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中名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9373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高中名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上海市高中名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上海市高中名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上海市高中名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上海市高中名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高中名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高中名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1. 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答题纸与试卷上的试题编号一一对应,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2. 考试时间 120 分钟,试卷满分 150 分。第卷 选择题(共 75 分)以下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1在下列古代世界的文明成果中, 兼具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的是A 汉穆拉比法典 B希腊神庙C 吉尔枷美什 D十二铜表法2 “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 这会使你们心中逐 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 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 。

2、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A国家至上 B公民意识 C平民参政 D牺牲精神4观察右边油画,判断画中所描绘的是A希腊时代的城邦B复兴后的城市C中世纪的庄园D告示中记载:“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 诉承担责任。 ”这一案例体现 的罗马法原则是A重视证据 B公平公正 C契约至上 D注重程序5如左图,中华古代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位于AA 处 BB 处CC 处 DD 处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 “禹铸九鼎” 、 “禹开九州”是上古时候的传说,它们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A禅让制的结束 B商朝的发展C西周的强盛 D夏朝的建立7“国王在占卜者的帮助下向其祖先提

3、问。然后 对甲骨进 行加热,最早是使用猪、羊或牛的肩胛骨,后来主要是龟壳。裂缝出现时 ,答案就由此推得 ”。该情景最有可能出现于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纪初,历史学家王国维在证明史记殷本纪时总结研究方法说:“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此二重证据法,唯今日始得为之” 。王国维所言“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新材料” 周王东迁后,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周王都要依赖强大的诸侯国,社会的政治秩序被彻底打破。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A周朝王室的衰落 B礼乐制度的崩溃C铁器犁耕的出现 D宗法关系的疏远10春秋时期各国货币形制各异,秦朝以圆形方孔“半两钱”通行天下。它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

4、是A由诸侯割据到中央集权 B由“天下共主”到“皇权至上”C由分封制到郡县制 D家学者认为“礼”是“国之干” ,坚持以“礼”作为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依据。这里的“礼”主要是指A风俗 B贡赋 C秩序D礼仪12. “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 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 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日:世异则事异。 ”这反映了A儒家的“仁政”学说 B法家的变法革新主张C墨家的“兼爱”思想 D道家的“齐物”观点13汉初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各项治国措施,其中动机与效果发生了明显矛盾的是A休养生息政策 B沿用秦朝的郡县制C对匈奴的政策 D分封同姓子弟 为王14 右图为西汉末年郡国形势图,

5、黑色区域代表当时的 封国。此图表明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西汉末年王国有死灰复燃之势B王国对中央已不构成严重威胁C郡县制暂时又让位给了分封制D封国存在有利于抵御外族入侵15. 齐 民 要 术 卷八 记载了一种当时中原地区较流行的饮食羌煮法。就是选上好的鹿头煮熟了,把那皮肉切成两指大小的块,再把斫碎的猪肉熬成 浓汤,加一把葱白和各种各样的调味料,就用鹿头肉蘸着肉汤吃。这反映了:A肉食成为当时的主食 B民族间文化的交融C汉民族饮食的多样化 D食品加工具的科学性16某历史教科书描述唐代的三省六部制:“三个办公机构构成中央政府的主要机关:秘书处负责制定政策,内阁审议,国务院执行” 。其中的“国务院”指A门下

6、省 B中书省C尚书省 D礼 部171775 年一位英国作者写的中国旅行者中对某制度的优越性有这样的描述:“年轻人总是毁于游手好闲、懒懒散散,而持续不断的工作可使他们避免误 入歧途;第三,能人为官;第四,既然官职是授予的,皇帝就可以十分公正的黜退那些无能之 辈。 ”他所描述的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 B三公九卿制C科举制 D内阁制1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 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 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 ”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A分封制、宗法制 B三公九

7、卿制、三省六部制C郡县制、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明朝内阁制19一位学者主张:国家、民族、语言与文化应该互为一体,国家是民族的本体,每个民族都受到召唤,建立国家。这种主张最早可能出现在A英法百年战争时 B宗教改革时C中世纪城市复兴时 D德意志统一时20 “这个地方因具备良好的地理条件,当地人 们继承古代文化 遗产,率先从中世 纪转变到近代,创造出新的时尚” 。 “新的时尚”的核心是A人文主义 B民族主义C理性主义 D唯美主义21宗教改革中下列言论最有可能被提到的是A“信徒皆为祭司” B“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C “人是万物的尺度” D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现代西方学者

8、用三个“G” 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荣誉(黄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对黄金的狂热追逐 开发土地资源 向海外传播基督教 弘杨骑士精神A B C D23康德说:“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其中“的含义可能是A“人类是天生社会性动物” B“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C“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D“信仰上帝即可得救并得到幸福”24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及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 君主应尽的服从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 别了,君主统治

9、!”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A君主立宪的观点 B三权分立的学说C社会契约的理念 D天赋人权的思想25由于英国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 “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1701 年议会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反映的本质是A政权和平过渡 B继承制度完善C欧洲王室影响 D议会的权威高于国王261762 年,英国议员约翰威尔克斯主持的苏格兰人报刊出谴责政府对外政策并攻击国王乔治三世的文章,英王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并指使下院通过诀议剥夺其议员资格。英王的做法A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支持 B违背了权利法案的规

10、定C正当行驶了英王的权力 D维护了英国政府的权威27法国 1791 年宪法特别规定,没有比法律更高的权力;国王只有根据法律,才能治理国家和要求服从。这说明此时法国A工业资产阶级已掌握政权 B实行民主共和制 C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D实行君主立宪制 28北美弗吉尼亚的怀斯曾发问:“我们以什么身份进行交涉?如果我们向法国宫廷提供贸易,当我们承认(英国)居民时,他们会款待我 们比款待利物浦更好 吗?”这表明怀斯最关心的问题是A法国的贸易援助 美的民族独立 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1743说每个人都有两个祖国, “他自己的国家和法国” 。他所强调的是:A法国曾帮助美国打败英国殖民者 B美国革命受法国革命

11、的影响 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法国启蒙思想对世界的深远影响 D美国和法国有着共同的利益301788 年 7 月 10 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 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 。它赞美的当是A君主体制 B联邦体制C共和制度 D立宪制度以下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每个选项分值可能为 0、1、1、3 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31中国的“民主” ,最早在尚书中有:“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 。伯里克利曾骄傲的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12、 。对以上两段材料中的“民主”解读最恰当的是A两则材料中“民主”内涵有相似之处B两则材料中的“民主”有本质的不同C前者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D后者体现了人民主权的理念32 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作用 B私田主人永久拥有土地所有权 C封建生产方式比奴隶制进步 D私田的开垦能激发人的积极性 33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最高法院与低级法院之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于 规定期间应受俸金,该项俸金于任期内不得减少 ”。作出这种规定的最主要目的是A确保司法至上 B提高法官地位C保障司法独立 D体现司法权威34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