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着承受一切》教学思考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8693637 上传时间:2018-01-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笑着承受一切》教学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微笑着承受一切》教学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微笑着承受一切》教学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微笑着承受一切》教学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微笑着承受一切》教学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笑着承受一切》教学思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笑着承受一切教学思考读书,感受文本微笑着承受着一切这是一篇真实的文章,桑兰的故事是非常感人的,孩子读了会感动,老师读了也感动。文章看似波澜不惊,但细细读来,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真情实感,只有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才能做到心与心的共鸣,才能读出那份震撼!上课伊始,我通过质疑让学生抓住一切是指什么?,桑兰是怎样微笑着承受一切的?这两个问题去读通课文。在老师引导学生几遍阅读中,学生也很容易理解课文,但并不能说明孩子已经拥有了这种微笑,因为文中有不少句子是要细细品读才能理解这微笑背后的故事。我个人认为,这些文字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朗读体会,让学生进行想象,把不容易深入体会的事例感受得真真切切。去真

2、正理解桑兰的坚强、乐观。实录一:在理解桑兰总是一边忍着剧痛配合医生,一边轻轻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这句话时,我主要是通过对比读的方法让学生理解的。师: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剧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方法,面对剧痛,有人哭泣、呻吟,甚至会大喊大叫,桑兰生:桑兰总是一边忍着剧痛配合医生,一边轻轻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师:面对剧痛,有人怨天尤人、有人彻夜不眠、有人寝食不安,桑兰生:桑兰总是一边忍着剧痛配合医生,一边轻轻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师:面对剧痛,有人会浑身发抖,有人会每时每刻都希望借助药物麻醉自己,逃避痛苦,桑兰生:桑兰总是一边忍着剧痛配合医生,一边轻轻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师:面对剧痛,更有人无法面对

3、生活,无法面对将来,而草草结束了宝贵的一生,但桑兰生:桑兰总是一边忍着剧痛配合医生,一边轻轻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在舒缓的音乐伴奏下,教师不断诉说着在剧痛面前,人们的不同表现;而学生对桑兰表现的朗读,虽然重复了多次,但一次比一次有感情,一次比一次更投入。因为他们从内心深处,对她产生了由衷的敬佩,发自内心地要去颂她。在教师饱含深情的感召下,学生与文本有了前面的真情投入,桑兰的形象很快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学生很快就有了真切体验后的心灵对话。反思:不少课文的内涵只需意会,不必言传。如果通过有层次的指导朗读,让学生亲密地感受语文材料,感悟人文内涵,从而受到心灵感动、情感的熏陶、人格的感化。场景、抓住学生全

4、身心注入在羚羊身上,从而在情感、态度、价值等精神领域产生影响,感受到语文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得到独特的感受。另外,师生有效的双边活动既拓展了对话空间,更得到一种精神的升华。正如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学习最终的目的是应用。教师应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文本为依托,创设空间,关注和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升学生的智慧生成和人生态度、生活的品位!与文本对话,文本不再是一堆语言材料而演变成一中活的形象,一中可以基于多元解读的开放平台,通过这种朗读,学生可以获取多元体验和人生感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走出预期目标、规定流程的限制,关注对话过程本身的教育价值和审美意义,课堂呈现一种动态的

5、生成。实录二:在理解:在这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动作背后,桑兰是怎样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的!这句话时,我是通过大汗淋漓一词的理解带动句子的感悟,并让学生阅读补充材料,理解桑兰的坚强。师:大汗淋漓是什么意思?你在什么情况下会大汗淋漓?联系上文,看看桑兰又是做了什么事才会大汗淋漓?学生认真朗读课文,通过和自己的对比感受,体会出了桑兰完成这些动作是何等的艰辛,第二遍再读句子时,读出了感觉。师:你能想象出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的桑兰是如何做这些简单的动作的吗?让我们看些资料。师:穿衣服对每个人来说实在简单,但桑兰每天要用一个多小时来完成它。用头和肩来移动身体,更是三岁婴儿就会的事情,但桑兰却每天要练六小

6、时。看了这些材料,谁能再来读读这句话?生读。师:很好,你抓住了:简单得不能再简单,衬出了桑兰的坚强。生读。师:非常好,你更能把怎样一词读得这样有感情,再现了桑兰的坚强。全班读。没有经历过伤痛,学生确实无法想像一个瘫痪病人康复训练的艰辛,也就无法和桑兰产生共鸣。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补充材料的详实叙述,通过一系列的数据说明,学生不由得就能联系自身,从而体会桑兰的坚强,感情朗读也就迎刃而解了。另外,在学生学习重点句子时,适时引入课外资料,能拓宽丰富原有的文本资源,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通过多维对话,将目标锁定在笑对人生,再现深层次的、流动的情感,真正做到以情激情,感悟人生,避免了学生在一个平

7、面的徘徊。反思:学习课文,最重要的一点,不仅要理解文章内容,还要能把自己对文章的体会、理解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因此,在教学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以教材为起点,以学生的学习特征为依据,适时地资源补充既不游离文本,有高于文本,让学生不断与文本进行对话,再现深层次的、流动的情感,真正做到以情激情,感悟人生。与文本对话,强调学生的体验,强调阅读过程本身的经验,强调语文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复杂的对话。在这种复杂的对话中,教师、学生、文本、环境构成持续交互、动态生成的教学情境。在这种情境下,课文的教育性、审美性才有可能在学生完全自觉的情形下获得实现。与文本对话的真正意义正式在这样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中逐渐实现了。意义的获得是感性的,又是深切的,是个性的,又是共通的。文本的意义,只有在学生与之对话的过程中才能产生。教师必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从学生自己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在人与文本之间建立和谐的对话关系,使之进入入情入境的阅读境界。徐梅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