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要从训练教学走向运用教学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8807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教学:要从训练教学走向运用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阅读教学:要从训练教学走向运用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阅读教学:要从训练教学走向运用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阅读教学:要从训练教学走向运用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阅读教学:要从训练教学走向运用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阅读教学:要从训练教学走向运用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教学:要从训练教学走向运用教学(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要从训练教学走向运用教学摘要:一个很费解的现象:很多老师会教学却不会文本解读,在课堂里他们会讲很多学习技能,可是自己写文本解读时却相当吃力,老师尚且如此更何况学生呼。当了老师多年,阅读能力总还处在需要点拨的状态。这现象其实就是训练阅读一统教坛的结果。尽管课标一再要求实践与运用,却没多少老师能够领会。本文从课标出发,提出运用阅读教学,走一条阅读教学新路,供教师参考。关键词:阅读教学训练阅读运用阅读王荣生教授在其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中写道:“把老师对教材的理解教给学生,理应包括把理解的结论和理解的过程教给学生。什么是“教给”呢?至少有三种可选的答案:一种是许多老师在课堂上反复做

2、的,讲理解的结论,叫阐释,实际上是老师代替学生的阅读,或者听老师阅读。一种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过程,牵着学生按规划的线路阅读指定的点,诱导学生得出许可的结论,叫训练。一种是以学生的阅读初感为起点,教学生合适的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应用合适的阅读方式,得出自己的结论,叫运用。 ”姑且把这三个答案的教学称为“阐释性教学” “训练性教学”和“运用性教学” 。其实在现在的语文教坛上,阐释性教学已经很少,教学主流是训练性教学。一、为何“训练性阅读教学”会成为教坛主流说来奇怪, 语文课程标准中“训练”一词,只在第三部分,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写着:“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

3、、感悟与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仅仅就出现这么一次,语文教坛中却占据了教学的主流,如“语文教学要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要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 “学语文就是学语言,语言是要在实践中反复训练的;” “有语言文字训练的课才是有语文味的课”这样呼吁的文章层出不穷,这样的评课标准必不可少,这种理念下的观摩课比比皆是。而“运用”与“实践”在语文课程标准中频繁出现,据统计“运用”一词在课程标准中出现 24 次,“实践”一词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出现 14 次。出现频率这么高的词,却没有多少专家呼吁“运用性教学” “实践性教学” 。之所以会有这样奇怪现象,可能是课标中定义的

4、语文课程性质让教师们产生了误解。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专家、名师们大多把眼光看到了工具性上,工具的使用必然是要反复训练才行的。有一段时间语文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又是表演、又是合作,课文教学重在理解、感悟、熏陶,针对重人文性教学的课堂华而不实而深感忧虑,于是专家提出扎实训练语言与技能的教学标准。阅读训练课就诞生了,而且要求训练要扎实,所以就要语文课堂一定要有朗读,要有片段写作,要有方法的训练,如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中“这叶子上的蚜虫还用治?”与“这叶子上的蚜虫不用治!”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可让学生体会到反问句的语言

5、表达效果的重要性。这样的环节,灵活运用对比方法进行语言训练,感悟语言表达形式的多样性。听课专家听到这样的训练才放心,这种自上而下的指挥,加上名师观摩课的推动,训练阅读教学就成了主流。二、训练性阅读教学与运用性阅读教学课堂实例比较(一)训练性阅读课堂教学流程训练阅读教学:简单而言,就是老师训,学生练。是以课文为抓手,在教师的预设下,通过课文语言文字的讲练,让学生学习课文语言文字的表情达意。通过提问题来训练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思维,通过练习题来训练学生的造句、写段技能,通过视屏、配乐朗读来熏陶学生的情感总之通过课文这一个例子的训与练,来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阅读效果。或者就用王荣生

6、教授的话说“根据教师自己的理解过程,牵着学生按规划的线路阅读指定的点,诱导学生得出许可的结论” 。以草船借箭一课的教学为例。训练阅读教学一般是这样的:老师理解教材发现课文中可教学的训练点有:” 。教学设计的问题是:(1)为什么要借箭?谁向谁借,怎么借?借的结果怎么样,还需要还吗?(2)是借还是骗?为什么不用草船骗箭?“借”字好在哪?由借这一问引出第二个训练点“神机妙算” 。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神机妙算 ”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学设计的问题是: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找出诸葛亮妙算的内容,读一读,想一想算出了什么,妙在何处?从这些内容中可以看出诸葛亮的什么特征?从中也发现了周瑜、鲁肃、曹操的性格特征

7、。由此引出另一个关键词“笑” 。直都是“谁说” ,而没有“谁怎么说”即没有提示语,唯独一次提到“诸葛亮笑着说” 。请读这句,思考诸葛亮可能笑什么?如果没有这个 “笑”字,课文有什么变化?体味“笑”的表达之妙。由提示语引出第二大段的对话教学。测人物的心里变化。朗读第二段,请依据人物的对话内容,写出你觉得合适的提示语。并说为什么?回到军营会怎么想?周瑜得了十万支箭很高兴,他让部下将领总结本次行动胜利的原因,他怎么开总结会,请写一写。这样的教学,学生课堂上对比方法用得多,关键词语训练挖掘得比较深,人物的特征也在比较分析中得到清晰的认识,而且多次进行动笔训练。但教学的整个过程都是在老师的理解基础上,

8、“按规划的线路阅读指定的点,诱导学生得出许可的结论” 。学生的思维始终是被老师控制的,有些学生可能在这一过程中,跟不上而开小差,或因开小差而没听到老师的提问,而没有参与到教学的训练中。(二)运用性阅读教学的课堂分析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学生充分利用曾经学过的语文知识,自己试着运用这些已有的知识,去理解眼前的新课文,用曾经习得的遣词造句、构段经验建构的阅读方式去对比阅读当下课文的语言文字特色和构段的特征,在比较中发现阅读材料的新特性,通过教师的点拨、分享阅读来构建自己当下的阅读能力总之,每次阅读都是学生自己通过原有知识在运用中的重构,教学不是以问题为启发点,技能学习也不是以习题训练为途径,而是以自

9、己的运用写作为形式推进学习进程。同样以草船借箭一课的教学为例。运用阅读教学一般流程是:出自己的理解和发现,并将这些理解与发现写成作文,然后朗读交流,再谈各自的交流感受。生 1 谈 诸葛亮有一颗与众不同的心 :不同一在第二段,一般人面对突如其来的任务,一般都是想尽可能的推迟,可是诸葛亮却主动缩短完成任务的时间,将十天缩短为三天,他为什么这么做呢?突出了诸葛亮的自信。诸葛亮能在短短的时间里,想到对应的办法,侧面突出了诸葛亮的才干。不同二在第五、六自然段。一般人想到借箭两个字,是一般意义上借用的意思,但诸葛亮的想法就是和别人不一样,让周瑜感到意外。诸葛亮心中的造箭是用草船“借”箭!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

10、,一是曹操的十万多只箭,还有一种是诸葛亮的箭。曹操的箭是有形的,而诸葛亮的箭是无形的。你们一定觉得诸葛亮没有箭啊?当他把隐形的箭交给周瑜时,周瑜马上意识到自己原来真的比不上诸葛亮。诸葛亮的箭带着自己的神机妙算,诸葛亮的箭告诉别人:不能忌妒别人,想要打败他,必须赢过他。诸葛亮的箭深深的刻在周瑜的心中,让周瑜隐隐作痛学生 2 谈 课文中的“ 谢” :文中有这么一句话:”谢谢曹丞相的箭” ,其中这个“谢”字包括:真谢、假谢、讥谢。真谢这“谢”中有真谢。我觉得, “曹丞相”和“的箭”可以分开来读。先谢曹操的性格,前面说了,曹操生性多疑,一个”笑“字写出了诸葛亮已知曹操之性,与吃惊的鲁肃刚好相反,说明诸

11、葛亮很镇定。随后,曹操真的做了与诸葛亮想象中一样的事。谢“箭” ,当然,他们也真的很感谢箭,从一个“像下雨一样”可以看出箭的多和密,正是“箭”让他们可以不受军令状之累。假谢当然,也有假谢,谢出的是假意,同样把“曹操”和“的箭”分开来,假谢曹操,虽然正是因为曹操的多疑和谨慎,他们才能得到箭,但曹操干这些事的目的是不让他们前进。如果不是地势、风向都有利的话,那曹操射出的箭不知要伤害多少人呀?诸葛亮不是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那么曹操也就不是真的借他箭,因为文中说,箭是让一万多名士兵放出来的,一个“放”字,就说明是主动而非被动。于是,用一个“谢”字来发泄。讥谢“讥” , “讥笑”的“讥” ,这个“谢”还

12、在表达他对曹操的无限嘲笑。用兵谨慎是曹操的优点,可是,为什么诸葛亮会利用这个呢?不是一般人都选人的弱点吗?原来,诸葛亮用三十六计中的将计就计,用曹操的强点攻击自己,像以毒攻毒,让曹操聪明反被聪明误。不过,这也源于诸葛亮的火星思维,把大雾与曹操的强点结合,反而变为弱点,江上有大雾,雾中有敌人,敌中有埋伏,怎敢轻举妄动? 不过埋伏却不是曹操想得那样,又一次体现出诸葛亮的火星思维。所以,才要讥笑曹操。学生 3 谈 课文的结构与方法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着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如“双线并行” “首尾呼应”等。双线并行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在明处的“借箭” ;一条是在暗处的“斗智” 。

13、这两条线之间是并列的关系,却又相互依存。明线“借箭”是诸葛亮向曹操“借”箭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借箭”的一个过程。这个地方是明线与暗线的交汇点,又有着点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在文中非常重要。暗线“斗智”是诸葛亮和周瑜之间的“斗智”线。这条暗线是建立在“借箭”这条明线上的,周瑜原想用“造箭”一事来羞辱诸葛亮,并让工匠减缓造箭速度,又不把造箭材料给准备齐全,借此除去对手。可周瑜千算万算,却万万没想到诸葛亮会用“草船借箭”的方法出奇制胜。这场“斗智”的比拼中,周瑜的心胸狭隘令他惨败。首尾呼应草船借箭中有一个写作文经常会用到的写作手法:首尾呼应。文章开头讲“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结尾是“

14、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这“呼应”在于周瑜整个人情绪上的转变。同样的人,经历了一件事后,在面对诸葛亮的才干时,态度来了个 180的大转变。同一个人,不同的时间,对待同一个事实,有着截然相反的态度。这就是“呼应”所在。本文的写作顺序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利用事情的发展,来体现出人物的性格。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阅读发现,在交流过程中能够互相启发。老师在课堂上主要是认真听学生的读,然后进行适宜的评价,发现学生的优点与不足进行提醒。最后再看看学生有没有忽略没讲到的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或是对文章的背景进行拓展,给学生更开阔的阅读空间。这个过程是老师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学生是真

15、正的学习主体,老师仅仅是主持者、启发者和评价者。学习的结果是多方面的,完全超出了老师理解的局限性。三、训练阅读教学与运用阅读教学分析比较(一)练阅读的第一优势是老师容易把持课堂,训练的内容可以事先预设好,安排好各训练点的先后顺序,课堂中有条不紊地贯彻落实,训几次,练几次都可预设好,进度才容易把持。而且训练点明确到位,老师有扎实的感觉,对考试才能放心。训练阅读教学第二优势是教师可以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课堂由教师把控,老师可以很好地把预设的内容,很艺术地展现出来,让学生也得到这方面的训练。训练阅读教学的第三大优势是,语言文字、语文技能的训练确实非常扎实有效,学生收获非常明显,可以即教即测。如教学四季时,在学生感悟课文之后,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文中的表达方式,提高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可以要求学生联系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