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879265 上传时间:2017-07-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各族小朋友在一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3.各族小朋友在一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3.各族小朋友在一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3.各族小朋友在一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3.各族小朋友在一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各族小朋友在一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各族小朋友在一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 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用自制的乐器为歌曲伴奏。 第二课时 欣赏吹芦笙 歌表演彝家娃娃真幸福 第三课时 欣赏快乐小舞曲 第四课时 集体舞快乐小舞曲 第五课时 复习第 1、2、3 单元的歌曲。 具体要求: 1、学会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彝家娃娃真幸福吹芦笙和 快乐小舞曲。 2能背唱快乐小舞曲的歌谱。 3通过音乐游戏音乐探宝,全面复 习掌握前面三个单元的内容。 教学准备: 1录音机、; 录音带。 2图片:“ 大青山和小溪”、“森林和小鸟”、“校园和学生” 。 3节奏卡片。 教学重难点: 重点:1、 进一步激发和鼓励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

2、团结友爱和合作精神。 2、继续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做到声音自然、姿 势 良好,并能较为正确地表达歌曲的感情。 难点:1 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和快乐小舞曲,由于字多腔少,吐清晰,学生演唱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2快乐小舞曲作为集体舞,对于未上过幼儿园从未跳过舞的学生来说,随着歌声做动作会感到困难。 教材分析: 各族小朋友在一起是一首歌颂民族团结友爱的儿童歌曲,让学生从小就从多方面接受民主团结的教育,是思想教育的一个方面。这首歌与第二单元的彝家娃娃真幸福相呼应,更加深了学生对这一题材的认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二、初步学会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三、教学过程

3、: 1介绍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引 导学生拓宽好朋友的概念,不仅同班同学是好朋友,同村、同乡、同市、同省的同学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各个兄弟民族的小朋友也都是我们好朋友,全世界各个国家不同肤色的小朋友也都是我们的好朋友,这样,学生的心胸就宽广了,唱歌时的感情才能更加真挚。 通过讨论,学生将加深对着首歌曲主题思想的了解,更加珍视兄弟民族的友谊。(设计目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的了解。) 2教师朗读两遍歌词后,放两三遍各族小朋友在一起的录音,第三遍后要求学生轻轻跟着唱歌词,注意语言的标准化与规范性。 3分句教唱歌词,再随录音唱两遍歌词。 4教师辅导个别学生在课外学会一两个少数民族的舞

4、蹈动作。(设计目的:部分带动全部,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课后反思: 1、学生能比较准确的演唱歌曲,节奏准确。 2、通过学习歌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从小知道珍视各族朋友之间的感情。 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律动中来,大部分学生能愉快的接受,但有的学生比较拘谨,需要教 师进一步的调动与启发,更 应该发挥特长生的优势,从而带动全体学生真正的动起来。 第二课时 一、 教学内容: 1歌表演彝家娃娃真幸福。 2听赏歌曲吹芦笙 二 、教学要求: 1能有兴趣的听音乐,并知道吹芦笙是表现哪个民族的儿童歌曲。 2能主动大方地参加歌表演。 三、教学过程: (一) 歌表演彝家娃娃真

5、幸福 1 在教师的指导下听歌曲的录音。( 设计目的:让学生熟悉乐曲,加深学生 对歌曲的理解。) 2学生四人为一组学习彝族集体舞的走步与拍手。 3教师引导每组学生随歌曲跳简单的彝族集体舞。 4教师请出跳得较好的学生做示范,并和自己一起跳,以鼓励其他学生。(设计目的:提高学生音乐课的情绪。) 5要求学生回家后将所学的彝族集体舞的基本动作大方的跳给爸爸和妈妈看,并能在家里寻找一件能敲出清脆声音的物件,制作打击乐器。(设计目的:巩固学过的集体舞,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二) 听赏芦笙曲 1. 教师播发歌曲,引导学生欣赏,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2. 教师简单介绍侗族及其吹奏乐器芦笙的特点。 3. 引导学

6、生在听赏时接唱歌曲中的词。 4. 听赏几遍以后,可让学生跟随录音轻声哼唱。 课后反思: 1、由于学生的表演基础不同,因此在进行表演的时候不能全部参与,或者不能非常准确的表演,这需要我们教师逐步的调动和辅导他们。 2、教师如果能完整的进行舞蹈示范,或许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 3、对于几个比较腼腆的学生,更需要老师和学生的鼓励,给他们信心与勇气,这几点是非常重要的。 4、在听赏歌曲的时候,歌词的填唱不够准确,需要进一步练习。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1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及伴奏。 2、歌曲快乐小舞曲。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为各族小朋友在一起作即兴表演和伴奏,继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增进学生表现

7、音乐的欲望与能力,并继续从中培养热爱集体和主动合作的精神。 2学会快乐小舞曲的歌词及歌谱。 三、教学过程: 1跟着录音或教师的琴声复习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复习上一节课用各种打击乐器为各族小朋友在一起伴奏。 3师生共同为歌曲的第二、四乐句和结束句设计伴奏,教师归纳、总结,并写出伴奏谱,为歌曲伴奏。(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4、请几个小组同时表演一两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然后随着各族小朋友在一起的伴奏边唱边舞,各组尽量不要雷同, 师生共同给予评价。( 设计目的: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 5综合歌声、伴奏与表演,做到人人参与,各个投入。 6、用四张图片引入快乐小舞曲的教学。( 设计目的:

8、直观形象,加深学生印象。) 7、带领学生按节奏朗诵歌词,要求咬字准确,吐字清楚。 8跟着录音学会歌曲快乐小舞曲。 9用听唱法学会歌谱,并要求背唱。 10、课外作业是选择几种打击乐器为快乐小舞曲写出伴奏谱。如: X X| X X X | X 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 课后反思: 1、学生对打击乐器的喜好程度是我没有预料到的,因此参与的积极性也是很高的,学习效果比较不错。但是在节奏的把握上,不 够 准确,需要进一步练习。 2、一年级学生的声音甜美,但是咬字不是很清楚,需要进一步练习。 3、这节课的难点是为快乐小舞曲写出伴奏谱。由于是刚刚接触,因此学生不适应,也不能

9、准确的读写,这需要教师一步一步的教授。 第四课时 一、教学内容: 1为快乐小舞曲伴奏。 2集体舞快乐小舞曲。 二、教学目标: 1在快乐小舞曲的综合性表演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参与率。 2在唱、表演、伴奏一体的音乐环境中继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起、爱好及相互合作精神。 3进一步加深 X和 X 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 1随录音复习快乐小舞曲的歌词和歌谱。 2随伴奏带或教师的琴声背唱快乐小舞曲的歌词及歌谱。 3教师逐块出示节奏卡片。 4教师用铃鼓奏出两小节节奏,学生模仿。 5、将四张节奏卡片的节奏分配给三角铁、双响筒、 铃鼓、碰铃等四种打击乐器演奏,为快乐小舞曲伴奏,由学生决定各种打击乐器的节奏

10、。(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创编节奏能力) 6、一组学生歌唱,一组学生伴奏,然后再 调换过来 练习数遍。 7学生在原位进行歌表演,动作由师生共同设计。 8如场地允许,用快乐小舞曲的录音进行集体舞,教师也参与其中,动作要尽量简单,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自信地进行舞蹈。(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是学生的主动参与课,无论是给歌曲伴奏,还是进行集体舞蹈的练习,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很高的,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因为他们不能很准确的把握节奏,所以在给歌曲伴奏的时候,出 现了混乱的现象,这需要进一步巩固。在进行集体舞蹈的练习时,都能参与,但是对音乐的感受与表现能力有待于继续培养与练习。

11、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音乐游戏音乐探宝。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形式全面复习第一、二、三单元的学习 内容。 2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和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游戏中保持既有竞争又友好、和谐的气氛。 教学过程: 1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们仔细观看课本中的九幅插图,初步了解有些的全部内容。2 教师设问,首先是这个游戏如何进行,是全班一起做还是分组竞赛?其次是如何向前走,一次可以走几步,用投子还是抽签,谁 来当评委?(设计目的:利用游戏激发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 3、学生分组讨论或自由发言,最后教 师总结。 4先进行集体游戏,由班长抽签决定向前走的步数,其中“2” 可由教师出示实物,不要局限于铃

12、鼓:3 和 6 分别请两个小组的学生用打击乐器及几种非常规音源和人声来模仿:4 由教师播发国旗国旗真美丽和吹芦笙的录音请学生说出歌名。 5、教师对游戏的全过程予以总结,肯定 优点,指出不足。 6、分组进行游戏,仍可能有多种方案,例如将全班分成四组,第一、二组先进行,第三、四组当评委,下一遍则反过来。还可以四组同 时进行,由教师当评委,但当几组同时进行游戏时,2 河的内容必须不断变化, 3 和 6 的模仿手段及声响也应各组有异,如后面的组照办前面的组的模仿手段, 应让其停走一次。 当有一组到底终点后,要等全部参赛组都到达时再结束,先期到达的组员可以帮后面的组员一起进行表演。 课后反思 这是一个复习课,对前三单元的内容进行了复习, 总的来说,通 过复习,发现了这么几个问题:1、学生对学过的内容掌握的不准确,虽然每首歌曲都能唱下来,但是每首歌曲都存在这样那样的小问题,这需要对每一首歌曲进行再加工。 2、全体同学一起唱的时候,效果比较好,但是 对每个学生 进行检查的时候,发现有一些学生不会唱或唱的不标准。3、学生的律 动不整齐,有的学生根本不喜 欢参加律动。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的进行练习巩固,保证教学正常进行和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