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预激综合征并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药物复律效果回顾分析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877175 上传时间:2017-07-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预激综合征并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药物复律效果回顾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儿预激综合征并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药物复律效果回顾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儿预激综合征并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药物复律效果回顾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儿预激综合征并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药物复律效果回顾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儿预激综合征并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药物复律效果回顾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预激综合征并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药物复律效果回顾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预激综合征并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药物复律效果回顾分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小儿预激综合征并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药物复律效果回顾分析作者:孙胜涛 颜晓菊 王懿林 潘筱 张庆彪 赵洪祥 徐益群【摘要 】 目的 探讨小儿预激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并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药物复律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 199701200601 住院并确诊为预激综合征患儿 22 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小儿预激综合征并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90.9 %(20 例)是顺传型,仅 9.1 %(2 例)是逆传型,顺传型单用普罗帕酮转复率仅占 56.3%(9/16 ) ,去乙酰毛花苷转复率可达到100 %(10/10 ) 。结论 预激综合征并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若心电图为顺传型且用普

2、罗帕酮无效时,则选用去乙酰毛花苷,若为逆传型,则可以选用普罗帕酮或胺碘酮。 【关键词】 预激综合征;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儿童【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clinical features of preexcitation syndrome and curative effects of cardioversion drugs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atrioventricular reentrant tachycardia complicating preexcitation syndrome.Method Analyze t

3、he data of the children with preexcitation 2syndrome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over the past 10 years.Results In atrioventricular reentrant tachycardia,about 90.9 % was of orthodromic conduction type,while 9.1 % was of antidromic conduction type. About 56.3 %(9/16) children were interrupted

4、by propafenone,while 100 %(10/10)were interrupted by cedilanid.Conlusions Cedilanid should be considered the drug of first choice for atrioventricular reentrant tachycardia in children whose electrocardiogram(ECG)is of orthodromic conduction type and who dont react to propafenone,and propafenone or

5、amiodarone should be the first choice for antidromic conduction type.【Key word】 Preexcitation syndrome; Atrioventricular reentrant tachycardia; Children预激综合征在小儿比较常见,容易并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本文就该病的临床特点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治疗进行回顾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3199701200601 在本院住院并确诊为预激综合征的患儿。本组共有 22 例,男 12 例,女 10 例,男 女为 1.2 1。年龄 40 d 至

6、13 岁,平均 6.4 岁,0 1 岁 10 例,26 岁 8 例,714 岁 4 例。入院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21 例,预激综合征 1 例。伴发疾病:心肌病 2 例,先天性心脏病 2 例(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各 1 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 例。1.2 临床表现婴幼儿表现为烦躁、纳差,年长儿述心悸。查体:无口周发绀及呼吸困难,心界大小正常。心率:婴儿 200300/min,儿童170 260/min,心律规整,肝脾肋下均未及肿大,双下肢无水肿。1.3 辅助检查所有患儿均行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肌酶及肌钙蛋白 I 检查。心电图显示均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脏彩超发现先天性心脏病

7、 2 例,分别为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均在正常范围;心肌肌酸激酶升高 2 例,均为轻度,分别为172.8 IU/L、200.3 IU/L(正常值为 26.0140.0 IU/L) ,肌钙蛋白4升高 1 例为 0.74 g/L(正常值0.15 g/L) ,经过药物转复后,心电图呈预激综合征的患儿均行食管电生理检查,小婴儿等到半岁再行食管电生理检查。1.4 治疗经心电图确诊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后立即给予心电监护,对婴儿和新生儿采用冰水敷面,较大儿童给予压迫颈动脉窦、刺激会厌部或屏气法,无效后采取药物复律。普罗帕每次 1.0 mg/kg 静脉推注,20 min 若未转复,可

8、按原剂量重复 1 次,使用 3 次不能复律视为无效。去乙酰毛花苷负荷量2 岁 3040 g/kg,2 岁2030 g/kg,首剂给予负荷量的 1/2,余量分为 2 次,间隔68 h 1 次,首剂后 6 h 内复律为有效。胺碘酮每次 3.0 mg/kg,20 min 若未转复,可按原剂量重复 1 次,使用 3 次未转复为无效。ATP 剂量为每次 4050.0 g/kg,首剂无效,5 min后可加倍剂量重复应用 1 次,应用 2 次无效则停用。逆传型 2 例选用胺碘酮复律。1.5 统计学方法实验结果采用 SPSS 11.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 2 检验,显著性水平 =0.05。52 结果2.1

9、 患儿食管电生理检查结果结合心电图显示典型预激综合征 20 例,占 90.9 %,其中 B 型 15 例,占75.0 %,A 型 5 例,占 25.0 %;顺传型 20 例,占 90.9 %,逆传型 2 例,占 9.1 %;变异型预激综合征 2 例,占 9.1 %,其心电图表现有预激波,但 PR 间期正常,2 例中有 1 例为隐匿型预激综合征,该患儿第 1 次入院时心电图呈现典型预激综合征,第 2 次并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入院时,经过药物转复后未发现预激波。2.2 4 种药物转复成功率见表 1。4 种药物复苏成功率有差异(26.692,P=0.03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表中可以看

10、出去乙酰毛花苷效果最好,转复成功率为 100 %。表 1 小儿预激综合征并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药物复律疗效比较(略)注:2=6.692,P 0.052.3 联合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情况初始用普罗帕酮 16 例,9 例有效(56.3 %) ,无效的 7 例选6用去乙酰毛花苷后,都能够转律;初始用胺碘酮 4 例,2 例逆传型均转律,2 例无效选用去乙酰毛花苷后转律;初始用 ATP 2 例,1例有效,1 例无效经选用去乙酰毛花苷后转律。3 讨论预激综合征是由于心房和心室间的联系除了正常的房室结 希浦系统之外,还有异常的附加旁道,一般分为经典型和变异型 2 种。本文显示经典型常见,变异型少见;而经典型

11、中 B 型比 A 型更常见,同时,顺传型常见,逆传型少见,这与文献1报道一致。预激综合征患儿平常无症状,绝大部分是因为发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而入院,转复后经心电图检查确诊为预激综合征,本文 22 例中有 21例以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为首发也证明了这一点。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是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指标2 ,本文发现预激综合征虽然并发了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但是没有明显导致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没有导致心肌损伤,可能与本组患儿及时就诊,尚未发展至明显心肌损害有关。业已证明,P 波离散度是心房内存在部位依从性非同一性电活动的标志,QT 间期离散度是反映心室肌复极差异性的电活动标志,并认为 P 波离散度是为诱

12、发房颤的重要生理学根据3,4 。王成等5研究表明小儿预激综合征并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P 波离7散度无明显延长,而 QT 间期明显延长,提示小儿预激综合征并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顺传型不会导致房颤,而逆传型可导致室颤。本文 22 例中有 8 例顺传型患儿用去乙酰毛花苷,成功转复心律,未出现房颤和室颤,去乙酰毛花苷作用于心脏传导系统,延长房室结和希氏束的不应期,有研究表明无症状预激综合征并发房颤是由于心房的有效不应期缩短所导致,而去乙酰毛花苷不影响心房的有效不应期6 ,顺传型是指由房室结前传,旁路逆传,本组患儿临床都无心衰表现,应用去乙酰毛花苷后成功转复,正是利用了去乙酰毛花苷的这一药理特性

13、。王瑞耕等7观察胺碘酮对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效果好,而且 5 例患儿口服胺碘酮半年未影响甲状腺功能,而本文应用胺碘酮效果并不理想(转复成功率 50.0 %) ,可能与本组观察例数较少有关。ATP 可导致心电突然异常,包括窦性停搏、窦缓、窦速及结性异搏等8 ,临床应谨慎使用。预激综合征并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是小儿心血管系统的常见急症,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休克。本文提示临床上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应首先通过心电图判定是顺传型还是逆传型,可先试用普罗帕酮,如果无效且心电图是顺传型,则选用去乙酰毛花苷;如果心电图是逆传型,则禁忌用去乙酰毛花苷,可以选用胺碘酮。【参考文献】8

14、1安金斗,徐灵敏, 王志远,等. 经食道左心房调搏术对儿童预激综合征的研究J. 临床儿科杂志,2004,22(5):296301.2秦艳, 崔崇瑜 ,王霞,等.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的意义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9):800801.3王成, 谢振武 ,曹闽京,等. 健康国人 QT 间期离散度的检测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9,27(5):360362.4王成, 谢振武 ,李茗香,等. 健康国人 P 波离散度的检测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7):423.5王成, 谢振武 ,曹闽京,等. 小儿预激综合征 P 波离

15、散度及QT 间期离散度比较研究J. 中国急救医学,2002,22(12):721.6Lee PC,Hwang B,Tai CT,et al. The different electr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children with 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 between those with and without atrial fibrillationJ . Pacing Clin Electrophysiol,2004,27(2):235239.97王瑞耕, 邓淑珍 ,尹薇. 快速型心律失常 87 例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3):193194. 8郑良荣, 吴新东 ,陈瑶,等. 静脉快速注射腺苷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性观察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杂志,2001,15(6):3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