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古诗文复习资料新人教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875713 上传时间:2017-07-2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4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古诗文复习资料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古诗文复习资料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古诗文复习资料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古诗文复习资料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古诗文复习资料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古诗文复习资料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古诗文复习资料新人教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古诗文复习资料 4、自:从。 5、愠(yn):生气,发怒。 6、君子:指高尚的人。 7、日:每天。 8、三省(x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省,反省。 9、谋:谋划,指办事。 10、忠:尽心竭力。 11、交:结交,交往。 12、信:真诚,诚实。 13、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14、故:指学过的知识。 15、罔(w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16、殆(di):有害。 17、诲(hu):教,教导。 18、是:此,这。 19、贤:贤人,有才德的人。 20、善者:指长处。善,好。 21、从:跟从,这里指学习。 22、士:士人,封建时代称读书人。这里指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

2、人。 23、弘(hng)毅刚强,勇毅。 24、已:停止。 25、凋(dio):凋谢。 26、恕(sh):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二、重点知识概括: 1、通假字、 女:同“汝” ,你。 知:通“智” ,聪明、智慧。 说: “悦”的古字,愉快。 2、一词多义 知:人不知而不愠 以:可以为师矣 之:诲汝知之乎 温故而知新 仁以为己任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知之为知之 3、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2)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 新知识 (3)不耻下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4)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24、古今异义 默而识之:(古义:记 今义:知道、认

3、识) 吾日三省吾身:(古义:多次 今义:数词) 5、涉及的成语: (1)不亦乐乎:不也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了很厉害的程度。 (2)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也指重温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指要老老实实,不要不懂装懂。 (4)见贤思齐:看见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5)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表示要善于向别人学习。 (6)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向他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 (7)任重道远:担子沉重,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奋斗。 (8)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

4、止。形容为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 (9)岁寒松柏:严冬之时,才知道松柏耐寒而不凋谢。比喻在艰苦的逆境中才能看出人的高贵品格。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于别人。 6、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论(ln)语 不亦说(yu) 乎 愠(yn ) 三省(xng) 传(chun )不习乎 曾(zng )子 罔(wng) 殆( di ) 诲(hu)女( r )知之乎 是知(zh)也自省(xng )弘(hng)毅( y ) 凋(dio) 己(j)所不欲,勿(w)施于人 死而后已(y ) 焉(yn) 哉( zi ) 三、文 言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

5、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

6、,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

7、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3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 四、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省略句: (1)可以(之)为师矣。 (2)择其善者而从之, (择)其不善

8、者而改之。 3、固定句式: 不亦说乎?(不亦乎:不也是吗?) 五、区分内容: 1 学习方法: (1)学而时习之。 (2)温故而知新。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学习态度: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思想品德修养: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其恕乎!己所不欲,

9、勿施于人。 六、名句默写: 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AAPP 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 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8

10、、 论语十则中与“烈火识真金”意境相同的一句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课标外:古文: 童趣 知识点归纳: (一)知识归纳 1、通假字: 项为之强(强通“僵” ,僵硬) 42、词类活用: 鞭数十(名词用做动词,用鞭子打) 3、古今异义: 私拟作群鹤(古义:暗暗地 今义:自私) 4、一词多义: 之: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助词,的) 昂首观之(代词,它,指蚊子) 心之所向(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项为之强(代词,代“昂首观之”这一动作) 为:项为之强(连词,因为) 以丛草为林(动词,作为) 尽为所吞(与“所”组成介词结构,表被动) 以:徐喷以烟(介词,用) 以丛草为林(介词,

11、把) 5、特殊句式: 省略句:a、 (余)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b、 (余)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c、蹲其身,使(身)与台齐 倒装句:a、又留蚊于素帐中(状语后置) b、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状语后置) 被动句: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解释为“被” ) 判断句: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 (二)阅读童趣全文,然后回答: 1、 童趣选自浮生六记,其作者是清代的沈复。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私:私下地 又留蚊于素帐中 素:白色的 神游其中 神游:精神游历。意思是说感觉中好像亲游某地。 拔山倒树而来 拔:用力拉出,这里是搬开的意思。 盖一癞虾蟆 盖:原来

12、 鞭数十 鞭:用鞭打 3、翻译下列句子: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心中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出现了千百只白鹤。 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我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眼力好得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待到神志恢复,捉住癞蛤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4、下列各句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这是一篇追记童年生活的极有情趣的散文。课文围绕“记趣”这一中心,选择了三个典型事例进行记叙。 B、课文第二段描写了观蚊如鹤的两个画面。这里作者不是单凭眼观去接触画面,而是心有所向,凭借主观想像来感受画面,从而进入一种观察自如的神奇、美妙的境

13、界。 C、本文语言简朴、自然、生动。例如“夏蚊成雷” ,写出了蚊虫之多,轰鸣之响,并隐含拟人的修辞方法。D、课文第三段写神游山林的乐趣,这里不仅有前面所述的观蚊为鹤的逼真感,更突出视小为大,胸有丘壑的“神游”之乐。 55、课文描写了童年时期的哪些趣事?作者笔下的种种事物为什么能写得如此真实生动,富有生活情趣? 观蚊如鹤 神游山林 鞭打蛤蟆 作者笔下的事物写得如此真实生动,富有生活情趣,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事物的仔细观察以及产生的丰富想象力,有着天真烂漫的童趣。 6、写出本文出现的四个成语。 夏蚊成雷 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 明察秋毫 伤仲永 1、通假字:日扳仲永(通“攀” ,牵,引) 2、古今异义

1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此,这。今:判断动词) 稍稍宾客其父(古:渐渐。今:略微) 或以钱币乞之(古:有的人。今:表选择的连词)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文采和道理。今:指文章内容或词句方面的条理) 3、一词多义: 自:并自为其名(自己) 闻:余闻之也久(听说) 自是 (从) 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传闻) 4、词类活用: 父异焉(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怪) 稍稍宾客其父(名词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父利其然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利,认为有利)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5、翻译下面句子: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译:让他作诗不能与前段时间的传闻相当。 父利其然也。 译:

15、父亲以此为有利可图。 泯然众人矣。 译:完全如同常人了。 6、重点词注释: (1)伤:哀伤,叹惜 (2)尝:曾经 (3)立就:立刻完成 (4)邑人:同县的人 (5)环谒:四处拜访 (6)称:相当 (7)泯然:消失 (8)通悟:通达聪慧 (9)受之天:承受 (10)贤于材人:胜过,超过 (11)不至:没有达到(要求) 7、主旨概括:伤仲永讲述了方仲永以五岁到二十岁的成长历程,道出了虽天资聪慧却不思进取,神童沦为俗子的悲哀,指出了后天努力的重要性。 8、关键句翻译: A、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用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B、 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C、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受到的后天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