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高二语文测试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893201 上传时间:2017-07-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1月高二语文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4年1月高二语文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4年1月高二语文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4年1月高二语文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4年1月高二语文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1月高二语文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1月高二语文测试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2 级计算机班月考语文试卷(2014 年 1 月)第卷(选择题 45 分)一、 (24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拼音有误的一项是( )A 波浪(b) 剥削(b) 湖泊(p) 牛虻(mng)B 谬论(mi) 逮捕(di) 比较(jio) 怯懦(qi)C 卡片(k) 供给(j) 机械(xi) 地壳(k)D 质量(zh) 步骤(zhu) 教室(sh) 堤岸(d)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斑白 本分 标志 车厢 B 筹划 担心 跌跤 称心C 分外 锋芒 服罪 关联 D 轰动 弘扬 鸿愿 希少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见解不管是否独到,是否有道

2、理,所做的只是 地叫好或廉价地赞扬。心中的郁闷如果得不到宣泄,长期积压就会变成情绪障碍,所以及时 情绪十分重要。“身在红尘,心在青山”是句蓄满了生活深思的誓言。身在红尘而不想被“红尘” ,只有保持着对浊世某种程度的疏离和超越,才能真正 出生命的意义。A 一味 疏导 湮没 品味 B 一再 疏通 湮没 品尝C 一味 疏通 淹没 品尝 D 一再 疏导 淹没 品味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为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成绩,老师们费尽心思,想了很多办法,真是处心积虑。B 他在领导面前总是表现出一副低三下四的样子,令人十分瞧不起。C 你好好看看,别这么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怪不得

3、每次考试你都在这类题上丢分呢。D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 ,这种家庭纠纷就是找到领导那里去,也是说不出个谁对谁错。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在修辞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我还没迈进院子,就见婷婷飞出了房门,欢笑着向我奔来。B 一只水鸟从水面上掠过,光滑的水面上立刻绣上了透明的花纹。C 习习的凉风在树叶间演奏着优美动人的小夜曲。D 明月端坐在山顶,看上去,分明是一座巨大的灯塔。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 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B 难道你不觉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吗?C 用同志们的话来说,就是:努力于提高呢,还是努力于普及呢?D 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 “只在此

4、山中,云深不知处。 ”7、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只要尊重科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就可以有效的预防不被 SARS 病毒感染。B 软刀子是无形的,然而却比钢刀更凶猛,受害也更深。C 但必须看到,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要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D 公交汽车总公司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征求了许多顾客广泛的意见。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纪传体史书是以传记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事实的,如战国策就是纪传体史书。B 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许多名家并称:如“韩柳”即韩愈、柳宗元;“李杜”即李白、杜甫, “小李杜”即李商隐、杜牧, “苏辛”即苏轼、辛弃疾。C念奴

5、娇 赤壁怀古为宋代苏轼所作。苏东坡与其父、其弟并称“三苏” ,均为“唐宋八大家”之列。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近五百年间的诗歌305 篇。它以四言诗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二、 (12 分)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9、下面对“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三句运用倒装形式,第一句应为“寒秋中独立” ,二三句应为“在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 。B 这三个分句点明了时令、地点、人物和特定的环境。C“独立”既是抒情

6、的主体,又因有了人的活动,使深秋已有寒意的北去的大江顿生活力。D 这三个分句主要描写了湘江深秋壮美的景色。10、诗词讲究炼字,如宋祁的诗句“红杏枝头春意闹” ,一个“闹”字写尽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前人评为“卓绝千古” ,节选的诗词中,锤炼得精彩的字是哪一项( )A 立 看 染 争 B 染 争 击 翔C 立 透 竞 问 D 看 流 击 竞11、对这阙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词的前三句写出了特定的氛围(寒秋) ,眼前的景物(湘江) ,还写出了欣赏秋景的立足点(橘子洲头)和诗人“独立”的高大形象。B“看”字领起对秋的描绘,其中有仰视,有俯瞰;有远景,有近景;有静态,有动态。C“百舸争流”突出船

7、多船快, “鹰击长空”着意描写力度, “鱼翔浅底”体现自由自在。三句点明“万类霜天竞自由” 。D“怅寥廓”抒发自己的情怀, “问苍茫大地”浸含着忧思和责任,两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谁主沉浮”暗含以身许国之志。212、对这阙词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一二句都省略了介词,应该是“独立(于)寒秋,湘江(向)北去” 。B“万山”的“万”是概数,极言其多, “遍” “、尽”也是如此。C“长空”是形容天空辽阔, “浅底”形容江岸边的水浅。D“怅寥廓”写出了因宇宙广阔引发的激昂慷慨的思绪。三、 (9 分)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

8、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

9、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13、对下面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碑仆道 仆:倒,跌倒 B 其文漫灭 漫:淹C 盖音谬也 盖:大概

10、D 何可胜道也哉 胜:胜利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B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C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15、对“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这就是有学问的人不能不深入地思考,谨慎选取的缘故。B 所以要求这些有学问的人不能不深入地思考,谨慎选取。C 这就是治学的人不能不深入地思考,谨慎选取的缘故。D 所以要求这些治学的人不能不深入地思考,谨慎选取。第卷(非选择题 105 分)

11、四、 (5 分)16、默写填空。文有文眼,诗有诗眼。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眼是 。 ,唯见长江天际流。大江东去,浪淘尽, 。 ,宁移白首之心。五、现代文阅读(30 分)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第 17-21 题。 (15 分)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它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又似很远。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偶尔有剃头挑子的“唤头” (像一个大镊子,用铁棒从当中擦过,便发出噌的一声) 、磨剪子磨刀的“惊闺” (十几个铁片穿成一串,摇动作声) 、算命的盲人(现在早没有了)吹的短笛的声音。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 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胡同两边是若

12、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不是最主要的部分。 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 “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 ,“破家值万贯” 。 17、第一段说“它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又似很远”,这里的“很近” “

13、很远”分别指什么?(3 分)18、第一段中“偶尔”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 分)19、 “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这句话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突出了什么样的环境特点?(3 分)20、将“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这句话改为“这些声音不显得喧闹,而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可以吗?为什么?(3 分)21、文章说“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 ,请分条概括住在胡同里的居民的封闭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3 分)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第 22-26 题。 (15 分)有一个问题想不明白,为什么借助猿声能表现愁苦之情呢?3以我来说,从未见过猿,对猿连个感性印象也没有。但在

14、读这些诗的时候,却像中了魔法一般,竟无条件地进入了意境,感受了那种悲愁。而且这种悲愁又愁得那么美,带一种难以申说的凄怆哀苦,一种难以排遣的幽思游绪,久久难以自拔。也许,在那令人烦闷的三峡旅途上,处处充满了猿声的缘故。那三个大峡,地势本来差别很大,但都有猿,却叫我诧异我说但都有猿,是发现了点儿文字依据的。你看,在我前边开列的那些古诗中,大多是写巫峡的,这可以证明巫峡多猿,已无异议;而险峻危立的瞿塘峡怎么样呢, 水经注记载道:“此峡多猿。猿不生北岸,非唯一处。或有取之放著北山中,初不闻声,将同貉兽汶而不生矣。”只不过是北岸没有猿罢了。至于比较平缓开阔的西陵峡, 宜都山川记有记:“自黄牛峡东入西陵界

15、,至峡口一百许里,山水纡曲,林木高茂,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行者闻之,莫不怀土。 ”这样看来,三个大峡的确都遍布着猿声。人进峡中,天开一缝,世界变小,路途曲折,再被这凄凄哀哀的声音一唤,便神不守舍,禁不住要涌上怀乡恋土之情了。然而我仍然有个疑问:三峡中发声的东西很多,比如鸟声、水声、纤号声,为什么人们独独听了猿声便这么感伤呢?也许,联想一下刘义庆世说新语的桓温入蜀的一段轶闻,会有些启示吧。故事说,恒温带兵进川过三峡,有个部下猎得一只幼猴,带在船上。那母猿便沿岸哀叫,紧跟了百多里都不肯离去。后来终于声嘶力竭,不顾一切跳上船来,随即便死了。人们在剥开这只母猿的时候,看见那肠子都一寸寸断裂了。桓温知道这件事,恼怒起来,下令把那个部下免职了。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母猿爱子竟到了这种程度:肝肠寸断!桓温是东晋人,生活在公元三百多年。很可能,这样的故事继屈原的诗句之后,又给予后来文人以很大影响。而且,桓温在公元 345 年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