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悟“弓理” 与老福特砸新车(学位论文-工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880907 上传时间:2017-07-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太宗悟“弓理” 与老福特砸新车(学位论文-工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唐太宗悟“弓理” 与老福特砸新车(学位论文-工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唐太宗悟“弓理” 与老福特砸新车(学位论文-工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唐太宗悟“弓理” 与老福特砸新车(学位论文-工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太宗悟“弓理” 与老福特砸新车(学位论文-工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届读书研讨会论文汇编商会内部刊物,不得转载及外传 - 1 -唐太宗悟“弓理”与老福特砸新车储小平(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把唐太宗和老福特放在一起谈,颇有点象是在唱“关公战秦琼” 。一个是中国古代的千古一帝,一个是 20 世纪世界汽车制造大王。两个人分属于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国家民族。把他们拉在同一个话题中,似乎有点风马牛不相及。然而,这两位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是杰出的领袖人物。虽世殊事异,地域遥隔,然领导者评是定非,驾驭裁夺,古今中外,可同一理。且看贞观政要中的一段记载:“贞观初,太宗谓萧瑀曰:朕少好弓矢,自谓能尽得其妙。近得良弓十数,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才也。朕问

2、其故,工曰:木心不正,则脉理皆邪。弓虽刚劲,而遣箭不直,非良弓也。朕始悟焉。朕以弧矢定四方,用弓多矣,而犹不得其理,况朕之有天下日浅,得为理之意固未及于弓。弓犹失之,而况于理乎?”琢磨这段话,可以了解唐太宗的领导素质和领导风范:1. 唐太宗处“九五之尊” ,一言九鼎。他一发话,就是给天下人定规矩,就有圣旨之威。他人岂敢、岂能随便有忤圣意?然而,制造弓箭的下属,身份低微,居然不以皇上的判断为标准,竟直言不讳地对皇上判定的“良弓”说“不” 。这个小情节表明,唐太宗虚怀若谷,营造了宽松的组织氛围,使普通的下属敢直接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封建帝王能如此平易,实属难能可贵。即使在当代组织中,欠缺这种组织氛

3、围的仍不在少数。2唐太宗文韬武略,驰骋沙场, “马”上得天下,对弓箭之妙理,自是了然于心。然而,精于制造弓箭的工匠当面否定他沾沾自得的判断,他并没有生气,没有觉得丢面子,没有让工匠觉得损伤了皇上的尊严而战战兢兢。3唐太宗不仅没有怪罪工匠,而且还从工匠的评判中悟出治理天下的道理。他少时习弓箭,积累经验数十年,突然觉得并没有真正了解弓箭的妙理,由此进而醒悟出:自己刚刚得到天下,也刚开始治理天下。而天下四海之广,兆民之众,万端之绪,治理之繁难,规律之难摸,与小小的“弓箭之理”有天壤之别。小小的“弓理”尚没摸透,何况“天下之理”?由此觉得自己虽位尊天子,但万不能刚愎自用,以一己之得、一孔之见去治理天下

4、。真是有气度,有悟性。唐太宗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由此才有千古传颂、中外赞叹的大唐盛世。再来讲讲老福特的故事:老福特是天才的汽车制造专家。在他首创流水线生产之前,汽车生产处于手工第七届读书研讨会论文汇编商会内部刊物,不得转载及外传 - 2 -年代,每装配一辆汽车要 728 个人工小时。那时,轿车是富人的专利,是地位的象征,售价在 4700 美元左右。在他首创了流水线生产、对汽车生产实行高度的专业分工之后,他设计生产的 T 型汽车的生产速度达到每分钟 1 辆车的水平,5 年后又进一步缩短到每 10 秒钟 1 辆车。当时有人形容他不是在生产汽车,而是好像在印刷汽车。伴随着福特流水线的大批量生产而来的

5、是价格的急遽下降。T 型车在 1910 年售价为780 美元,1911 年降到 690 美元,1914 年降到 360 美元。于是,轿车从富有阶层才能享受的奢侈品变为普通大众的交通工具。而这正是福特心中的梦。到 1921 年,福特的 T 型车占美国汽车市场 55的份额,而通用汽车公司所有品种加起来只占11。福特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亿万富翁。而后,通用汽车公司避免与福特的正面竞争,因为通用的高管人员知道:要在高度专业化、大批量低成本生产方面与福特竞争,那就是一场“血拼” ,而且不可能胜出。通用高管转换理念,用现在的语言说就是“从红海战略转向蓝海战略” ,不断进行设计更新、市场细分和组织变革,于

6、1924 年推出液压刹车、4 门上下、自动排档的汽车,1929 年又推出了 6 缸发动机。而福特的 T 型车仍然保持 4 缸、双门、手排挡、黑色。于是,从 19271937 年,福特公司亏损 2 亿美元,而通用公司却赢利20 亿美元以上。通用公司的市场份额到 1940 年达到 45,而福特的市场份额下降到 16。面对通用等公司的进攻,福特的下属不断提出更新设计、变更颜色等建议,但他们的建议和行动努力却受到福特老板的顽固压制和严重打击。早在 1912 年,福特手下的几个工程师乘福特出访欧洲期间改进了 T 型车。他们把车身延长了 12 英寸,又降低了重心,使之驾驶更平稳更舒适。福特回来后看着新车样

7、品一言不发,默默地转了好几圈。突然,他一把揪掉了左车门,然后一脚揣掉了右车门,又将后座椅扔出车外,最后绕到车头前一锤子把档风玻璃砸了个粉碎。到了 1929 年,通用公司推出 6 缸引擎,对福特形成明显攻势。福特的儿子小福特多次恳求父亲让他试制,福特初不同意,后勉强默许。于是,小福特开始和总工程师一起试制。6 个月后将试车时,总工程师接到老福特的电话,说是他刚刚安装了一条专门运送废品的传送带,请他一起去看看。总工程师赶到现场后,和小福特大吃一惊地发现:传送带上传上来的第一件废料竟是他们辛辛苦苦试制了 6 个月、即将试车的 6 缸马达的新车。老福特在后期长达 20 多年的领导管理中,面临激烈的市场

8、竞争,仍对任何新的设计和转换经营策略的建议都无情压制。为什么会这样固执守旧不愿更新呢?其因大致有以下几点:1他太成功了,以至于他不相信有比单一品种、大批量、精密分工、流水线生产更经济更有效的生产方式。他认为,在这一点上,福特拥有不容挑战、不可被战胜的绝对竞争优势。T 型车是他毕生心血的结晶,是他的骄傲。任何对 T 型车的指手第七届读书研讨会论文汇编商会内部刊物,不得转载及外传 - 3 -画脚的批评都是他不能容忍的。这种心态正应了从成功到卓越这本书的开头一句话:成功是通向卓越的大敌。2他的观念坚定、朴素而又顽固。出身农场主之家的他,崇尚自然简朴、结实耐用的生活观。他的信念是制造大众都能买得起用得

9、起的车。所以,他设计的 T 型车非常简单朴素,没有任何一点为舒适而设计的附加装置,但非常结实、便于维修。他认为,开豪华车是一种腐败,是敬畏上帝的善良人们所不应追求的一种奢侈。他忽视了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和消费水平层次的差异化发展,朴素耐用的 T 型车不再能满足一部分消费者的需求了。3福特的集权情结很重。在公司的内部管理上,福特不听取工程师、销售人员、会计,甚至他儿子的建议,十分小心地阻止任何可能与他的权威竞争的人。他雇佣水手和拳击手出身的哈雷.班内特做公司的首席安全执行官,而哈雷手下都是拳击手和出狱的罪犯,这使得受到恫吓的工人不敢再参加工会。将唐太宗与福特的领导特征比较一下可以发现:唐太宗在获得

10、巨大成功后,仍居安思危,鼓励广开言路,容纳不同的意见与批评,因而能不断获得高质量的决策信息,由此不断延长了高质量的领导生命力。而老福特故步自封,在成功之后,容不得不同意见,更容不得批评。结果,正直的人纷纷离去,身边的圈子越来越窄,不同意见越来越难传进他的耳中。即使有些话能传进他的耳朵,那也是他爱听想听的话,是下属投其所好、阿谀奉承的话。于是,他所获得的信息质量越来越下降,领导生命力提前进入衰退期,而他的自然生命力又很长,在位时间久,结果对公司造成了更大的损伤。要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政府的大量订货,福特公司恐怕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将唐太宗与老福特做比较,可以得到很多启发,其中重要的在于:成功的领导人不能执迷于“全能感” ,权力不能过于集中,不能习惯于听顺耳的话、容不得逆耳之言。否则,你的领导生命力就可能提前进入衰退期。第七届读书研讨会论文汇编商会内部刊物,不得转载及外传 - 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