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乘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8936693 上传时间:2018-01-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乘教学设计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连乘教学设计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连乘教学设计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连乘教学设计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连乘教学设计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连乘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乘教学设计教学反思(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连乘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篇一:(公开课)“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页例1及相关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两步乘法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2、让学生能从多个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 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能用两步乘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答题卡。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自主学习

2、,解决问题 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第 2 页(1)课件出示主题图,从图中可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3个方阵 问题:3个方阵一共有几人? 2、解决问题 (1)谁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你能用多种办法解问题吗? (2)指名学生独立解答其中一种。 并评讲, A:为什么刚才的练习用一步,这里要用两步才能解答呢? (前面一步是因为两个条件与问题有直接关系,可以直接解答;而这里的条件与问题没有直接关系。要先求出有直接关系的另外一个条件。) B:这里第一步是先求什么。(一个方阵有多少人?)这个条件与最后问题有直接关系吗?(有)所以第二步就用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条件求出最后问题。其中第一步

3、求的问题,就是题目中“藏着的问题” C:在解决两步应用题中,我们最重要就是先找出“藏着的问题”是什么,求出“藏着的问题”再用它去解决最后的问题。 (3)请同学们想想有没有其它方法去做呢?(学生讨论)再讲出其它两种方法。(如果有困难可以出显动画)(要求学生说说第一步先算出什么?) (4)这个藏着的问题即是第一步的答案,也是第二步的条件。 (5)小结 三、拓展练习,巩固延伸 1、课件出示99页做一做。 第 3 页(1)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学生尝试解决。 (3)交流、汇报。 2、出示第101页第1题跑步。 (1)说说第一步先求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 (3)交流

4、、汇报、订正。四、总结、质疑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指导看书、质疑 五、课后练习。书本P101第3题,P102第4题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我是针对我班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的。我从以下几点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1、在教学内容上我首先强调的是:学生在解决两步应用题要首找出“隐藏的问题”,同时又是解决最后问题的条件。主审针对我班部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不能很好的理解数量关系而设计的。而同时在第二个重点就是让学生看图通过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体验问题解决的多样化,从而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意识。 2、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课无论在进行新课还是在练习过程中,教师

5、都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合作与交流,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强化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让小组成员通过讨论来提出、发现并解决问题,然后再汇第 4 页总各组的信息,沟通他们所学的东西,让大家共同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节课将例一用不同方法的解决过程,我以生动的动态画面展示,让教学资源更加生动、直观,调动了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篇二: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较熟练地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还具备了一定的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只不过解决问题的工具还局限在一

6、个单独的知识点内,所以能解决的问题并不是很广泛,但学生心里已经存在种种疑问,只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适时给予启发,就能使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又能让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运用乘法的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这一节课到目前磨了两次,为了这堂课,我确实没少找信息,刚确定题目的时候,张老师就给我思路,让我借助图形的几何直观来辅助教学。一开始我打算让学生自己画点子图,后面发现这非常难,首先要让孩子有这样的需求,其次还得有这样的习惯,最后还必须让学生懂得一些基本的画法。基于以上考虑及时间的因素,最后决定采用老师提供点子图,让学生自己想自己画。 这样基本的活动及框架也就初步定了下来。接着我开

7、始翻找无数的资料,什么期刊,教学实录,视频,等等,无数次的把之前的想法推翻,重建,再推翻重建。最后在上周进行第一次试上。 第 5 页第一次在3班,可能因为在他们班上课的互动不够,课堂非常死,沉闷,只有一对一的形式,缺乏和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导致后面的课完全无力,几乎上不下去。也暴露了一些教学设置上的问题。1、由于图太小太杂,使得学生不能够充分读图,获取信息,建议不要一开始就出示3个方阵,可一一呈现,第一次让学生充分感知情境图的信息;2、请学生上来汇报,环节设置不明确,让学生上去讲就让他讲,我们不要再让其他孩子说而把他晾边上。建议这个环节可以先让他们独立思考,然后再小组讨论,看看有几种不一样的方法

8、,比一比哪个小组方法最多。 3、练习的设置没有梯度,基础题太少,提高题太难了。建议只保留其中一个,并改一下题目,减小题目难度。 今天是第二次磨课,在原来的基础上更改。也由于是在自己班级上,自己更能放得开,在互动方面会比第一节课更好。但问题也很明显。1、语调太平,不管学生多么激动的情绪,我都是平平的,压下去。缺乏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太僵硬。建议在今后的课堂里多多改进。 2、由于分不清什么是行什么是列,我在课堂上让学生牵着跑。建议行和列应该在课前复习或者让他们区分,可以利用班级桌椅的排列来让他们熟知。 3、在让学生提出问题后,可以让他直接回答,并让他说说想法,从横着看和从竖着看。 4、在总结多种

9、方法后,应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择优。 第 6 页5、练习题量太少,应多加一题,再出示提高题。 其中非常感谢陈庆艳老师,张丽岩老师,张彩虹老师,陈雪花忍受我这么枯燥平淡无聊的课,多次去听,并点评。实在是太感谢了!正是他们的多次提宝贵意见,我才能一次一次的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着手改进。真的很幸运,遇到他们!谢谢!篇三:连乘应用题教学反思 连乘应用题教学反思 (16) 王瑞梅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着重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索: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数学。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选用了课本中的主题图,并作了适当的修改:将3个完整的小朋友做操方阵图呈现给学生。之后的练习我都从学生熟悉的学

10、校生活入手,一环接一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从生活中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我有意识创设一些需要学生动脑的问题情境,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在解决“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时,呈现例题中的信息:“”三年级学生正在进行广播操表演,排成了3个完全相同的方阵,有8行,每行10人”之后,让学生先相互交流多种解题思路。然后集体反馈,学生反馈的方法如下:方法一:先求出每个方阵的人数,再求出3个方阵的人数。 第 7 页列成算式:108=80(人) 803

11、=240(人)或1083=240(人) 方法二:把3个方阵横着并在一起,先求出一大行的人数,再求出8大行的人数。 列成算式:310=30(人) 308=240(人)或 3108=240(人) 方法三:把3个方阵竖着并在一起,先求出一大列的人数,再求出10大列的人数。 列成算式:38=24(人) 2410=240(人) 或 3810=240(人) 我引导学生联系题中信息理解每一步计算表示的意义。 3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中我创设了丰富的解决问题的资源,教学时立足于让学生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信息、寻找方法,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给予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并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角度观察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