第 卷 1 至 8 页,第卷 9 至 10 页。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现存中国最早的人口数字,见于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 ,乃肇始夏禹,以为禹平水土,九州“民口千三百五十五万三千九百二十三人” 。这一数字,以至禹时人口统计本身,并非信史,葛剑雄等先

2、生已有考证,兹不赘述 3 问题在于,皇甫谧为何要将全国人口统计追溯至夏禹?推原其意图,当是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治理方式上溯至夏禹之时。夏禹平治洪水之后,划九州,制贡赋,赐土姓,家天下,奠定了此后国家社会治理的基本格局。 左传哀公七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可见禹作为天下共主,所面对的是以族姓构成的诸侯,王朝所需赋役都可征之于诸侯,此时既无必要也不可能统计天下民数。夏禹所建立的孝治合一之传统,有力地将孝德由君王贯穿至社会基层,形成了家国同构的德性政治。襄锡圭先生基于甲骨文研究得出宗法制与嫡长子制均已见于殷商时期,而在古代文化思想中,这些具体政治制度所支撑的孝治传统则始于夏禹。故而孟子

3、要讨论君王的孝治矛盾时,只能将假设场景移至夏禹之前的虞舜之时。在各诸侯国内部,其社会基层之构成与治理则需掌握户数 3 在孝治传统之下,无论是大夫之家,还是平民之户,都是以家主或户主面对国家,国家的赋役也都征之于家主、户主,国家权力并不进入家户之内。因此,此时国家只掌握家主与户主的名籍,而没有户籍。 国语周语上,仲山父陈述传统礼制依据百官之职的日常运作与国家常规性籍田蒐狩,就可以“习民数” 。实际上,被登录于百官有司,能参与籍田蒐狩,都是政治身份的体现。这种政治身份,既是家主户主为国家所尽的职责,同时也是其在国与家之中地位的确认。在家户内部,家户主“正夫”之外,往往尚有成年兄弟,这些人口在仅有家

4、户主名籍之时,并不为国家掌握,成为“余子” 。尤其对于基层民众来说,一户的常规性授田往往养活不了“余子” ,他们便另行垦荒。当西周末至春秋战争规模扩大,国家感受到财赋与兵员的紧缺,只得将余子也纳入国家掌握中,这便是周宣王的“料民” (国语周语上) 、鲁国的“初税亩” (左传宣公十五年 )与楚国的“大户” (左传成公二年 ) 。此后各国逐渐制定了普遍登记所有人口的户籍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为精细的社会治理。如秦献公十年“为户籍相伍” (史记秦始皇本纪附秦纪 ) 。至商鞅变法,颁布“分异令” ,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史记商君列传 ) ,正式将成年余子单独立户,在中国历史上首次以

5、户籍形式改变了基层社会面貌。(摘编自李若晖古代社会治理之户籍的产生 ,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据皇甫谧帝王世纪记载,我国最早的人口统计数字为一千三百五十五万三千九百二十三人,但经葛剑雄等先生考证,这并非夏禹时代的信史。B夏禹平治洪水后,奠定了国家社会治理的基本格局。面对以族姓构成的诸侯,王朝所需赋役都可征于诸侯,此时既无必要也不可能统计天下民数。C在孝治传统下,大夫之家,平民之户,都是以家主或户主面对国家,国家的赋役征于家主、户主,此时国家只掌握家主与户主的名籍,而没有户籍。D商鞅变法后,颁布了“分异令 ”,以“倍其赋”的强制措施,将成年余子单独立户,在中国历史上首次

6、出现了普遍登记所有人口的户籍制度。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古代文化思想巾,孝治传统是从夏禹时代开始的,所以孟子认为,要寻找解决孝治矛盾的办法,只能回到夏禹之前的虞舜时代。B家主和户主被国家登录名籍,参与籍田蒐狩,既能为国家尽职责,也显示了自己在国与家中的地位,更是国家掌握户数的依据。C在孝治传统之下,无论大夫还是平民,家户主的成年兄弟们享受不到国家的常规性授田,为了养活自己,他们不得不另外开垦荒地。D在普遍登记人口户籍制度产生以前,国家统计人口只登记家户主“正夫” ,而对家户中其他的成年兄弟则不作任何统计,成为“余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皇甫谧

7、在帝王世纪中,将全国人口统计追溯至夏禹时期,究其原因是他发现自己所处的西晋时代的社会治理方式在夏禹时朝已经开始了。B在孝治传统之下,国家权力无法进入家户之内,是由于以族姓构成的诸侯国内部,都是以家主或户主面对国家,国家的赋役也只能征之于家户主。C “料民” “初税亩” “大户”都是我国由名籍到户籍改革过程中的产物,是国家为了增加财赋和兵员,将“余子”也纳入管理的统计人口的办法。D秦献公的“为户籍相伍” ,表现出我国在户籍制度方面迈出了一大步,不仅制定了普遍登记所有人口的户籍制度,还建立了更为精细的社会治理。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7

8、题。周浚,字开林,汝南安成人也。浚性果烈。以才理见知,有人伦鉴识。乡人史曜素微贱,众所未知,浚独引之为友,遂以妹妻之,曜竞有名于世。浚初不应州郡之辟,后仕魏为尚书郎。累迁御史中丞,拜折冲将军、扬州刺史,封射阳侯。随王浑伐吴,攻破江西屯戍,与孙皓中军大战,斩伪丞相张悌等首级数千,俘馘万计,进军屯于横江。时闻龙骧将军王浚既破上方,别驾何恽说浚曰:“张悌率精锐之卒,悉吴国之众,殄灭于此,吴之朝野莫不震慑。今王龙骧既破武昌,兵威甚盛,顺流而下,所向辄克,土崩之势见矣。窃谓宜速渡江,直指建邺,大军卒至,夺其胆气,可不战而擒。 ”浚善其谋,便使白浑。恽曰:“浑暗于事机,而欲慎己 免咎,必不我从。 ”浚固使

9、白之,浑果曰:“受诏但令江北抗衡吴军,不使轻进。 贵州虽武,岂能独平江东!今者违命,胜不足多;若其不胜,为罪已重。且诏令龙 骧受我节度,但当具君舟楫,一时俱济耳。”恽曰:“龙骧克万里之寇,以既济之 功来受节度,未之闻也。且握兵之要,可则夺之,所谓受命不受辞也。今渡江必全 克获,将有何虑?若疑于不济,不可谓智;知而不行,不可谓忠,实鄙州上下所以 恨恨也。 ”浑执不听。居无何而浚至,浑召之不来,乃直指三山,孙皓遂降于濬。浑深恨之,而欲与濬争功。恽笺与浚。浚得笺,即谏止浑,浑不能纳,遂相表奏。浚既济江与浑共行吴城垒绥抚新附以功进封成武侯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明年,移镇秣陵。时吴初平,屡有逃亡者,频讨平

10、之。宾礼故老,搜求俊 乂,甚有威德,吴人悦服。初,吴之未平也,浚在弋阳,南北为互市,而诸将多相袭夺以为功。吴将蔡敏 守于沔中,其兄珪为将在秣陵,与敏书曰:“古者兵交,使在其间,军国固当举信 义以相高。而闻疆场之上,往往有袭夺互市,甚不可行,弟慎无为小利而忘大备也。 ” 候者得珪书以呈浚,浚曰:“君子也。 ”及渡江,求珪,得之,问其本,曰;“汝 南人也。 ”浚戏之曰:“吾固疑吴无君子,而卿果吾乡人。 ”迁侍中。武帝问浚:“卿宗后生,称谁为可?”答曰:“臣叔父子恢,称重臣 宗;从父子馥,称清臣宗。 ”帝并召用。浚转少府,以本官领将作大匠。改营宗庙 讫,增邑五百户。后代王浑为使持节、都督扬州诸军事、

11、安东将军,卒于位。(摘编自晋书周浚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浚既济江与浑共行吴城垒绥抚新附以功进封成武侯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B浚既济江与浑共行吴城垒绥抚新附似功进封成武侯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C浚既济江与浑共行吴城垒绥抚新附以功进封成武侯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D浚既济江与浑共行吴城垒绥抚新附以功进封成武侯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刺史,古代官职名,汉武帝时在全国分设十三部(州) ,每部(州)设置刺史一人,巡行郡县,“刺”有检核问事之意。B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据学界考证,周代宗庙制规定,

12、只有天子和诸侯可以设宗庙,其余人则不准设庙。C故老,古代常指地方上很有社会声望的年高而见识多的人, “宾礼故老”就是将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像宾客一样敬重。D后生,年轻人、后辈, 论语 中有“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之语。 “卿宗后生”即“爱卿家族中的年轻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周浚富有才思,善于识别人才。同乡史曜一向地位卑微,湮灭无闻,只有周浚把他当朋友看待,还将妹妹嫁给他;史曜后来果然闻名于世。B周浚作战勇敢,处事很有原则。跟随王浑伐吴杀敌立功,俘敌数以万计;宁肯失去立功机会也不擅自行事,王浑要与王濬争功,他能及时劝谏。C周浚治理有方,爱惜

13、尊重人才。孙皓投降后,他安定抚慰人心;镇守秣陵时,他讨伐平定逃亡者,寻求贤才,礼敬故老,很有威望,令人悦服。D周浚为人忠诚,举贤不避内亲。升任侍中后,周浚如实回答了晋武帝的问话,使武帝最终任用了他举荐的家族中的两个富有名声的年轻后辈。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 )浚善其谋,便使白浑。恽日:“浑暗于事机,而欲慎己免咎,必不我从。(2 )而闻疆场之上,往往有袭夺互市,甚不可行,弟慎无为小利而忘大备也。(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 89 题。塞下曲王昌龄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 客,皆共尘沙老。不学游侠儿 ,矜夸紫骝

14、 好。【注】幽并:幽州和并州,在今河北、山西北部、内蒙古、陕西等一带地区。其俗尚气任侠,此处借指豪侠之气。游侠儿:自恃勇武、讲义气而轻视生命的人。紫骝:古骏马名。8诗歌前两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对全诗有何作用?(6 分)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回答。 (5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 )庄子在逍遥游中用 “ , ”两句写出了宋荣子能够做到“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原因。(2 )李白在蜀道难中,表现壁之险绝、水之湍急咆哮的两句诗是“ , ”。(3 )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中运用对偶、比喻等修辞

15、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马快弦急、战斗激烈的两句是“ , ”。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 、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题。 (25 分)尘埃里的上帝凤 凰威尔逊原本有一份薪水很高的工作,但是一场车祸夺去了他的双腿。从此他成天闷闷不乐。妻子建议他在自己家旁边开一家超市,他想了想,便同意了。超市开起来了,附近的人都到这里购物。超市人来人往,大家还跟威尔逊聊聊天,威尔逊的脸上成天都堆满了笑容。威尔逊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一家人过得开开心心,可是邻居蒂芬妮的丈夫却因为车祸去世了。因责任在蒂芬妮的丈夫,蒂芬妮得支付对方一大笔赔偿金,她家顿时陷入了困境。威尔逊决定出手帮他们,他知道,他现在之所以过得开心,是因为大家照顾他的生意,如今他人有难,他也应该主动帮忙。他跟妻子一说,妻子满口答应。妻子说:“我们要帮她,但这不能明帮,只能暗帮。 ”威尔逊点头。明帮,蒂芬妮肯定不会接受,就算真的接受了,心里也会有负担,也会想方设法报答他们。如何暗帮呢?威尔逊想丁想,便有了主意。威尔逊取出一笔钱,用一个袋子装好,然后交给了儿子马克,对他交代了一番。马克带着这笔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