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做好保健少疾患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8682362 上传时间:2018-01-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入秋后做好保健少疾患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入秋后做好保健少疾患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入秋后做好保健少疾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入秋后做好保健少疾患(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入秋后做好保健少疾患 秋天,尽管昼夜温差开始变大,但是白天有时仍然很热,特别是秋后久晴无雨时,暑气更加逼人,民间素有“秋老虎”之说,高温闷热的天气,最易诱发热伤风和心脑血管疾病。 热伤风:天热出汗消耗了大量能量,如果这时贪图一时凉快,满头大汗再来个凉水澡,热伤风便会“不请自到” 。天热抵抗力下降,加上温差较大的环境,十分容易令人群患感冒。切忌受热后“快速冷却”,大汗淋漓归来后,最好先以风扇降温,待体温下降后再开空调。此外,平日多饮水也可适当预防热伤风。 心脑血管意外:有研究表明,老年人体内的水分本来就比年轻人要少,天热就更容易身体脱水。脱水会令血液黏稠,对于老年人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发生心

2、脑血管意外的概率自然要增高。因此,有心脑血管疾病史的亲属,要时常留意老年人的状况,一般来说头昏头痛、半身麻木酸软、频频打哈欠等现象都是中风的前兆;胸闷、气急、心前区疼痛是心梗的前兆,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秋后防暑,饮食很重要 立秋之后“秋老虎”盘踞,为防暑降温,适当调整饮食必不可少。 1、多食清热解暑类食品。此类饮食既能消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因此喝些绿豆汤,或者吃些莲子粥、百合粥和薄荷粥很有益处;此外,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既可满足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又可补充经排汗而丢失的钾。 2、减少寒凉饮食。西瓜、黄瓜要少吃。经过一个夏天后,人体消耗很大,特别是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寒。因此在选择食物时,

3、不宜过于寒凉,如西瓜、梨、黄瓜等,其性味寒凉,多吃可能伤及脾胃。 3、加强饮食营养。可适当吃肉食。为了追求清热解暑而使饮食过于清淡,这种做法并不可取。事实上,立秋之后可以适当吃一些肉食,有许多食品如鸭肉、泥鳅、鱼、瘦猪肉、海产品等,既有清暑热又有补益的作用。 4、啤酒饮用莫过量。大汗淋漓时用喝啤酒解暑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天热气温高,人体出汗较多,消耗也大,易疲乏。如再不断喝啤酒,由酒精造成的“热乎乎”的感觉会持续,口渴出汗现象将更加厉害。这不仅达不到解暑的目的,反而会降低人的思维能力和工作效率。 “秋老虎”天气易发传染病 有时大伏天不太热,立秋后气温却升高。 “怪夏”容易诱发多种传染病: 感染性

4、腹泻:发病开始主要是腹泻,常伴有痉挛性疼痛。不久将会转化成水样便或黄色稀便,慢慢发展为便血和肠出血,最后可能会转成尿毒症等,救治困难。进口肉类食品、冷冻食品和海产食品保存不当,都可能会被大肠菌感染。这种病菌在低温下繁殖,故冰箱里久置的肉类食品最好不要食用。 急性细菌性痢疾(菌痢): 菌痢的潜伏期多数为一至两天 ,表现为急性发热,有阵发性腹痛,腹泻时有黏液或脓血便,左下腹压痛。轻症者应口服补液,脱水者应静脉补液。中毒性菌痢则需及时送医院抢救、治疗。 沙门氏胃肠炎:沙门氏胃肠炎常伴有发热、呕吐、稀水样便,少数有黏液脓血便;伤寒型肠炎症状类似伤寒,患者会持续发热,可能伴有肝脾肿大;败血症型肠炎还可能有局部感染。防治沙门氏胃肠炎,应以及时补液及对症处理为主,婴幼儿及年老体弱者应用抗生素治疗。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该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以及颈项强直(脖子硬)等。病程第三天会出现惊厥或昏迷,重者出现呼吸衰竭。预防措施:注意清洁、通风,室温控制在 26左右。昏迷者要经常翻身拍背,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褥疮。预防关键是灭蚊防蚊、乙脑灭活疫苗接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