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马致远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893014 上传时间:2017-07-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马致远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马致远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马致远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马致远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马致远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马致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马致远(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元代的戏剧可以说是灿烂辉煌的一页,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大戏剧家和很多优秀的剧本。而且很多戏剧家都是大都(北京)人,比如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中的关汉卿 、王实甫、 马致远。他们的剧本经常在大都西城砖塔胡同里的勾阑瓦舍中演出,有时他们还亲自粉墨登场。元代的很多剧目,像关汉卿的窦娥冤、望江亭、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即汉明妃或昭君出塞)等,现在也是久演不衰。北京可以说是我国戏剧的发祥地之一。元代众多戏剧家的生平资料都很少,多见于专门介绍元代戏剧家及作品的书籍录鬼簿、青楼集中。现在,惟一有线索的只有大戏剧家马致远的故居。故居所在的韭园村是“ 王平 古道” 的道口,“王平古道”经

2、门头沟区王平、大台、木城涧、庄户村、千军台、张家村、七里坟等村镇,到军响乡又和京西大道会合。韭园村由韭园村、东落坡村、西落坡村和桥耳涧村四村组成。马致远故居在西落坡村,坐西朝东,是一座大四合院。故居门前是小桥流水,门前的影壁墙上写着“马致远故居”,并有 马致远生平的介绍。绕 过影壁就来到院子里。院子很大,西北东南四面都有房间,每面三五间。因长久没有人居住,现已破旧得很厉害,院内野草丛生,杂物满地。马致远的名曲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不失为对京西古道沧桑的写照。据中国文学史和其它一些资料记载,马致远(12501324年)字千里,号东篱

3、。大都(北京) 人。有“ 姓名香贯满梨园”之称,是当时文 学组织“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为“元曲四 大家” 之一 ,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 戏剧家。马致远因不满官场的腐败,隐居山林,过着“ 酒中仙、尘外 客、林中友、曲中游” 的生活。这山林在何处并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但韭园村的西落坡村村民们世世代代相传,这里就是马致远故居。由此可以看出,民众对这位大戏剧家的热爱。人们也更愿意相信他的另一首名曲清江引? 野兴:“ 西村日长人事少,一个新蝉噪。恰待葵花开,又早蜂儿闹,高枕上梦随蝶去了。” 写的就是 西落坡村。马致远著有杂剧十六种,存世的有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

4、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梁梦、西华山陈抟高卧七种。马致远的散曲作品也负盛名,现存辑本东篱乐府一卷,收入小令104 首,套数 17 套。其杂剧内容以神化道士为主,剧本全都涉及全真教的故事,元末明初贾仲明在诗中说:“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姓名香贯满梨园 ”。汉宫秋是马致远早期的作品,也是马致远杂剧中最著名的一种,敷演王昭君出塞和亲故事。马致远的汉宫秋在传说的基础上再加虚构,突出了昭君出塞是在匈奴武力协迫下进行的构想,把王昭君与汉元帝之间的关系写成了爱情关系。在故事的结局处理上,他写王昭君未入匈奴境内而投江自杀,从而表现出昭君对祖国和故土的情感和眷恋。剧中把王昭君出塞的目的描述成

5、为了汉室江山而和蕃,并借王昭君之口表现出她勇于承担大任的无私品质,赋予了王昭君以新的形像,歌颂了那种在民族矛盾中保持崇高气节的精神。一改史书中昭君和亲的史实,将和亲故事放在了民族矛盾十分突出的历史背景下,使故事笼罩在浓重的悲剧气氛中。这种改变,反映了作为失意的汉族知识分子的作者,对蒙古统治的怨愤,借昭君故事来抒发誓不与元统治者合作的民族情绪。从这个思想内容来看,汉宫秋杂剧的产生和流传,是元灭金、灭宋的历史转折时期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与民族矛盾在戏曲舞台上的集中反映,表现了爱国主义的思想倾向。第四折写汉元帝在秋夜雁声中对昭君的思念,也渗入了作者对民族矛盾中许多人家破人亡的感慨。决定于作者的历史和阶级

6、局限,他不可能理解历史上王昭君出塞和亲的积极意义,对汉元帝过于同情和美化,感伤情调也较浓。曲词清丽潇洒,音律和谐华美,剧情婉转复杂,具有强烈的抒情性,文学艺术成就很高,取得了动人心弦的艺术效果。第三折通过深秋的萧瑟和深宫的冷落衬托离情别绪。第四折借长空孤雁的悲鸣,抒发元帝对王嫱(昭君)的怀念,都写得很动人。大段大段凄婉哀怨的唱词,表现出汉元帝对情人的无限思恋,把剧本的悲剧气氛渲染得愈加浓郁。这里在塑造戏剧人物的同时,也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感受。荐福碑也是马致远的早期剧作,写落魄书生张镐时运不济,一再倒霉,甚至荐福寺长老让他拓印庙中碑文,卖钱作进京赶考的盘缠,半夜里都会有雷电把碑

7、文击毁。后时来运转,在范仲淹资助下考取状元,飞黄腾达。剧中多处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如:“ 这壁拦住 贤路,那壁又挡住仕途。 如今这越聪明越受聪明苦,越痴呆越享了痴呆福,越糊突越有了糊突富。”这个剧本集中反映了作者怀才不遇的牢骚和宿命的人生观,也反映出当代许多文人在社会地位极端低落的处境下的苦闷。 青衫泪是由白居易琵琶行敷演而成的爱情剧,虚构白居易与妓女裴兴奴的悲欢离合故事,中间插入商人与鸨母的欺骗破坏,造成戏剧纠葛。在士人、商人、妓女构成的三角关系中,妓女终究是爱士人而不爱商人,这也是落魄文人的一种自我陶醉。 马致远写得最多的还是“神仙道化” 剧。这些剧作 宣扬人生如梦,要人们正心诚意,修

8、心养性,归隐山林,弃绝欲念,学仙修道。岳阳楼、陈抟高卧、任风子以及黄粱梦,都是演述全真教事迹,宣扬全真教教义的。这些道教神仙故事,主要倾向都是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要人们一空“人”“我”是非,摆脱家庭妻小在内的一切羁绊,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自由。剧中主张回避现实矛盾,反对人们为争取自身的现实利益而斗争,这是一种懦弱的悲观厌世的态度。但另一方面,剧中也对社会现状提出了批判,对以功名事业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提出了否定,把人生的“自适” 放在更重要 的地位,这也包涵着重视个体存在价值的意义,虽然作者未能找到实现个体价值的合理途径。 在众多的元杂剧作家中,马致远的创作最集中地表现了当

9、代文人的内心矛盾和思想苦闷,并由此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与此相关联,马致远的剧作,写实的能力并不强,人物形象的塑造也不怎么突出,戏剧冲突通常缺乏紧张性,而自我表现的成分却很多。包括汉宫秋这样的历史题材的作品在内,剧中人物往往游离戏剧冲突,作大段的抒情,这常常是作者在借剧中人物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如岳阳楼中吕洞宾所唱贺新郎一曲:你看那龙争虎斗旧江山,我笑那曹操奸雄,我哭呵哀哉霸王好汉。为兴亡笑罢还悲叹,不觉的斜阳又晚。想咱这百年人,则在这捻指中间。空听得楼前茶客闹,争似江上野鸥闲,百年人光景皆虚幻。这实际是作者在其散曲中写过多次的一种人生感受。 如上所述,马致远大多数杂剧的戏剧效果不是很强的

10、。前人对他的杂剧评价很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剧中所抒发的人生情绪容易引起旧时代文人的共鸣,再就是语言艺术的高超。马致远杂剧的语言偏于典丽,但又不像西厢记、梧桐雨那样华美,而是把比较朴实自然的语句锤炼得精致而富有表现力。如汉宫秋中写“惊雁”的一支尧民歌 :呀呀的飞过蓼花汀, 孤雁儿不离了凤凰城。画檐间铁马响丁丁,宝殿中御榻冷清清。寒也波更,萧萧落叶声,烛暗长门静。 马致远同时是撰写散曲的高手,是元代散曲大家,今存散曲约 130 多首,他的写景作如秋思,如诗如画,余韵无穷。他的叹世之作也能挥洒淋漓地表达情性,他在元代散曲作家中,被看做是“豪放” 派的主将,他 虽也有清婉的作品,但以疏宕宏放为主,

11、他的语言熔诗词与口语为一炉,创造了曲的独特意境。太和正音谱评为马东篱之词,如朝阳鸣凤。其词典雅清丽,可与灵光景福两相颉颃,有振鬣长鸣万马皆?之意。又若神凤飞 于九霄,岂可与凡鸟共语哉 !宜列群英之上。马致远散曲选:双调寿阳曲 潇湘夜雨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双调寿阳曲 烟寺晚钟寒烟细,古寺清,近黄昏礼佛人静。顺西风晚钟三四声,怎生教老僧禅定? 双调寿阳曲 山市晴岚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双调寿阳曲 远浦帆归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著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双调寿阳曲 渔村夕照鸣榔罢,闪暮光。绿杨堤

12、数声渔唱,挂柴门几家闲晒网,都撮在捕鱼图上。越调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南吕四块玉 天台路采药童,乘鸾客,怨感刘郎下天台。春风再到人何在?桃花又不见开,命薄的穷秀才,谁叫你回去来。南吕四块玉 浔阳江送客时,秋江令,商女琵琶断肠声。可知道司马和愁听。月又明,酒又醒。客乍醒。南吕四块玉 马嵬坡睡海棠,春交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乱。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南吕四块玉 巫山庙暮雨迎,朝云送,暮雨朝云去无踪。襄王谩说阳台梦。云来也是空,雨来也是空 怎捱十二峰。越调清江引 野兴东篱本是风月主,晚节园林趣。一枕葫芦架,几行垂杨树

13、。是搭儿快活闲住处。越调夜行船 秋思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乔木查 想秦宫汉 阙,都做了衷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没话说。纵荒坟横断碑,不辩龙蛇。庆宣和 投至狐踪与兔 穴,多少豪杰。鼎足虽坚半腰折。魏耶晋耶?落梅风 天教你 富,莫太奢。没多时好天良夜。富家儿更做道你心似铁,争辜负了锦堂风月。风入松 眼前红日 又西斜,疾似下坡车。不争镜里添白雪,上床与鞋履相别。莫笑巢鸠计拙,葫芦提一向装呆。拨不断 利名竭,是非 绝。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离亭宴煞 蛩吟罢 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何年是彻?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

14、纷蜂酿蜜,急攘攘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分紫蟹,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人问我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天净沙秋思赏析【越调】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译文】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在寻觅枯藤老树栖息,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桥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在秋风古道上慢慢移步。看夕阳的余晖已经昏螟西下,羁旅在外漂泊的断肠人浪迹天涯。 【赏析一】马致远的小令名作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 祖” 。作品内容本身,简简单单,普普通通,叙述羁旅漂泊人,时逢黄昏,感

15、应突袭。感而发,发而思,思而悲,悲而泣,泣而痛。 望秋野之悲凉气氛、“枯藤老树 昏鸦” ,荒凉凋谢 的蒿草,孤枯败落 的藤枝,蔓缠在饱经沧桑的老树上, 时不交运的“昏鸦” ,呱呱呱, 声声催 人心魄,把秋日黄昏的氛围一下子 卷入落魄流浪人的心里。 冷冷清清,坐落的小桥,似给旅 人铺路,又似让旅人沉落。路漫漫其 修远兮,官宦仕途又几何。零汀的 人,纶巾青衫,满身风尘,踽踽独行。 “流水” “人家”,似喜似怨;万里原野, “流水” 是意境,“人家”是夙 愿,却难 赋深情,一双哀淡的秋目,拂袖欲断 水,愁绪任横流。驿站飘失了,残留 的“古道” 依然通向天际,功名利禄, 仕途失意,难耐凄凉,是是非非,

16、融进 萧萧悲凉的“西风” 。瘦弱羸马,驮着 书卷,催着旅人,行吧行吧。人生失意常八九,文人的落魄,漂泊的流离,谁道世事不唯艰? 上段三句十八字,九个名词连 缀成不涂浓墨的书画,亦无一个虚 造硬加的词,不同的景物天衣无缝 地和谐地造化在起,不得不令人 拍案道奇。这种音节和谐、情景交 融、妙含无垠的小令曲,故有“枯藤 老树写秋思,不许旁人赘一词” 之 誉,的确委实不过。 倘若只有这九个名词,岂不是遭后人“怡其笑矣”? 一组组巧妙的结合,伏着千万 思绪惆怅,笔锋一转,漂泊者的坎坎坷坷,深层的意境,跃然跳出,一幅 精美绝伦的古画浮在眼前!夕阳傍 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萧萧凄凄,无声似有声:“ 断肠人在天涯”,顿时令人拊 胸掩面哽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