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学前教育论文和谐教育论文:学前融合教育中的和谐思想探微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8686381 上传时间:2018-01-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谐学前教育论文和谐教育论文:学前融合教育中的和谐思想探微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和谐学前教育论文和谐教育论文:学前融合教育中的和谐思想探微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和谐学前教育论文和谐教育论文:学前融合教育中的和谐思想探微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和谐学前教育论文和谐教育论文:学前融合教育中的和谐思想探微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和谐学前教育论文和谐教育论文:学前融合教育中的和谐思想探微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和谐学前教育论文和谐教育论文:学前融合教育中的和谐思想探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谐学前教育论文和谐教育论文:学前融合教育中的和谐思想探微(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和谐学前教育论文和谐教育论文:学前融合教育中的和谐思想探微摘要:融合教育最早产生于欧美国家,其目的是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能在限制最少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融合教育中渗透着很多和谐的思想,包括有理念中的和谐、环境的和谐、教学方法的和谐以及人际关系的和谐。针对“和谐”进行剖析,以期对学前教育有所启示。关键词:融合教育;和谐;学前教育1融合教育的提出与发展“融合教育”最早产生于欧美国家。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的“回归主流”运动成为美国学前融合教育运动发展的先声。融合教育理念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20 世纪 70 年代,“回归主流”(mainstream-ing)运动主张将有特殊教育需要

2、的儿童“安置”在正常教育环境中,为其提供特殊教育服务,但当时没有意识到正常教育环境也应顺应特殊教育的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20 世纪 80 年代,“一体化”( integration)概念普及,虽然比“回归主流”概念有实质性的进步,但也只是让有特殊需要儿童部分时间和普通儿童在同一课堂环境中接受教育,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并不是普通班级的一分子。它关注更多的是形式上的融合,我们一般翻译为“统合” 。“回归主流”运动和一体化教育都突破了物理空间的局限,将有特殊需要幼儿统合进普通教育机构,具有历史进步性。但在实际操作上,并没有要求普通教育机构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以适应幼儿日益扩大 的差异。相反,一体化教育往往通

3、过“增补”的办法,把特殊教育机构中好的师资、装备、实践通盘移植到普通教育机构,试图通过这种“额外”的支持使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幼儿最终能适应普通教育机构和主流社会。它是以“正常的主流”去统合“特殊支流”,而支流必须适应主流, 这违背了其要追求的教育平等的目标。20 世纪 90 年代,“融合/全融合”( inclusion/full inclusion)(也有人翻译为“全纳”)更关注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在实质上的深层交汇,在强调有特殊需要儿童和普通儿童在同一课堂一起接受教育的同时,还强调为有特殊需要儿童提供个别化的适当教育服务。融合并不是状态的简单改变,而是一个永不结束的过程,它依赖于主流环境中教学和

4、组织结构的持续发展。2学前融合教育中的和谐思想学前融合教育致力于让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和普通幼儿协调、愉快地发展,其中的和谐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 3 个方面:2. 1环境的和谐学前融合教育式的环境创设充分考虑到了所有幼儿的个性和发展水平,能够提供多样的玩教具,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每个幼儿提供成功的机会。在这种环境中,所有幼儿特别是有特殊需要的幼儿能感觉到自己是这个环境中的一分子,自己是被接纳的,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学习和生活。物理环境的和谐。在学前融合教育的教室里,教师无论是在排列座位、选择桌椅还是在选择玩具时,都充分考虑到所有幼儿。不仅最 大限度地避免冲突,而且能够在全面了解不同类型的有特殊

5、需要幼儿对环境的不同需求的基础上,促进普通幼儿和有特殊需要幼儿的和谐发展。例如,有视力障碍的幼儿大多是通过自己的触摸和外界的声音来与环境交往的,当在教室增设新的器具时,教师会立即帮助有视力障碍的幼儿熟悉教室中的变化,使幼儿的焦虑和失去对环境的控制的不良感受降到最低。物品的标记用较厚的材料如毡子剪出轮廓,使幼儿能触摸到。另外,教室中的通行要道很清楚、固定不变,两边的东西比较牢靠。对于有听力障碍的幼儿,他们很难把语言从幼儿的吵闹声中区分开来,因此教室要尽可能地吸音,所以融合教室室内铺有地毯块。对于身体有残疾的幼儿,则为他们配备有可调节的桌椅。总之,学前融合教育的教室使所有幼儿都没有不愉快的感觉。心

6、理环境的和谐。由于有特殊需要的幼儿长期处于弱势地位,他们心中很容易产生自卑感,所以常常以防御并主动攻击别人作为保护自己的手段,内心一直处于不安全的心理状态。在学前融合教育班级中我看到,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在融合环境中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会逐渐减少主动攻击他人的行为,但是他们仍然急切渴求教师的关注和抚摸。另外,学前融合班级利用同伴间的互帮互助,创造一个友爱的团体,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有特殊需要幼儿的安全感和学习的积极性。2. 2教学方法的和谐学前融合教育一般采用多层次教学和角落教学,同时兼顾普通幼儿和有特殊需要幼儿的教学需求和情感需求。多层次教学提供每个幼儿不同的教学内容,是异质团体中常用的 技巧。它

7、透过老师的巧思,将每个学生能学的内容(有的内容较难,有的较简单)同时组合在一个活动中,呈现出不同的学习层次,并在同一时间空间中进行,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在角落教学时,教师针对幼儿的能力水平安放不同的材料、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位幼儿都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2. 3人际关系的和谐教师和有特殊需要幼儿间的和谐。老师和有特殊需要幼儿间的和谐是学前融合教育成败关键的重要因素,教师对有特殊需要幼儿的态度和行为也影响着普通幼儿对有特殊需要幼儿的态度和行为。关于对学前融合教育教师的态度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教师普遍愿意接纳有特殊需要的幼儿。研究结果还说明,随着教师教学年限的增长以及教师所获得的支持和服务的增

8、多,教师就越认同融合教育的实施是实现儿童基本权利的基本途径。融合教育教师关注了有特殊需要幼儿的学习需要后,会更加理解普通幼儿的个体差异和个别需要。普通幼儿和有特殊需要幼儿之间的和谐。比起在普通教育环境中的普通幼儿,融合教育环境中的普通幼儿更能接纳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更能接纳障碍和差异的概念。普通幼儿并不因为特殊幼儿的“特殊”而排斥这些特殊同伴,他们所不喜欢的儿童是那些攻击性强的儿童,而无论其是否有障碍(Kemp, 2003)。对普通幼儿之间、普通幼儿与有特殊需要幼儿之间的互动时间进行研究,可以从另一侧面说明普通幼儿是否接纳特殊幼儿。尽管研究者认为普通幼儿之间的交 往与普通幼儿与特殊幼儿之间的交往

9、,在形式和内容上有差异,但在交往的时间量上并无显著的差异(Har-per et a.l, 2003)。这一点多少可以说明普通幼儿愿意接纳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另外,在融合教育环境中的普通幼儿,能快速地解读有特殊需要儿童的需要信号并做出恰当的反应,其社会帮助技能水平远高于在传统普通教育环境中学习的儿童(Diamon et a.l, 2000, 1997)。家长和有特殊需要幼儿之间的和谐。有特殊需要幼儿的父母的配合是课堂教育的延伸,可以弥补幼儿园教育的不足。许多对残障儿童进行研究的学者都一致认为,是否能获得父母的配合至关重要。另外,普通幼儿的家长对有特殊需要幼儿的接纳也更能促进学前融合教育的开展。对于

10、普通幼儿的家长,研究结果表明他们对融合教育持积极态度,他们认为融合教育有助于他们的孩子接纳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仅存在于普通孩子与有特殊需要的孩子之间,而是人人都有差异。这样的理解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接纳自己。融合教育还有助于发展孩子的同情心。学前融合教育也为普通幼儿的家长与有特殊需要幼儿的家长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不仅能让有特殊需要幼儿的家长了解普通幼儿的发展情况,还能使普通幼儿的家长更深入地了解有特殊需要幼儿的家庭,从而影响和带动社会上更多的人来关注和帮助有特殊需要的幼儿。3学前融合教育中的和谐思想对学前教育的启示作为教育的基础和起点,学前教育理应尽可能地使所有学龄前儿 童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

11、展。学前融合教育为教育的公平与和谐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教育形式,并且对学前教育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但融合教育毕竟在我国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其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和谐因素,这些不和谐因素在学前教育方面也部分存在,对这些不和谐因素的改进也将更有利于学前教育的发展。首先,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资力度。我国一些地区的学前教育经费严重短缺,在教育经费预算中没有幼儿教育经费款项,更无法保障融合教育幼儿园的资金。但国外的研究显示,融合教育是省钱的。他们在美国 5 个州选择了相互匹配的融合教育幼儿园和学前隔离式幼教机构,对教师工资、儿童的学费、设备费用、教学材料费用、为儿童提供的交通费用、为教师提供的交通费用、

12、建筑费用、行政人员的经费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发现尽管不同的州为幼儿支付的经费有所不同,但是,有 4 个州的特殊幼儿,他们在学前融合教育机构中所消耗的经费比在隔离式教育机构中消耗的经费低。从长远的发展看,实施融合教育的花费仍然比实施隔离式特殊教育的花费要少。学前教育作为人生中的奠基阶段,其对人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我们不能用眼前的利益来衡量其长远价值。因此,如果政府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资力度,充分发挥政府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相信学前教育的发展会更加迅速。第二,鼓励社会多渠道开办托幼机构。在发展学前教育方面,政府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要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托幼机构不仅要有盈利性的,也要有非盈利

13、性的;有公办的,也要有民办的,形成 多渠道开办托幼机构的格局。另外,校外的学前教育机构也是对幼儿园教育的补充。无论是有特殊需要的幼儿还是普通幼儿,其在幼儿园无法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而在校外的某些学前教育机构中,由于幼儿人数较少,幼儿相对会得到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但是,这些教育服务机构要和幼儿所在的幼儿园取得联系,使双方都能及时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最好能共同制定教育计划,以便为幼儿提供最大的帮助。第三,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共育。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很重要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学校和家庭作为并肩工作的两个雕塑家,有着相同的理想和信念,并朝着一个方向行动。 ”事实上,幼儿是通过许多机构受

14、教育的,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电视等。我们必须把幼儿教育视为在许多情境和机构中都在进行的事情。第四,加强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融合教育的理念决定了学前融合教育机构中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普通教育学的学科知识,还要掌握一些基础的特殊教育知识,如有特殊需要儿童的分类、有特殊需要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与康复训练等。学前融合教育中包含有很多的和谐教育思想,但融合教育这种形式还没有为更多的人认识和接受。如果学前教育的工作者能够关注学前融合教育,吸取其中的和谐因素,消除其中的不和谐因素,相信我们的学前教育也会变得更加和谐!参考文献:1夏滢 .美国学前融合教育综述J. 幼儿教育: 教育科学版, 2006(12): 30-34.2叶小红,曹淑芹.德国不来梅州学前全纳教育的理念和实践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06(5): 29-32.3吴淑美.学前融合班教学手册M. 台北:心理出版社, 2006.4杨希洁.关于学前全纳教育有效性的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 2005(9): 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