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监会首次动用保险保障基金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896193 上传时间:2017-07-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保监会首次动用保险保障基金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保监会首次动用保险保障基金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保监会首次动用保险保障基金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保监会首次动用保险保障基金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保监会首次动用保险保障基金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保监会首次动用保险保障基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保监会首次动用保险保障基金(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保监会首次动用保险保障基金“釜底抽薪”收购新华人寿股权2007 年 05 月 27 日 22:12 财经杂志网络版于宁 苏丹丹 季敏华/文新华人寿成为保险业动用保险保障基金第一案例的原因,系于掌控这家中国第四大寿险公司八年之久的董事长关国亮一身 5 月 18 日,一个普通的周五。上证综指正在 4000 点之上胶着缠绵;中国人民银行即将“三管齐下”,宣布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扩大人民币汇率每日波幅。 也在这一天,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们见证了中国保险业又一个第一例中国保监会首次动用保险保障基金。新华人寿,中国第四大寿险公司,尴尬地处于这个“第一例”的核心。 财经获悉,新华人寿的 1

2、5 家股东收到了来自中国保监会的一则书面通知。通知称,将动用保险保障基金,购买隆鑫集团有限公司、海南格林岛投资有限公司、东方集团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所持新华人寿的股权。这三家股东分别持有新华人寿 10、7.51和 5.02的股权,合计持有 22.53股权,共 2.7亿股。 这是保险保障基金自 2005 年成立以来的第一次运用。财经记者获悉,此次股权定价为每股 5.99元,较之原股东当年平均 3 元的入股价有近 1 倍增幅。购买总共动用保险保障基金超过 16 亿元,在去年底总规模达 80 亿元的保险保障基金中占到两成。 保险保障基金的来源,是保险公司在按照各类业务收取的保费中按一定比例缴纳,其运用有

3、严格的限制性规定。按照中国保监会发布并于 2005 年 1 月 1 日开始实施的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保险保障基金用于在保险公司被撤销、被宣告破产以及在保险业面临重大危机、可能严重危及社会公共利益和金融稳定的情形下,用于向保单持有人或者保单受让公司等提供救济。 年轻的中国寿险行业曾经历过全行业的“利差损”挑战,却还没有一家寿险公司出现需要动用保险保障基金化解风险的局面。新华人寿,这家总资产近千亿元、2006 年保费收入达到 260 亿元的中国第四大寿险公司,到底出现了什么危机? 可能只有处于漩涡中心的前任董事长关国亮最清楚这一切。这个近年间牢牢掌控新华人寿的市场强人之作为,与经济学家所说“内部

4、人控制”何其相似;而保监会安排收购权益的三家公司主体,又正是关氏关联公司。如今,关国亮看到了权力基础被釜底抽薪的一刻。 不倒“强人” 中国保监会的调查初步发现,关历年擅用新华人寿资金累计近 130 亿元,至今尚有 26 亿元未还 关国亮,47 岁,哈尔滨人。1983 年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先就职于黑龙江省财政厅,又于 1992 年“下海”加入民营企业东方集团实业有限公司(下称东方实业)。在东方集团(全称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易所代码:600811)上市后,关国亮曾任职至总会计师和副总裁。1998 年,他在东方集团投资的新华人寿担任董事长。 在 2006 年 10 月 8 日之前,关国亮已

5、控制新华人寿整整八年。在这一天,中国保监会宣布暂停关国亮履行董事长职责,工作移交给总裁孙兵,关的权力被事实终止。此前的 9 月 23 日,保监会开始对新华人寿展开“例行现场检查”,启动了对关国亮历年擅用新华人寿资金的调查。三个月后的 12 月 27 日,他的董事长职务被正式免除。 表面上被剥夺了权力的关国亮并未完全落于下风。即便在 2006 年 10 月后巅峰不再,凭借过去八年间逐步隐秘掌控手中的新华人寿股权,凭借在公司内外编织的庞大网络,他的影响力仍无时不在。 中国保监会的调查初步发现,关国亮历年擅用新华人寿资金累计约 130 亿元,届时尚有 26 亿元未还。资金或被拆借给形形色色的利益伙伴

6、入股及控制新华人寿,或用于大规模违规投资或拆借。关氏曾向保监会承诺还钱,然而至今未还。调查结果曾计划在 2006 年底公布,但至今无果。 保监会需要确保新华人寿被挪用的巨额资金安全返回。这些资金被注入庞杂的投资网络,相当一部分在法律意义上并不归属新华人寿。监管者希望始作俑者配合,以解开所有复杂的勾连,实现产权的平顺交接。然而,配合的局面始终未有出现。新华人寿部分股东对旷日持久的内部调查日益失去耐心,希望将关移交司法,希望查处更加透明有效,更期望正常行使股东权。 新华人寿,这家拥有 940 亿元总资产、逾千分支机构和 14 万名员工的身形庞大的保险公司,受关国亮事件调查迁延不决的影响,如今正处于

7、公司成立来迷乱的时期:本届董事会早在 2005 年 12 月即告届满,迟迟不能依法改选;15 家股东陷于“倒关”、“拥关”之争长达两年,企业发展失去航向;保费收入增速放缓,大大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严重不足,业务拓展亦受到冲击 作为上述一切的源头与核心,“强人”关国亮仍在施展抗衡各方压力。目前已知,他派人参与了去年末新华人寿股权的拍卖;希望利用其拥有很大控制力的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深圳航空)收购新华人寿的股权;乃至在被保监会催讨资金的紧急关头,仍能调动 5 亿元资金增资深圳航空;在去年末被免去董事长职务后,他曾表示“我还要回来” 他执掌新华人寿的时间与中国保监会的历史一样长

8、。年轻的中国保监会亦面对着一道并不轻松的监管课题、一名大胆且强悍的被监管者。这一事件的走向广受关注,成为中国保险业危机处置过程中的历史性标本。三月期限 尽管一再失期,关国亮不是没有能力归还对新华人寿的巨额欠款。分析普遍认为,他要用这笔钱扩大股权基础,在新华人寿股东对峙格局中重占上风,最终卷土重来 2006 年 9 月 23 日,星期六。根据新华人寿部分股东就关国亮违规投资向国务院的举报,中国保监会开始对新华人寿进行“例行调查”。之后的“十一”长假,关国亮未能出境赴美探亲。 然而,性格坚决的关国亮不会轻言放弃。“他胆子真大,9 月 30 日他还要求公司财务部给他转出一笔资金,说几天后就能回来。”

9、新华人寿一位内部人士说,“但这怎么可能呢?” 接受调查后,关国亮向保监会派驻新华人寿的调查组信誓旦旦:可以偿还所有挪用的资金,但要给时间。双方初定的还款期限为一个月。 根据举报,关国亮挪用新华人寿资金至少用于三种用途: 第一类是对京城中心长安街边上的几处房地产投资,这些投资事后被确认为新华人寿的隐形投资,但产权长期握于“关阵营”手中。 第二类是对“关阵营”公司的融资。这些公司利用新华人寿的资金入股新华人寿。当 2004 年关国亮筹建新华保险控股集团(下称新华控股)时,同样从新华人寿腾挪巨资打入关联公司账户,用于入股这家上游金融控股公司。 第三类是记在“关阵营”名下的投资和拆借,包括在北京、哈尔

10、滨等地的各项投资,也包括对远离京城 2000 公里外的深圳航空的融资拆借。其资金源头仍是新华人寿。 保监会的调查启动之后,新华人寿三项最大的隐形投资被陆续追回,分别是位于北京永安里长安街南侧的高 21 层的新华保险大厦、位于长安街沿线万寿路地铁站北角的西贸中心大厦,以及位于长安街上北京饭店的二期扩建工程“北京宫”。 2006 年 10 月底,约定的一个月还款期来临,关国亮未能履约。此时,新华人寿被挪资金余额尚有约27 亿元之巨,主要包括关国亮曾经安排的拆借给关联股东的数亿元入股款,和关氏自 2006 年以来用于偿还私人债务而从新华人寿挪用的约 10 亿元,以及拆借深圳航空的数亿元。 关国亮再次

11、要求两个月宽限。但在最后期限到来时,上述巨资仍未归还。在承诺还钱的三个月内,关氏仍以董事长身份,出入北京莲花池西里 8 号的新华人寿总部。这一次,本身也在承受各方巨大压力的监管部门已失去耐心。 “12 月 22 日到 24 日,保监会一条一条地和关国亮对账,他表示对一些事情并不知情,但在看到自己的签字后,最后都承认了。”一位知情人说。 2006 年 12 月 25 日,星期一。保监会要求新华人寿召集董事会。27 日上午 9 时,董事们陆续来到公司总部。保监会官员在会上宣布,关国亮违规运用保险资金投资房地产等领域,因此“责令新华人寿调整关国亮的董事长等职务”。 关国亮本人没有出席董事会。“他之前

12、还不知道要被免,一直拖到 11 点才在辞职书上签字。”新华人寿一位董事说,“这个最关键的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就好说了。” 然而事态复杂远超预想。让关国亮离开董事长一职,并不意味着关氏强力抵抗的结束。 时至今日,登录新华人寿官方网站,在机构介绍中,只能找到“总裁办公室”、“监事会”等,对“董事会”的介绍付诸阙如。尽管解除关国亮董事长职务之举由新华人寿董事会做出,但尴尬之处历历在目作出这一决定的董事会,届满已有 18 个月之久。 新一届董事会次次难产,与关国亮富有创造力的节节抵抗相契。在去年 10 月失权以后,关国亮竭尽全力重固根本。 尽管一再失期,关国亮不是没有能力归还对新华人寿的巨额欠款。分析

13、普遍认为,他要用这笔钱扩大股权基础,在新华人寿股东对峙格局中重占上风,最终卷土重来。这个游戏,在他掌控新华人寿的时候,曾那么如鱼得水。 谁的新华人寿? 2003 年成型的新华人寿内部强大的“关阵营”,相当一部分股东的入股资金涉嫌来自新华人寿本身 1998 年出任新华人寿董事长时,年仅 38 岁的关国亮是来自哈尔滨的“东方系”股东代表。 1992 年加盟东方实业之后,关国亮曾是老板张宏伟的属下,但很快以其资本运作的“先知先觉”建功立业。在帮助东方集团于 1994 年成功上市后,关国亮出任了上市公司总会计师。后来,他又成为东方实业主管财务的副总裁,并兼任东方集团财务有限公司(下称东方财务)董事长。

14、 此后数年,关国亮已经从张宏伟的得力助手演变为合伙人。在东方集团的母公司东方实业,张宏伟持股三成余,居控股地位,而关国亮持股约一成。 1996 年,正是在关国亮的谋划和操作下,东方集团参与发起新华人寿。1998 年,关国亮接替前任李福臣成为新华人寿董事长。这是他人生中的转折点,从此由哈尔滨迈向更为广阔的资本舞台北京。 关国亮的能力和精明有目共睹。新华人寿成立前三年,仅靠北京分公司支撑业务。关氏入主后迅速扩大分支机构,至 2002 年即已完成全国网络布局。至 2003 年,公司保费收入 171 亿元,占据国内寿险市场份额 5.7,奠立中国第四大寿险公司的地位。 2000 年,关国亮筹划新华人寿上

15、市,当年 8 月,引进苏黎世保险集团、国际金融公司、日本明治生命保险公司、荷兰金融发展公司等四家外资股东。公司向四家外资发行 1.992 亿新股,每股 5.25 元,新华人寿股本金由此增至 8 亿元;翌年初,再通过将资本公积金中的溢价认购股份的 4 亿元转为资本金,从而增至 12 亿元。此时,外资合计持股达金融机构外资持股上限 24.9。 引资后三个月,关还曾启动了“内地保险第一股”的上市进程。2003 年 6 月,保监会原则同意新华人寿上市,计划融资 40 亿元,但因实际可发行规模大大低于预期,上市计划于 2004 年 10 月宣告中止。而在 2003 年至 2004 年间,中国人保、中国人

16、寿和平安保险相继在海外成功上市。 上市不成并未挫伤强人关国亮的斗志,他依然引领新华人寿沿快车道飙进。2000 年以来,公司保费收入几乎连年翻番。“我喜欢快节奏。”关国亮曾对记者说。 关国亮在公司日益坚固的“内部人”控制地位,还经历了从职业经理人到部分股权控制人的升级与强化。 新华人寿 1996 年创办时共有 15 家发起股东,但事实上的大股东为国有股份制的“新产业系”和民营“东方系”的几家公司,分别持股一度达 37和 25。“新产业系”的主力是国家计委系统的新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几家公司,原国家计委财金司副司长李福臣曾以“新产业系”代表身份,出任新华人寿董事长。1998 年李去职后,关国亮代表“东方系”接任。 关国亮掌控公司后,除外资股东进入,新华人寿原大股东还出现了一番调整。 当时,“新产业系”受诸多因素影响,大部分退出,但仍保留了 9的新华人寿股份。此外,中国中小企业投资公司亦从“新产业系”获 7.51股权。据悉,这两部分股份事实上为代持,最初属张宏伟、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