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教育综合大纲指南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878081 上传时间:2017-07-28 格式:DOC 页数:194 大小:7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33教育综合大纲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194页
333教育综合大纲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194页
333教育综合大纲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194页
333教育综合大纲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194页
333教育综合大纲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1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33教育综合大纲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33教育综合大纲指南(1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教育综合科目)1一、考查总 目标l二、考试形式与试 卷结构1三、考查范围1四、 样题15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指南(教育综合科目)17第一编教育学原理18第二编中国教育史93第三编外国教育史150第四编教育心 理学201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人学考试大纲四、样题教育学部分样题(一)名词解释1 学校教育2 活动课程(二)简答题1 请简答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2 请简答教师角色的冲突及其解决办法(三)论述题1 举例说明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2 联系实际论述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中国教育史部分样题(一)名词解释

2、1 六艺2 , 师说 3 . “中体西用”4 . “教学做合一”(二)简答题1 简述孔丘的启发教学思想2 简述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三)论述题1 阅读以下两段材料,试比较分析其中所包含的教育思想。“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侧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砾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2 在 20 世纪前半叶的中国,针

3、对学校教育脱离社会需要和儿童生活的缺陷,一批教育家纷纷进行改革探索。试以具体事实说明和分析他们在课程教学方面的主张。一 15 一外国教育史部分样题(一)名词解释1 公学2 史密斯一休斯法案3 美德即知识(二)简答题1 请简答德国洪堡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及其意义 2 请简答赫尔巴特统觉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三)论述题1 请评述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2 请述评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心理学化思想教育心理学部分考题一、名词解释1 心理发展2 学习3 创造性4 品德5 学习策略二、简答题1 简述观察学习的主要阶段及其条件2 简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3 简要回答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哪些二、论述题1 仔细

4、阅读下列研究材料,指出:( 1 )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 2 )作为教育者,应该如何应对?有研究发现:“许多国家官方批准的课本以不同的性别特征来表现两性。男性被描述为勇敢、坚强、有创造性,多成为政治家、科学家、领导人等;女性则温柔、狭隘、依赖性强,从事学校教师、服务员、护士等职业。”另外,学校教育环境、教师的行为观念也表现出突出的性别化教育特征。如男孩子的骚动、吵闹被视为大胆、活泼,女孩子若有这种行为则被看作缺乏教养、不成体统;教师对女孩学习语言的期望高,对男孩学习数理课程的期望高。”2 试用学过的动机理论探讨学校教育实际中出现的“有的学生有能力但却不肯用功学习”情况的原因。3 根据遗忘的特点

5、与原因,谈谈如何促进知识的整合与深化。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人学考试指南(教育综合科目)第一编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教育是有规律的。所谓规律,指的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内在的本质性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换言之,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例如,作为教育活动对象的人的个性素质的发展,包括生理的、心理的、认识的、品德的、审美的素质的发展及其相互关系,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也是教育活动的普遍依据。又如,在人类历史上,各个阶段的教育都有所

6、不同,但各个阶段的教育都受当时的生产力和经济政治制度以及社会的文化生活所制约,则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规律。教育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人们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需要对它进行研究,以便总结教育经验,认识教育规律。教育学的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结构层次,去揭示教育的各种可验证的合逻辑的事实性规律(包括宏观的和微观的),并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 L ,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依据。在这一意义上,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不只是一种有规律的活动系统,它同时也是一种有价值取向的活动系统。人们在建构和参与教育活

7、动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态度和对人生意义与社会理想的选择与追求作为出发点,形成教育价值观念,引领和规范人的发展和人的教育。因此,以教育为研究对象的教育学又是一门探讨教育价值观念或教育应然状态的学科。如果说人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还存在分歧,那么,对教育价值指向的设定则更多地表现出见仁见智、各说各理的现象。诸多教育学流派的林立,首先不是由于对教育规律认识的分歧,而是由于所持方法论立场和教育价值观念的不同所致。人们常说,要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这是办教育的经验教训的总结。我们要把教育办好,就必须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如果只凭主观意志、盲目蛮干,不但不能迅速地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质量,反而会

8、给人民教育事业带来危害。我国的教育实践经验证明:什么时候我们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我们的教育事业就顺利地得到发展,教育工作就取得成效;什么时候违背了教育规律,我们的教育工作就受到挫折,教育事业就遭受损失。但按教育规律办事并不是说办教育的实践方略只有一个,人们只能机械照办。规律的唯一性并不意味着实践的唯一性,而是展示实践的可能阑限。在这一闭限内人们在教育实践上可以能动地作出极其多样的选择,这一闭限也是人们进行教育价值选择的可能空间,人们可以在可能的范围内作出价值选择,在实然的基础上追求应然。在这一意义上,人们对教育价值取向的追求与对教育规律的遵循并非水火不相容。恰恰相反,规律展示可能,价值则引领方向

9、。教育学研究的重点往往在于讨论教育活动系统的多种可能与价值选择、实然与应然、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地创造历史的具体的统一。教育规律、教育价值观念分别从可能和应然的维度规范着教育实践活动,但不仅教育规律给人的教育实践活动展示了巨大的可能阂限,而且教育价值观念也给人的教育实践开拓了广阔的活动舞台。教育者有自己的经历、经验、人生体验、教育风格,受教育者也是社会的活生生的人,他们在教育活动中不仅有他们的现实基础和主观意愿、当下心态,而且他们的成长还要经过他们的自我建构和自我努力。这样,教育活动就可能是而且也应该是充满灵性、情感、自由创造的活动。在这一意义上,也可以说教育是一种艺术。综上所述,教育学的对

10、象和任务有多种选择,可以分别是教育规律或教育价值观念或教育艺术,也可以兼及教育规律、教育价值观念、教育艺术及其统一。既然教育学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的学科,所以,通过对教育学的学习,可以使我们了解教育的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提高从事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创造性,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加对教育工作的兴趣,加深对人民教育事业的热爱,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那种认为不学教育学也能教书和做好教育工作的想法是片面的、不切实际的,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工作质量。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是一门源远流长的科学,它具有悠久的历

11、史和丰富的遗产。了解它的历史,研究它的遗产,对于学习教育学,丰富与发展教育科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教育学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古代的一些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都混杂在他们的哲学著作或政治著作、语言记录中。如 论语 一书,就汇集了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公元前 551 一前 479 )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等方面的言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 。,公元前 427 一前 347 )的教育思想,散记在他的政治学著作 理想国 一书中。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

12、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 学记 。它大约出现在战国末期,是儒家思孟学派撰写的,比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 M . F . QuintilianuS , 35 一 96 )写的 论演说家的培养 一书,还早三百来年。 学记 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全文虽只有 1 229 个字,却对教育的作用,古代的学校教育制度和视导制度,教育和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师生关系等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成为千古传诵的教育名篇,至今仍有指导意义。在我国封建社会里,也涌现出不少优秀的教育著作,像韩愈的(( 9 币说 、朱熹关于读书法的 语录 、颜元的 存学篇 等,对师生关系、如何读

13、书与学习,都有精辟的论述。但是,在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或在欧洲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所有的教育方面的著作,多属论文的形式,主要停留于经验的描述,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因而只能说是教育学的萌芽或雏形。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资产阶级为了培养他们所需要的人才,在教育上提出了他们的主张,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资产阶级教育家为了阐明他们的教育主张,总结教育方面的经验,写了一些教育著作,出现了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学,教育学逐渐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1632 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J . A . Comeniu 、,1592 一 1670

14、)写了 大教学论 。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在这本著作中,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教学的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与迅捷性的原则,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这些主张,在反对封建教育,建立新的教育科学方面,都起了积极的作用。1762 年,法闰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J 一 J . Rousseau , 1712 一 1778 )出版了他的小说体教育名著 爱弥儿 ,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卢梭以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为“模特儿”,按个体生长的自然年龄阶段,依次阐明了自己对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个

15、体教育的目标、重点、内容、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独特见解。可以说,卢梭对教育学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开拓了以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领域,从而引起了教育思想家和理论家从教育对象的角度,对儿童进行深人的了解和研究,促进了近现代教育思想的变革。1776 一 1787 年,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I . Kant , 1724 一 1804 )曾先后四次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较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后来,赫尔巴特(J . F . Herbart , 1776 一 1841 )接替了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的哲学教席,并于 1806 年出版了 普通教育学 。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16、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该书分为绪论、教育的一般目的、兴趣之多方面(教学)、品格之道德力量(德育)四个部分。赫尔巴特的 普通教育学 曾一度风行世界,对许多国家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三、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理学、社会学、法律学、伦理学、政治学等经验学科逐渐兴起。这些学科对教育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教育学不仅从这些学科中吸取有关的研究成果,而且逐渐利用社会学所常用的实证方法和心理学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使教育学不再仅仅是根据一定的理想和规范去考察教育,而是从教育事实出发,对其进行客观的分析与研究,从而使教育学向着实证的社会科学转化,在科学化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条件不同、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不同,因而,对于社会和教育的认识也就有所不同。自 19 世纪 50 年代以来,世界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育学,教育科学迅速地发展起来。现将其中最著名和影响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