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教案:六国年表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9410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教案:六国年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教案:六国年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教案:六国年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教案:六国年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教案:六国年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教案:六国年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教案:六国年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大师 六国年表教案 学习目标1、积累基本的文言知识,能通过看注释疏通文言文,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现象。2、能从年表中看出六国的发展轨迹,了解司马迁的历史观。自主阅读导引“表”是史记中重要的体例,此类文章列记事件,使之纲举而目张,以简御繁,一目了然,便于观览、检索。 史记中共有表 10 篇。六国年表上起周元王元年(前 476),下至秦二世卒年(前 207),首尾 270 年。太史公“因秦记 ,踵春秋 ”“表六国时事” ,欲观秦并吞天下之迹。读六国年表应以秦为主,周之后汉之先,唯秦为尊,所以表列秦于六国之上。此时周王室虽已衰微,但尚未灭亡,故仍列秦于表首。 以力而起的秦国,最后统一了六国。司马迁

2、说,不要因为秦国后来的短祚就否定了它的一切,必须看到它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就是“世异变,成功大” 。由此,司马迁提出“法后王” ,就是要效法秦的顺应变化以促使国家统一而获得历史前进的政策主张。在汉朝把秦一概骂倒的否定声中,司马迁的识见,犹如一阵惊雷,具有醒人耳目的作用。文言现象梳理1、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秦襄公始封为诸侯,作西畤用事上帝。 用:介词,来。作西畤用事上帝。 作:建造今秦杂戎翟之俗 杂:夹杂、糅杂。及文公逾陇,攘夷狄 逾:越过;攘:驱逐尊陈宝,营岐雍之闲。 营:开发则与齐桓、晋文中国侯伯侔矣。 侔:势均力敌、地位相等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 不具:不完整。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

3、采者 权变:指变通的办法,应急的对策。颇:大量语文大师 :局限古今异义则与齐桓、晋文中国侯伯侔矣。 中国,指中原地区;秦既得意,烧天下诗 、 书 得意:指统一天下。着诸所闻兴坏之端。 着:突出显示通假字秦襄公始封为诸侯,作西畤用事上帝,僭端见矣。 见:通“现” ,显现出来。而穆公修政,东竟至河 竟,通“境” ,即国境。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 从通纵 衡通横秦始小国僻远,诸夏宾之 宾:通“摈” ,排斥。西方,物之成孰。 成孰:成熟2、文言虚词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 虽:即使盖若天所助焉 盖若:表示推测,好像似的。秦之帝用雍州兴 用,由于。余于是因秦记 , 因:根据,凭借3、词类活用先暴戾,后

4、仁义。 先:名词意动,以为先,把放在首位。至犬戎败幽王,周东徙洛邑。 东徙:往东迁都的意思。是后陪臣执政,大夫世禄 世禄:世代保持政治地位和政治特权矫称蜂出,盟誓不信 蜂:象蜜蜂一样诸夏宾之,比于戎翟 比:把比作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 雄:称雄语文大师 :名词用如动词,建立王朝之义。秦之帝用雍州兴 帝:名词用如动词,完成帝业之义。传曰:“法后王。 ” 法:效法此与以耳食无异,悲夫! 耳:名词作状语起周元王,表六国时事 表:名词用如动词,列表编排的意思。4、文言句式故禹兴于西羌,汤起于亳 状语后置,应理解为:于毫起征伐会盟,威重于诸侯 状语后置,比诸侯重难句翻译现场1、今秦杂戎翟之俗,先暴戾,后

5、仁义,位在藩臣而胪于郊祀,君子惧焉。参考译文:当时秦国夹杂着西戎北狄的民风习俗,把凶暴乖戾摆在前面,将仁德道义放在后头,地位处在捍卫王室的臣属行列,却在祭祀规格上同天子平起平坐,君子对此感到后怕。翻译指点:本句的翻译要注意以下几点:“杂”的落实;“先” “后”的意动用法;“胪于郊祀”的理解(在祭祀规格上同天子平起平坐) 。2、征伐会盟,威重于诸侯。参考译文:无论征伐还是会盟,威势都在诸侯之上。翻译指点:本句的翻译要把握两点:一是“征伐会盟”是紧缩复句,二是“威重于诸侯”是状语后置。另外, “于”是“比” , “重”是重要。3、诸侯晏然弗讨,海内争于战功矣。参考译文:诸侯却无动于衷不予讨伐,这标

6、志着海内已经围绕怎样保持本国的军事实力来争斗了。翻译指点:本句主要解释“晏然(无动于衷) ”“战功(指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 ”。4、务在强兵并敌,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参考译文:首要之务在于壮大军事力量,兼并对方, (因而)权谋诈术得到普遍应用,合纵连横的学说也相继兴起。语文大师 :本句的要点很多:“并敌(兼并对方) ”, “从横(合纵,连横) ”“兴(兴起) ”“谋诈(权谋诈术) ”“说(学说) ”。5、矫称蜂出,盟誓不信,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参考译文:各种谎言骗局蜂涌而出,誓词盟约毫无诚意,即使互派人质,剖符为凭,还不能相互约束。翻译指点:本句的翻译要点是:“矫称(各种谎言骗局)

7、”“誓盟(誓辞盟约) ”“置质(派人质) ”“剖符(剖符为凭) ”。6、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参考译文:据此看来,开创事业的人必定出现在东南,获取胜利果实的人常常诞生在西北。翻译指点:本句要抓住“作事者” “ 收功实者” 。7、何也?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议卑而易行也。参考译文: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后王距离自己近,当代民俗的变化也和后王那个时期差不多,道理讲起来浅显明白,容易推行。翻译指点:本句的翻译要点:“以(因为) ”“类(相似) ”“卑(浅易) ”。同时注意,前后句是先果后因关系。疑难追踪探究1、 六国年表的编著特点是什么?从结构上看,它由两部分组成:一、序文;二、表文。序文和

8、表文相辅相成。序文是表文的高度概括,表文是序文的具体展开,序文对表文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表文对序文有烘云托月的功能。从表格上看,它以时间为经,蝉联而下,形成一条历史发展的纵线。以国别为纬,依次排列,形成一条社会空间的横线。纵横交织,旁行斜上,组成了一个综述战国史实的完整而又简明的表格网络。从标题上看,名曰六国,实记七雄。这样处理的原因在于,年表是依据秦记编成的,就以秦国为主,所以只在序文中强调秦国,而拟定篇题时不把秦国计算在内。至于以周为首,是奉周为正统的一种安排。这种安排使各国纪年归于一个共同的旗号之下,年代顺序更显明晰。从记事上看,春秋诸侯进入战国犹存者,分别归入七雄中最后灭掉该国的年表栏内

9、,亦即,卫附魏表,郑附韩表,鲁蔡附楚表,宋附齐表。2、如何阅读六国年表这类年表?语文大师 、由右往左选择看。例如秦献公十七年至二十三年。这样阅读可以了解和掌握一国在特定阶段内发生的大小事件。、由上往下节取看。例如周显王四十三年至四十八年。这样阅读可以了解和掌握各国在同一时期内发生的大小事件。、单线看,也就是从头至尾专读一表,如秦表或齐表。这样可以梳理出该国从建立到灭亡的环节和链条。、综合看,就是由始至终,由序文到表文通盘阅读。这样可以从宏观上鸟瞰全局,从微观上把握事态,揽战国总体形势于掌上,收七雄风云际会于眼底。在六国年表序中,司马迁简明扼要地勾划出了秦国历史的发展线索,又提纲挈领地揭示了春秋到战国的演变过程和阶段性特点。、对照看,就是与本纪、世家、列传、书兼观并读,参稽互察。这样会发现司马迁在编写中产生的矛盾现象和史实错误。例如,秦魏彫阴之战是一场大战,秦斩魏军四万五千, 年表说这次战役发生在魏襄王二年,而魏世家记为魏襄王五年,前后相差三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