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兴衰——英语国家概况英国历史兴衰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28925227 上传时间:2018-01-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帝国兴衰——英语国家概况英国历史兴衰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帝国兴衰——英语国家概况英国历史兴衰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帝国兴衰——英语国家概况英国历史兴衰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帝国兴衰——英语国家概况英国历史兴衰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帝国兴衰——英语国家概况英国历史兴衰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帝国兴衰——英语国家概况英国历史兴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帝国兴衰——英语国家概况英国历史兴衰(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光荣革命1688 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这场革命未有流血,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说明君主立宪制政体即起源于这次光荣革命。当时,支持议会的辉格党人与部分托利党人为避免信奉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传位给刚出生的儿子,而把詹姆士二世废绌。在废黜国王之后,他们把王位传于原本的继承者,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时任荷兰奥兰治执政的女婿威廉。威廉带兵进入英国,未发一枪,便使詹姆士二世仓惶出逃。议会重掌大权,而威廉亦即位后成为威廉三世。至此,英国议会与国王近半个世纪的斗争以议会的胜利而告结束。这次政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和部分大土地所有者之间所

2、达成的政治妥协。政变之后,英国逐渐建立起君主立宪制。辉格党辉格党,历史党派名称,有英国辉格党和美国辉格党。英国辉格党产生于 17 世纪末,19 世纪中叶演变为英国自由党。美国辉格党始创于 19 世纪 30 年代,后于 19 世纪 50 年代瓦解,存续约 26 年。辉格党英国政党。产生于 17 世纪末。19 世纪中叶演变为英国自由党。 “辉格”一词起源于苏格兰的盖尔语,意为马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有人用它来讥讽苏格兰长老派。简介英国辉格党(Whig)是英国历史上的一个政党。1679 年,因约克公爵詹姆斯 (后来的詹姆斯二世)具有天主教背景,就詹姆斯是否有权继承王位的问题,议会展开激烈争论。一批

3、议员反对詹姆斯公爵的王位继承权,被政敌讥称为“辉格” 。 “辉格” (Whigs)的名称可能是“Whiggamores” (意为“好斗的苏格兰长老会派教徒” )一词的缩语。辉格党得益于 1688 年光荣革命带来的政治变化。它于 1714 年之后长期支配英国政治,他也通过捍卫包括有限君主制和议会重要性在内的“1688 年原则”而获得不少支援。性质辉格党与其说是一个统一的政党,不如说是大致遵循上述原则的各种信仰的综合体。领导人该党大部分领导人都是依靠政治庇护在议会内结成家族集团的大地主。 辉格党获得金融界和商业阶层中许多人的支持,那些为取得宗教宽容寻求保护(常常是找错了对象)的不从国教派也是它的拥

4、护者。兴衰1714 年以后的半个世纪中,辉格党一直在政治上占优势,连续执政达 46 年之久。18 世纪末、19 世纪初一段时期,在政治上失势。1830 年重新掌权,到 18 世纪末期辉格党势力逐渐衰退。19 世纪中叶,辉格党势力大增。在当时英国工业发展、经济繁荣的条件下,辉格党的政策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19 世纪 60 年代,辉格党土地贵族的代表、保守党的罗伯特皮尔派分子,以工商业资产阶级为基础组建自由党。也有人认为,辉格党是于 1839 年改称自由党的。托利党英国政党。产生于 17 世纪末。19 世纪中叶演变为英国保守党。 “托利”一词起源于爱尔兰语,意为不法之徒,歹徒。在 1679 年议

5、会讨论詹姆斯公爵是否有权继承王位时,赞成的人则被政敌称为“托利” 。托利党人参加了 1688 年的“光荣革命” 。1714 年汉诺威王朝建立后的半个世 纪中,托利党在政治上一直处于在野地位。18 世纪中叶, 托利党成为以土地贵族和上层英国国教徒为核心的政治派别,代表着英国贵族,地主和英国国教上层教徒的利益。1760 年,逐渐成为执政党。在法国革命时期,一 批温和的辉格党人转而支持在 w.皮特(小)领导下的新 托利党。工业革命后,托利党逐渐向资产阶级保守主义 转变,以适应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该党在教会和国家 关系、保护关税政策和反对天主教问题上仍然保持旧偏 见。到 19 世纪中叶 r.皮尔内阁时

6、期,托利党发展成为保 守党。也有人认为,托利党是于 1833 年改称保守党。名称来源辉格党和托利党这两个政党名称皆起源于 1688 年的光荣革命,一般认为他们是最早出现的资产阶级政党。 “辉格” (Whig )一词起源于苏格兰的盖尔语,意为马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有人用它来讥讽苏格兰长老派。1679年,就詹姆斯公爵(后来的詹姆斯二世 )是否有权继承王位的问题,议会展开激烈争论。一批议员反对詹姆斯公爵的王位继承权,被政敌讥称为“辉格” 。他们也渐以此自称。辉格党人是指那些反对绝对王权,支持新教徒宗教自由权利的人。 而“托利” (Tory)一词起源于爱尔兰语,意为不法之徒。在 1679 年议会讨

7、论詹姆斯公爵是否有权继承王位时,赞成的人则被政敌称为“托利” 。托利党人是指那些支持世袭王权、不愿去除国王的人。工业革命工业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 ,又称产业革命,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是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后来又空扩充到其他行业。工业革命简介有人认为工业革命在 1750 年左右已经开始,但直到 1830 年,它还没有真正蓬勃地展开。大多数观点认为,工业革命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1765 年,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标志着工业革命在英

8、国乃至世界的爆发。18 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 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后来,工业革命传播到世界各国。 英国首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其次,英国通过圈地运动,聚集了大量劳动力,同时也扩大了英国的国内市场,以及多年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为英国积累原始资本和提供了广阔的原料地和市场,更有先进的技术和经验。这是后来的法国,德国等,都无法比的。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大,手工生产已无法满足需求,于是,一场机器生产革命必然爆发。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所决定

9、的。 (1)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封建制度,消除了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种种束缚,为工业革命创造了重要的政治前提;(2)消除农业中的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劳动力和国内市场;(表现在英国即圈地运动) (3)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提供了资本主义大工业所必需的大批自由劳动力和巨额的货币资本(殖民) ;(4)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长期的发展,为大机器生产的出现准备了技术条件。 一般认为,蒸汽机、焦炭、铁和钢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工业革命都是以轻工业开始,向其他部门发展。在瓦特改进蒸汽机之前,整个生产所需动力依靠人力和畜力。伴随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工厂不再依河或

10、溪流而建,很多以前依赖人力与手工完成的工作自蒸汽机发明后被机械化生产取代。工业革命是一般政治革命不可比拟的巨大变革,其影响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对人类的现代化进程推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把人类推向了崭新的蒸汽时代 另外,在各国轰轰烈烈革命时,中国清王朝正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这也是鸦片战争的一个原因。 工业革命对 19 世纪的科学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工业革命的影响:使世界由手工制作解放,标志着机器时代的来临。拉近世界各国的距离。冲击旧制度、旧思想。西方殖民掠夺加强,殖民地人民更加贫困,艰难,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巩固了资产阶级在世界各国的统治基础。世界出现

11、两大对立阶级,矛盾升级。掀起 自由主义 思潮。标志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现代城市的出现,推动现代化,城市化。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的变革,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的变革。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它使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从社会关系说,它使社会明显地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工业革命前后的重要发明(此指第一次工业革命) 】宪章运动宪章运动是 19 世纪 3040 年代英国发生的争取实现人民宪章的工人运动,是世界三大工人运动之一。目的: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

12、与国家的管理。宪章运动产生的背景 英国是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16401688 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721 年确立了议会制(沃尔波尔当选首任英国首相)之后发展为议会内阁制,1832 年英国议会改革为工业资产阶级打开进入议会的大门,只有缴纳高额所得税的人才有选举权,在这一改革斗争中起过巨大作用的人民群众仍处于无权地位。 英国具有宪章运动的传统,早在中世纪时就有宪章运动,并绵延不断。但作为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三大运动之一的宪章运动,具有突出的历史意义。作为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三大运动之一的宪章运动,是有其历史渊源的。第一次宪章运动高潮1836 年伦敦工人协会成立。 人民宪

13、章是 1837 年由伦敦工人协会向国会提出的一份请愿书,它提出年满 宪章运动的群众集会21 岁的男子都有普选权,选举投票应秘密进行,废除议会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国会每年举行一次改选,平均分配选区。 次年 5 月,这份请愿书公布后,被称为人民宪章 ,1839 年在请愿书上签名的有 125 万人。 1840年 7 月,各地宪章派的代表在曼彻斯特召开了大会,宣告成立全国宪章派协会。它的宗旨是“实现下院的彻底改革,使下院能全面地忠实代表联合王国的全体人员”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只宜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 。协会在全国各地设有几百个分会,入会者须交纳会费, F.恩格斯称之为第一个近代工人政党。 次年

14、 6 月,协会拟定一个争取普选权的纲领性文件,提出年满 21 岁的男子普选权、秘密投票、废除议员候选人的财产资格、议员支薪、设立平等的选区和议会每年改选一次等 6 条要求,并于 1838 年 5 月 8 日以人民宪章名称发表,宪章运动由此得名。第二次宪章运动高潮1842 年的经济危机促使第二次宪章运动高潮的到来。 1842 年 5 月 2 日,伦敦街头人山人海。浩浩荡荡的工人队伍来到国会下院,宪章派全国协会的负责人向下院递交了全国宪章派第二次请愿书。 请愿书上写道: “尊敬的贵院就它现在的组成来说,既不是由人民选出来的,也不是由人民作主的。它只为少数人的利益服务,而对多数人的贫困、苦难和愿望置

15、之不理。 ” 请愿书还指出,在英国“统治者穷奢极欲,被统治者受苦挨饿” 。例如,维多利亚女皇每天的收入是 164 镑 17 先令 60 便士,她的丈夫亚尔伯特亲王的回收入是 104 镑 20 先令,而千百万工人每天每人的收入只有两三个便士。 请愿人员认为,在人民没有获得政权之前,消灭某一种垄断并不能使劳动者从贫困的状况中解脱出来,而在人民获得政权以后,所有的垄断和所有的压迫形式都应该停止。请愿人员所说的“垄断”,指的是当时对选举权和纸币的垄断,对机器和土地的垄断,对报刊和宗教特权的垄断。 这份有 300 万人(约占英国成年男子的一半)签名的请愿书再次要求把人民宪章定为法律。第三次宪章运动高潮1

16、848 年,在欧洲大陆革命风暴的推动下,宪章运动再度高涨。 第三次全国请愿书进一步提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唯一来源,劳动者对于自己的劳动果实事有优先权。人民是权力的唯一来源。在请愿书上签名的有 197 万人。伦敦、曼彻斯特、伯明翰、利物浦、格拉斯哥等城市的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4 月 10 日,全国宪章派第 3 次代表大会的代表把请愿书装在四套华丽的马车上向国会驶去,途中遭到宪兵的镇压。国会拒绝接受请愿书。接着,政府下令解散全国宪章派协会。对宪章运动的评价从表面上看,宪章运动经过 20 多年轰轰烈烈的斗争,却一无成果,运动因此是失败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放在历史长河中看, 人民宪章六条要求中有五条后来逐一实现,而第六条,即每年举行一次议会选举,其实是不现实的。因此也永远不可能实现。可以说,宪章运动的原则已经胜利了,尽管宪章运动自身并没有达到目的。 列宁评价英国的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