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湘教版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地理:模块3必修3第1章第3课_区域经济联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8920437 上传时间:2018-01-20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湘教版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地理:模块3必修3第1章第3课_区域经济联系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12届湘教版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地理:模块3必修3第1章第3课_区域经济联系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12届湘教版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地理:模块3必修3第1章第3课_区域经济联系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12届湘教版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地理:模块3必修3第1章第3课_区域经济联系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12届湘教版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地理:模块3必修3第1章第3课_区域经济联系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湘教版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地理:模块3必修3第1章第3课_区域经济联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湘教版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地理:模块3必修3第1章第3课_区域经济联系(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区域经济联系,模块三 必修三,区域地理与人类活动,第3课,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其影响,1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2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例1】(2010浙江台州模拟)读我国某跨流域调水工程规划示意图,完成(1)(2)题。,(1)该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A地势北高南低,可以自流引水 B输水干线主要经过沼泽等荒地,占用耕地少 C输水干线主要经过平原地区,工程量较小 D线路短,输水干线总里程不到300千米,C,(2)该工程建成后,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A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 B加快污水净化速度 C减轻洪水危害 D改善航运条件,C,【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跨流域调水工程经过地区

2、的地理背景和意义。 第(1)题,由图中水系特点可知,地势中部高南北低,沼泽地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沿线主要经过辽河平原与松嫩平原,根据源地和目的地之间的纬度差大于4,可求知线路里程超过300千米。故答案为C 第(2)题,该工程建成后,有利于减轻哈尔滨及其附近地区的洪水灾害,缓解沈阳及其附近地区的水资源紧张状况。故答案为C,1南水北调东线:长江下游扬州市江都段京杭运河华北。中线:长江丹江口水库北京、天津。西线:雅砻江、大渡河、通天河黄河。,规律技巧总结,(1) 三条线路的具体比较如下表所示,(2) 南水北调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3)国外著名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北水南调工程:解

3、决了南部干旱区的缺水问题。 澳大利亚雪山工程东水西调工程:解决大分水岭西侧的缺水问题。 秘鲁的东水西调工程:解决首都利马及一些地区的缺水问题。,巴基斯坦的西水东调工程:解决印度河平原的缺水问题。 苏联的伏尔加莫斯科调水工程、纳伦河锡尔河调水工程、库班河卡劳斯河调水工程、北水南调工程等;主要用于农田灌溉。,2西气东输,3西电东送北部通道:由内蒙古、陕西、山西等省区向华北 电网输电。中部通道:由四川、重庆、湖北等省区向华中、 华东电网输电。南部通道:由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向华南输电。,下图示意某中纬度半湿润地区,A是乙地从B河引水的中继水库。完成下列要求。,(1)由A水库至乙地修建引水明渠后,丙

4、地作为水源保护地,产业发展方针应该是_。,严格限制所有对水源有污染的生产活动(必须关停也不能新建对水源有污染的工业,并严格控制农业污染及其他污染),(2) 乙地现有水源(包括从B河引水)不能满足其今后发展的需要,试列举可能的应对措施。答:,节约用水;革新技术,提高废水处理和循环使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从其他区域寻找水源,)进行跨流域调水;(研发新技术,加大)海水淡化(量);收集雨水。,【解析】 第(1)题,丙地是“水源保护地”,要着重于水资源的保护。农业要发展生态农业,退耕还林还草,营造水源涵养林等,最大限度地恢复和保护植被,遏制生态恶化;工业要严格限制污染型企业;大力发展旅游业,把大量

5、的劳动力转移到服务业上来,从而减少水源区滥采乱挖等破坏生态的行为。 第(2)题,保护水资源措施一般从“开源”“节流”两方面作答,如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减少水污染和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树立节水意识等。,产业转移,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对区际商品贸易与区际要素流动的一种替代,又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区域间的流动。,【例2】(2009海南)近些年来,G市大力建设工业开发区,以优惠政策吸引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完成下列要求。,(1) 图中G市属于 _省,铁路名称是 _铁路。 (2) 指出G市吸引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有利条件。 答:,江西,京九,临近广

6、东省,交通方便(有高速公路和铁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连),劳动力和地价便宜(较低) 。 (答政府优惠政策、能源丰富等条件,合理亦可),规律技巧总结,认识珠江三角洲的两次产业转移:,(2010山东枣庄调研)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南北差异较大,目前相对发达的苏南将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这既为接收地增加了发展动力,也为转出地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从而实现苏南与苏北的双赢共振。结合苏南某市与苏北某市投资要素对比表,完成(1)(2)题。,表 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苏南某市与苏北某市投资要素对比表,(1) 苏南地区开始“腾笼换鸟”,被“逼走”的产业所具有的特点是( ) A劳动力需求量大 B生产规模大 C技术含量高

7、 D环境污染较轻,A,(2) 江苏省内部出现的这种产业转移,对苏北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有( ) 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 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 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广大 A B C D,C,【解析】 第(1)题,经济发达地区因为经济发达、劳动力的工资水平较高,劳动密集型工业失去了成本优势,被迫向外转移。故答案为A第(2)题,经济较落后地区在产业转移中接收一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企业,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工业化进程;但因资源型工业有一定的污染,可能对环境质量有一定的损害。故答案为C,(2010海南) 23.图8示意制鞋业在两个地区的转移

8、。回答下列问题。(10分),(1)描述制鞋业在M、N两地区之间的转移情况。(2分) 答:,M地区制鞋企业把生产企业都转移到N地区,在M地区只保留研发中心。,(2)分别简述制鞋业转移对M地区和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8分) 答:,对M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环境污染减轻,环境质量改善。 对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加重了环境污染,环境质量恶化;工业化发展,地理景观人文化增强(增加了大量的厂房、道路等人文景观)。,【解题思路】仔细分析图中信息即可得出:1998年M地有大中型制鞋企业和研发中心,N地仅有小型制鞋企业。2008年M地仅存研发中心和研究院所,N地有不同规模的制鞋企业,所以制造业向N地转移。因制造业的迁入,N地工业得到发展,形成工业景观,促进了城市化,但同时也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制鞋业转移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