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内资企业生存时间分析报告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8680671 上传时间:2018-01-1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内资企业生存时间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全国内资企业生存时间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全国内资企业生存时间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全国内资企业生存时间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全国内资企业生存时间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内资企业生存时间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内资企业生存时间分析报告(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全国内资企业生存时间分析报告2013-07-30 国家工商总局企业注册局、信息中心一、全国企业生存时间基本情况 .2(一)近五成企业年龄在五年以下。 .2(二)退出市场企业总量逐年减少。 .2二、全国企业生存时间特点 .2(一)企业五年累计消亡 3 成以上,半数能存活 8 年以上。 .2(二)企业成立后 3-7 年为退出市场高发期,即企业生存时间的“瓶颈期”。 .3(三)近五年退出市场的企业平均寿命为 6.09 年,寿命在 5 年以内的接近 6 成。 .3三、不同行业企业生存时间特点 .4(一)退出市场的企业行业分布相对集中。 .4(二)服务业企业平均寿命呈现分化。 .4(三)多数行业生存危

2、险期为第 3 年。 .5(四)不同行业呈现类型化特征。 .51.平稳型行业。 .62.高竞争行业。 .63.高流动行业。 .64.增长型行业。 .7四、不同地区企业生存时间特点 .7(一)多数地区生存危险期为第 3 年。 .7(二)经济发达区域生存危险期相对集中。 .7五、不同规模企业生存特点 .8(一)企业规模越大,存活率越高。 .82(二)企业规模越大,当期死亡率越低、趋势越平稳。 .8(三)小规模和大规模企业生存危险期均为第 3 年。 .8六、企业生存时间的国际比较 .9七、有关建议 .10(一)加强政策服务,扶持企业健康成长。 .10(二)强化注销责任,维护良好市场环境。 .11(三)

3、加强分类指导,增强措施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2工商部门在履行企业登记管理职责过程中,管理着企业设立登记、注吊销等企业生存时间基础数据。本文通过对 2000 年以来全国新设企业、注吊销企业生存时间等数据进行分析,对企业生存“瓶颈期”、 “危险期”等规律性特点进行了分析,为促进市场主体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一、全国企业生存时间基本情况(一)近五成企业年龄在五年以下。截至 2012 年底,我国实有企业 1322.54 万户。其中,生存时间 5 年以下的企业 652.77 万户,占企业总量的49.4%;5-10 年的 435.24 万户,占企业总量的 32.9%;10年以上的 234.52 万户

4、, 占企业总量的 17.7%。3(二)退出市场企业总量逐年减少。2012 年共注吊销企业 73.50 万户,比 2008 年下降14.1%。企业死亡率逐年下降,从 2008 年的 9.3%降到2012 年的 6.1%。二、全国企业生存时间特点(一)企业五年累计消亡 3 成以上,半数能存活 8 年以上。以 2000 年以来新设立的企业为研究对象,企业累计存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见企业存活率曲线) 。企业成立后的第 5 年累计存活率为 68.9%,已经退出市场的企业达到31.1%;第 9 年企业的累计存活率为 49.6%,即仅有约半数的企业能存活 8 年以上。随着企业成立时间延长,企业累计存活率进一

5、步降低,到第 13 年为 38.8%。(二)企业成立后 3-7 年为退出市场高发期,即企业生存时间的“ 瓶颈期” 。根据 2000 年以来新设立企业退出市场情况来看,企业当期平均死亡率呈倒“”型分布,即前高后低、前快后慢态势(见企业当期平均死亡率曲线) 。企业成立当年的平均死亡率为 1.6%,第 2 年为 6.3%,第 3 年最高,为 9.5%。4总体来看,企业成立后的 3-7 年当期平均死亡率较高,随后渐趋平缓。以上情况说明,企业在其成立后的第 3 年开始进入死亡高发期,一旦度过了“七年之痒”,死亡率开始有所下降。因此,3-7 年为企业生存的“瓶颈期”,也是企业能否进一步成长、发展的关键期。

6、(三)近五年退出市场的企业平均寿命为 6.09 年,寿命在 5 年以内的接近 6 成。从 2008 年初至 2012 年底,五年内全国累计退出市场的企业共 394.22 万户,平均寿命为 6.09 年。从退出企业寿命分布来看,寿命为 1 年以内(即注册后当年退出市场)的企业最多,共 53.96 万户,占退出企业总量的 13.7%;其次是寿命为 2 年的企业,共 53.18 万户,占退出企业总量 13.5%;寿命在 5 年以内的企业合计 233.12 万户,占退出企业总量的 59.1%。三、不同行业企业生存时间特点(一)退出市场的企业行业分布相对集中。从 2008 年初至 2012 年底,全国累

7、计退出的企业中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数量最多,达到了 142.84 万户,占退出市场企业总量的 36.2%;其次是制造业 67.43 万户,占退出5企业总量的 17.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第三位,占退出企业总量的 9.7%。以上 3 行业合计 248.54 万户,占退出企业总量的 63.0%,构成企业退出市场的主体。(二)服务业企业平均寿命呈现分化。从 2008 年初至 2012 年底,第一产业退出市场企业平均寿命为 5.19 年,低于总体水平( 6.09 年)0.90 年;第二产业退出市场企业平均寿命为 6.70 年,高于总体水平 0.61年,除建筑业外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等行业均高于总体水

8、平;第三产业退出市场企业平均寿命为 5.93 年,低于总体水平 0.16 年。其中,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平均寿命呈现分化。传统服务业平均寿命为 6.32 年。现代服务业由于行业特点不同,内部各行业平均寿命差异较大。如金融业,由于准入门槛高、企业实力强,平均寿命基本保持在 8 年以上。相比金融业,房地产中介服务业在房地产行业中数量比重大、准入门槛低,对经济环境和国家房地产宏观政策调整比较敏感,企业进入退出比较频繁,致使房地产行业平均寿命较低,为 4.49 年。(三)多数行业生存危险期为第 3 年。从不同行业寿命众数来看,大部分行业企业的寿命众数为 3 年。即,企业成立后的第 3 年为企业生存的

9、危险6期。其中,农林牧渔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生存危险期均在 1 年以内,即成立当年死亡数量最多;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业生存危险期为企业成立后的第 5 年,即企业成立后的第 5 年退出市场量最多。(四)不同行业呈现类型化特征。不同行业企业由于行业特点不同,存在出生率、死亡率均较高或出生率、死亡率均较低等情况。综合分析2012 年企业出生率、死亡率(见 2012 年不同行业企业出生率和死亡率矩阵图)在矩阵中的分布,其分散、聚合状况反映出不同行业成长呈现一定类型化特征。主要是:1.平稳型行业。出生率和死亡率均比较低。这些行业存在一定的进入壁垒,如资金、技术和政策限制等,新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