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第39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 湘教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8926149 上传时间:2018-01-21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第39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 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第39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 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第39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 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第39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 湘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第39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 湘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第39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 湘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第39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 湘教版(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9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考能联动提升,考向真题探究,专题优化演练,第39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考基自主落实,考基自主落实,一、荒漠化的含义1概念:由于_和_等因素所造成的_ 。2成因(1)自然原因:_和_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2)人为原因:人类滥垦滥牧导致_和_ 。,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土地退化,风蚀,水蚀,水土流失,生态 环境破坏,释疑解惑荒漠化的三个内涵(1)从形成原因来看,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自然因素是基础,人为因素起主要作用。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土地荒漠化起到加剧和加速的作用,是土地荒漠化的决定性因素。(2)从形成区

2、域来看,荒漠化不仅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也发生在一些半湿润地区。(3)从表现上来看,主要是由土地退化引起的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等。,二、荒漠化的危害,经济损失,表土裸露,沙尘暴,地表形态,生产力,三、荒漠化的防治1全球行动: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_公约。2我国的防治(1)防治工程:“_”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2)防治方针:_,防治结合,_。(3)具体措施:_,禁樵禁采、_、_等。(4)最终目的:实现_的协调发展。,国际防治荒漠化,三北,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封沙禁牧,合理用水,生态移民,人口、资源和环境,考能联动提升,1西北地区干旱气候的形成与荒漠化的内在联系我国西北地区由于受海

3、陆位置及地形影响,干旱成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并由此形成以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特色。,(1)具体成因,(2)荒漠化的内在联系,2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异常、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而人为因素大大加速了土地荒漠化这一过程的发展,并且常常起决定性的作用,分析如下:,学以致用1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原因多样,干旱本身就包含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据此完成(1)(2)题。(1)西北地区的地形特点是()A以山地、盆地为主,三山夹两盆B东部是高原,西部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C贺兰山是最高大的山脉,南北走向

4、且位于中部D内蒙古高原跨半干旱、干旱区,横贯本区东西,(2)关于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对荒漠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多雨年促进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B山地丘陵区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C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D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解析:本题组重在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第(1)题,西北地区东部是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三山夹两盆。第(2)题,考查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即地面有深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干旱少雨加速了荒漠化进程。答案:(1)B(2)C,1防治内容、原则及重点(1),(2),(3)防治重点:因地制宜地对已遭沙丘入侵,风沙

5、危害严重的地段进行综合整治。,2人为因素及其相应的治理措施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因而荒漠化的防治措施要有针对性,如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及防治措施如下所示:,方法突破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学以致用2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如下图)。建国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许多水库,几乎拦截全部河水。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枣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肆虐的风沙,

6、荒废的田园,让民勤人深刻地意识到,“决不能富一阵子,后悔一辈子”。据此完成(1)(3)题。,(1)民勤县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气候变暖B土地荒漠化C旱涝灾害 D水土流失(2)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过度用水 B沙漠广布C过度放牧 D气候干旱(3)综合治理和保护民勤环境的合理措施有()放弃全部耕地合理调水加强能源建设恢复自然植被A BC D,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出现了荒漠化问题。第(2)题,由材料可知,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导致下游出现绿洲消失的现象。第(3)题,合理分配河流的水量,恢复植被是治理该区域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答案:(1)B(2)A(3)D,1定义:水土流

7、失是指缺乏植被保护的土地表层,被雨水冲蚀后引起跑土、跑肥、跑水,使土层变薄变贫瘠的现象。2形成原因(1)自然条件:是形成水土流失的基本条件,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如下表所示:,(2)人为因素:是通过改变自然条件而得以实现的,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人为因素导致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是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如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3危害(1)造成土壤肥力降低,甚至表层土壤流失殆尽。(2)给农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危害。(3)使河道淤塞,河流资源难以开发利用。(4)地下水位下降,水旱灾害频繁发生。(5)环境质量变差,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4治理(1)工程措施,主要指针对水土流失情况的需要,

8、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等措施将所发生的水土流失状况控制、固定,使其不再继续发生和发展。(2)生物措施是指在水土流失较轻的地方,采取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的方法进行治理的措施。(3)农业技术措施是指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育,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作,提高复种指数等方法改善土质、改造地形、提高植被覆盖率的措施。,学以致用3读图,回答问题。,(1)A图中山脉M_,N_。山脉之间的地形区甲为_。(2)B景观图多分布在我国_地区,其气候类型主要是_。(3)甲、乙两地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共同的治理措施是什么?,解析:本题借助区域图和景观图,综合考查了区域生态环

9、境问题,即水土流失。解答该题首先要对比分析,判断区域所在的大致位置,然后调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第(1)题,据图中信息可判断此区域以黄土高原为主,山脉M是太行山,N是秦岭。第(2)题,从图中景观显示的植被、地形、地势看,该地代表的地区位于东南丘陵,此地的气候类型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第(3)题,对比分析可知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是加强植被保护并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答案:(1)太行山秦岭黄土高原(2)东南丘陵亚热带季风气候(3)水土流失。加强植被保护,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考向真题探究,分析近三年课改地区的高考题可知高考中针对本讲的命题有以下特点:1从考查内容来看:西北

10、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荒漠化问题、荒漠化的防治及区域生态建设等内容是考查的重点。该部分内容试题都出现在2010年和2009年。,考情分析,2从命题角度来看:以区域位置图为切入点考查区域的环境问题及治理保护措施是最常见的命题角度,如2009年海南卷、江苏卷、宁夏卷、广东卷。3从考查能力来看:通过提供区域地图,重点考查地图分析、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问题的能力。,(2010 年高考课标全国文综卷)甘肃民勤是我国沙尘暴多发地区之一。19982006 年间平均每年发生沙尘暴 11 次。,真题导航,分析甘肃民勤春季沙尘暴频发的地理因素。,【命题立意】本题注重考查从图文材料中获取信息,运用信息的

11、能力,虽然考查的知识点是比较熟悉的沙尘暴,但是与河西走廊结合,便造成了一定的难度,特别是风力大的原因不易回答完整,如狭管效应、气旋活动频繁等。本题的难度中等。,【思路点拨】回答该题时要特别注意从图文材料中获取有效的信息。从问题中获取时间信息春季,春季降水少,植被没有恢复,加上高低纬度温差大,因此多大风天气,这是形成沙尘暴的动力因素。从图中获取空间信息,一是多沙漠,植被差,容易起沙,这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二是位于河西走廊,受狭管效应的影响,风力更强,这是沙尘暴多于其他干旱地区的特殊条件;三是此地区气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因此多大风。,【标准答案】民勤周围沙漠广布(沙源丰富、植被少),春季升温快

12、、降水少,地表干燥,易起沙;气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恰位于寒潮南下的路径上),多大风天气;受地形影响(狭管效应),地面风速增强。,(2009年高考宁夏、辽宁文综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下图所示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1)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_地区。导致该区域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2)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植树造林、种草、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命题立意】本题以西北某区域图为载体,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区域生态建设的发展方向。【

13、思路点拨】第(1)题,年降水量在200400毫米的为半干旱地区,在200毫米以下为干旱地区。图示地区为我国内蒙古高原中部,自东向西距海由近及远,受海洋水汽的影响越来越弱,年降水量逐渐减少。第(2)题,进行区域生态建设应因地制宜,该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进行植树造林显然是不可行的,因为当地不能满足树木对水分的要求,而种草和自然恢复更符合当地的生态特征。,【标准答案】(1)干旱、半干旱距海远近(2)选或。理由:该区域自然植被为草原和荒漠;森林生态耗水量远大于草原(森林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与生长速度大于草本植物),过量植树,会加重区域旱情;种草或自然恢复,较植树造林更符合自然规律,且投入较少。(或理由充分合理即可),考题优化演练,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点此进入课件目录,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谢谢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