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8924324 上传时间:2018-01-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篇一: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1、我们爱你啊,中国 全诗语言凝练、形象,意境深远,读来使人联想丰富,余味无穷。课文中写了祖国不少名山大川,独有的物产,风情,代表了祖国丰富、灿烂的文化。激发起读者对祖国的赞美、热爱之情。但是,学生几乎没有一人亲身感受 过,很难留下深刻印象。理解内容就不够高度。为此,我设计了一个实践活动搜集资料,介绍文中写到的祖国名胜、特产。 学生们对此活动兴致很高,纷查找资料。我班学生每人手中至少有两本课外读物。所以查找起来很方便。查不到的,又求助于我,要从网上找。我一一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之后,又开了一个小型汇

2、报会,全班同学共享资源,了解更全面,理解课文更加深刻。 2、郑成功 在不同语段学习的过程中,扣住学生的感情线索展开教学,学习第2自然段,突出“恨透”,学习第三自然段,激发出“慷慨激昂”,学习第4自然段,激发出“激动”的心情,学习第5自然段,激发出“大快人心”的心情,学习第6自然段,激发出“高兴”的心情,学到最后,要激发产生“敬仰、崇敬”之情。这样,学生才能用“心”去读,用“心”去悟,才能荡起情的涟漪,受到感染。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灵魂深处的呐喊第 2 页是爱国情怀的极至的表现。是贯穿全文的情感主线。肖邦的那份强烈的爱国情感,与他离开祖国前夕,

3、他的老师和同学特地为他送行时的谆谆嘱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课文“送行”一段是全文的一个重点段,描写具体细致,情感渲染淋漓尽致,对人的情感与心灵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这一段落,我要求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熟读、领悟、背诵。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背诵。既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的深化,也是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功能,同时又是十分有效的,必要的语言文字的积累。 4.古诗两首 将所感受的言语对象(古诗)转化为语感的基本实践途径是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产生对富有象外之象的诗语的敏感,能产生对富有韵味气势的简练诗语有敏感,能产生对富有丰富内涵的美妙诗语的敏感。指导学生沿着诗

4、文言语的阶梯去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其攀登的过程就是作品的言语积淀成为学生语感的过程。 5、负荆请罪 能够让学生借助课本发展语言、训练思维、培育智慧也一直是我的追求,虽然我的课堂还存在着许多缺点,还留下了不少遗憾,但正是有了这样地探索,我们才能不断地前进。 6、最后的姿势 整理课堂上对文本的批注,优生在此基础上整理好一篇读后感。 学有余力的同学搜集地震中的其他小故事,精读批注,争取获得阅读红苹果的奖励。 7、船长 我觉得不足之处在于内容上挖的不深,没有抓住关键点,挖掘内涵,第 3 页挖掘人物的人性美,如文中船长问“还能坚持多少分钟?”“20分钟”“够了”船长说。教学时,对于这段话我是一笔帶过的,

5、其实其中大有文章可作,为什么说20分钟够了?20分钟之内,要将60名乘客转移,要做多少事?20分钟对于救人来说宽裕吗?可是船長说“20分钟够了”,正体现出他的沉着、冷静。看来教材还是需要进行深入挖掘。 8、爱之链 在教学本课时,我努力做到:1、抓住重点,以点带面 高年级的课文篇幅长,内容深,每一段都精讲、细讲肯定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找出课文最值得讲的内容讲深讲透,以点带面,把相关的片段串联起来,在教学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既能很好地突破重点,又能使课堂环节环环相扣。如在教学课文第一至五自然段中,以第四自然段为突破口,让学生静心默读,谈谈自己感受最深刻的是什么。在交

6、流时,交流以下三点:一是乔依热心地、不顾一切地帮助老妇人修车;二是联系前文第一自然段感受乔依生活的贫困;三是联系课文二、三、五自然段感受老妇人的处境,从而感受乔依对老妇人的关心。这样一来,课文第一至五自然段的内容被有机地整合起来。 2、深入文本,抓字、词、句 我认为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不能游离于具体的语言文字之外,如果脱离了具体的字、词、句来谈感悟,那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也许有人会说,这样岂不是回到了传统语文教学误区:第 4 页死抠字词句了吗?其实不然,对字词句的解读正是建立在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的基础上的。你想,中国的放块字是多么神奇啊!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能表达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短短几句话

7、就可含概天文地理,上下千年。如果不让我们的孩子好好咀嚼咀嚼祖国的语言,那岂不是暴殓天物吗? 在引导学生感受乔依热心修车时,通过“蹭破”、“摘下”、“几乎没有知觉”、“喘着”、“流下来”、“沾满”、“脏”等字词感受天气寒冷,修车的工作费劲,但乔依仍然不怕脏、不怕累,卖力地帮助老妇人修车。在体会乔依生活贫困时,通过“?乔依开着那辆破汽车慢慢地颠簸着往前走。”“飞舞的雪花钻进破旧的汽车,他不禁打了几个寒战。”“乔依工作的工厂在前不久倒闭了,他的心里很是凄凉。”等句子感受乔依的处境艰难。抓住这些重点的字、词、句,就能深入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 10、轮椅上的霍金 教者对课文未能充分的理解。在教学时,我

8、自己对一些理解性的题目都未能独立思考,而是借助教参,所以缺少思考的过程,那么在指导学生时也未能找出适合的方法。因此,以后在教学时,凡是让学生思考的,自己必须要独立思考一遍,先要自己下水,才知问题的深浅。 11、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这是书中的一句名言,我先举了个黑夜一人在家的例子,引起学生共鸣,再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最后理解害怕危险的心理实际上就是没有战胜苦难的篇二:第 5 页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集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集 教学备课笔记本上不仅要写教学设计还要写教学反思,还不能少于十篇(每学期),因此为以后(只要教材不改)不需动脑再写

9、特将上学年度我执教六年级语文时写的反思摘录一些誊写在日志上。 生命的林子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我虽然感觉还可以,可总觉得有一点小问题没有达到我预设的效果。我原想,不就是讲一个小故事吗?这好说。可我想错了,我喊了一个举手很积极的同学,可是他讲得是那么生硬,且故事情节十分不完整。恰恰就在那时,该上场的教育机智也不知去哪儿了。还有一点小问题:生命的林子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我虽然感觉还可以,可总觉得有一点小问题没有达到我预设的效果。我原想,不就是讲一个小故事吗?这好说。可我想错了,我喊了一个举手很积极的同学,可是他讲得是那么生硬,且故事情节十分不完整。恰恰就在那时,该上场的教育机智也不知去哪儿了。还有一

10、点小问题教后反思 “简单”,这是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最后一篇课文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初读课文,觉得它的简单在于: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初读课文,觉得它的简单在于轮椅上的霍金生命的林子这三篇文章不同,本文似乎没有歌颂伟大的人物,也似乎没有十分难懂的哲理。(2)文章结构条理清晰,让我一读就一下子了解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继而就思考:轮椅上的霍金生命的林子这三篇文章不同,本文似乎没有歌颂伟大的人物,也似乎没有十分难懂的哲理。第 6 页(2)文章结构条理清晰,让我一读就一下子了解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继而就思考的阅读,又翻阅了教学参考用书,又上网浏览了相关教学辅助资料,才

11、逐渐改并了最初对它的认识。它很不“简单”:(1)它是一篇文中文,是杨红樱作品男生日记中主人公吴缅的一则日记。它除了是一则日记之外,还是一篇优秀的读书笔记。(2)杨红樱创作本文,是借孩子的口向孩子们推荐好书,这样更容易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孩子们乐于接受。 想到这儿,我豁然开朗,除了把教学重点放在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之上,还应该渗透读书方法的指导。所以,我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男生日记中主人公吴缅的一则日记。它除了是一则日记之外,还是一篇优秀的读书笔记。(2)杨红樱创作本文,是借孩子的口向孩子们推荐好书,这样更容易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孩子们乐于接受。 想到这儿,我豁然开朗,除了把教学

12、重点放在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之上,还应该渗透读书方法的指导。所以,我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读书交流会。 反思写到这里,突然又冒出一个不“简单”:杨红樱真是个不简单的作家,她总是以看似浅显易懂的文字,讲述的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故事,却能给孩子们带来不简单的收获,她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这难道不是我们课堂教学所要学习的吗?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后反思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记述了波兰音乐家肖邦被迫离开祖国,全心第 7 页全意投入音乐创作,客死巴黎的经过,突出了他“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临终请求,表达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课文“送行”一段是全文的一个重点段,描写具体细致,情感渲染淋漓尽

13、致,对人的情感与心灵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这一段落,我要求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熟读、领悟、背诵。 第一步,初读感知。这一段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自由读对这三个场景的,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 第二步,引导品读。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都深深地表达着一个期望: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后反思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记述了波兰音乐家肖邦被迫离开祖国,全心全意投入音乐创作,客死巴黎的经过,突出了他“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临终请求,表达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课文“送行”一段是全文的一个重点段,描写具体细致,情感渲染淋漓尽致,对人的情感

14、与心灵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这一段落,我要求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熟读、领悟、背诵。 第一步,初读感知。这一段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自由读对这三个场景的,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 第二步,引导品读。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都深深地表达着一个期望。那催人奋起的旋律,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和抗争。”在教学中,我出示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播放音乐,让他第 8 页们全体起立唱了一遍,然后让想想当时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听了这样的鼓舞人心的歌曲会怎么想,怎么做。接着我就顺势引出当波兰人民听到这催人奋进的革命练习曲他们也一定会从起义失败的痛

15、苦中挣脱出来,继续抗争。所以说肖邦虽然处在异国他乡,他却在用倾注全力创作音乐的方式来拯救他的祖国。我觉得通过这样的联系,学生对句子的含义理解比较深刻,对肖邦这个人物形象的感受也更加鲜明。 鞋匠的儿子教学反思 课文鞋匠的儿子,主要叙述了美国林肯总统刚上任,在第一次参议院演讲时,遭遇到参议员们的恶意羞辱,但他当即以一番坦诚、感人的演讲化解了矛盾,赢得了一片赞叹的掌声,从而显现了他智慧超群、宽容豁达、平等待人的人格魅力。本文在本册课本为选学课文,意图在于让学生可以自由地阅读,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学习阅读,由于本文的体式是演讲辞,因此适合于进行朗读的教学,为此在教学中应当突出读的分量,在读的过程中使学生

16、领会一些词语的意思。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通过朗读感悟,体会人物的特点,从中学到一些演讲的技巧。一、自学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本课在本册中是选学课文,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学,特别是字词的学习。课前我布置了预习,让学生自学字词,读通课文。课堂上我让学生初读课文以后,当堂抽默了部分词语,并且组织校对。这也是符合新课程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但在教学时,把让学生订正的环节忘记了,影响了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效果。 二、把握主线,研读主要人物。 第 9 页课文主要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来突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人格魅力。在教学中牢牢抓住林肯的演讲辞进行研读感悟是重点,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表面去挖掘深层的内涵是关键,看似平淡普通的语句,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那朴实的话语,只有从中读出人物的内心,才能读出人物的神来,真正读出人物的魅力所在。“面对参议员的羞辱,林肯先生是怎样说的?”,“你认为他说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