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局2017年金融扶贫工作汇报材料.doc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28892512 上传时间:2018-01-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监局2017年金融扶贫工作汇报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银监局2017年金融扶贫工作汇报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银监局2017年金融扶贫工作汇报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银监局2017年金融扶贫工作汇报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银监局2017年金融扶贫工作汇报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监局2017年金融扶贫工作汇报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监局2017年金融扶贫工作汇报材料.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 9银监局 2017 年金融扶贫工作汇报材料金融扶贫工作开展以来,xx 银监分局全面落实银监会及河南银监局关于金融扶贫工作要求。在 xx 市委、市政府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综合运用政策引导、窗口指导、监管督导、沟通传导等多种措施,强化目标管理,突出问题导向,力促辖内银行业机构摆正立场不动摇、落实政策不走样、立足创新不停步、发展业务不懈怠,有效发挥了监管部门在金融助力精准扶贫中的引领作用。一、落实顶层设计,抓好谋篇布局。为充分发挥监管引领作用,结合辖内实际,研究制定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工作实施意见 xx 市银行业扶贫小额信贷工作考评办法等一系列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逐渐确立“一二三四”工作布

2、局:一是坚持“一个目标” 。即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确保打赢金融助力精准扶贫攻坚战。二是落实“两个责任制” 。即围绕小额扶贫信贷这个主抓手,推动银行建立“功能性”和“区域性”的分片包干责任制。三是建立“三大机制” 。即坚持问题导向,建立纠偏机制;强化目标管理,建立考核机制;加强政策支持,建立内生机制。四是推广四个体系。即全力帮助支持卢氏县建立金融扶贫金融服务体系、信用评价体系、产业支撑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四个体系” ,并在全市大力推广。二、加强政策支持,激发内生动力。在上级授权范围2 / 9内,最大限度给予银行业机构差异化的政策支持,鼓励银行用足用活政策,加大金融资源向扶贫领域倾斜力度。主要体现

3、在:一是鼓励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在不违背国家扶贫贷款政策、风险可控前提下,鼓励银行在承贷主体、信贷产品、贷款方式和管理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激发银行参与创新的热情,为全市创新金融扶贫产品和服务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推动落实尽职免责制度。一是督促银行业机构加快完善扶贫小额信贷尽职免责制度,在贷款发放过程中通过明确的尽职要求,强化正面导向,积极调动本行投放积极性。二是要求辖内各银行业机构在对下级机构和工作人员考核中充分体现尽职免责原则,并在日常工作中全面落实该原则。三是对各家银行业机构落实尽职免责制度情况进行检查或抽查,对执行不力的,及时予以纠正。三是提高不良容忍度。除要求“各行对扶贫贷款不良率高

4、出全行各项贷款不良率年度目标个百分点以内(含)的,不得作为内部对主办部门考核评价的扣分因素”外,还要求“监管部门对银行业机构设定的不良贷款“控降”目标,扶贫贷款不良率可高于整体不良贷款率 2 个百分点” 。四是加大资源倾斜力度。一方面,按照银监会要求,3 / 9督促银行建立“四单”制度,即:单列信贷资源、单设扶贫部门、单独研发扶贫金融产品、单独考核。另一方面,要求各二级分行普惠金融工作部门与其他部门必须平级,与公司部、个金部等部门享有同等管理权限,独立对下级机构进行考核,且专职人员不得少于 5 人。目前卢氏农商行成立了“金融扶贫服务部” ,农发行 xx 分行在卢氏县成立了“扶贫金融事业部” 。

5、其他银行机构均抽调 5 名以上业务骨干负责扶贫小额信贷工作。五是提高市场准入效率。鼓励金融机构下沉服务重心,为做好金融扶贫工作夯实基础。凡是有利于扶贫工作开展的机构、业务、高管准入,一律加快办理进度。去年以来,新审批分支机构 15 个。如中原银行在灵宝豫灵开设分支机构,按规定机构开业和高管的审批时限分别为 60 天和 30天,现在一周之内即为其办理完毕。对于暂不具备条件的机构空白村,要求银行继续采取便民金融服务点、金融电子化机具、电子渠道等多种形式提供简易便民服务,尽快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机具、人人有服务” 。三、实施分片包干,实现精准发力一是落实扶贫小额信贷分片包干责任制。在功能性的分片

6、包干责任制方面,由各家银行结合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金融扶贫方式。如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确定该行主要支持易地搬迁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截4 / 9至目前,该行已申报并获批全省农发行第一笔易地扶贫搬迁重点建设基金 7,900 万元,帮助 1,857 户近 8,000 人贫困群众圆了住房梦。申报并获批全省农发行首笔扶贫过桥贷款项目 3 亿元,有效支持了全县公路交通脱贫项目建设,并使 110 个贫困村、19,645 户 63 ,134 人直接受益。今年 6月,该行第一批易地搬迁专项建设资金(属省级统贷统还项目)4.8 亿元到账,为打赢全县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支持作用。在区域性的分片包干责

7、任制方面,根据银行网点覆盖、信贷业务开展和合作协议签订的原则,确定全市6 个县(市、区)62 个乡(镇)主要责任银行和责任银行。主要责任银行要加快完成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含已脱贫户)的评级授信、建立金融服务档案等相关工作。要求具体经办人员及联系电话在村一级进行公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名单制管理,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对贫困户进行信贷支持。二是积极推进小额信贷“3+1”模式。按照河南银监局要求,在农合机构、农行、邮储银行 3 家机构之外确定 1 家银行(我市定为广发银行)作为第二责任银行发放产业扶贫贷款。在银监部门督促下,广发银行目前正在与相关企业和项目积极接

8、洽,力争使金融扶贫工作尽快取得成效。三是建立普惠金融示范点。要求各主要责任银行选择一个扶贫工作开展较好的行政村作为示范点。在监管部门督导下,目前5 / 9全市银行机构已建立扶贫小额信贷示范点 25 个,通过对做法经验总结推广,示范引领全辖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开展。四、建立纠偏机制,突出问题导向金融精准扶贫要求高,政策性强,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有些问题需要协调解决,有些问题需要督促整改。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自 2016年以来,共组织辖内银行业机构召开金融扶贫工作座谈会 6 次,推进会 10 次,专门组织调研督导月活动 1 次。分局领导带队深入责任银行及贫困村进行调研督导 1

9、6 次,组织银行机构开展金融扶贫工作自查 2 次,对全部责任银行扶贫小额信贷分片包干工作现场督查巡查 18 次。先后督促银行整改各类问题 16 个,协调地方政府解决问题 6 个。例如,在小额扶贫贷款推进初期,个别银行对政策理解不够,没有完全按照要求免抵押、免担保,或未执行基准贷款利率的规定等问题,对此分局责令该行进行了整改,并专门组织各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政策辅导。针对部分银行态度消极,贷款增长缓慢问题,分局对其高管人员进行诫免谈话,要求其端正发展思想,算好政治账和经济账,对于工作长期没有起色的银行分支机构,建议其上级行对负责人进行了调整。五、强化考核督导,压实 主体责任6 / 9一是完善工作

10、机制。加强组织管理。分局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配备专人挂牌办公,将工作任务分解至各监管科室,明确牵头部门、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并将落实情况纳入分局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和重大督办事项。明确工作目标。要求银行要确保贫困地区、贫困户信贷投入总量持续增长,贫困县各项贷款增速高于全辖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贫困户贷款增速高于农户贷款平均增速。加强统计监测。建立扶贫小额信贷统计月报制度,督促银行机构建立完善金融扶贫统计台账,及时动态监测银行机构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开展情况,定期通报和评估金融服务工作进展。建立考核评比制度。实行“三个结合” ,即机构自评和监管考评相结合,监管考评和政府考评相结合,年度考评和日常考评相结合

11、。二是明确监管措施。将银行金融扶贫工作进度和成效与高管人员考核评价直接挂钩,逐级对相关人员责任进行明确划分,确保高管人员在金融扶贫工作中履职尽责。例如:银行包村联系人对联系点情况不明,对贫困户实际情况应核未核、档案应建立未建立的,监管部门责令所在行对联系人进行内部处理,并上追一级管理人员责任;银行违反利率政策及免抵押免担保要求的,监管部门责令对直接经办人和直接责任人进行内部处理,涉及高管人员的,降低年度履职评价等次;因金融扶贫工作不力或违法违规被政府及相关部门通报批评的,监管部门视情7 / 9况采取进一步监管措施。六、凝聚协作合力,扩大支持成果(一)工作制度不断完善。在银行监管部门的督导下,全

12、市各银行业机构均制定了金融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扶贫贷款授信管理办法和绩效考核办法等,细化分解任务,明确操作细则。多家银行还建立了扶贫小额信贷日通报、周排名和月分析制度,尽职免责办法逐步完善,奖惩标准进一步明确。(二)金融扶贫模式不断创新。卢氏县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全面推广“ 448”金融扶贫, “4”是建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信用评定体系、产业支撑体系和风险防控四大体系。 “4”是“四位一体”共担模式(政府+银行+农信担保+担保集团再担保) 、 “政银保”合作模式(政府+银行+保险) 、 “政银企” (政府+银行+企业)互助模式、 “政融保”互惠模式(政府推荐+保证保险+融资资金)等四种贷款模式。

13、 “8”是生产带动、劳务增收、产权入股+劳务、设施租赁+劳务、订单农业、合作经营、带资入股、自主创业 8 种带贫模式。陕州区探索形成非贫困户帮扶“1+1 ”带贫做法。即非贫困户中的创业人士、致富能手,在享受创业担保贷款和小额信用贷款时,签订带贫协议,带动一户贫困户,通过收益回报或就业带动贫困户脱贫。截至 10 月末,全市扶贫小额信贷投放户数 10,2 47 户、余额 79,860 万元,较8 / 9年初增加 7,20 6 户、59,621 万元,增幅 294.59%。其中卢氏县按“四位一体”模式投放扶贫小额信贷 4,08 9 户,21,724 万元。全市 5 个县(市、区)到位风险补偿金8,7

14、15 万元。与此同时,全市产业扶贫贷款也取得了较快增长,截至目前,全市产业扶贫贷款 150,892 万元,带动贫困人口 19,358 人。(三)金融扶贫良好氛围显现。一是工作热情高涨。“卢氏模式”在全市推广以来,辖内银行业机构实现脱 贫信心更足、态度更加积极。二是政府增信快速增加。今年以来,全市风险补偿金增加 5315 万元,为扶贫小额信贷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三是农村信用环境进一 步优化。10 月份,卢氏县政府出台清收拖欠农商银行贷款工作方案 ,与卢氏农商行联合在朱阳关进行试点清收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通过政府、银监分局、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有效联动,加大信用评级、政策宣传及不良贷款清收力度, “穷可贷、富可贷、不讲信用不能贷”的观念深入大多数农户内心,全市上下守信重诺蔚然成风。目前,已有 25 7 户农户为了争当信用户,主动偿还历史逾期贷款 11 00 余万元。经过前期各 方面的不懈努力,xx 金融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金融扶贫工作机制得到完善、金融扶贫模式不断创新、卢氏试验区建设初见成效、金融扶贫良好氛围业已形成。下一步,xx 银监分局将继续立足本职,9 / 9发挥对银行的监管引领作用,指导全市银行业机构巩固金融扶贫开局成果,提质提效,切实发挥金融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生力军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