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廓测量仪校准规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8758025 上传时间:2018-01-1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4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轮廓测量仪校准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轮廓测量仪校准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轮廓测量仪校准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轮廓测量仪校准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轮廓测量仪校准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轮廓测量仪校准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轮廓测量仪校准规范(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福 建 省 地 方 计 量 技 术 规 范JJF(闽)10432011接触(触针)式表面轮廓测量仪校准规范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Contact(Stylus )Surface Contour Tester2011-6-10 发布 2011-6-10 实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接触(触针)式表面轮廓测量仪校准规范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Contact(Stylus )Surface Contour Tester本规范经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 2011 年 6 月 10 日批准,并自 2011 年6 月 10 日起施

2、行。归 口 单 位: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主要起草单位: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本规范委托起草单位负责解释。JJF(闽)10432011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林景星 (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张建群 (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王朝阳 (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陈晓燕 (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目 录1 范围 (1)2 引用文件 (1)3 术语 (1)4 概述 (2)5 计量特性 (2)5.1 外观 (2)5.2 静态测量力 (2)5.3 基准导轨直线度 (2)5.4 轮廓垂直分量(Z 轴)示值误差 (2)5.5 轮廓水平分量(X 轴)示值误差 (2)5.6 半径测量示值误差 (2)5.7 半径测量重复性 (2)

3、5.8 角度测量示值误差 (3)5.9 角度测量重复性 (3)6 校准条件 (3)6.1 环境条件 (3)6.2 标准器及其它设备 (3)7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3)7.1 静态测量力 (4)7.2 基准导轨直线度 (4)7.3 轮廓垂直分量(Z 轴)示值误差 (4)7.4 轮廓水平分量(X 轴)示值误差 (4)7.5 半径测量示值误差 (4)7.6 半径测量重复性 (4)7.7 角度测量示值误差 (5)7.8 角度测量重复性 (5)8 校准结果表达 (5)9 复校时间间隔 (5)附录 A 校准记录和校准证书校准结果内页(式样) (6)附录 B 轮廓仪示值误差校准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

4、9)附录 C 极差系数 C 数值表 (18)引 言本规范参照 GB/T 19600-2004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 GPS)表面结构 轮廓法 接触(触针)式仪器的校准 、GB/T 6062-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 轮廓法 接触(触针)式仪器的标称特性和接触(触针)式仪器使用说明书制定,其编写格式执行 JJF 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 。由于国家标准没有规定技术指标,各个制造厂技术指标不统一。本规范要求的计量特性技术要求(最大允许误差)采取:“验收检验时,按照合同规定;校准时,由用户规定” 。本规范用于接触(触针)式表面轮廓测量仪的校准,为保证其量值的准确可

5、靠而制定的校准技术规范。1接触(触针)式表面轮廓测量仪校准规范1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以扫描法测量工件表面二维形状、位置参数的接触(触针)式表面轮廓测量仪(以下简称“轮廓仪” )的校准。2 引用文件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GB/T 3505-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 GPS)表面结构 轮廓法 表面结构的术语、定义及参数GB/T 6062-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 轮廓法 接触(触针)式仪器的标称特性GB/T 10610-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 GPS)表面结构 轮廓法 评定表面结构的规则和方法GB/T 17163-2008 几何量测量器具术语 基本术语GB/T 1906

6、7.1-2003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 GPS)表面结构 轮廓法 测量标准 第 1 部分 实物测量标准GB/T 19600-2004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 轮廓法 接触(触针)式仪器的校准JJF 1059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 1071-2010 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3 术语GB/T 6062-2009、GB/T 17163-2008 中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3.1 接触(触针)式表面轮廓测量仪Contact(Stylus)Surfac

7、e Contour Tester以直线导轨为基准,触针沿工件表面运动,记录被测表面轮廓曲线,计算并评定被测轮廓的尺寸、角度、圆弧半径等二维形状、位置参数的测量仪器。23.2 坐标系(Coordinate System)表面轮廓参数的坐标系采用直角坐标系,X 轴与基准导轨方向一致(轮廓的水平方向) , Z 轴与 X 轴垂直的铅垂面(轮廓的垂直方向) 。4 概述轮廓仪一般由传感器、驱动箱、电子信号处理装置、计算机系统等组成(见图 1) 。1底座; 2工作台;3触针;4基准导轨;5立柱;6驱动箱;7传感器;8电子信号处理装置;9计算机系统。图 1 接触(触针)式表面轮廓测量仪示意图其工作原理是:仪器

8、的触针在被测轮廓表面滑移,传感器通过锐利触针感受被测表面的几何形状变化,并转换成电信号。该信号经放大和处理,再转换成数字信号贮存在计算机系统的存贮器中。计算机对此原始轮廓的数字信号进行数字滤波,并计算其参数。轮廓仪可用于测量各种机械零件素线形状和截面轮廓形状。如:凸出量、曲面曲率半径、直线度、平行度、倾斜度、角度等。5 计量特性5.l 各部分部件相互作用:轮廓仪各活动部件运动应平稳、灵活,无卡滞、跳动和爬行等现象;紧固部件作用有效、可靠;可调部分应满足测量要求。5.2 静态测量力。5.3 基准导轨直线度。5.4 轮廓垂直分量(Z 轴)示值误差。5.5 轮廓水平分量(X 轴)示值误差。5.6 半

9、径测量示值误差。5.7 半径测量重复性。35.8 角度测量示值误差。5.9 角度测量重复性。以上计量特性的最大允许误差:校准时,由用户规定;验收检验时,按照合同规定。6 校准条件6.1 环境条件6.1.1 校准室内温度应在(203)范围内,相对湿度不超过 65%。6.1.2 校准室内应无影响测量的灰尘、振动、气流、腐蚀性气体和较强磁场。6.1.3 被校仪器及校准用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在室内连续平衡温度的时间不少于1h。6.2 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校准用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见表 1。表 1 校准用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序号 校准项目 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1 静态测量力 中准确度等级电子天平, 其分辨力为0.

10、01g2 基准导轨直线度 1 级平面平晶3 轮廓垂直分量(Z 轴)示值误差 4 等量块,2 级平面平晶4 轮廓水平分量(X 轴)示值误差 激光干涉仪,MPE:(0.03 +1.5L)m5 半径测量示值误差6 半径测量重复性半径和形状经校准的标准球或标准半球(R10mmR 20m 和 R70mmR 90mm各一个)7 角度测量示值误差8 角度测量重复性四等棱体注:也可采用满足测量准确度要求的其它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进行校准。7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检查轮廓仪各部分相互作用,确定没有影响校准计量特性的因素后按7.17.8 校准。也可采用满足测量准确度要求的其它校准方法进行校准。校准前,被校仪器连续通电

11、预热时间不少于 30min。47.1 静态测量力将触针针尖轻轻地压在电子天平上,调整传感器的高低位置,使传感器触针位移显示指向零位。读出电子天平的示值,再乘以重力加速度 g(g=9.8m/s 2) ,即为触针静态测量力。7.2 基准导轨直线度将工作面长度大于轮廓仪 X 轴测量范围的 1 级平晶水平放置在轮廓仪工作台面上,调整轮廓仪垂直分辨力为最小值,轮廓仪滤波器选择高斯滤波器,且截止波长不大于 0.5mm。按规定的长度在 X 轴测量范围内至少取三段测量平晶表面轮廓,用最小二乘法分别计算各段表面轮廓的直线度,取各段直线度中的最大值作为基准导轨规定长度的直线度。以全行程表面轮廓的直线度作为全行程基

12、准导轨的直线度。7.3 轮廓垂直分量(Z 轴)示值误差在传感器触针位移范围内选择 5 个大致均匀分布的测量点,分别选取对应尺寸的 4 等量块。先把量块按尺寸由大到小平行并紧密接触地研合在平面平晶工作面上,然后将其置于轮廓仪工作台上。由大到小测量各量块表面轮廓。测量值与量块实际值之差为各点示值误差,取其最大值为轮廓垂直分量(Z 轴)示值误差。7.4 轮廓水平分量(X 轴)示值误差把激光干涉仪的靶镜固定在轮廓仪驱动箱与传感器连接件上,调整激光干涉仪的激光光束与轮廓仪基准导轨平行。在轮廓仪 X 轴测量范围内选取大致均匀分布的 5 个测量点,读取各点轮廓仪示值与激光干涉仪示值,轮廓仪示值与激光干涉仪示

13、值之差为各点轮廓水平分量(X 轴)示值误差。取其最大值为轮廓水平分量(X 轴)示值误差。7.5 半径测量示值误差将标准球或标准半球放置于轮廓仪工作台上,先调整标准球(标准半球)的位置,使触针滑行轨迹通过标准球(标准半球)的最高点,然后测量标准球表面轮廓半径。重复以上步骤,连续三次测量标准球表面轮廓半径,三次测量平均值与标准球(标准半球)半径的实际值之差为半径测量示值误差。7.6 半径测量重复性5将标准球或标准半球放置于轮廓仪工作台上,调整触针滑行轨迹通过标准球(标准半球)的最高点,重复三次测量表面轮廓半径,按极差法计算实验标准差作为半径测量重复性。7.7 角度测量示值误差将四等棱体放置于轮廓仪工作台上,先调整棱体的侧边平行于触针滑行方向,然后测量棱体各相邻工作面的角值。重复以上步骤,连续三次测量棱体各相邻工作面的角值,三次测量平均角值与棱体工作角标称角值之差为各角度测量示值误差,取其最大值为角度测量示值误差。7.8 角度测量重复性将四等棱体放置于轮廓仪工作台上,调整棱体的侧边平行于触针滑行方向,对四等棱体任一工作角重复测量三次,按极差法计算实验标准差作为角度测量重复性。8 校准结果表达校准记录式样见附录A.1。经校准的轮廓仪出具校准证书 ,校准证书应给出各校准项目的测量结果及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校准证书校准结果内页式样见附录A.2 。当用户要求时,可以很据用户提供的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