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881891 上传时间:2017-07-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七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班级 姓名 成绩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24 分)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 分 )摩(su) _ (z) 情 _ 晶( yng)_ 剔透 (xun)_然大波2下面的句子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 分)时间总是不能停留,就没必要 伤春悲秋。孤独 总是如影随行,就没必要难以自至。遗忘总是必然,就没必要为回忆伤 感。感情不可能刻意 强求,就没必要寻死觅活。过去总是始终存在,就没有必要遮掩或绚耀。美好总是会在某一刻消失,就要好好把握生命中每一个精彩瞬间。错别字改 正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的作家、作品名(8 分)万籁此俱寂,_

2、。 (常建_)戎马关山北,_。 (杜甫_) _,云 从 窗 里 出 。 (吴均山中杂诗 )前面是一条路,_,_,继续前进。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 ,不要_!_:相信吧,_。4仿照示例,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处分别用一组反义成语填空。(4 分)示例:帮助别人要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1)追求理想要_,而不能_。(2)面对挫折要_,而不能_。 5某电视台要进行精神病患者康复的专题报道,一位节目编辑问女患者:“你什么时候得的这个病啊? ”对方敏感地反问: “什么病?该编辑随口便答:“就这个精神病呗。 ”对方立即起身离去。节目制作只好暂停。(4 分)请分析一下,这位节目编辑为什么会采访失败?如果要想获

3、得成功,应怎样设计问题? _- 2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36 分)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 69 题。 (共 10 分)【甲】普少习吏事,寡学 术,及 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 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竞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 循默,普 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 ,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赵普 )【乙】宋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群臣称有急事 请见,太祖亟(1) 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

4、,诘(2)其故, 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 ”上愈怒, 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3)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曰:“ 汝怀齿,欲 讼(4)我耶!”对曰:“臣不能讼陛下,然自当有史官书(5)之。”上悦,赐金帛慰 劳之。【注释】(1)亟:急切的 (2)诘:责问 (3)徐:缓缓地 (4)讼:在法庭上争辨是非曲直,打官司 (5)书:写6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 )( ) (2 分)A 常劝以读书 B 太祖乃悟 C 未有其比遂以名楼黄鹤楼 所奏乃常事耳 普又以其人奏D 跪而拾之以归 E 读之竟日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刻舟求剑 然自当有史官书之7翻译下列句子。 (4 分)(1)及次日临政,处决如

5、流。(2)汝怀齿,欲讼我耶!8说说下面几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 分)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_9 【甲】文中的赵普和【乙】文中的某臣在性格或品质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两段选文的内容简要分析。 (2 分)_阅读一面选段,完成 1012 题。 (共 7 分)内山老板大概看出点什么苗头,就笑着回 头对里面说了一句日本 话,原先和内山 说话的那个老人咬着烟嘴走了出来。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 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

6、眼,- 3 -好象浓墨写的隶体“一” 字。“你要买这本书?” 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的抚摩似的。“是的。 ”我低低地说。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来,版式 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八分体的字:铁流。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 紧包在腕子上:“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 他是谁?对我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下那样诚恳的劝告?我一进门的时候本来就有点疑惑,现在更加疑惑了; 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我一翻那定价:一元八角! “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我的话低得连自己都听不见了,我不知

7、道怎 样才好。我低了头,头脑里轰隆轰 隆的。我不敢看他的 脸。我只听见一个声音在问我: “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 “有!”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 “我卖给你,两本,一 块钱。 ” 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 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 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 访问记 “哦!您,您就是 ” 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10鲁迅博物馆一面大墙板上排列着“风声” “及锋” “越山” “且

8、介”等一百四十多个笔名。结合选文,说说一面作者是否能理解为什么鲁迅用如此众多的笔名呢? (2 分)11.下面两句话的表达效果有何差异,请说说你的理解。 (2 分)A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B他的面孔黄里带白,大病新愈,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 颓唐的样子。12紧密结合选文及以下链接,说说这篇文章里鲁迅是怎样的形象?(3 分) 链接:鲁迅独子周海婴在访谈中说:“您刚才讲了鲁迅逝世有那么多的人为他送葬,那是因- 4 -为他像斯巴达克斯一样带领人们在与黑暗势力的斗争中冲锋陷阵。” 他听周建人叔叔评价父亲:“我从没看见过你爸爸发脾气,最多的时候

9、, 谈不拢就不说了,也就是文人所 说的那种,话不投机半句多就是了。”_阅读下列文章,完成 1316 题。(7 分)海底飞船作为 我国载 人航天工程姊妹篇的“海底飞船”有望于今年下半年开始下水试验。届时,它将成为世界上下潜最深的载人潜水器,可以到达全世界 99.8%的洋底。潜水器大体上可分三种。一种是无人驾驶的自由行动的潜水器,也叫水下自动机器人。船开到某一海域,把它放下去,它可以自动地在深海探测。另一种是缆控潜水器,拖着一根长缆,放下水去,然后由甲板控制人员通过遥控机械手和电视进行取样、拍照、探测。再一种就是载人潜水器,可以携 带海洋科学家进入海洋深 处,在海底 现场直接进行观察、分析、评估,

10、操作机械手实现高效作业。我国 这一新开 发的 7000 米载人潜水器, 长 8 米, 宽 3 米,高 34 米,是用特殊的钛合金材料制成的。从外观上看, “海底飞船”呈一椭圆形球体,酷似一头小鲸鱼,能容纳 3 个人:一名操作员,两名科学家。在潜水器的前端,安装有一个密封的玻璃舷窗,透过它潜水科学家可以看见外面的神秘世界。它有两个配重块和一个 压水舱。当需要下潜 时,压水舱注水,开始下潜。当需要在水中悬停时,它抛出一个配重块,如果此时启动动力装置,就可以工作了;它的两只机械手,可以抓取 75 公斤的矿物。当需要上浮时,它抛出第 2 个配重块,同时向压水舱加入空气,排出海水,就可以上浮。 这种 设

11、计是为了尽量节省蓄电池的能量,使它在水下连续工作时间 达到 7 个小时。载人潜水器主要用于深海资源勘探、海底 测绘和采样、热液硫化物考察、深海生物基因采样、深海地质调查等领域。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载人潜水器已经取得了众多的科研成果。1991 年俄、美科学家两次乘坐和平号,在大西洋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大的热液矿体。1994 年俄国科学家在大西洋水域热液场探测时,发现了多种 热液生物,具有代表性的有 虾类、 贻贝类、鳗类等生物群。在深海地质研究方面,日本科学家在日本海沟 6200 米深的斜坡上发现了裂缝,同时还发现 了一条地震断层悬崖。在军 事上, 载人潜水器可以直接为建设海底军事基地服 务, 还可以

12、直接参与现代水雷战,完成潜艇救生和水下捞 救等任务。在 21 世纪,加快发展深海载人潜水器,把我国建 设成为 新时代的海洋强国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13文中“海底飞船”具体指的是什么?(1 分) 14选文条理清晰,第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2 分)- 5 -15文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 (2 分)16请分析“潜水器大体上可分三种”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2 分)_阅读下列文章,完成 1721 题。 (12 分)妈妈是绿色的方益松刚搬到 这个小区,常常见一个 5 岁左右的男孩,剃阿福头,走路外八字,目光呆滞,说话也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时间久了,我也渐渐地知道,男孩原本有一个很幸福的童年。父亲是私营企业的厂长,事业 有成、家境富裕。然而不幸的是,男孩两岁时,一 场大病使他从此痴呆。再后来,像万千个出轨故事的主角一样,男主人公只丢给母子俩一套房子,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这个家。从此母子 俩相依为命。孩子的 妈妈 我见过,30 岁不到, 鱼尾纹却过早地爬上了眼角,头上的白发也依稀可见。 白天,她要去清扫马路,就把儿子托给好心的邻居,小男孩不哭不闹。常常见小男孩一个人,在妈妈回家的路口一直等着,无论严寒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