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高中名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7901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广元市高中名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四川省广元市高中名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四川省广元市高中名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四川省广元市高中名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四川省广元市高中名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广元市高中名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广元市高中名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3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 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3考试作答时,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一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卷请用直径 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有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卷(选择题 共 126 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3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

2、述不正确的是A “一只草履虫”和“一只山羊”二者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完全相同的B “三倍体”是从个体层次对体细胞染色体数量特征的描述C “丰富度”是在群落层次上对物种组成的分析D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2下图曲线表示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 A、B 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选取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来进行B若 B 溶液的浓度稍增大,则曲线中 a 点上移,b 点右移C两条曲线的差异是由于 A、B 溶液浓度不同导致D0胞内渗透压升高,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大3下列细胞中的生理过程一定不在细胞器中进行的有人体细胞 大肠杆菌细胞中转运 氨基酸

3、的结合 叶肉细胞 复制和转录 酵母菌细胞中H和 硝化细菌细胞中 藻细胞 项 B两项 C三项 D位素标记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 3H 标记的尿苷提供给植物,一段时间后,只有分生区可检测到放射性B用 15N 标记某精原细胞的全部 入含 14N 的培养液中让其完成一次减数分裂,则形成的精细胞中有 50%是有放射性的C用 35S 标记噬菌体的 以此侵染细菌,证明了 遗传物质D用 灌植物一段时间后,在 O 2、(O)、O 2等物质中可检测到放射性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用玉米的花药进行组织培养,单倍体幼苗期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该过程不考虑基因突变) 。在此该过程中某时段细胞核 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ef 过程中细胞内可能发生基因重组且染色体数目不变B与 cd 过程相比,de 过程中细胞内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加 倍C秋水仙素的作用时期在 bc 过程 De 点后细胞内染色体组最多时有 4 个,且各染色体组基因组 成相同6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中有关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是细胞在遗传物质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B衰老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会发生相应的变化C成熟生物体中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不受基因的调控D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7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保护铁水闸8设 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 有的 子数为 常温常压下,3

5、2 g 185 时,3 的 H)2溶液中含有的 数目为 a 与足量 成 移的电子数为 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A 称取 2.0 g 体 先在托盘上各放 1 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添加 2 盘上添加 体B 配制 验溶液中是否含 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 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D 验证铁的吸氧腐蚀 将铁钉放入试管中,用盐酸浸没10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 +,其基本结构见下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2=2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通过外电路从 b 极流向 a 极Bb 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 2+24转移 子,消耗 +由 a 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 b

6、极11已知:2H 2(g)+O 2(g)2H 2O(l) H= 12l)+3O 2(g)2(g)+4H 2O(l) H= 1402 秋 水 仙 素 时 间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H 2O(l) H=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 2(g)的燃烧热为 H) 2( s)+H 2O(l) H=1111C同质量的 H2(g)和 l)完全燃烧,H 2(g)放出的热量多D3H 2(g)+(g)OH(l)+H 2O(l) H=+112 “嫦娥一号”探测器所用的镍氢蓄电池,其负极板材料 M 为能吸收氢原子的合金。充电时电极反应分别为:M + H 2O + i(2 + 列有关镍氢蓄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放电时,正极附近的

7、 小B放电时,总反应为 M + H) 2 C充电时,电极 M 应与充电电源正极相连D充电后,负极板材料 M 变成了 H 中 H 元素显13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 2O 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 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 5 液至 好完全沉淀,则消耗 、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7 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8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 6 分,选对但不全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14. 用物理学的知识可以解释自然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下列关

8、于四幅图中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图中小车受到向右的作用力是压缩的弹簧产生的B图中海豚的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小摩擦阻力C图中在空中水平加速飞行的飞机受空气的作用力竖直向上D粗糙水平面上运动的小车要维持它的运动小明需给它一个力才行,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材料不同的两个物体放在地面上,用一个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它们,则难以推动的物体惯性大C跳水运动员被跳板弹起,离开跳板向上运动的过程处于失重状态D根完全相同的轻弹簧下挂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球,小球与地面间有一竖直细线相连,系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已知两弹簧之间的夹角是 120,且弹簧产生的弹力均为 4剪断细线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是Aa=3g,竖直向上

9、Ba=3g,竖直向下Ca=4g,竖直向上D. a=4g,竖直向下17.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 M 的小孩恰好静止在倾角为 的滑梯上。若他再背上一个质量为 m 的书包,则A受到的合外力增大 B沿斜面加速下滑C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D仍处于静止状态18. 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物体用细绳拴住放在水平粗糙传送带上,物体距传送带左端距离为 L,稳定时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竖直轻弹簧上端与质量为 M 的物块 A 相连,静止时物块 A 位于 P 处另有一质量为 m 的物块 B,从 A 的正上方 Q 处自由下落,与 A 发生碰撞立即具有相同的速度,然后 A、 B 一起向下运动,将弹簧继

10、续压缩后,物块A、 B 被反弹下面是有关的几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 A、 B 一起向下运动过程 A、B 均处于超重状态B、 A、 B 反弹分离时加速度都小于 A、 B 分离时均处于失重状态D、 A、 B 反弹过程中,在 P 处物块 B 与 A 仍未分离20. 如图所示,t=0 时刻一物块靠着竖直粗糙墙面从 A 点开始下滑,同时给物块施加水平向左的作用力 F,F 随时间的关系是 F=5t,物块与墙面的动摩擦因数是 ,质量m=t=物块到达 B 点,t=6s 时物块在 C 点。g=10m/s 0m/ 点时的速度是 t=6s 时的摩擦力是 12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放置一斜面,斜面上放一带有 U 型接

11、收器的物块 A,A 通过绳子与物块 子跨接在一定滑轮上,静止。 ,A 动摩擦因数是 逐渐向 A 上的接收器添加沙子。设 A 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檫力,不计绳子与滑轮的摩擦。= A 滑动前 A 受到的摩擦力一直增大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在 A 滑动前 A 受到的摩擦力先减小再增大C当向 A 中添加 沙子时 A 将下滑D水平面受的摩擦力先向右再向左第卷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2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40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129 分)22.(6 分)如图甲为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 实验装置。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长木板上相距 L 的 A、 B 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分别记录小车到达 A、 B 时的速率。(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平衡摩擦力,让小车在没有拉力作用时能做 运动;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 接通电源后自 C 点释放小车,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 F 的大小及小车分别到达A、 B 时的速率 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重复的操作。(2) 2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率的平方差,则加速度的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