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一二单元课内阅读,复习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877734 上传时间:2017-07-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一二单元课内阅读,复习1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七上一二单元课内阅读,复习1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七上一二单元课内阅读,复习1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七上一二单元课内阅读,复习1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七上一二单元课内阅读,复习1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上一二单元课内阅读,复习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一二单元课内阅读,复习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单元课内阅读题第一课在山的那边1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作者“爬山”有何象征意义?2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3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4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5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6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7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8 “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痴想”一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9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山顶”的诱惑力在哪里?10为什么我爬上了山顶,却哭着回来了?11

2、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个诗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析其表达效果。12请找出诗中展开丰富联想的句子。 13读了这首诗,你认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4读了这首诗,你得到什么启示?答案:1象征手法。 “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理想、成功、信念) ;“山”指的是重重困难(挫折、失败) ;“无数座山”形象说明实现理想的道路是漫长的、曲折的,要经过努力奋斗才能达到。“爬山”比喻艰苦奋斗。诗歌主旨: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虽然是漫长的、困难的,但是,只要不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会实现。2小时候想望见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

3、 。3这是拟人手法。 “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起来就像“铁青着脸” 。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4 “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5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确指理想,也由于童年的认知毕竟肤浅,所以说是飘来的。 (对应 “我”不懈努力,信念在“我”心里扎下了根。 )6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因此理想日日夜夜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

4、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枯干的心灵” ,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用“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7因为这“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所以说“照亮的你的眼睛” 。这是一种惊喜,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兴奋、惊喜。8 “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9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10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11拟人。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将山人格化、具象化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心中的感受,表现“我”内心极度的失

5、望。12因为我听到夜夜奔来。13 “我”是一个敢于幻想,充满强烈好奇心,不懈追求的孩子。14从追求理想,不懈追求方面谈启示,言之成理即可。近义词辨析:诱惑和引诱,诱惑侧重于运用手段使人迷惑上当,另外还有招引、吸引的意思。她本来打算不吃晚饭,可还是没有经得起美食的诱惑。引诱侧重于诱骗,多指引人做坏事,走上邪路。第二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1请你用 10 个字左右说出这段选文叙述的事件。2文章中两次写到“我”哭泣,这两次哭泣的含义有什么不同?3 “我伏在岩石上”其中“伏”改成“站”字,好吗?24当“我”迈第一步时,那种恐惧心理克服了没有?请你仔细阅读第

6、七段,从文中找几个关键词语来证明白己的看法。5从最后两段文字中找出“我”心理状态变化的语句。导致“我”心理状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6.文中的这位父亲是值得赞赏的。你认为他哪一点最值得赞赏?请说明理由。7.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识字、写字,要整段、整篇地背诵文章,你有没有背不过、写不完的感觉?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你有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想法?(二) “听我说 吧, ”我父亲说, “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 “看见了。 ”我说。 “好, ”他 对我说, “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

7、。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 顿时有了信心。 “很好, ”我父 亲叫道, “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 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 ”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 “我能 办得到的。 ”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 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

8、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 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1找出描写“我”下山时心理变化的词语,将其填入下面的方框中,并说明其作用。2当我最后爬下了悬崖,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后,为什么我“先是啜泣了会儿,然后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3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右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这个句子中的“探”字能否改成“站”字?为什么?4末段说“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 ,又说“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既然要到的地方“很明确” ,为什么又说“前途茫茫”呢?(三)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1理解

9、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2)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2 “这似乎能办到”中“这”指的是:3试概括最后一段文字的意思。34如何理解“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5父亲是怎样引导“我”一步步走下悬崖的?(四)我曾屡次发现,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1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是什么?2为什么“我便能应付一切”?3写出文段中富有哲理的一句话。4这段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5如何理解“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中的“惊奇而自豪”?6简要谈谈你从文段中得到的启示。答案:(一)1父亲鼓励(指导、引导、教)我一步一步爬下悬崖。 2第一次是恐惧和伤心。第二次百感交集,

10、有历险的余悸,有脱险的欢娱,有先前的委屈,有对父亲的感激,有战胜困难后的成就感。3不好, “伏”有紧贴着,趴着的意思,表现了“我”的胆小害怕和恐惧;“站”显得很从容,很镇定,不能体现我的胆小。4没有解除恐惧心理。 “似乎” 、 “小心翼翼” 、 “探”几个词语都能表现这一点。 “似乎” ,表现了“我 对迈出第一步信心不足;“小心翼翼”和“探” ,则表现了“我”依然恐惧的心理。5 “我”成功迈出第一步, “顿时有了信心” ;成功迈出第二步,则“信心大增” ;完全爬下悬崖之后, “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他的心理状态是在获得成功的行动中变化的。6. (这是一个开放的题目,言之有据的答案都应认可

11、。)他具体指导儿子第一步应踏在哪块石头上,引导儿子成功地迈出第一步。理由:这使儿子产生了自己战胜困难的自信心,激励儿子独立走向完全成功。7.字要一个一个地认,书要一段一段地背。只要克服一个一个小困难,学习任务总是会完成的。 (二)1小心翼翼 有了信心 信心大增 产生成就感 作用:具体而详尽地表现了我由害怕困难到增强信心到战胜困难的全过程,描写具体细致。 2先“啜泣一会儿”是写作者被自己的行动感动了,对自己敢下悬崖,感到有点儿害怕,又感到十分高兴。最后,为自己产生巨大的成就而感动。3 “探”是向前伸出的意思,写我不敢大胆迈步。这个词表现了我的胆怯和小心。而“站”字是站立的意思,用在此处不合愿意,

12、表达效果不好。4这里的“前途茫茫”的意思是不知道怎样才能抵达我要到的地方,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三)1(1)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 (2)抽噎,抽抽搭搭地哭。2把左脚踏到岩石上。3写“我”从悬崖上走下来的过程及感受。 4 “我”从悬崖上走下来,战胜了困难。5首先让“我”心理放松,然后鼓励“我”走好第一步。 (四)1走一步,再走一步。 2在自己的经历中得到了鼓舞。3不要想着的地方。4点明主旨。5 “惊奇”是因为胆小的“我”爬上悬崖,又在父亲鼓励下从悬崖上走下来,所以惊奇;“自豪”是因为“我”能够战胜困难,又能从事情中得出教训,终生受益。6可从如何战胜困难的角度回答。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

13、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然后一个一个地解决,终将战胜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近义词辨析:啜泣和哭泣;嘲笑、耻笑、嗤笑、讥笑,嘲笑指把对方的缺点错误或本来不是错误的加以夸大,引为笑谈,使人难堪。耻笑含有鄙视,不屑一顾的意味。语气比嘲笑重。嗤笑带有轻视、看不起的意味。讥笑是用尖刻的话语讥讽嘲笑对方。 第三课蝉 贝壳 阅读蝉全文,回答以下问题。1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通过一抑一扬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2、 蝉一文中的“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噪” , “秋风颜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阅读贝壳全文,回答以下问题。1文章第三段的思考是由什么引发的?(20 字以内

14、回答)(2 分)2作者借贝壳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不超过 25 字)(2 分) 3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2 分) ( ) A坚硬、精致和小巧,注定了贝壳是艺术品,是不忍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 B短暂而细小的生命,却有精致、仔细的寓所,贝壳的世界里也充满着辩证法。 C “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 ,这是贝壳里的生4命给作者的启示。 D “请让我也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 ,表达作者要在有生之年尽自己所能为世人留下更好的作品的愿望。4课文最后一段说:“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

15、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此处的“固执” “简单”是什么意思?答案:1.欲扬先抑的手法。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 17 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作者对蝉的感情变化。 “宽恕那烦人的聒噪” ,实际上是赞扬了蝉生命的伟大。欲扬先抑更好地突显了作者的感情。 (文章中对比手法:蝉的外形和声音;等待之长和享受生命的短暂;我对蝉的前后态度。 ) (不管生命是短暂还是长久,都应积极面对,好好

16、生活,让人生更有意义,更精彩。 )2. 我们一般是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用了“秋风颜色” ,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有新意。它赋予秋风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进来。秋天本是收获的季节,但对蝉来说却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虽然生命短暂,但蝉却执着等待,想到这里,原本对蝉的厌烦不由地消散了。1.弱小短暂的生命却创造了令人惊叹的美丽(或“贝壳的精细和贝壳里生命的短暂”);2.人的生命更长,天地更广,应尽自己所能把事情做更好;3.A 4.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很小,甚至不起眼,但是是自己仔细、执着、一丝不苟做的东西或事情。她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渴望不是人们对她的绝对地赞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平常但执著的爱的美的灵魂。所以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