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文言文的考点分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878535 上传时间:2017-07-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考文言文的考点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年高考文言文的考点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年高考文言文的考点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年高考文言文的考点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年高考文言文的考点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高考文言文的考点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高考文言文的考点分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 年高考文言文的考点分析(1) 冯为民1.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18 套试题都考了实词,每卷 4 个文言实词(有两卷例外,北京卷“仍赐白金万两 仍:于,又”和重庆卷“为我死,王则封汝 则:如果”中的“仍”和“则”是虚词),一共考查了 70 个,分列如下。新课标卷 1:登、录、振、勒,新课标卷 2:代、属、昧、恣,全国大纲卷:遂、遏、累、旷,北京卷:籍、典、预,天津卷:谢、访、颔、落,重庆卷:知、刺、抟,江苏卷:然、及、制、诫,八、浙江卷:堪、诬、御、平,广东卷:第、推、绳、知,山东卷:茹、秀、被、狎,湖北卷: 氏、 假、浼、诣

2、,上海卷:闻、布衣、息、善,江西卷:从事、工、质、昏,辽宁卷: 著、释、格、阴,福建卷:会、意、慑、虞,四川卷:向、遂、赀、勒,安徽卷:亲戚、反覆、舆、由,湖南卷:次、投、度、诣。其中“勒”、“遂”、“知”、“诣”等都出现了两次。从所考实词看,只有极少数的是考纲规定的 120 个实词之内的,就算重复的,也只有 12 个,如“属”(新课标卷 2)、“谢”(天津卷)、“知”(重庆卷,广东卷)“及”(江苏卷)、“堪”(浙江卷)、“被”(山东卷)、“假”(湖北卷)、“善”(上海卷)、“质”(江西卷)、“阴”(辽宁卷)、“度”(湖南卷),绝大多数是考纲之外的,看上去是明显超纲,但实际上已是数年来的默认,

3、已是高考文言文实词考查的常态,因为虽然是考纲中没有的,但在阅读文言文时是常见的,有时是不能绕开的。其中只有上海卷沿袭自家传统采用主观题的形式,要求写出“闻”、“布衣”、“息”、“善”等四个词语在句中的意思,且有一个是双音词,2013 年只有上海卷、江西卷与安徽卷考了双音词,总共是 4 个,“布衣”是词的活用,“从事”、“亲戚”、“反覆”等都属古今异义现象。从上列实词中可看出,考纲中没有的高频词,发而是命题的重点,因为这些词在中学教材的经典课文里都接触过,且是需要了然于胸的。对文言实词考查得重点仍是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现象,词类活用的考查类型很多,是重中之重,主要涉及名词活用为动词

4、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必须根据特定语境,并结合文意判断才能准确理解。2.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文言虚词的用法最具灵活性,意义往往随文而定,“意义”和“用法”关系密切,高考将二者并提,辨析文言虚词应把它放在特定语境中加以具体分析,尤其要注意其所在位置、前后搭配等,要联系上下句,而不能孤立地就句论句,对考生的能力要求其实是很高的,但高考为了降低难度,缩小范围,考纲规定考生必须掌握 18 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8 个文言虚词是: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文言虚词也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考查重点,只是由于试卷题量的压缩,

5、便不是每套卷子必考,2013 年的 18 套试卷中,单独命制文言虚词的有9 套,分别是:北京卷考的是以、所、何、之,天津卷考的是以、为、乃、而,浙江卷考的是且、也、则、之,广东卷考的是以、为、而、者,山东卷考的是因、于、而、乃,上海卷考的是与、为、而、者,另有主观题的“之”,四川卷考的是其、以、且、之,安徽卷考的是因、而、乃、所,湖南卷考的是而、以、乃、之,重庆卷与实词混合出题只考了“则”。所考的虚词,共涉及 15 个,都在考纲规定的 18 个重点虚词之内,而“乎”、“若”、“焉”三个未考,出现频率高的是:“以”、“之”、“为”、“而”等,是与考生的能力基础相吻合的。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

6、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设题一般给出四组 8 个句子,每组内部两两比较,要求比较判断不同句子中相同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异同,高度关注课内知识与高考题目相结合,但语境具体,多涉及课内文言典范语句,难度较低。解答此类试题,既要运用所学知识,联系课本篇目中常见虚词的用法进行推断,又要联系上下文加以判断,通过比较辨析,筛选出正确答案。答题时只要看清题目要点,结合全句判断虚词意义和用法,准确地辨析便不难。2013 年高考文言文的考点分析(2) 冯为民3文言断句与句式的考查 文言断句即句读。古人作文往往“文不加点,一气呵成”,所以,读古书需要自己断句,叫做“明句读”。断句是考查文言文阅读的传统方式,是学

7、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断句题型有有两种,一是客观型题,提供选择项,二是主观型题,要求在应断处划线(用“/”标注)。取材上,或直接在阅读文段中选取,或另选一段文字。2013年 18 套卷中有 8 套卷有断句题,其中另选材料采用主观题型的分别是:北京卷取材于中论修本,重庆卷取材于宋陈襄州县提纲卷二,江苏卷(加考题)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平准书,湖北卷选自元朝名臣事略(有删改),四川卷取材于论语尧曰,而浙江卷、广东卷、江西卷、湖南卷的断句题都属信手拈来的客观题。要准确句读,一定要弄懂语段大意。断句的基本方法是:结合上下文的具体意思推断,凭借自己的文言语感推断,借助句子结构的完整性来推断,运用古代文化知识来推断

8、。 文言句式多放在文言文翻译中综合考查 ,完整的考点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句子翻译的分值在文言文阅读题中往往最大,全国 18 套卷子中,只有北京卷例外,“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的客观题型出现,且只有 3 分,其余的都是主观题,江西卷仍保持 12 分。翻译题分值大,失分多的原因并不在没有掌握翻译的方法、技巧,而在于没有读懂需要翻译的文言句子。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前提是“理解”,就是能根据语境读懂、领会文句的具体含义,并能对该句从内容和表达等方面做出相关分析;要拿到高分还有一点也不可忽视,就是翻译要做到语意准确、文从字顺、规范明了。理解难、译准难的根源在于未看清特殊句式和关键词

9、语,未洞悉得分点。解决的根本之道是:读懂句意、了解句式、明了词义。 文言句子就是考纲中所谓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主要是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和极少固定句式。2013 年的翻译题都有所涉及。如江西卷中“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就是判断句,上海卷的“苟,子何欲?”就是明显的宾语前置句,新课标卷 2 中“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既是状语后置现象,也是明显的被动句。天津卷中的“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就含有典型的固定句式“无乃欤?”至于省略句就太常见了。4.信息筛选与辨别、内容概括等信息筛选与提取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2013 年共有 10 卷对此进行考

10、查。均采用定向考查方式,即挑选若干文句分别编为四组,要求排除干扰因素,找出全都说明某个问题的一组,要求选取与试题要求相适应的信息。根据阅读材料具体情况的不同,命题形式也可稍有所不同。新课标卷 1 是“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新课标卷 2“是全部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全国大纲卷是“表明杜瑗、慧度父子军政才干的一组”,江苏卷是”全都表现李丰为官不贪财的一组”,湖北卷是“全都表明廉希宪举止不同寻常的一组”,辽宁卷是“全都表明王尧臣为人正直的一组”。这些试题涉及提取的信息内容包括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聪明才智的,展现人物性格

11、和情感的。而有别于上述聚焦于“人”的题,下列的几题尤引起关注,即山东卷的“全部属于描写匡山松树一组”,江西卷的“分别描写村落嫁娶场面中送亲及迎亲的一组”,福建卷的“全都间接表现龙洞艰险的一组”,重庆卷的“全部表现以不受为宝的一组”,筛选的信息更广泛,“描写”“场面”“间接表现”等很丰富,也有筛选文中论证某个观点的。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文句的含义,分析题干的要求是什么,然后逐一分析所给例句,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文句契合,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有时还需要再看分组情况,确定答案。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历来是文言文阅读题的重点,分析把握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考查

12、学生对选文整体或某关键环节的理解,要求考生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判断或推理,确认与原文意思不符的选项,无论是归纳、分析还是概括,都是建立在全文的基础之上的。每年都有多份卷子设此题,根据选文材料的不同,要求分析归纳的角度和试题的表述也有不同。2013 年的大多数试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江西卷、四川卷、湖南卷未设考题,北京卷表述为“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天津卷则是“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浙江卷则是“下列对原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的赏析评价题,上海卷中则是主观鉴赏评价题。言文阅读的鉴赏评价,是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

13、,考查指向有三: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欣赏作品中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从总的方面看,考点是“守正”的,但也有的是有新意的,像上海卷就将传统的客观题以主观化,福建卷的文化经典选读中的“概括”与“评析”都很有新意。信息筛选与辨别、内容概括等题的大体要领是:把握文体特点,整体把握文意,抓好关键语句,尤其是有删改的选文,文气都不很连贯,阅读时要更为谨慎。2013 年高考文言文的选材特点 冯为民文言文阅读在高考语文中占居重要位置,2013 年全国 18 套高考语文试题中,文言文阅读题的总体特征是守正出新,平稳中略有变

14、化,题型成熟而多样,难易搭配合理适度,百花齐放。18 套高考语文试题中文言文阅读题都严格以考纲为命题依据,落实基础,突出能力立意,重视人文性、选择性,符合高中语文教学实际,只是各套试卷在命题角度上有细微差别。文言文阅读题主要考查学生读懂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考查重点是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辨析,对文中的信息进行综合提炼,并能加以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分析概括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涉及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等多种能力层级。从文体特征上看,2013 年全国 18 套高考文言文阅读题中,选用的文体较为多样,主要分人物传记、散文。写人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地位始终举足

15、轻重,传记类文历来一直占主流,2013 年选用散文势头似乎压倒了传记类文,但其中的“事略”、“墓志铭”等仍是写人的,具有非正史的传记性。18 套中正史传记文共 10 套选用,分别是新课标卷 1马文升传(约 540 字)节选自明史、新课标卷 2李揆传(约 540 字)节选自旧唐书、全国卷大纲卷杜慧度传(约 800 字)节选自宋书、北京卷曹彬列传(约 650 字)取材于宋史、江苏卷“李丰”(约 660 字)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广东卷张咏传(约 600 字)选自宋史(有删节)、四川卷金履祥传(约 750 字)节选自元史,还有三套卷采用“双语料”命题的试卷中也涉及人物传记,分别是上海卷其一是卜

16、式传(约 410 字)选自汉书(有删改)、安徽卷中的一则语料南越王约 140 字节选自史记南越前传,湖南卷最为特殊,也是出新的有益尝试,两则语料都分别选自裴松之为注,其中一则是裴松之为三国志诸葛亮传所作的一条注文,约 430 字,主要是引诸葛亮传中的传文,评述 73 字,另一则是节选自裴松之上表中的文段,约 220 字,两则材料构成了互文性解读语境,可谓匠心独运。传主形象呈多元化,有积极的价值导向,有助于引导和培养考生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品质。散文共 11 套选用,天津卷清全祖望姚敬恒先生事略(约 700 字)选自全祖望集汇校集注,浙江卷宋曾巩送丁琰序(本文有删节,约 800 字),山东卷看宋濂松庵记(约 760 字)选自宋濂全集(有删改),湖北卷廉希宪事略(约 660 字)选自元朝名臣事略、南村辍耕录(有删改),江西卷明顾彦夫村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