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11课《师说》教学参考资料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9652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11课《师说》教学参考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11课《师说》教学参考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11课《师说》教学参考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11课《师说》教学参考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11课《师说》教学参考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11课《师说》教学参考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11课《师说》教学参考资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结】人教必修 3 第 11 课师说教学资料一、学习探究1韩愈批评“耻学于师”的风气,涉及的面似乎很广开头是“今之众人” ,接着是做父亲的人,最后又是“士大夫之族” ,他的主要批评对象究意是谁?请说明理由。主要的批判对象是士大夫之族。理由有二:第一,从行文的语气看,本段结尾对士大夫之族不仅表露了作者的不满情绪,而且显示出一种鄙夷和蔑视的态度。说他们瞧不起劳动群众,却不如劳动群众聪明,不懂得从师的道理。第二,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正是这类人的特殊心态,也是门第观念很深的反映,而门第观念跟以“道”为师的正 确主张恰恰是格格不入的。2本单元提要中有这样的表述:“中唐时期,韩愈

2、、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 ,提倡质朴的文风,注意反映真实的社会人生,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成就卓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韩愈的师说就是古文的代表作。 ”师说怎样体现了“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唐“古文运动”倡导: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师 说将“学者有师” 、“尊师” 、 “重道”的思想通过第一段的正面阐述、第二段正反对比论证、第三段的例证得以系统而严密的阐发,是文(形式)道(内容)统一的典范。作家人面对现实,表见解、抒真情。 师说针对当时耻于从师的社会恶习,进行了大胆的挑战,提出了进步的师道见解。因此, 师说是唐“古文”的代表作。3作者关于尊师的观点,在今天有什么积极意义?作者论

3、述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他说, “人非生而知之者” , “古之学者必有师” ,明确指出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个观点无疑具有积极意义。韩愈突破教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职责局限,将其扩大到“传道” 、 “解惑” ,这在当时是也不起的进步。关于从师学习的途径,也就是择师的标准,韩愈针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门第观念,明确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并由此推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这些思想闪耀着民主、进步的光芒,针砭了当时上层社会只看门第高低,不重真才实学的恶劣风气,提出了全新的师道观念。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发展的余地。4说说本

4、文在论证的语言上有何特点?(1)整句散句结合。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例如,第2 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与“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亦远也,而耻学于师” ,是排偶句。接下去, “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则是散句。而这一长的散句中, “圣益圣,愚亦愚”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又都是排偶句。(2)连珠句的妙用。连珠,又称顶针、蝉联,民间俗称为“咬字” ,即用上一句的结尾字,作下一句的开头,首尾相联, “历历如贯珠” 。本文这样的句式很多,如开头的几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

5、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这种句式的运用,加强了句子之间的连接,使论述环环相扣,严密紧凑。(3)丰富的语气表达。丰富的语气表达,可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本文在这方面是相当成功的。如用“嗟乎” “呜呼”这样的语气词加强感叹,用“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这样的摹状语句有声有色地描绘“士大夫之族”的神态,用“如是而已”这样的限止语句表示结论的无可置疑。文章的 第二段,一连用了三组对比揭示“耻学于师”的不明智,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但语气却各不相同。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是疑问语气;“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是判断语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是感叹语气。这种错综变化的语句,使议论更生动,说理更深刻。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素材挖掘1尊师重道固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长沙市的阳明小学却制定方案打算向全校范围内推广。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形式上的向老师鞠躬问好,是否能让尊师重道这一观念深入人心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不符合实际的规章,只会沦为形式空洞的说教。 任何一种礼仪教育都要适度,也要符合现实。在这 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中,90 度鞠躬这种礼仪是否符合时代的发展呢?而作为 90 后的我们,问好的方式以简化成点头微笑,握手拥抱等等,这能否说明我们不懂得礼仪或者是尊师重道呢?尊师重道源自于内心,并非用强制

7、的手段或规章来约束学生向老师鞠躬问好才是尊师重道,这种形式上的主义却换不来对人的真心尊重,那又有什么意义。如此这样,倒不如加强学生的素质教养,用自己的行为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 并且新时代下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发展告诉我们,师生关系早已不应再单方面地表现为学生对老师在日常礼仪上的毕恭毕敬,甚至是言听计从,取而代之的则应是更加自由亲善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自由辩论,当面质疑乃至课堂争论的引入,通过争论与论辩过程让师生共同进步。而不是无条件地服从,以免扼杀孩子的创造力。2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代代相传,它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与智慧。字典中是这样解释的,尊师重道是指

8、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最早出现在后汉书孔僖传中:“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 ”在古代,尊师重道是很盛行的。在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写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古人尚能为求学问对老师如此毕恭毕敬,更何况今天这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呢?3当今社会上大多数学生都属于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把他们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对他们百依百顺,把他们当做小皇帝小公主来供养着,所以他们深受父母的溺爱,逐渐养成了一种“

9、唯我独尊”的戾气。他们狂妄自大,公然捣乱课堂,影响课堂秩序,老师与其讲理,非但不听,而且装出一副欠扁的样子与老师争吵起来,使老师颜面扫地,有的甚至吵完后一拍桌子一扭屁股走人的,只剩老师一人在后面叫喊着他的名字。记得曾经一位老师对我们说过:“我希望今后我在课堂上是你们的老师,而在课后是你们的朋友,你们有什么事情可以和我说说。 ”因此,我十分喜 欢有事没事就去老师聊天,这样不仅能够使老师很快地了解自己,而且也能给老师留下个好印象,今后更能记住自己。4一个人是否尊师重道代表着他是一个人品怎样的人。俗话说得好,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老师不仅教会我们知识,并且教会我们如何做人,要想做一个完整的人,光靠知识丰

10、富是不够的,还要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而要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其中尊师重道又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人连尊师重道都 做不到,那他今后在社会上是干不出什么大事业的,因此,要想成就今后伟大的事业,尊师重道就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步骤。5有人说,老师是天上最亮的北斗星,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有人说,老师是山间最清凉的山泉,用清香的甘露汁浇灌着我们这些小树苗;有人说,老师是茂盛的叶子,用他那强有力的身躯和护着我们这些未来的花骨朵儿。6老师,我崇拜您,我也说不自己为何有这种崇拜之情,看着您在黑板上留下的一行行整齐而漂亮的字迹,我却不能掂量出这中间蕴藏着多少的奥妙和辛勤的 汗水,只知道这是您对社会教育事业的无

11、私的奉献。听着您在讲台上所讲的每一个字,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是大自然清翠的鸟叫声?是古典乐器发出来的和谐的旋律声?不,都不是,那是一种天外之音,蕴含着世间动听的音调,听起来让我们感触深刻,因为那种声音不是普通的 声音,而是一种知识的信号声,一听到这种声音,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走进你智慧大脑的驿站。7老师,您是天上最亮的北斗星,而我却是红尘中迷失方向的黑鸭子,每当我迷失方向时,只要一看见你耀眼的光芒,就能让我找回回家的路途。还记得在您刚接我的时候,把我从一个充满着天真的孩子变成一个有理想,有作为的小学生时,您为我们付出了多少,我们在享受着自己的成功,享受自己的快乐时,却不能忘掉老师,您是山间最

12、清凉的山泉,您用您的博学多才让我们了解这个广阔无垠的世界,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的大,您就像是我们的望远镜,让我们看得更远,看得更清,就像山泉水一样,清晰得能让你 看到底层。老师,你教我们要勇于与困难做斗争,不要被困难压倒,我还记得你常说的那句话, “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 ”是啊,成功与困难是相对存在的,如果没有了困难,成功又何从谈起呢。8感谢您老师,您让我们成为自信的,能超越自己的人。你用事实向我们证明:学习并不是 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和责任,一把通向我们从未知道的天地的钥匙。您教会我们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大胆探索,去寻找和发现,让生活充满惊喜!感谢您老师,您是一个我们

13、能永远信赖的人,在生活中遇到麻烦便会去求救的人。你让我们知道:只要我们愿意,能把一切向您倾诉。你常说你也曾是个孩子,因此你能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三、素材储备1韩愈诗文名句集萃(1)士穷乃见节义。选自柳子厚墓志铭(2)言有穷而情不可终。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选自祭十二郎文(3)驱而出之四海之外。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选自祭鳄鱼文(4)杨之道,不肯拔一毛而利天下。选自圬者王承福传(5)伯乐一过翼北之业,而马群遂空。选自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6)大丈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于家。选自送石处士序(7)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为也,我则为之。选自送李愿归盘谷序(8)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14、选自送孟东野序(9)惟陈言之务去。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选自答李翊书(10)若俯首贴耳,摇尾而乞怜,非吾志也。选自应科目时与人书(11)千百载乃一相遇焉!故高才多戚戚之穷,盛位无赫赫之光。选自与于襄阳书(12)四海皆已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灾害外者,皆已宾贡。选自后二九日复上宰相书(13)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选自违辨(1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选自进学解(15)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选自马说(16)麟之为灵,昭昭也。选自获麟解(17)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已无待于外物之谓德。选自原道(18)其责已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选自原

15、毁(19)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选自师说(20)师不必贤于第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选自师说2前人对韩愈 的评价(1)恃其绝足,往往奔放,不以文立制,而以文为戏。可矣乎?今之不及之者,当大为防焉尔。 裴度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2)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安子顺(3)退之于诗,本无解处,以才高而好尔。黄诗、韩文,有意故有工,左、杜则无工矣。 陈师道 (4)唐之韩愈,词气磊落,终于京兆尹,而裴度之伦,实在相府。 苏辙 (5)读出师 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子美之诗,退之之文,鲁公之书,皆集大成者也。苏轼(6)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苏轼(7)昔孟轲拒杨、墨,去孔子才二百年。愈排二家,乃去千余岁,拨衰反正,功与齐而力倍之,所以过况、雄为不少矣。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欧阳修、宋祁 (8)翱昔与韩吏部退之为文章盟主 ,同时伦辈,惟柳仪曹宗元、刘宾客梦得耳。 李翱3尊师名言(1)片言之赐,皆事师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