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896090 上传时间:2017-07-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教师《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幼儿教师《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幼儿教师《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幼儿教师《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幼儿教师《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教师《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师《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教师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20分)1()国家教委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园是对 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A1995 年B1996 年C1997 年D1998 年2构成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是()。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物资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物质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手段3中班幼儿思维的特点是()。A感知运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形式运算思维4自我意识萌芽的重要标志是()。A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B知道自己的形象C能准确用“我”表达愿望D能进行

2、合理的自我评价5为儿童创设一定环境,让儿童在其中自我疏导其身心的某些不平衡,这种教育方法是()。A疏导法B派遣法C发泄法D环境体验法6不属于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中须正确处理的关系的一项是()。A个别与集体的关系B自选与指定活动的关系C分散与集中的关系D家长与教师的关系7不属于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应遵循的原则的一项是()。A丰富性原则B主体性原则C适宜性原则D多关注原则8()是指幼儿在游戏场地中人均所占的面积,其值越大,表明越宽敞,反之,则越拥挤。A时间密度B教室大小C可用面积D空间密度9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活动类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法的是()。A操作法B练习法C探索法D讨论法10在实施档案袋评价之前,教

3、师需要完成的工作不包括()。A避免儿童的家人接触到这些资料B为每一个儿童准备一个放置照片、记录轶事和作品的工具,文件夹、塑料箱或纸盒子等C准备好观察及记录的工具,如照相机、录音机、录像机等设备及其他量表D在教室里选定一个放置这些文件夹和作品的地方,应当便于随时让儿童和家人观看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4小题,每小题 5分。共 20分)1简述各国学前教育发展和改革趋势。2简述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3简述幼儿游戏活动对幼儿智力发展的作用。4简要回答幼儿阶段的科学小实验应该注意的事项。刘老师分享 QQ:2454401414三、论述题(本大题共 2小题,每小题 10分,共 20分)1论述学前教育发展变化的内

4、在要求。2试述卢梭的儿童观。四、材料分析题(共 15分)渊渊是一个内向的男孩子。他有一个特殊嗜好,喜欢吮吸手指头,经常一个人偷偷的将手指头放在嘴里津津有味的吸,吸的手指头都蜕皮了,大拇指关节处被吸的肿的高高的。据父母反应,这个习惯在渊渊 2岁就已形成。在幼儿园的时候,渊渊又将他的小手放在嘴巴里了,好象婴儿吸奶瓶一样,老师告诉他,这样很不卫生的,请他拿出来,可是转个身他又我行我素了。睡着的时候,老师又发现他将手指头塞在嘴巴里,香甜的进入了梦乡我们悄悄的将他的手指头拔出来,没有想到,他居然能在睡着的时候,将手指头继续塞回嘴巴里。经过老师调查,发现渊渊的父亲在外地工作,几个月才回趟家,母亲自由职业,

5、常常要去外地照顾父亲,还有两个已上小学的姐姐和哥哥,家里一直是由保姆照顾这几个孩子的生活,而这个保姆年纪很小,不过 20来岁。渊渊从小就由这个小保姆带大,每天晚上都和她睡,保姆自然是样样事儿都由着他,渊渊对小保姆也特别亲热,整天形影不离。父母亲有空的时候才回趟家,与渊渊在一起的时间很少,由于缺少父母的必要关爱,年幼的渊渊显得特别焦虑和内向,因此,吮吸手指的不良习惯就在这种情况下逐渐形成了。对于渊渊吮吸手指这一不良习惯,父母时常批评制止,有时忍不住狠狠地打他手。在成人的“严厉”攻势下,虽然会有所改正。但在成人不注意的时候就会吮吸得更加厉害。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分析渊渊产生此行为的心理

6、原因,并提出矫治策略。五、活动设计题(共 25分)以“我爱我家”为主题,设计一个教育活动,并以理论说明其中的活动目标。参考要点:目标体现出现情感、态度、知识、经验和能力素质即可。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于 1989年开始试行,1996 年正式颁布实施。2A【解析】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因素。3B【解析】中班幼儿的思维由直觉行动性思维发展为具体形象思维,即他们可以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的联想来进行思维。4C【解析】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与言语的发展是相联系的,能准确地用“我”来表达愿望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标志。5A【解析】略。6D【解析】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

7、中须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1)分散与集中的关系;(2)室内与室外的关系;(3)个别与集体的关系;(4)动态与静态的关系;(5)生活与其他活动的关系;(6)自选与指定活动的关系。7D【解析】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性原则;(2)适宜性原则;(3)丰富性原则;(4)平衡性原则;(5)效用性原则;(6)动态性原则;(7)主体性原则;(8)启发性原则;(9)挑战性原则;(10)开放性原则。8D【解析】题干是空间密度的定义。9D【解析】讨论法属于口语类教育活动方法。10A【解析】在实施档案袋评价之前,教师需要完成一些相应的准备工作:(1)为每一个儿童准备一个放置照片、记录轶事和作品

8、的工具,文件夹、塑料箱或纸盒子等都可以;(2)在教室里选定一个放置这些文件夹和作品的地方,应当便于随时让儿童和家人观看;(3)准备好观察及记录的工具,如照相机、录音机、录像机等设备及其他量表;(4)熟悉所有记录的内容和打算收集的信息项目;(5)决定和儿童的家人分享这些资料的时间与次数。二、简答题1【答案要点】(1)学前教育重心的转移。(2)尝试不分年级的教育。(3)多形式和多功能的学前教育机构。(4)政府日益重视学前教育,制定法律和政策,推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5)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发展。2【答案要点】(1)记忆保持时间逐渐延长。(2)无意识记占优势,有意识记逐渐发展。(3)较多运用机械识记

9、,意义识记开始发展。(4)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3【答案要点】(1)游戏丰富了幼儿的知识。游戏是幼儿学习知识最有效的途径,幼儿在游戏中通过使用材料和器械,从中习得了许多关于周围世界的基本知识和主要概念。(2)游戏提高了幼儿的感知能力。幼儿通过游戏,能更好地认识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性。比如,通过玩水,幼儿就了解了水的无色无味、透明、流动、有重量等特性。(3)游戏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幼儿在游戏中要进行想象,把一个物体想象成另外一个物体,把一个人想象成另外一个人,在此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力就得到了发展。(4)游戏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在游戏中,幼儿要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决定:玩什么,怎么

10、玩,和谁一起玩,用什么样的游戏材料和玩具来玩。这使幼儿有机会去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概括和总结,发展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游戏中,幼儿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他们动脑筋去解决,在此过程中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得到了提高。此外,游戏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幼儿在游戏中,产生了交往的需要,语言就发展起来了。4【答案要点】幼儿阶段的科学小实验注重活动的趣味性、随意性与生活化,形式多样,常常带有游戏的性质。幼儿操作的小实验应注意以下几点:(1)准备足够的实验材料、适宜的环境,并反复检查,确保安全,为幼儿操作提供充分的物质条件。(2)观察幼儿的表现和情绪,倾听他们的谈话,了解幼儿操作的具体情况。(3

11、)在实验过程中,针对幼儿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障碍,启发幼儿动脑筋解决问题。(4)允许幼儿失误,给幼儿尝试错误的机会。(5)教师无须手把手地教,要有必要的等待,让幼儿探索、尝试,在关键的时候予以指导。三、论述题1【答案要点】学前教育的基本属性决定学前教育发展变化的内在要求。基础性,要求学前教育必须普及、普惠;公益性,要求学前教育必须公共、公平;保教性,要求学前教育必须专业、全面、优质。(1)普及性解决“人人都要接受”的问题。大力推进普及学前教育,已成为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行动。不管从个人,还是社会,抑或国家的角度,都必须引导和力推学前适龄的新一代公民接受这一阶段的教育。(2)

12、普惠性解决“人人都能接受”的问题。普及与普惠是相辅相成的,要普及就必须普惠,只有普惠才能普及。(3)公共性一解决“人人都要供给”的问题。其“公共性”要求学前教育必须由政府来负责,围绕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统一规划、投入、管理、监督,构建完整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服务。(4)公平性一解决“人人平等供给”的问题。公共资源归属社会成员所共有,它客观上要求资源平等地向每一位社会成员供给,保证社会成员平等享有资源的基本权利,尤其是作为人生破蒙的学前教育资源,更加强烈地要求平等的供给,让幼儿拥有平等的起点。(5)专业性解决“专”的问题。学前教育必须配备专业性强的工作队伍,包括专

13、业的管理队伍,专门的研究人员,专任的教师,专职的保育员,促进学前教育的专业化、科学化发展。(6)全面性解决“全”的问题。时代要求高素质公民应该是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个体,学前教育必须为完成这个培养任务打好开端的基础,保证受教育者体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诸方面全面发展。(7)优质性解决“好”的问题。保障适龄儿童接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保教性的内在要求。2【答案要点】18 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开创了西方现代儿童观的发展道路。他极力反对束缚儿童自由、扼杀儿童天性,认为在万物中,人类有人类的地位;在人生中,儿童有儿童的地位。卢梭强调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儿童是有他

14、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来代替他们的,或强加于他们,那是最愚蠢的做法。卢梭极力推崇儿童的天性和尊重儿童的主观能动性,他主张:“先让他们性格的种子自由自在地表现出来,不要对它有任何束缚,以便在他们还不知道装佯的年岁时,辨别他们哪些欲望是直接由自然产生的,哪些是由心想出来的。”这样,在清楚地了解儿童真实情况后,才能更好地顺其天性地培养他。同时,对于天性中的消极方面,卢梭认为要趁他们性情柔和易导的时候来消除,“除了在他一生当中危害最轻的时候就抛掉它们外,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就体现了他的这种主张。他借性善论而力倡解放人性和革新教育,使人成为文明的牺牲品,提倡顺其天性的

15、自然教育。一方面,他认为人的天性发展是有秩序的,教育必须适应不同时期儿童的发育水平。他曾根据儿童的发育把未成年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并根据其发育水平而安排了教育重点,如婴儿期,02 岁,教育以身体养护和锻炼为主;儿童期,312 岁,教育重点以感觉教育为主,不宜进行理性教育;青春期,1315 岁,理性和知识教育时期;青年期,1620岁,此时期以道德教育、宗教教育和性教育为主。另一方面,他认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个别差异特点,“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正因为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因而教育“必须按他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

16、”。卢梭的儿童观及自然教育思想对后来儿童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四、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心理学告诉我们,幼儿的情绪是伴随着人们的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它能激励人的行为,改变人的活动效率,对行为起着重要的动机作用。情绪动机作用有正反两个方面,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活动效率,起正向的推动作用,消极的情绪则会降低活动效率,甚至引发不良行为,起着反向的推动作用。由于父母和保姆的教养态度不同,渊渊在保姆处“一切由着他”的行为在父母处受阻,使他产生了一种焦虑感。渊渊就是希望通过吮吸手指来安慰自己,从而减轻紧张的心情。孩子吮吸手指,它会成为阻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障碍,因此,必须引起家长和老师们的足够重视。矫治策略:(1)应该创设温馨轻松的环境,缓解孩子的紧张压力。教师和家长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要寻找引起孩子紧张的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