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民族教育工作情况通报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28686327 上传时间:2018-01-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彦淖尔市民族教育工作情况通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巴彦淖尔市民族教育工作情况通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巴彦淖尔市民族教育工作情况通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巴彦淖尔市民族教育工作情况通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巴彦淖尔市民族教育工作情况通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巴彦淖尔市民族教育工作情况通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彦淖尔市民族教育工作情况通报(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巴彦淖尔市民族教育工作情况通报近年来,巴彦淖尔市民族教育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旗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取得了比较好的发展,在办学条件的改善、队伍建设、布局调整、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学质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目前,我市有蒙语授课中小学幼儿园 16所,其中完全中学 4 所,小学 6 所,幼儿园 5 所,九年一贯制回族学校 1 所。现有蒙授高中生 1335 人,分布到乌拉特前、中、后旗蒙中和市蒙中 4 所学校;蒙授初中生 895 人,蒙授小学生 1925人。幼儿园在园幼儿 1156 人,蒙授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 682人,其中高中专任

2、教师 140 人,初中专任教师 159 人,小学专任教师 272 人,幼儿园专任教师 111 人。其学历合格率分别为81.43%、99.37%、100%、100%。从学校结构和布局上看,乌拉特前旗完全中学 1 所,小学 2 所,幼儿园 1 所;乌拉特中旗和后旗完全中学、小学和幼儿园各 1 所;五原县有 1 所蒙古族小学,其授课语言为汉语授课加授蒙古语文;市直完全中学、小学和幼儿园各 1 所;临河区九年一贯制回族学校 1 所,学生有 1800 人,其中回族学生 150 人。磴口县有 1 所九年一贯制蒙授学校,2007 年秋季没有招生。21、采取的措施与取得的成绩1、近年来,我市进一步贯彻和落实“

3、优先重点” 发展民族教育的方针,在经费投入、人员编制、师资培训、校舍建设、项目安排等方面对民族学校做到了优先安排和重点考虑,促进了民族教育的健康发展。一是增加经费投入,改善了民族学校办学条件。“九五” 以来,在向上级争取基本建设资 金和项目资金、外商投资、地方匹配、学校自筹等形式共投资 5727 万元,建起民族学校教学楼、实验综合楼、宿舍楼、餐厅等 25 座楼房,总面积达到63637m,民族学校校舍楼房化迈出了新的一步。二是全市通过多种渠道争取专项资金和设备资金 208 万元,建起了 16 个计算机教室、语音室,对民族学校现代化教学设施进行改造和补充,对信息技术课的全面开设提供了有利的保证,同

4、时加强了现代远程教育,充实了多媒体教室,促进了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缩短了民族学校与其它学校的差距。三是编制部门严格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政策核定民族学校的人员编制,基本保证各学科教学的需要。四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民族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设立专项资金对民族学校的行政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进行单独的培训,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到 2007年,通过免费形式,已完成了民族学校校长、环节干部和骨干教师的全员培训任务。32、出台优惠政策,对民族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1999年盟行署根据全盟民族教育的实际,出台了巴彦淖尔盟民族教育改革发展的暂行规定(巴署发199955 号)对经费投入、布局结构

5、学制、教育教学改革、学生助学金、教科研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特别是民族学校学生助学金补助问题上从 2000 年起市财政和各旗县区做出了规划,分期兑现,到 2002 年时,全市民族学校助学金按照牧区小学,农区和城镇小学、初中和高中住校生每人每月分别 40 元、30 元、40 元、50 元全部得到落实,全市每年达到 185 万元,严格控制了民族学校学生因贫辍学。3、以“双语” 、“三语”数学改革为突破口,进行了教学领域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是从 1997 年开始按照全区的有关政策,蒙授小学的汉语文课开设年级下放到二年级开设,鼓励有条件的学校从一年级开设,并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从200

6、2 年开始蒙授小学从三年级开设英语课,统一使用“新标准英语” 教材。二是从 1997 年起蒙授初中和高中同 时开设英语课,实行“ 三 语” 并 举,从 2000 年开始以一定比例记入中考总分,目前按 100%计 入中考总分,三是加强了高中英语教学,有效地促进了与全区高考改革接轨工作。四是根据我市民族教育实际,借鉴发达盟市的经验,通过自治区教育厅批准于 2006 年开始创办了高中“ 三语 ”教改文科 实验班,填补了自治区西部地区此项改革的4空白。五是做好外语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1998 年和 2000 年在原内蒙古教育学院举办了两期外语教师第二学历脱产培训班,共培训 32 人,解决了外语师资短

7、缺问题。六是全市民族学校推进了学洋思经验,引进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等课堂教学改革和新一轮课程改革效果显著。七是加强了教科研工作,中学主要以市蒙中为中心,小学以市蒙小和中旗蒙小为中心,开展了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的推进和小学初中的蒙古语文汉语文英语的教学研究。市蒙中和蒙小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前后承办了全区“三 语 ”教学改革研究会议、全国八省区高考研 讨会,全区推进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阶段总结会等大型的全区性会议,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市蒙中于 2006 年完成了自治区“十五” 规划研究课题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实验研究和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蒙古族中学学生管理研究两项课题,并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教科研示范校荣誉,并向

8、国家教育发展中心申报有效课堂教学研究课题,已得到审批。通过以上教学改革,我市民族教育质量得到稳步提高。一是市蒙中于 2005 年被自治区评为自治区级示范性高级中学,进入先进行列;二是蒙授高考取了较好的成绩,本科上线率逐年提高,2005、2006、2007 年本科上线率分别达到 16.8%、28.1%、47.2%。三是在 2006 年全区蒙授高中生尹湛纳希杯文科竞赛中,市蒙中5的学生获得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一名的好成绩,创我市民族教育的历史记录。四是民族小学初中学生合格率达到 100%,高中会考合格率达到 90%以上,初中升高中比例近几年均达到 85%以上,民族高中基本普及。4、科学的规划民族学校

9、布局结构,使其合理化。各旗县区根据实际以集中办学、规模办学为目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以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为基础,为使牧民子女接收优质教育,对民族学校的布局进行了调整,目前全市蒙授小学和初中基本集中到旗县所在地,实行寄宿制,落实“两免一补” 政策,增加住校生生活补助和助学金。同时对全市民族教育行政管理机构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从 1999 年起在各旗县区教育局都设立了民族教育股,改变以旗县区教育局民族教育工作归口管理不明确的局面。5、积极探索授课用语的多元化,恢复民族学校汉语授课班。一是根据少数民族居住分散,农区和城镇蒙古族儿童失去母语的实际,在五原县蒙校举办了汉语授课加授蒙语文试点班,通过六年

10、的实验,2007 年该校六年级毕业生在全县小学毕业生部门科目质量检测中名列前茅。同时按照自治区的有关规定加授蒙古语文课,语言和文字学习达到一定的水平。二是从 2003 年起在市蒙中招收了汉语授课高中班,学生都是被其他重点高中落选的成绩较差的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2006 年和 2007 年毕业6生 10%以上上本科线。6、发展民族职业技术教育,填补了此项工作的空白。一是市教育局打破部门界限,打破行业界限,采取实行联合办学的措施,在原盟农牧学校举办了两期民族职业高中班。二是自 2005 年起与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在市蒙中举办了汉语授课的民族职业中专班,学制为 3 年,设立了乳品工艺专业,第

11、一届学生已在区内外各乳品大企业实习,学生的反映良好。三是根据蒙古族学生特点,在普通中学开设了马头琴制作及演奏、民族传统文化及工艺、音体美特长班等职业课。7、把义务教育阶段民族学校全部纳入经费保障机制,实行“两免一补 ”政策。今年秋季开始保证公用经费的基础上,实行“三免一补 ”,为免费 教育的实行打下良好的基础。民族高中的“两免一补 ”政策随着全市新牧区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于 2008年开始逐步实现。、 存在的问题1、经费投入问题。各级政府虽然在公用经费投入上对民族教育给予重点考虑和优先安排,但民族教育经费仍显不足。特别是民族学校住校生多,增加了学校的管理难度和实际成本,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和正常

12、运转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民族学校学生少,自我发展的能力弱,造血功能差。72、民族学校办学条件与同类汉校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一是基础实验室条件和常规教学仪器设备及音体美器材落后于其他学校。二是近几年现代化教学仪器设施虽然得到一定的改善和充实,但是民族学校无法跟随更新换代的步伐,信息技术课的开设和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受到严重的影响。3、民族学校历史欠债多,影响其持续发展。全市民族学校幼儿园欠工程款及维修款总计 981 万元,其中比较严重的有市蒙中欠 586 万元,市蒙小 98 万元,前旗蒙中 70 万元,中旗蒙中 50万元,中旗蒙小 48 万元,前旗蒙小 45 万元,市蒙幼 40 万元。4、教师编

13、制问题。一是学校缺编,教师补充不上来,学校临时聘用教师,增加学校的经济负担。二是民族学校缺乏部分学科教师,如全市英语、汉语文、音、体、美等学科教师缺 45 人,影响了正常教学。5、牧区连年受灾,牧民生活极度困难,交不起费用学生逐年增多,据统计,2007 年有三分之一的高中生交不起学费、书费和伙食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学校采取了捐资助学、减免费用等措施,但仍然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6、教师的培训经费短缺,影响新课程改革培训和知识更新培训和外出考察学习。7、民族学校生源萎缩,办学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办学,影8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今后发展的意见1、继续坚持民族教育“ 优先重点”发展的方针,增

14、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按照市委、政府的指示精神,要把民族学校办成本地教育的亮点。市和各旗县区要按照巴彦淖尔市民族教育专项基金管理办法的精神,分别设立民族教育补助专款,重点解决民族学校办学条件差的问题,落实蒙授高中生“两免一补” 政策,促进高中的发展,为高质量的高中普及打下坚实的基础,落实教师培训经费,科学的规划民族学校教师培训,有计划、有步骤、针对性的安排培训内容、形式,落实蒙语授课家庭贫困大学生的学费补助,使其顺利完成学业,落实民族学校学生助学金,进一步体现“两主一公 ”办 学形式。2、坚持稳定现有布局,适当进行布局调整,提高办学效益。从 2008 年起始年级开始,蒙授普通高中集中到市蒙中办

15、学,使牧民子女接受相对优质的高中教育,并逐步将市蒙中办成自治区一流的以高中为主的民族完全中学。乌拉特前、中、后旗集中力量办好初中和小学,并把它办成当地教育的亮点。五原县蒙校办成汉语授课加授蒙语文的学校。3、大力发展民族职业技术教育和特长学生教育,努力改变民族中等教育结构单一的局面。一是继续与高等职业学院合作9办好普通高中的职业高中班,科学设置专业,做到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共同发展。二是开设职业课,开办音体美特长学生班,使学生学到一技之长,得到全面发展。4、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继续总结“双语”和“ 三语”教学改革经验,加强“ 三语” 教改文科实验 班的教学,力争 3 年内取得阶段性成果。5

16、、充分发挥自治区示范性高级中学- 巴彦淖尔市蒙中的示范作用,带动各旗县蒙古族中学的教育教学改革。采取资源共享的措施,市蒙古族中学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定期深入各旗县蒙中作示范课,指导教学和教科研工作,做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同时,积极促进蒙汉同一阶段学校的教育教学交流,通过互相听课、讲课、评课等形式,实现共同发展与提高。6、搞好师资培训,加强队伍建设。一是通过自治区教师专项培训经费,对民族学校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培训,改变单一的专家讲授、学员听讲的传统作法,专家讲授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讲课与评课结合起来,新课程改革与常规教学结合起来,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二是深化民族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民族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三是提高民族中小学教职工经济待遇,稳定教师队伍,按照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第三章第十七条的要求,应设立民族学校蒙古语言10文字津贴,鼓励教师从事蒙语授课教学工作。7、加强民族学前教育,使民族幼儿教育得到健康发展。一是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