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学基本原理

上传人:野鹰 文档编号:2881070 上传时间:2017-07-28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41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几何学基本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几何学基本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几何学基本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几何学基本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几何学基本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几何学基本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几何学基本原理(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几何光学基本原理 研究: 撇开光的本性,不考虑它和物质的相互作用,仅以光线的概念为基础,利用几何学定理近似地阐明光的直线传播基本定律,具体来说,几何光学是讨论、研究光的反射、折射以及与这些现象相关的光学系统的成象规律的科学。是各种光学仪器设计的理论根据。 内容:(1)介绍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有关成像基本概念。 (2)讨论球面、平面、薄透镜、及共轴球面系统的近轴成像理论。 1.1 光线的概念 一、光线与波面 1、光线 :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几何线,一束光由许多光线组成。 光线是波长 0 的极限下能量的传播方向。 2、光波波面 : 任一时刻振动的等位相面,可以是平面、球面、任意曲面。 而一般

2、光学仪器的通光孔径都比波长大得多,衍射效应不明显,故几何光学得出的结论与实际情况符合的很好。 二、 几何光学的基本实验定律: 1. 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在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光传播的范围或障碍物的线度远大于光波波长时) 2. 反射定律:入射光、反射光和分界面的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反射光分别在该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 折射定律: 折射光在入射面内,并且和入射光在法线的两侧,对单色光而言,入射角i 1的正弦与折射角i 2的正弦之比是一个常数,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所以折射率不仅和介质种类有关,还和光的波长有关。因此,光在折射时,不同波长的光将发生散开的现

3、象,称为色散现象。 4光的独立传播定律和光路可逆性原理: 来自不同方向的光线同时通过空间某点时,各光线的传播不受其他光线的影响。这称为光的独立传播定律。 当光线沿着和原来相反的方向传播时,其路径不变,这称为 光路可逆性原理。 注意:以上定律都是近似的: (1) 光学系统的尺度远大于光波的波长。 (2) 介质是均匀和各向同性的。 (3) 光强不是很大 。强激光照射下- 非线性光学 1.2.费马原理 1657年费马提出了概括光线传播时所遵循的规律。 一.光程 1光程的定义 : 均匀介质中:光在均匀介质中所走过的几何路程和介质折射率的乘 积。 = n.s 非均匀介质中: 若S 点到 P 之间的折射率

4、逐点连续变化,n=f(s) 则光程为: = dsnps.若S 点到P 之间的折射率逐点不连续变化 则光程为: =nisi2光程的物理意义: 以均匀介质为例,说明光程的意义。 对于均匀介质有:vcn = ctvscsvcsn = . 上式中 t 表示光在介质中通过真实路程 所需的时间。 由此可见,光程表示光在介质中通过真实路程所需要时间,在真空中所能传播的路程。 借助光程这个概念,可将光在各种介质中所通过的路程折算为真空中的路程。这样便于比较光在不同介质中通过一定路程所需要时间的长短。 所谓光程相等,表示光在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时间相同。 光程差:2211snsn = 二.费马原理 从光程的角度来阐

5、述光的传播定律。 1657 年费马把光传播时服从的规律归结成一普遍原理。 1.原理叙述 : 光在指定两点间传播时,实际光程总是一个极值。(光沿这条路线传播所需要的时间同附近的路线比起来,不是最大,便是最小,或保持不变,即光沿着所需时间为极值的路径传播) 2数学表达式: 在光线的实际路径上光程的变分为零。 =psdsn 0.)( 或 极值 =psdsn.(光程一般随不同的路径而变化,即称为函数的函数,这时光程的改变一般称为变分) (对一般或多元函数,当自变量发生变化时,函数的一阶或高阶改变量可以表示成一阶或高阶微分。但光程与一般空间坐标函数不同,对给定端点 A、B ,每一可能的光线均为坐标的函数

6、) 可以证明: 实际中最常见的是极小值或恒定值 (1) 两点间直线最短 (2) 物像之间等光程 (3) 极大值实例: 在椭球面上一点作相切的平面和球面, 则经平面反射的光线中,实际光线光程最小,经球面反射的光线中,实际光线光程最大。 3用费马原理导出折射定律: 由立体几何知识,最短光程的路径应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 这便是折射定律的全部内容。因此,费马原理是几何光学实验定律的概括,是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近几年来,光通讯和集成光学的飞速发展,需要研究光在连续分布的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规律,仍可用费马原理推导出光在其中的传播规律。 1.3.单心光束 实像和虚像 (成像的概念) 光束(一束光

7、线) : 指同一光源发出的许多光线的集合,即有一定关系的一些光线的集合(与波面对应的法线束) 一、单心光束 像散光束 1单心光束(同心光束) : 光束中各光线或延长线交于一点。 平行光束: 中心在无限远的特殊情况。 2 像散光束 。 同心光束经光学系统反射或折射后,往往不再是同心光束,各光线彼此既不平行又不完全交于一点这种光束称像散光束。一般: 单心光束 经光学系统反射或折射后 变成像散光束 二. 物与像 光具组:若干反射面或折射面组成的光学系统。 1 物与像 发出同心光束的物点,为实物点; 物方同心光束延长后汇聚所成的点,为虚物点。 同心光束汇聚在像方形成的点,为实像点; 像方发散的同心光束

8、反向延长后汇聚的点,为虚像点。 2.物方和像方 物点所在的空间为物方空间 像点所在的空间为像方空间 三.理想光学系统 物象之间的共扼性 1 理想成像 精确成像的必要条件是物上一点与像上一点对应。 使同心光束保持其同心性不变的光具组为理想光具组 理想光具组是成像的必要条件 2. 物象之间的等光程性 理想光学系统 在成象时, 有一个重要性质,即从物点 P 到象点 P 的个光线的光程相等。称为 物象之间的等光程性。 反之:能使物像等光程即完善成像的面称为 等光程面。 用费马原理可以证明:两点之间的折射等光程面是卵形面 1.4 光在平面上的反射和折射 一 光在平面上的反射(自学) 二 光在平面上的折射

9、 1 任意大角度光线成像 由几何关系可以证明:单心光束被破坏 2 小角度(u很小)光线成像(几乎垂直情况) 当u 在 5o以内时,可以证明: ynnyyyyx12210=与u 无关 一点物 成 一点像 , 此时近似理想成像,y 称为 像似深度(表观高度、视见深度) 三 全反射 光学纤维 ssAnn1全反射 按照波动理论: 产生全反射时除反射波外,在光疏介质中并非完全不存在透射波。只不过它沿界面方向传播,且其振幅在垂直界面方向按指数衰减, 透入深度只有波长量级, 称为倏逝波。 但平均来说,光波的能量全部返回光密介质,所以在光疏介质中并不形成透射光束。 用于 集成光学、波导光学 2 光纤 应用全反

10、射原理: 可传光、传像 应用: 工业、医学、光纤通信 。RR光纤的数值孔径: n0sini0四 棱镜 色散、分光元件、测量折射率 偏向角 AiiAiiiiii+=+=11122121)()(随 i1 而变 可以证明: 有一最小值(唯一) 称为 最小偏向角 0当对称入射时:2211iiii= = 00=2i1-A 201Ai+=2sin2sinsinsin021AAiin+=可测量 n * 光楔:A角很小 当光线近于垂直入射时, i1 很小 221Annii = AnAnAAi )1(210= 补充习题: 1 顶角50o的三棱镜的最小偏向角是35o如果把它浸在水中,最小偏向角等于多少?(水的折射

11、率为1.33 ) 2 光纤外层由折射率为 1.52 的冕玻璃做成,纤芯由折射率为 1.66 的火石玻璃做成,求该光纤的数值孔径。 1.5 光在球面上的反射和折射 主光轴;过物点和曲率中心的连线 顶点:主轴与球面的交点O 主截面:过主轴的平面。主轴对于所有主截面具有对称性。 一 符号法则: 目的:统一公式的形式 选择: 基准点- -顶点 基准线- -主光轴或法线 (1) 线段长度: 沿轴距离-从顶点量起,左负右正 垂轴距离-光轴之上为正,之下为负 (2) 角度:从基准线转向光线(锐角)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负。 (3) 图中均标绝对值:若用字母表示的量实际为负量,则字母前加负号。 二 单球面折射成

12、像 1 物像公式(用几何方法推导,书上用的是费马原理) 由正弦定理: PMC : )sin()sin( uMCiPC=PMC : )sin()sin(uMCiCP=又因为: )sin()sin( inin = rsPC += )( s rCP = 代入整理得: )(sin)sin()( ufununsrrs =+= 单心光束被破坏 对近轴(傍轴)光线 , u 、u 角很小(5o以内), OO0 usOMutgu )()sin( usinsOMtguu sin)sin(ssuu 代入整理得单球面折射物象公式:n n nnrs=s2 单球面折射的焦点、焦面、焦距 (1) 物方焦点(第一焦点)、焦面

13、、焦距 与无穷远的像共轭的点、面 令 =s 得 nnnrsf=物方焦距 (2) 像方焦点(第二焦点)、焦面、焦距 与无穷远的物共轭的点、 面 令 =s 得 nnrnsf= 像方焦距 (3)nnff = 异号 两焦点位于顶点两恻 (4) 光焦度 : fnfnrnn=0 会聚 0 发散 单位: 1屈光度 D=1/m 1度= 1/100(D) 3 高斯公式 牛顿公式 (1) 由物象公式两边同除rnn=得 高斯公式 1=+sfsf(2 )牛顿公式 ; X 焦物距:从 F 量起的物距 X 焦像距:从 F 量起的像距 符号法则同前 )()( fxs += fxs += 代入高斯公式得: ffxx = 牛顿

14、公式 4 近轴物体近轴光线成像 横向放大率 根据球对称性:将主光轴绕C点转动一小角度,则PQ 1 物成像PQ 1 对近轴物体 PQ 成像 P Q 由图 PQC PQC rsrsyy+= 定义横向放大率(垂轴放大率) : )1()1(=srssrssrsryy 由物象公式得单折射球面横向放大率公式: snnsyy= 欲求u u 间关系 定义角放大率: uu= 对近轴光线:ssuu= 故 1nn= 即 unnuyy= nuyyun = (赫-拉不变式) 它表示在傍轴区域内成像时,物空间和像空间的各共轭量之间必须遵守的制约关系。对于 n 个折射面,有: 常量= . yunyunnuy 思考: (1)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