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指数CPI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873711 上传时间:2017-07-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民消费指数CPI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居民消费指数CPI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居民消费指数CPI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居民消费指数CPI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居民消费指数CPI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居民消费指数CPI》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民消费指数CPI(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什么是 CPI?CPI 涨幅与经济有何关系?CPI 乃 Consumer Price Index 的缩写,即指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CPI 包括哪些 项目? 中国的 CPI 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衣着、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及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类,但近几年来民众消费所占比重最大、价格上涨最厉害的消费支出项目并没有包括在 CPI 中,如民众教育消费、医疗保险、住房消费等。但是国际上一般都不将房价计入 CPI 中。CPI 涨幅与经济有何关系? 如果 CPI

2、 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例如,在过去 12 个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 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 12 个月前平均上升 2.3。当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也就是说,一年前收到的一张 100 元纸币,今日只可以买到价值97.70 元的货品及服务。 一般说来当 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 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他称为 SERIE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稳定物价运行 发展社会经济对我市 CPI 变动与经济运

3、作关系的探讨近几年来,我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伴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扩大有效需求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经历了从低到高,进而平稳回落的运行态势,对全市经济发展及城乡居民生活等方面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为领导及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一、CPI 走势分析进入 21 世纪,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呈现前跌后涨的运行态势,六年累计上涨8.5%,年均递增 1.4%,与“九五”时期 2.7%的年均上涨幅度相比,涨幅低 1.3 个百分点,CPI 运行较为平稳,涨跌幅度相差 3.8 个百分点。纵观近六年来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运行情况,可以将其划分为价格水平下降

4、期、上涨期和平稳运行期。1、价格水平下降期承接“九五”末期价格水平持续走低的惯性,2001 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呈现负增长的运行态势,总水平比上年相比下降 0.6%,在调查的八大类消费品价格中,只有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和居住类价格出现上涨,涨幅分别为 5.2%和 1.2%,其余六大类消费品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市场价格上涨的动力仅仅来自政策性调价因素,仅学杂托动费价格就上涨 12.3%。2、价格水平上涨期在积极的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下,启动消费市场,扩大内需等政策效果逐渐显现,价格走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走出谷底,呈现回升上扬的运行态势,2002 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

5、上升 0.4%,2003 年继续回升,涨幅为 1.9%,2004 年涨幅达 3.2%。从主要类别价格情况看:粮、油价格触底反弹,结束了多年来持续走低的运行轨迹,当年粮食价格上涨 27.4%,油脂价格上涨 13.6%,拉动食品类价格大幅上扬,涨幅高达10.5%,经济运行出现了通货膨胀的迹象。3、价格水平平稳运行期针对经济中出现的局部过热现象及持续走高的价格水平,国家立即采取了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投资、房地产中的结构性过热现象得到抑制。在农业生产方面,连续出台了直补、最低保护价收购、购置大型农业机械补贴等一系列重视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政策,使得粮食产量得到恢复,市场粮食供给紧张关系明

6、显改善,从而使粮食价格在高位上平稳回落;在调控物价方面,国家采取了“两条线控制”政策,弱化各级地方政府的行政定价权,严格限制各地人为的行政式提价等,这一条例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抑制了价格总水平的过快上涨。2005 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 1.2%,涨幅比 2004 年回落 2 个百分点,2006 年市场物价继续保持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 1.7%,使得 CPI 在合理的区间内运行。二、CPI 变动的主要因素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 CPI 累计上涨 8.5%,年均上涨 1.4%,在所调查的八大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中,呈现三涨五跌的运行态势,其中居住类价格上涨幅度最大,

7、达29.6%,其次是食品类价格上涨 22.5%,成为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的主要因素,而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持续走低,累计跌幅达 19.7%,其次是交通和通信类价格,降幅达 18.0%。1、以粮、油产品为代表的农产品价格触底反弹,拉动食品类价格大幅上涨。自 2003年第四季度起,我市粮食、油脂类价格结束了近七年来的低价徘徊局面,呈现快速、大幅上扬的运行态势。到 1 月份,粮食价格同比上涨 13.2%,油脂价格上涨 25.2%,从而拉开了粮油价格新一轮恢复性上涨的序幕。2004 年,由于粮食、油脂的供求矛盾没有得到有效缓解,粮、油价格持续上扬,涨幅分别高达 27.4%和 13.6%,创

8、六年来新高。受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水产品价格上涨 23.5%,肉禽及其制品和蛋类价格均上涨 20.1%,拉动食品类价格上涨 6.7 个百分点,影响 CPI 上涨 2.2 个百分点,占总上涨率的 68.8%。2005 年以来,国家连续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粮油生产逐渐恢复,供求状况有所改善,粮食价格在高价位上平稳回落。2006 年,粮食价格上涨率比上年同期回落 0.5 个百分点,比2004 年回落 24.1 个百分点。进入 21 世纪以来,食品类价格累计上涨 22.5%,其中,粮食价格上涨 44.3%,鲜菜价格上涨 29.0%,鲜蛋价格上涨 28.6%,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 2

9、2.7%,油脂价格上涨 17.7%,成为拉动食品类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2、政策性调价是拉动服务项目价格上涨,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近几年来,我市服务项目价格持续攀升,累计上涨 27.3%。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收费制度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大,学杂托幼费累计上涨 34.8%,其中非义务教育学杂费上涨 54.2%,托幼费上涨 32.5%。医疗制度的改革,拉动医疗保健服务价格上涨 40.3%。随着政策性调价措施的陆续出台,自来水、居民用电、交通费等收费价格一路上扬,居民用水价格累计上涨 78.3%,居民用电价格上涨 27.0%,城市间交通费上涨 16.6%,市区交通费上涨7.3

10、%。另外,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服务行业劳动需求的增加,各种公用事业收费,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服务价格也节节攀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服务项目价格的上涨。3、国际油价持续飙升,成为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又一重要因素。受国际能源危机的影响,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飙升,屡创新高。油价的攀升在给生产领域带来压力的同时,也对消费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成品油价格多次上调,液化石油气价格节节攀升,交通费价格持续上扬,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仅在2005 年,成品油价格多次调整:90#汽油由年初的每公升 3.57 元,上调到年末的每公升4.06 元,上涨 13.7%,柴油价格

11、上涨 14.6%。油价的上涨,直接推动交通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的上涨。近六年来,汽油价格累计上涨 72.2%,柴油价格累计上涨 47.0%,拉动长途汽车票价上涨 41.4%,出租汽车上涨 16.7%;而作为主要副产品的液化石油气价格,更是水涨船高,累计上涨 68.0%。4、科技进步导致工业消费品价格持续走低。进入新世纪,多数日用工业消费品供过于求的格局依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从供给方面看,自从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以来,长期的重复建设、过度投资造成了生产能力的过剩现象进一步加剧;从需求方面看,居民的消费需求始终未形成稳定增长的态势。另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进步日益加快,高新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产

12、品更新换代加快,带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生产成本逐步下降,促使工业消费品价格持续走低。进入新世纪以来,家用电脑价格累计下降 49.4%,交通工具价格下降46.4%,家庭设备价格下降 36.5%。三、CPI 变动与经济生活的关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反映居民购买并用于消费的一组代表性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的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的统计指标,与社会经济和居民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CPI 的变动既受经济发展中各种因素变化的制约,同时又对人民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1、CPI 涨跌与 GDP 增速的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生产总值(GDP)累计增长1.2 倍,年均递增 13.9%,而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总水

13、平累计增长 8.5%,年均涨幅仅为1.4%,GDP 增长速度大大快于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涨,从两者的相关程度看,CPI 涨幅与 GDP增速的相关系数为 0.91,属于显著相关,(详见下表)。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与 GDP、投资增长率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 -0.6 0.4 1.9 3.2 1.2 1.7GDP 增幅 10.0 12.8 15.6 15.8 14.9 14.6固定资产投资增幅 24.6 62.4 86.9 58.6 2.7 0.6从上表可以看出,经济发展将引发市场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而市场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又对经济发展产生重

14、要影响。如,2001 年,市场价格不断走低,CPI 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0.6%,而当年的 GDP 增速为近六年来的最低点,仅增长 10.1%,当 GDP 快速增长时,市场价格也紧随其上,快速上扬。如 2004 年,GDP 增速达 15.8%,创六年来新高,而 CPI 也升至最高点,同比上涨 3.2%。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效果的显现,2005 年开始,我市 GDP 增速再度回缓,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也明显回落。2、CPI 运行与固定资产投资率的关系。投资、消费和净出口是公论的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的大幅增长推动经济的高速增长,往往面临着基础产业的瓶颈约束,从而引起基础产业价格的上涨,并最终传

15、导到消费品价格上涨。通过上表可以看出,投资的高速增长与 CPI 运行的同期性变动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通过近几年数据的相关分析,可以发现,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与下一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相关系数为 0.63,属高度相关。数据分析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变动对居民消费价格运行有较为明显的滞后作用,当投资速度加快,原有的比例关系被打破,出现结构性失衡,导致基础产品价格的上涨,从而促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上升。3、居民消费价格运行对工业产业的影响。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重要的中间环节,价格变动在工业企业中的反映就是生产资料价格的波动,以及对居民消费价格的传导。从上游产品

16、价格运行情况看,我市生产资料价格连续四年上涨,其中,2004 年和 2005 年的涨幅均高达两数数,六年累计上涨 42.6%,年平均上涨 6.1%。从下游产品的价格运行看,消费品价格累计上涨 4.0%,扣除食品价格后,仅上涨 2.4%,大大低于上游产品价格的涨幅。为此可以看出,在上游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下游产品不升反降,表明整个价格链在生产环节出现阻滞现象,工业企业效益明显下降,详见下表。工业生产资产价格指数和消费品价格指数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98.1 98.5 104.0 109.7 108.8 109.7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 99.3 98.6 106.5 114.5 110.0 108.6消费品价格指数 98.2 98.8 100.9 104.1 100.7 100.94、居民消费价格运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产品价格的变动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波动上。六年来,我市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累计上涨23.0%,与农付产品价格上涨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