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历史文化与名胜的调查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28694114 上传时间:2018-01-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台州历史文化与名胜的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浙江台州历史文化与名胜的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浙江台州历史文化与名胜的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浙江台州历史文化与名胜的调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浙江台州历史文化与名胜的调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台州历史文化与名胜的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台州历史文化与名胜的调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台州历史文化与名胜的调查姓名:黄霞学号:N3090810220班级:09 级城规 2 班学院:生态与规划学院摘要: 台州,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北邻宁波,南连温州。全市陆地面积 9411 平方千米。市区由椒江、黄岩、路桥 3 个区组成,辖临海、温岭 2 个县级市和玉环、天台、仙居、三门 4 个县。属 中 亚 热 带 季 风 区 , 四 季 分 明 , 雨 水 充 沛 , 气 候 温 和 湿 润 ,自然风光雄奇秀丽、古朴庄严、玄远清幽,名山古刹时掩时映,碧海蓝天云卷云舒。以“佛、山、海、城、洞”五景最具特色,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天台山、长屿硐天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临海。关键词:台州,历史文化

2、,古城,天台山,长于硐天正文:我认为首先作为一个人,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具有很深远的涵义。而家乡景点对家乡的旅游事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因此我认为加强对家乡景点的认识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其次我们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城市规划师,我们除了要掌握所必须要掌握的知识和本领之外,对于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景点的深入了解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一个城市所需要体现给他人的不仅仅是经济,交通,教育等方面,历史所遗留给我们的也是很重要的财富。在暑假期间,我不时抽出一些时间来慢慢地深入地了解我的家乡-台州。我调查的范围基本在 3 个区,例如黄岩区,临海市等等。台州以其自身的地理环境,人口数量,道路交通,经济发展达到现在的发

3、展成就。又以现在的成就促进发展整个城市的综合发展。现下,我就自身所看到,所发现的地方,给出一些自己的认知与看法。临海古长城(见图 1,图 2):临 海 古 城 墙 有着悠久的历史。自晋代开创以来,已有 1600 余年,迭经唐、宋、元、明、清诸朝不断修筑增扩,其主体部分一直保存到今天。古城墙沿江修筑而上,依山就势,逶迤曲折,雄险壮观。北枕龙固,南接巾子。灵江汇永安、始丰之水绕城而过。城倚山,山傍水,水抱城;山、水、城相融,独具特色。尤以北部最峻,倚山就势,曲折逶迤,犹如蛟龙飞舞,人称“江南八达岭” 。两山相峙,两水相依,群城群塔,构成古城独特的风格。城内风景秀丽,环境优美,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

4、,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都很丰富。尤其是北 固 山 一段,建于危崖之巅,飞舞盘旋,敌台林立,雉堞连云,城楼高 峙 ,与北京八达岭相较,称之为“江南八达岭” ,并不过誉。更有其独特之处是,临 海 古 城 墙两侧,古木参天,常年苍翠,城墙掩映在青绿丛中,更增添了一分灵秀,又称 “江南古长城” 。古长城的建造原因是因为为了抗击倭寇而建,每隔一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城台。在长城中端,还有一座“ 望天台 ”。古长城除了御敌的功能之外,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是防洪的功能。城墙有三分之一的长度是沿着灵江修筑,台州府 城 正位于灵江入海近处,江水与潮水相碰,水位升高,时常漫上 城 来。城墙有如大堤,千余年来抗击着洪水

5、的冲击。为此,临海城墙在修筑设计上,采取了特有的措施,把瓮 城修作弧形,特别是把“ 马面 ”迎水的一方 修 作半圆弧形 (其余一方仍为方形),在全国古城墙中,十分罕见,目前所知尚属孤例。由于城墙的抗洪作用,在元朝灭掉南宋时,元帝曾下令拆毁江南所有古城墙,以利其铁骑长驱直入,而临海城墙却因其无法替代的防洪功能,得到了特旨免拆。更为值得一提的是,有“江南八达岭” 之称的临海古城,在明代抗倭斗争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抗倭名将戚继光在临海八年,会同台州知府谭 纶 改造了临海古城墙的结构,将其加高加厚,并创造性地修筑了十三座二层空心敌台,极大地增强了防守能力。戚 家 军 以临海古城为据点,策应闽浙沿海守防

6、,屡败倭寇九战九捷,洗雪国耻,扬眉吐气,大振国威。后来,由于北方长城防务的需要,朝廷特将戚继光、谭纶调到北京委以重任。戚继光在任蓟镇总兵时,将他在临海修筑城防的经验,运用到北方长城的增扩加强上。今存蓟镇、昌镇、宣府、大 同 、山 西 等镇的长城,都是按他的规划设计加以改进增筑加强过的。为了满足他改建北方长城的需要,特抽调了曾经参加改建临海城墙的三千“江东子弟兵” 充任领工、监理和技术指导。现在北京八达岭、慕田峪、司马台、古北口、天 津 黄 崖关 、 河 北 山海关附近的老 龙 头 、角山等处长城的雄姿,均是经戚继光改进之后所留下来的。可以说,临海古城墙堪称北京八达岭等处长城的“师范” 和“蓝本

7、”。史载,明朝名将戚 继 光 在临海八年,抗击倭寇九战九捷。期间,戚继光与知 府 谭纶整修临海古城墙,创造性地加盖了二层中空敌台、遗存之今,戚、谭随后奉调蓟州,修建北京附近的明 长 城 。他们抽调江南三千兵士,将其在临海筑城经验运用到明长城修建工程中。北国长城的空心敌台,源自临海。南北长城在规格、形制、构造上,共同点颇多,实为北国长城之“师范” 和“蓝本”,遂称江南长城。临海古城墙有着悠久的历史。自晋代开创以来,已有1600余年,迭经唐 、宋 、元 、明 、清 诸朝不断修筑增扩,其主体部分一直保存到今天。 图1图2桃渚古城:桃渚古城由抗倭,天下奇观珊瑚岩,小雁荡武坑,海滨浴场等众多景观组成,面

8、积约150平方公里,有200多个景点。宋代文天祥称为“海上仙子国” ,清代冯庚雪赞为“风景直冠东南 ”。桃渚军事古城是明代抗倭遗址,是当时浙东南沿海抗倭而设的 41 座卫所城之一,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抗倭古城。明洪武二十年,据明实录 -浙江上海卷记载,由开国名将汤和、方明谦在桃渚港建筑军事城池抗击倭寇,选择桃渚港口岸下局山海崖之巅作为建城地址,属海门卫管辖的千户所,拥有 1120 名丁兵。后因其地“洋宽无依、潮汐冲击、势其孤危”,后勤保障跟不上,多次失守。于永乐十五年将所城迁入桃渚港中部的城煌山,明正统四年,大批倭寇侵入桃渚,烧杀掠夺,积骸如陵,流血成川,城野萧条,过者陨涕,后又失守。明正统七

9、年,户部侍郎焦宏亲临前线,将所城迁入桃渚港的上游桃花渚亲自督造,改土城为中夯土外石基城,城基宽 10 米,高二丈一尺,周围二里七十步,城上设置 12 敌台,亦称烽燧,台上有楼,极其坚固。古城的东、南、西建有三座城门,城门外筑有瓮城,利用防守,便于杀敌。城内保存完整的古军事街巷格局,东门至西门的主街有 5 米宽、400 米长似游龙形,互不望底。南门至衙门是官道,笔直通往,衙门的右侧是练兵的校场;左侧是休憩的花园;前面是穿城而过的化龙渠;后面是山脚通向东敌台的通信道。南北小巷各有五条,错齿交叉,互不直通。环内线一周是跑马道,有 4 米宽,用于运兵防御。城内有粮仓、校场、军火库、大水池、40 口古井

10、;东门有关帝庙、西门有赵公殿、南门有文昌阁、后所山上有观音堂和妈祖庙、古街十字路口还有三圣殿,算得上是道教、佛教、儒教“ 三教” 齐全了。 古城发展到清代,非常繁华,建了很多清代古居和临街店铺,到现在保存完整的四合院古居有 13 座。这座经受了近 600 年风雨的古代军事屏障,作为历史的见证,是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德育基地” 和历史教科书。我认为,这些具有一定意义的古迹,是历史所遗留给我们的重要遗产,我们一定要好好地保护起来。我去过桃渚古城,以我大脑中所残留的印象,我并没有去过所谓的抗倭古城,我当时去过的地方,只是一些旅游的什么度假村之类的,我觉得对于历史文化方面的宣传不到位,导致人们所了解

11、的不够全面。另一方面,对于古迹的保护方面也是欠缺的。长屿硐天:长屿硐天,位于浙江台州湾南隅温岭市东北,坐落举世闻名的“石板之乡” 长屿镇境内,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是规模最大的人工开凿石硐。是南北朝以来人工开采石板后形成的石文化景观,历经1500余年,共凿出了28个硐群,1314个硐体。长屿硐天风 景 区 ,系北雁 荡 山 余脉,山峦海拔在 150 米左右,属低山丘陵。太平县志(嘉庆) 载:“屿不甚大而最有名,并石苍、黄监或统称长屿。 ”长屿因风峦蜿蜒起伏,犹如海上一座狭长的岛屿而得名。风景区总面积为 16.18 平方公里,由八仙岩、双门硐、崇 国 寺 和野山四大景区组成,其中八仙岩、双门硐以硐群

12、景观为主。长屿硐群是自南 北 朝 以来人工开采石板后留下来的景观,迄今已有 1500 多年的历史。 “虽由人作,宛若天成” 。位于观夕洞景区的岩洞音乐厅更显造化之神奇,勿用电声设备就具有立体声效。长屿硐天真可谓“人力无意夺天工” ,而成为我国独有的风景。崇国寺和野 山 景 区 ,则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色为一体的旅游景区。崇国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年间,距今已有 1670 多年的历史。景区内主要景点有双门洞、观夕洞、净明 洞 、石船溪、野人瀑、天然壁等。该景区以突出石文化而著称。双门洞位于独 秀 峰 下、明朝进士长屿人李诗璲曰:“独秀峰下翠作堆,幽楼如入小蓬莱。山中瑶草无人识,洞里桃花空自开。 ”清朝长

13、屿诗人亦有一首五言绝句:“ 深山不受暑,莫如双门洞。我来风相迎,我去风相送。 ”这二首诗是对双门洞的绝好写照。天台山(见图 3,图 4):历史上的天台山就是特指浙江天台山,其他的包括山东省日照市天台山,四川省邛崃市天台山,河 南 省 信阳市天台山和贵州省平坝县天台山。天台山是中国浙 江省东部名山。西南连仙霞岭,东北遥接舟 山 群 岛 。为曹娥江与甬江的分水岭。主峰华顶山在天 台 县 东北,海拔 1098 米公尺,由花岗岩构成。多悬岩、峭壁、瀑布,以石梁瀑布最有名。盛产杉木、柑橘、药材。570 年南朝梁佛教高僧智 顗 在此建寺,创立佛教著名的天台宗。605 年隋炀帝敕建国 清 寺 ,清雍正年间重

14、修,为中国保存完好的著名寺院之一。坐落于浙 江 省 东中部的天台山,东连宁 海 、三门,西接磐安,南邻仙居、临海,北界新昌,绵亘浙江东海之滨,因“山有八重,四面如一,顶对三辰,当牛女之分,上应台宿,故名天台” ,以佛教天台宗祖庭、道教南宗祖庭所在地和济 公 “活 佛 ”的故乡而闻名于世。以“ 佛 宗 道源,山水神秀”而著称,且为“中 华 十 大 名 山 ”之一。天台山自古闻名,王羲之、顾恺之、李白、苏东坡、陆游、徐霞客等人都在此留下足迹。天台山的景点也各有特色,可概括为古、 清、奇、幽四个字。风景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古以来有“ 大八景,小八景,有名有胜三十景。东 晋 文学家孙 绰 在游天台山赋

15、序中描写道:“ 天台山者,盖 山 岳 之神秀者也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神之壮丽矣。 ”明 代大旅行家徐 霞 客 足迹遍天下,三上天台山,写下二篇游记,并将游天台山日记赫然标于徐 霞 客 游 记 篇首。清 代著名学者潘耒在游览天台山后发出了浩叹:“吾足迹半天下,所见名山岳镇多矣,大率山自为格,不能变换。掩众美、罗诸长、出奇无穷、探索不尽者,其惟天台乎!台山能有诸山之美, 诸山不能尽台山之奇,故游台山不游诸山可也,游诸山不游台山不可也。 ”对天台山的自然景观作了高度的评价。 图 3 图 4这些名胜我基本也都去过,这些都是自然风光,要如何合适地发掘和利用这些自然风光是一件值得慎重

16、考虑的事情。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保护我们的自然资源,但是,我仍然看到很多的游客在参观名胜的时候,将一些垃圾随处丢弃,使我们美丽的自然风光遭到了破坏。2006 年所提出的反规划,我觉得这个思想很不错。 “反规划”是指在城市建设中,首先进行不建设区域的规划,把需要保护的自然生态系统、历史文化遗存等先控制起来,建立一个生态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再对保护范围以外的区域进行城市规划。它是针对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人地关系严重恶化、现行规划方法论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提出的。该案例从环境和生态出发,进行了非常全面的分析,创造了一个能够发展出多种建筑和景观形态的城市空间结构。但是在规划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诸多的问题告诉我们,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正逐步减弱。同时,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如何维护大地生命系统的完整和健康,保障城市和居民获得可持续的生态服务功能,同时使城市得到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的和谐,已成为国土生态安全的严峻挑战,这是一个关系到民族存亡的大问题,也是国家最高决策机构最近提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