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应用创新演练(人教版选修3-1)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28934384 上传时间:2018-01-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应用创新演练(人教版选修3-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应用创新演练(人教版选修3-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应用创新演练(人教版选修3-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应用创新演练(人教版选修3-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应用创新演练(人教版选修3-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应用创新演练(人教版选修3-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应用创新演练(人教版选修3-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第 1 页 共 6 页 金太阳教育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应用创新演练(人教版选修 3-1)随堂基础巩固1有 A、B 、C 三个塑料小球,A 和 B,B 和 C,C 和 A 间都是相互吸引的,如果 A带正电,则()AB、C 球均带负电BB 球带负电,C 球带正电CB、C 球中必有一个带负电,而另一个不带电DB、C 球都不带电解析:A 带正电,A 吸引 C,则 C 可能带负电或不带电;A 吸引 B,则 B 可能带负电或不带电;若 B 带负电,B 又吸引 C,则 C 此时不带电;同理,若 C 带负电, 则 B 不带电。答案:C2毛皮与橡

2、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这是因为()A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B毛皮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橡胶棒上C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毛皮上D橡胶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解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中性的物体若缺少了电子带正电,多余了电子就带负电 。由于毛皮的原子核束 缚电 子的本领比橡胶棒弱,在摩擦的过程中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缺少了 电子的毛皮 带正电。而正 电荷是原子核内的质子,不能自由移动,所以 A 正确。答案:A3.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挂一轻质小球 a,a 的表面镀有铝膜;在 a 近旁有一绝缘金属球 b,开始 a、b 都不带电,如图 114 所示

3、,现使 b 带电,则()Ab 将吸引 a,吸住后不放开Bb 先吸引 a,接触后又把 a 排斥开 图 114Ca、b 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Db 立即把 a 排斥开解析:b 球带电后,使 a 产生静 电感应,感 应的结果是 a 靠近 b 的一侧出现与 b 异种的感应电荷,远离 b 的一侧出现 与 b 同种的感应电荷。 虽然 a 上的感应电荷等量异号,但因为异种电荷离 b 更近,所以 b 对 a 有吸引力,当 b 吸引 a 使两者接触后,由于接触带电,b、a又带上同种电荷,有斥力作用,因而又把 a 排斥开,所以 B 正确。答案:B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第 2 页 共 6 页 金太阳教育版权所有 侵权必

4、究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4原来甲、乙、丙三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得知甲物体带正电 1.61015 C,丙物体带电 81016 C。求最后乙物体带电的电性和电荷量。解析:由于甲、乙、丙原来都不带电,即都没有净电荷,甲、乙摩擦导致甲失去电子电荷量为 1.61015 C 而带正电 ,乙物体得到 电子而带电荷量 1.61015 C 的负电荷;乙物体与不带电的丙物体相接触,从而使一部分负电荷转移到丙物体上,故可知乙、丙两物体都 带负电荷,由电荷守恒可知乙最终 所带负电荷电荷量为 1.61015 C810 16 C810 16 C。答案:最后乙带负电810 1

5、6 C课时跟踪训练(满分 50 分 时间 30 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8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计 32 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挂在绝缘细线下的两个轻质小球,表面镀有金属薄膜。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而靠近或远离,分别如图 1 甲、乙所示,则( )A甲图中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B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图 1C甲图中两球一定都带电D乙图中两球至多有一个带电解析:两球相互吸引的可能有两个:一是带异种电荷;二是一个带电,另一个被感应带电后吸引,因此 A、C 错误;两球相斥一定是带同种电荷,故 B 正确,D 错误。答案:B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6、摩擦起电是创造电荷的过程B接触起电是电荷转移的过程C玻璃棒无论和什么物体摩擦都会带正电D带等量异种电荷的两个导体接触后,电荷会消失,这种现象叫电荷的湮灭解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发生转移,而不是 创造电荷,A 错误;接触起电就是通过物体接触而转移电荷,B 正确;两种物体摩擦,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弱的物体在摩擦中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是否容易失去 电子由两物体的材料决定,因此玻璃棒不一定带正电,C 错;等量异种电荷可以中和但不会消失,只是宏观上显中性, D 错。答案:B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第 3 页 共 6 页 金太阳教育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3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

7、电器的箔片张开。图 2 中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图 2解析:把带电金属球移近不带电的验电器,若金属球 带正 电, 则将导体上的自由电子吸引上来,这样验电器的上部将 带负电,箔片 带正电;若金属球 带负电,则将导体上的自由电子排斥到最远端,这样验电器的上部将 带正电,箔片 带负电,所以 B 正确。答案:B4.如图 3 所示,不带电的枕形导体的 A、B 两端各贴有一对金箔。当枕形导体的 A 端靠近一带电导体 C 时,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图 3AA 端金箔张开,B 端金箔闭合B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A 端金箔仍张开,B 端金箔闭合C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将手和 C 都移走,两对

8、金箔均张开D选项 A 中两对金箔分别带异种电荷,选项 C 中两对金箔带同种电荷解析:根据静电感应现象,带 正电的导体 C 放在枕形导体附近,在 A 端出现了负电,在 B 端出 现了正电,金箔上各带同种电荷相斥而张开,选项 A 错误;用手摸枕形导体后,B端不是最远端了,人是导体,人的脚部甚至地球是最远端,这样 B 端不再有电荷,金箔闭合,选项 B 正确;用手触摸导体时 ,只有 A 端带负电,将手和 C 移走后,不再有静 电感应,A 端所带负电便分布在枕形导体上, A、B 端均带有负电,两 对 金箔均张开, 选项 C 正确;由以上分析看出,选项 D 正确。答案:A5保护知识产权,抵制盗版是我们每个

9、公民的责任与义务。盗版书籍影响我们学习效率甚至给我们的学习带来隐患。小华有一次不小心购买了盗版的物理参考书,做练习时,他发现有一个关键数字看不清,拿来问老师,如果你是老师,你认为可能是下列几个数字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第 4 页 共 6 页 金太阳教育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中的()A6.210 19 C B6.410 19 CC6.610 19 C D6.810 19 C解析:任何带电体的电荷量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即是 1.61019 C 的整数倍,由计算可知,只有 B 选项 是 1.61019 C 的整数倍,故 B 正确。答案:B6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 u 夸克

10、和 d 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u 夸克带电荷量为 e,d 夸克带电荷量为 e,质子的带电荷量为 e,中子不带电。下列说法正23 13确的是( )A质子是由一个 u 夸克和一个 d 夸克组成,中子是由一个 u 夸克和两个 d 夸克组成B质子是由两个 u 夸克和一个 d 夸克组成,中子是由一个 u 夸克和两个 d 夸克组成C质子是由一个 u 夸克和一个 d 夸克组成,中子是由两个 u 夸克和两个 d 夸克组成D质子是由两个 u 夸克和一个 d 夸克组成,中子是由两个 u 夸克和两个 d 夸克组成解析:根据质子的带电荷量为 e。所以质子是由两个 u 夸克和一个 d 夸克组成,2 e ee;中子不 显电

11、性,所以中子是由一个 u 夸克和两个 d 夸克组成。 e2 e0。23 13 23 13故选项 B 正确。答案:B7导体 A 带 5Q 的正电荷,另一完全相同的导体 B 带 Q 的负电荷,将两导体接触一会儿后再分开,则 B 导体的带电荷量为 ()AQ BQC2Q D4Q解析:两导体上的电荷先完全中和后再平分,所以每个导 体上带电荷量的大小为2Q。5Q Q2答案:C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电荷实质就是电子(或质子)本身B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C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单位D元电荷没有正、负之分解析:元电荷表示电子所带电荷量的数值,而不是 电子本身,故 A 错, B 对。元

12、电荷只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第 5 页 共 6 页 金太阳教育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是电荷量的单位,不是带电粒子,没有正、负之分,故 C、D 正确。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2 小题,共 18 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9(9 分) 如图 4 所示,A、B、C 是三个安装在绝缘支架上的金属体,其中 C 球带正电,A、B 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枕形导体且不带电。试问:图 4(1)如何使 A、B 都带等量正电?(2)如何使 A、B 都带等量负电?(3)如何使 A 带负电 B 带等量的正电?解析:(1)法一: 把 A、B 紧密靠拢, 让

13、C 靠近 B,则在 B 端感应出负电荷,A 端感应出等量正电荷,把 A 与 B 分开,移走 C 后再用手摸一下 B,再把 A 与 B 接触一下,则 A 和B 就带等量正电。法二:把 A、B 紧密靠拢, 让 C 接触 A 或 B,然后移去 C,再把 A 与 B 分开, 则 A、B 就带等量正电。(2)把 A、B 紧密靠拢,让 C 靠近 B,则在 B 端感应出负电荷,A 端感应出等量正电荷,再用手摸一下 A 或 B,移走 C 以后再把 A 与 B 分开,则 A 和 B 就带等量负电。(3)把 A、B 紧密靠拢,让 C 靠近 A,则在 A 端感应出负电荷,B 端感应出等量正电荷,把 A 与 B 分开

14、后,移去 C,则 A 带负电 B 带等量的正电。答案:见解析10(9 分) 有三个相同的绝缘金属小球 A、B、C,其中 A 小球带有 3103 C 的正电荷,B 小球带有 2103 C 的负电荷,小球 C 不带电。先让小球 C 与小球 A 接触后分开,再让小球 B 与小球 A 接触后分开,最后让小球 B 与小球 C 接触后分开,试求这时三个小球的带电荷量分别为多少?解析:总电荷量是守恒的,小球接触后平分电荷量;C 、A 接触后,A 、C 都带C1.510 3 C 的正电荷量,让小球 B 与小球 A 接触后分开, A、B 都带3.010 32C2.510 4 C 的负电荷量,最后让小球 B 与小球 C 接触后,1.510 3 210 32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第 6 页 共 6 页 金太阳教育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B、C 都带 C6.2510 4 C 的正电荷量。故最 终三小球的带电1.510 3 2.510 42荷量分别为qA 2.5104 C,qB6.2510 4 C,qC 6.25104 C。答案:q A2.510 4 Cq B6.2510 4 Cq C6.2510 4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