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876110 上传时间:2017-07-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3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3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3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3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试题 第 页 共 6 页12013 年福建省厦门市初中毕业及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考试语 文(试卷满分:150 分 考试时间:120 分钟)准考证号 姓名 座位号 注意事项:1全卷四个部分,六大题,17 小题,试卷共 6 页,另有答题卡。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第一部分 口语交际(满分:7 分)一、完成第 1 题(7 分)1根据对话情境,回答问题。 (7 分)近期,明星跨界跳水真人秀节目的红火,让人们再次聚焦娱乐与慈善。 中国星跳跃录制过程中,明星们伤病层出。每期节目,明星每得 1 分,浙江卫视就捐出 1000 元,用于解决西部贫困地区饮水问题。节目一播出就引发了街头巷尾的热议

2、。甲:做慈善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明星们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博取收视率,只是以做慈善为借口来提高自己的曝光率,实在是不合适。乙:慈善为什么不能和娱乐结合?利用明星的影响力,引导公众参与公益慈善,也是不错的。我倒觉得这些明星身上有许多正能量。丙:娱乐加慈善,是创意?是炒作?还是重口味博收视?我认为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明星们的努力,让许多人得到帮助。这就足够了。丁:(1)甲、乙、丙争论的焦点是:( ) (2 分)A明星跳水真人秀节目该不该继续播出。B怎样看待慈善和娱乐结合。C怎样制作明星跳水真人秀节目。(2)下列说法与甲的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 (2 分)语文试题 第 页 共 6 页2A甲喜欢

3、这种有趣的明星跳水真人秀节目。B甲希望明星们用更合适的方式做慈善。C甲认为明星参与跳水节目是为了提高曝光率。(3)假如你是丁,你会发表怎样的看法?请将你的理由说清楚。 (3 分)第二部分 语言积累与运用(满分:35 分)二、完成 25 题(35 分)2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13 分)(1)乡书何处达? 。 (王湾次北固山下 ) (1 分)(2)国破山河在, 。 ,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 (2 分)(3) ,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 (1 分) (4)醉里挑灯看剑,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1 分)(5)读古文,悟人生。周敦颐爱莲说中的 “ , ”

4、告诉我们不要被环境左右,要在现实生活中坚守高尚的节操。(2 分) (6)苏轼,一代文学奇才。面对明月,他充满哲思:“ , ,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面对强敌,他豪情满怀:“ ,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 ;面对贬谪,他失意却又达观:“ ? ?”(记承天寺夜游 ) 。 (6 分)3根据文段内容,回答问题。 (5 分)苦难,对于个人、民族乃至国家来说都不陌生。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凄楚读来总令人扼腕叹息,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的情景成为历史画卷上 A不可摩灭mi的影像。然而,面对苦难,我们却有“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慷慨淋漓;我们还有“僵卧孤村

5、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 B 鞠躬尽瘁 cu正所谓“多难兴邦” ,历代文人用他们的诗句诠释了中华民族 C契 q 而不舍的顽强斗志。(1)文段中 ABC 三处加点的词语,注音与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2)请仿照划线句,再写一句“面对苦难”的感悟吧。 (引用你学过的古诗文) (3 分)4名著阅读(7 分)(1)阅读经典,汲取精华。请根据下列评价,写出相应的名著。(3 分)一部辛辣讽刺资产阶级的奇幻之作斯威夫特的 一曲母爱、童真、自然的颂歌 冰心的 语文试题 第 页 共 6 页3一段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施耐庵的 (2)有人笑评西游记:“唐僧是有本事,没脾气的;悟空是有本事,有脾气

6、的;八戒是没本事,有脾气的;沙僧是没本事,没脾气的” ,你同意这些说法吗?请根据原著的相关情节,选择其中一个人物,说说你的理由。 (4 分)5综合性学习(10 分)2013 年 4 月,两岸直航五周年之际,厦门某中学迎来了台湾学生交流团。校方举办了“同根同源话清明,一脉相承思传统”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图话清明】(1)右图为小清珍藏的清明节特制纪念邮戳。请仔细观察并按 照一定顺序向大家介绍画面内容。 (3 分)【诗话清明】(2)小明选择了杜牧的清明作为诗会诵读篇目。为帮助他 更好地揣摩诗意,请结合你的理解,描绘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两句诗的画面。 (不少于 30

7、字) (3 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文话清明】(3)台湾和厦门有许多相似的清明民俗文化,如祭祖、踏青、做清明粿、吃薄饼等。但是现在,年轻人更愿意过洋节, “祭祖踏青”输给了“玫瑰巧克力” 。在“两岸清明文化论坛”活动中,学生们就此现象谈了各自的看法。参考以下材料,请就“如何推广清明节传统文化”提出你的建议。 (至少说两点) (4 分)材料一:清明节的习俗丰富有趣。因为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为了防止寒食伤身,就有了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等户外活动。因此,这个节日既有祭祖的伤感,也有踏青的放松。材料二:2013 年 4 月 3 日,两岸青年清明祭

8、祖联谊会如期举行,两岸百名青年共聚一堂,寻民族根,话中国梦。材料三:“ 清 明 时 节 雨 纷 纷 ”两 岸 学 子 齐 诵 经 典 。 可 见 , 关 于 传 统 节 日 的 优 美诗 词 早 已 溶 入 海 内 外 华 人 的 血 液 中 , 成 为 炎 黄 子 孙 世 代 相 传 的 精 神 纽 带 。第三部分 阅读(满分:48 分)语文试题 第 页 共 6 页4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 69 题(16 分)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乙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 。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 ,或至百二三十岁。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 ,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欤。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苏轼和桃源诗序注释:多过其实:很多都夸大其词。 寿:

10、长寿。 五味:这里指日常的调味品。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 分)(1)无论魏晋( ) (2)便扶向路( )(3)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 ) (4)或至百二三十岁( )7找出与甲文“具答之”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2 分)A辍耕之垄上 B无丝竹之乱耳C奉命于危难之间 D属予作文以记之8翻译下列句子。 (4 分)(1)不足为外人道也。 (2)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9通读甲乙两文,完成(1)(2)小题。 (6 分)(1)甲、乙两文写再寻“桃花源” ,各有怎样的结果?请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2 分) (2)对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苏轼认为“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 ,你对桃

11、花源记有何看法?请简要说说。 (4 分)四、阅读下文,完成 1013 题(14 分)关于读书与治学,章太炎在日本东京对中国留学生作的一次演讲中,打了两个非常有趣的比方。第一,本钱和利息的比喻。他说:“大概看前人已成的书,仿佛是借钱一样。借了来,会做买卖,赢得许多利息,本钱虽则要还债主,赢利是自己所有。若不会做买卖,语文试题 第 页 共 6 页5把借来的钱,死屯在窖子里头,后来钱还是要还债主,自己却没有一个赢余。那么就求了一千年的学,施了一千年的教,一千年后的见解,还是和一千年前一样。终究是向别人借来的,何曾有一分是自己的呢?”第二,写信人和收信人的比喻。章太炎指出,有学问的人,好比是写信的人;

12、向那个人求学的,则是收信人。收信人学成之后,又向别人传授知识,那么,他就成了写信的人。搞学术研究,应当努力争取到写信人的地位,而不是永远都扮演收信人的角色。纪晓岚 阅微草堂笔记 里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位老学究走夜路,碰到死去的一个朋友,于是一人一鬼,结伴同行。走到半路,有一间破屋子,鬼朋友说:“住在屋子里的人,是个大学者。 ”老学究很好奇,问道:“你怎么看出来的?”鬼朋友回答说:“凡人白天忙于生计,性灵汩没。惟睡时心神明澈,胸中所读之书,字字皆吐光芒,自百窍而出,灿如锦绣此屋上光芒高七八尺,因此可知。 ”老学究听了,更加好奇,又问:“老夫读了一辈子书了,你帮我看看,我睡觉时,屋顶上的光芒有多高

13、呢?”鬼朋友迟疑了好一阵子,才 a 地说:“昨天,我经过老兄的私塾,老兄正在睡觉。说实话,我只看见屋顶上直冒黑烟,恍若乌云笼罩,没有半点光芒。 ”老学究听了, b ,气鼓鼓地把鬼朋友赶走了。如此看来,书本上的知识,若能化为己有,灵活运用,自然光芒四射,神采非凡;如果人云亦云,毫无己见,张口闭口,无非 c ,那就只有冒黑烟的份儿。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要想让一个人变傻,最好的办法就是叫他不加思考地读书。读书不动脑筋,难免就会越读越傻。书呆子学究与思想家的区别,换个形象的说法,就语文试题 第 页 共 6 页6是“冒黑烟”与“吐光芒”的区别。那些人云亦云炒冷饭、乃至趋炎附势的所谓“学问” ,只会把世界

14、弄得 d ,唯有鲜活的、有创见的、有独特价值的学问,才会给人带来光明与希望。 (有删改)10结合文意,判断文中 a、b、c、d 四处应填入的成语分别是:( ) (2 分)A.恼羞成怒、吞吞吐吐、陈词滥调、乌烟瘴气B.陈词滥调、乌烟瘴气、恼羞成怒、吞吞吐吐C.吞吞吐吐、恼羞成怒、陈词滥调、乌烟瘴气D.吞吞吐吐、乌烟瘴气、恼羞成怒、陈词滥调11阅读全文,完成(1)(2)小题。 (4 分) (1)文中的比喻幽默精妙,写信人喻指 ,收信人喻指 。(2 分)(2) 论语中论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名言:“ , ”,和章太炎强调读书治学要独立思考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2 分) 12请简要概括文中引用的阅微草堂笔记的故事,并说说这一论据的作用。(4 分)13以 下 两 个 标 题 , 你 认 为 哪 个 更 适 合 作 为 此 文 的 题 目 ? 请 结 合 文 意 简 要 阐 述 理 由 。(4 分 )A. 读书的利息 B.“冒黑烟”与“吐光芒”五、阅读下文,完成 1416 题(18 分)母亲的风景朱成玉母亲的糖尿病越来越严重,导致她的视力迅速下降,多方医治都无济于事。看到我们愁容满面,母亲安慰大家:“就算看不见东西了也没啥,不耽误吃不耽误喝,没啥不好。”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