èo±òμ

上传人:L**** 文档编号:2889423 上传时间:2017-07-28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3.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èo±òμ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èo±òμ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èo±òμ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èo±òμ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èo±òμ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èo±ò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èo±òμ(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潘春旭课题组2006年度工作年报联系电话:027-6236 7023传真:027-6875 2569E-Mail: 课题组主页: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2提纲基本情况友好往来与合作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科研工作主要学术活动与兼职参与“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活动情况王中林博士到学院做报告后合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海外主任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校董事讲席教授潘春旭课题组(武汉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3基本情况(1) 博士后工作:王立世博士在Mg合金表面微弧氧化的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有5篇论文被刊物(Surface Engineering、中国表面工

2、程、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物理学报、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接受将在2007年陆续发表 访问学者:荆门职业技术学院的李传新副教授作为研究访问学者加入课题组 招收学生:张峻和张晗同学作为硕博连读生加入课题组,其中张晗同学2007年1月转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唐定元教授处攻读博士学位 联合培养:鲍桥梁同学到南洋理工大学Changming Li教授和Dingyuan Tang教授课题组做实验。他工作努力、刻苦,已经取得了大量的成果,撰写论文多篇。 本科生业余科研:周谢芳、付星星、雷波、刘钰旻、袁凤麟、许兵、刘杰鹏、汪汭等2003和2004级的本科生同学到课题组做业余科研,并得到了学校教务部的资助。他们利用晚

3、上、周末和假期等业余做实验,科研能力受到了锻炼,也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潘春旭课题组(武汉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4基本情况(2) 毕业研究生:有4位研究生以优异成绩毕业,并找到了满意的工作,走上了新的岗位刘曰利博士:到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工作,担任一门重要专业课的主讲,并已经获得了一项科研课题毕业论文题目:一维纳米材料的直径可控制备及其生长机理与物性的研究黄文长:回到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十堰)工作,担任部门要职毕业论文题目:异种钢焊接接头在高温运行过程中碳迁移现象的模拟计算及“原位”观察陈超:到长虹电器公司工作(四川绵阳),待遇优厚毕业论文题目:材料微米级微区残余应力测

4、试理论与技术研究黄宗玉:到湖南科技大学物理系任教(湘潭),并获得省基金项目资助毕业论文题目:古代青铜箭镞的锈蚀机理研究 毕业本科生:以下10位同学在本课题组完成了本科毕业论文,顺利毕业。 2002级材料班:梁静、王潇、赵丹丹、张曦、张晗、蒋静、宋博 2002级物理类:张峻、涉文浩、刘汉明潘春旭课题组(武汉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5友好往来与合作与清华大学于溯源教授课题组联合申请课题,虽没有成功,但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还接待了课题组到武汉开会的老师和学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Changming Li教授和Dingyuan Tang教授慷慨资助鲍桥梁同学到他们实验室做实验,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5、目前他已回校准备博士论文答辩,毕业后将到南洋理工继续做博士后研究;2007年初祁祥同学又到南洋理工做实验。期望我们的合作和交流能够不断持续并取得更大的成果;与香港城市大学建筑系主任、互动媒体与电算应用中心主任、计算材料学专家刘锦茂教授建立了良好和合作关系,他有亚洲最大的计算机系统,并在碳纳米管的分子动力学研究方面做了大量高水平的研究工作。2006年他曾3次到课题组访问,做学术报告和讨论合作事宜。期望在碳纳米管高分子复合材料等研究方面进行实质性的合作。预计能取得很好的成果。美国Lawrence Livermore国家实验室的丘四平博士(也是校友)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访问了课题组,给我们提了很多好的

6、建议。应河南驻马店市淮河学院物理学的邀请,与刘觉平教授一起访问了该校,并为老师和学生分别做了“纳米科技与碳纳米管”,以及武汉大学物理学院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学等报告。潘春旭课题组(武汉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6本科生教育主讲课程材料性能学(54学时,03级材料专业基地班等,20人)材料科学进展(36学时,03级本科生33人)指导毕业论文:10人(2002级)其中1人(张晗)获校优秀论文指导业余科研:2组6人潘春旭课题组(武汉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7研究生教育主讲课程纳米材料学(54学时,05级研究生,38人)材料科学前沿(36学时,06级研究生26人)指导研究生在读博士生和硕博连读

7、生:9人在读硕士生:3人毕业博士生:1人毕业硕士生:3人在岗博士后:1人(王立世博士,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接受访问学者:1人(李传新副教授,来自荆门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培养:2名博士生(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纳米中心建立了合作关系,已送一名博士生赴新加坡做实验9个月,年底将再派1个博士生过去做实验6个月)潘春旭课题组(武汉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8研究生教育 获奖学金情况本科毕业论文在本课题组完成本科毕业论文被评为校“优秀论文”武汉大学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06级硕士生张晗丙等奖学金05级硕博连读生黄亚敏乙等奖学金05级硕博连读生廖灵敏甲等奖学金05级硕博连读生余雯乙等奖学金04级

8、硕博连读生祁祥“CASC公益奖学金”一等奖04级博士生鲍桥梁备注获奖名称年级姓名潘春旭课题组(武汉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9科研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纳米材料(06年发表和待发表论文17 篇)碳纳米管与碳纳米纤维(2名博士生,2名硕士生)金属氧化物纳米针(1名博士生、1名访问学者)TiO2纳米线与纳米复合材料(1名博士生)先进工程材料及材料加工新技术(06年发表和待发表论文5 篇)轻金属表面微弧氧化(1名博士后)Ti合金表面制备纳米层(1名博士生)EBSD技术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名博士生)科技考古中的材料学研究(06年发表和待发表论文5 篇)青铜器的锈蚀机理(1名硕士生)青铜剑、青铜合

9、金化技术研究(1名博士生)各种古墓中的青铜器研究氧化物的磁电阻效应(06年发表和待发表论文2 篇)(1名博士生)潘春旭课题组(武汉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10科研工作 主要科研成果科研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项目(主持,在研)湖南金联星冶金材料公司(主持,在研)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工艺研究所合作项目(主持,已完成)“楚国矿冶遗址综合研究”,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基金(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主要参加者,在研)发表论文:共23篇(目录见后)其中,SCI、EI收录论文3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6篇、国际会议论文6篇,国内会议论文8篇。学术交流和会议(目录见后)邀请

10、报告:5个口头报告:12个担任分会场主席:2次潘春旭课题组(武汉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11科研工作 已发表刊物论文目录( 9篇) Qiaoliang Bao, Han Zhang, and Chunxu Pan: “Electric-field-induced micro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carbon nanotube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2006, 89: 063124. (影响因子4.127,SCI收录) Qiangliang Bao and Chunxu Pan: “Electric field indu

11、ced growth of well-aligned carbon nanotubes from ethanol flames”, Nanotechnology, 2006, 17: 1016-1021. (影响因子3.322,SCI、EI收录) Qiangliang Bao and Chunxu Pan: “Agglomerating growth of one-dimension carbon nano-materials synthesized from ethanol flames”,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Nature Science Edition,

12、2006, 11(3): 581-584。(EI收录)陈超,黄亚敏,吴佑明,潘春旭:“奥氏体不锈钢超高温服役中组织转变的EBSD“原位”研究“,中国材料科技与设备,2006年,3(6):99-101。刘曰利,余雯,潘春旭:“利用电沉积铁纳米晶热氧化法制备铁氧化物纳米针研究”,纳米科技,2006年,3(4):53-57。潘春旭、黄宗玉、倪婉、陈官涛:“长江中游地区战国青铜箭镞的锈蚀形态”,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6, 52(3): 327-330.祁祥,潘春旭:“乙醇火焰中的一维碳纳米材料及其生长机理研究”,纳米科技,2006年,3(2):40-45。黄文长,潘春旭,付强:“珠光体奥氏体异

13、种钢焊接接头中碳迁移的原位观察”,机械工程材料,2006,30(4):17-19。邹杨,潘春旭:“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和灰色系统的异种钢焊接接头碳迁移过程的预测”,中国材料科技与设备,2006,3(1):57-59。潘春旭课题组(武汉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12科研工作 会议论文目录( 14篇)潘春旭,廖灵敏,傅强,倪婉,陈官涛,胡雅丽:“古代青铜器中铅的作用及其显微组织特征”,文物保护与科技考古中国第八届科技考古学术讨论会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秦出版社,2006年10月23-26日,西安,第46-48页。廖灵敏,黄宗玉,潘春旭,陈官涛,胡雅丽:“湖北枣阳九连墩战国楚墓青铜器的材

14、料学特征研究”,(同上),第49-51页。黄宗玉,潘春旭,倪婉,陈官涛:“春秋战国楚青铜箭镞的锈蚀机理研究”,(同上),第259-261页。黄亚敏,傅强,潘春旭:“奥氏体不锈钢焊接熔池结晶取向特征的EBSD研究”,湖北省热处理年会,2006年10月,武汉。王立世,潘春旭,蔡启舟,魏伯康:“微弧氧化膜层对压铸镁合金拉伸性能的影响”,(同上)鲍桥梁,张晗,潘春旭,鲁志松,李昌明,唐定元:“火焰法制备一维碳纳米材料的荧光特性”,2006第五届中国(国际)纳米科技西安研讨会暨纳米科技产品展览会,2006年9月1013日,西安。张晗,张峻,祁祥,鲍桥梁,潘春旭:“电场力诱导阵列碳纳米管的生长及其模拟计算”,(同上)祁祥,刘曰利,阮学峰,朱本鹏,潘春旭:“碳纳米纤维低温下的石墨化转变”,(同上)鲍桥梁,黄祥平,祁祥,潘春旭,包淑娟,李长明,臧剑锋,唐定元:“火焰法制备一维碳纳米材料的电化学性质”,(同上)鲍桥梁,张晗,潘春旭:“电沉积镍纳米晶对碳纳米管生长的影响”,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 2006 年8 月27 日至31 日,沈阳。余雯,刘曰利,潘春旭:“热氧化法制备ZnO纳米针的微结构与场发射性质研究”,(同上)祁祥,潘春旭:“小尺寸效应对碳纳米纤维石墨化的影响”,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物理学);2006年7月19日至21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