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8937329 上传时间:2018-01-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1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1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1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1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 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本科)推 荐 单 位 所 属 学 校 (是否部属)课 程 名 称 课程类型 理论课 (不含实践) 理论课(含实 践)实验(践) 课 所属一 级学科名称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课 程 负 责 人 申 报 日 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二一一年三月填 写 要 求以 word 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 课程实际情况,填写 14 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 说明的, 请在说明栏中注明。1

2、课程负责人情况姓 名 性 别 出生年月最终学历 职 称 电 话学 位 职 务 传 真所在院系 E-mail通信地址(邮编)1-1基本信息研究方向1-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周学 时 ;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 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 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1-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

3、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2. 主讲教师情况姓 名 性 别 出生年月最终学历 职 称 电 话学 位 职 务 传 真所在院系 E-mail通信地址(邮编)2-1基本信息研究方向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周学 时 ;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 课程设计 、毕业设

4、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 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2-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 主讲教师情况姓 名 性 别 出生年月最终学历

5、 职 称 电 话学 位 职 务 传 真所在院系 E-mail通信地址(邮编)2-1基本信息研究方向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周学 时 ;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 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 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2-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

6、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 主讲教师情况姓 名 性 别 出生年月最终学历 职 称 电 话学 位 职 务 传 真所在院系 E-mail通信地址(邮编)2-1基本信息研究方向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周学 时 ;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 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

7、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 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2-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 主讲教师情况姓 名 性 别 出生年月最终学历 职 称 电 话学 位 职 务 传 真所在院系 E-mail通信地址(邮编)2-1基

8、本信息研究方向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周学 时 ;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 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 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2-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

9、;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3. 教学队伍情况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3-1人员构成(含外 聘教师)3-2教学队伍整体结构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 构、学 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3-3教学改革与研究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 十项)3-4青年教师培养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 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4课程描述4-1 本

10、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4-2 理 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4-2-1 结合本校的 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 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4-2-2 知识模块顺 序及对应的学时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4-2-4 实践教学活 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4-2 实验 (践)课教学内容4-2-1 课程设计 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4-2-2 课程内容( 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4-2-3 课程组织 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4-2-4 考核内容与方法4-3 教学条件(含教材选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

11、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4-4 教学方法与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4-6 课堂 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5自我评价5-1 本 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 200 字以内,不超过三项)5-2 本 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5-3 本课 程目前存在的不足6课程建设规划6-1-1 本课程的建 设目标、步

12、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6-1-2 三年内全程授 课录像上网时间表6-2 本 课程已经上网资源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7. 学校的政策措施7-1 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措施及实施情况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 高等学校教学 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校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目标。学校根据教育部及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自 2004 年起制定并施行了兰州大学精品课程建设实施管理办法(校教字200451 号),明确规定学校为各级精品课程提供配套和建设经费,并提供相关教学条件。学校采取“重点扶植、稳步推进,成熟一门,发展一

13、门”的措施,在抓好学校重点 课程、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培育省级、国家级 精品课程,建立起以学校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和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为主的课程建 设体系和良性发展机制。各 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和课程组成员,在教学研究项目申报、教学成果奖申报、教材建 设、教学名师评选等方面,学校予以 优先考虑。每学期学校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和交流,同时监督检查各级精品课程的网上资源的更新情况,充分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近年来,学校投入 500 多万元用于课程建设,在提高本科生教学 质量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7-2 对本 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进一步加大对该课程的支持力度,充实教学队伍;鼓励相关系列教材的出版;力争早日培育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8. 说明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