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素材彰显魅力收放自如激活思维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28682255 上传时间:2018-01-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素材彰显魅力收放自如激活思维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选素材彰显魅力收放自如激活思维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选素材彰显魅力收放自如激活思维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选素材彰显魅力收放自如激活思维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选素材彰显魅力收放自如激活思维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素材彰显魅力收放自如激活思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素材彰显魅力收放自如激活思维(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精选素材彰显“魅力” “收放”自如激活思维 丁杭缨老师“ 三角形三边关系” 教学片段赏析江山市城南小学 戴小娟 2012 年 2 月 28 日,我有幸参加了在龙游举行的“北师大教材十年回顾与展望”教学观摩活动,聆听到省特级教师丁杭缨执教的三角形三边关系这节课,她的课,使我产生了一种心灵的震撼,震撼于丁老师对于素材的选择以及对素材出神入化的利用;震撼于这些精心准备的素材把学生的空间思维力激发到了极致,现摘录部分精彩片段与大家共享。一、巧用吸管操作导入 激趣设疑【精彩片段一】上课开始。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三角形。现在我有一根吸管,将它任意剪成三段,用电线把它们

2、穿起来,头尾相联,猜一猜,能围成什么样的图形? 生:三角形。师:能不能围成三角形,要动手围了才能知道。来,大家动手围一下。 (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性很高,剪出来的三条边各不相同) 生 1 :我剪的能围成三角形。 生 2 :我剪的不能围成三角形。 师(选取作品展示在黑板上):为什么有的能围成有的不能围成呢?它和什么有关系? 生:和剪下的三根吸管的长度有关系。 师:要怎么样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 (通过交流讨论,初步得出结论“三角形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 边”。 )【教学赏析】 数学是一门抽象、概括的学科。许多概念和特征学生会感觉难以理解。如何把这些变成小学生看得见,摸的着,能理解的数学事 实呢?这就必

3、须借助教学材料,通过 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自主探究从而得到一些规律。本节课开始,为了让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知识的初次建构比较顺利,丁老师就从学生最常见2的吸管剪一剪入手,设计了“猜一猜”、“围一围”、“想一想” 三个由浅入深的环节,“猜”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 趣, “围” 引发学生对操作结果的思考,“想” 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最终顺理成章地用“三角形两边的和与第三 边比较”的方法解释了围成三角形的一个必要条件。二、质疑规律引发冲突 调整修复 【精彩片段二】1师:4 厘米、10 厘米、5 厘米符合两边和大于第三边,4+105,5 +104,能围成三角形吗?生 1:能围成,因为它符合刚才发

4、现的特征。生 2:不能围成,因为最短的两条边 4 厘米和 5 厘米加起来还不到 10 厘米,连接不起来。师:就像黑板上的哪一种情况?生:第二种。师:怎么样的三条边才能围成三角形呢?(进一步得出结论:较短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自学书上。师:书上的结论是“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行吗?(同时将“任意”两字板书 在黑板上。 )3讨论、交流,第三次小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学赏析】 当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现“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这一不完全规律时,丁老师并没有急于纠正,而是非常认真地板书学生的发现,而后又给了学生逆向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4cm、 10cm、5cm 能否围

5、成三角形?只要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就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吗?这时学生已有的发现与实际情况发生冲突,在碰撞交流中达到知识的自我调整、自我修复,课本上的“任意” 两字大多数学生理解抽象,丁老师没有简单的一笔带过,再次引 发学生思考“这样 行吗?”,在观察、比较中,逐渐形成了正确的数学知识,完成了第一次知 识建构的过程。质疑规律,引发冲突,一波三折,自我修复,细致入微,精彩之极!三、简单素材深度开发 激活思维3【精彩片段三】1下列每组中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吗?(1)_3cm (2)_ 3cm_4cm _ 3cm_5cm _ 3cm(3)_2cm (4)_3cm_2cm _3cm_ 6cm _5cm学生独

6、立思考,各题重点反馈。第(1)题:师:刚才我们已经判断了,长为 3、4、5 个单位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现在我们再来看这道题: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 3、4、5,你有什么发现?生:三条边长度相差不多。师:经验告诉我们,相差 1cm,也就是三条线段是三个相邻的自然数,肯定能够围成三角形。能否得出结论:凡是三条线段的长度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那么它们就一定能够围成一个三角形?生:应该是的。生:我不同意,因为 1、2、3 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1+2=3。师:那么把 1、2、3 去掉,用其他连续的三个自然数,它们就一定能够围成一个三角形。生:0、1、2 也不行。师:还有什么想说的?生:0 表示没有

7、。师:“没有”表示什么意思?生:“没有”表示只有两条边。师:只有两条线段当然不能围成三角形,从自然数角度来说,的确0、1、24也不行。反思刚才的两种情况,我把 0、1、2 和 1、2、3 都去掉,三条线段的长度是其他三个连续的自然数,就能够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观点同意吗?生:同意。师:我也同意。举个例子生:4、5、6。师:4、5、6 可以吗?告诉我,4、5、6 为什么可以,说一个算式。生:4+56。师:很好,还有吗?再来举一个。生:2、3、4。师:谁能来说个大一点的?生:1000、1001、1002。师:同意吗?说说为什么能?算式是什么?生:1000+10011002。师:只不过用 1000、

8、1001、1002 三条线段围成的这个三角形,如果它的单位名称是厘米的话,它的面积要比我大屏幕上 3、4、5 这三条边围起的三角形的面积要大得多。师:这道题目挺有意思的。看着这道题目我想再请大家想一想:3、4、5三条线段围成的三角形会是什么样子的呢?用你的直觉围一围。生:我知道了,用 3、4、5 三条线段围成的三角形肯定不是那种特别正规的三角形。如果是 3、3、3,应该是个正规的三角形。师:他脑海里的“正规”我已经明白了,就是非常方方正正的那种三角形。用 3、4、5 三条线段围成的三角形肯定不是最正规的,你们知道这个三角形会是怎么样的?(几个学生逐一发表自己的意见)师:想不想知道 3、4、5

9、这三条线段围成的三角形是什么样子?(大屏幕出示该三角形)师:老师告诉你们,这就是 3、4、5 三条线段围成的三角形。知道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吗?生:可能是直角三角形。师:不是可能,是一定,有没有看到一个直角?这个三角形非常重要,因为到初中的时候我们还要学到这个三角形中的一个定理,叫勾股定理,三条边5分别叫做“勾三股四弦五”。第(2)、(3)、(4)题研究过程略。【教学赏析】周玉仁教授曾说过:“ 要为 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 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 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愉快。 ”这些“多一点”告诫教师 一定要为学生留足 时间、空间,磨 练学生的思维,磨练学生的意

10、志,享受了成功的喜悦,体现课 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上述这个小小的片段中,丁老师对“长为 3、4、5 个单位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 这个简单 的素材,做了丰富而又深刻的 诠释。学生的思维在素材的一次次利用中打开,一次次得到提升激活。学生不再只是知道两边和与第三边关系,而感觉与体验到了空间图形渐变的过程。关注孩子思维的发展,关注孩子空间观念的形成,关注教学素材的最大效益化在这里得到了尽情的体现。四、上学路线还原生活 解释应用 【精彩片段四】师: 小明从家到学校有三条路,那条路最近?说说你的想法。B小明家 A 学校CD生 1:中间一条路线最近,因为它是笔直笔直的。生 2:我也觉得中间一条路

11、线最近,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师:你能用今天所学的内容进行解释吗?生:我知道了,这里有两个三角形,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是大于第三边的,所以应该是中间这条路线最近。师:多了不起的孩子,反过来,用这个路线图也能解释清楚“为什么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肯定大于第三边”的原因。师:用算式怎么表示三边的关系?6生 1:AB+BCAC AD+DC AC【教学赏析】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出:“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 证明。 ”“上学路线图 ” 巧妙地将今天这节课的内容与生活紧密衔接起来,面对实际问题时,鼓励学生能主动尝试 着从数学

12、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寻求生活中真实的背景。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数学与生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五、首尾呼应 画龙点睛 拓展提升【精彩片段五】1第一次操作的提升与反思。师:如果现在再给你一根吸管,剪成三段围成三角形。第一刀不能剪在哪里?生:不能剪在中间。师:如果剪在中间,会出现什么情况?生:如果第一刀剪中间,第二刀无论怎么剪,都会产生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情况,就围不成三角形了。师:知道两边之和要大于第三边,那么第二刀该怎么剪?生:必须将长的那段,再次剪成两段。师:试一试,你现在剪成的拼成以后又会是 1-5 号图形中的哪一个图形呢?学

13、生再次操作剪一剪、围一围。2.思考:三角形两边的差和第三边的关系?(略)【教学赏析】在课的结束阶段,丁老师对教学重难点的准确把握,对教学素材的精挑细选,再次 让我为之折服。“第一刀不能剪在哪里? ”、“第二刀该怎么剪?” 、看似轻描淡写的问题,却给学生营造了较大的思维空间,它与第一次任意的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剪的过程中的思维提升,重构了三角形三边关系与实际运用之间本质的联系,对三7角形三边关系的内在联系达到了较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思考“三角形两 边的差和第三 边的关系?” ,则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鼓励学生在不断的挑 战中战胜自我,努力前行。回首整节课,很难想象贯穿始终的只有五道题。丁老师对这简单的五道题目进行了深度的开发,将三角形三边关系、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勾股定理、图形与代数、区间、角的大小变化等一系列代数与几何的数学知识串在一起,使之闪闪发亮、熠熠生辉!精选素材彰显“魅力”,“收放”自如激活思维!只要我们脱下数学素材华丽的外表,深入挖掘素材的本质,对素材进行有机的延伸和拓展,让素材为我所用,那么我们的数学课堂定能魅力无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