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圣馨苑住宅小区可视对讲系统设计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8680603 上传时间:2018-01-19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3.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圣馨苑住宅小区可视对讲系统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北京圣馨苑住宅小区可视对讲系统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北京圣馨苑住宅小区可视对讲系统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北京圣馨苑住宅小区可视对讲系统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北京圣馨苑住宅小区可视对讲系统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圣馨苑住宅小区可视对讲系统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圣馨苑住宅小区可视对讲系统设计(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工程设计方案北京圣馨苑住宅小区可视对讲系统设计方案北京欧斯达欣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第 2 页共 32 页目 录第一章 概述 .3第一节 系统功能要求 .3第二节 设计依据及标准 .4第三节 设计原则 .41、独立与统一结合性原则 .42、安全、可靠性原则 .43、技术先进性原则 .44、经济性原则 .55、操作、维护简单性原则 .56、扩展性原则 .57、安全性和保密性相结合 .58、规范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5第四节 设计目标 .6第二章 系统设计方案 .6第一节 系统概述 .6第二节 系统简介 .6第三节 系统指标 .8第四节 系统构成 .91、技术选型 .92、实现原理 .

2、103、系统构成示意图 .104、设备选型原则 .11第五节 系统布防设计 .111、布防原则 .112、摄像机点位布防表 .12第六节 系统设备选型 .121、系统前端设备 .132、系统主控、显示、 录像设备 .15第七节、传输系统设计 .23第八节、控制中心机房设计 .24第九节、供电系统设计 .26第十节、系统防雷设计 .27第三章 系统 设备配置清单 .29北京圣馨苑住宅小区可视对讲系统设计方案北京欧斯达欣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第 3 页共 32 页第一章 概述视频监控系统属于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之一。对于建筑而言,视频监控系统犹如安全管理的眼睛,它无时无刻不在 监视着建筑及周边安防动态情

3、况,我们在建筑内重要出入口及通道、电 梯轿厢等公共区域和建筑的周边区域, 设置高清晰度的彩色或黑白摄像机;在地下室主要出入口及重要通道、车辆通道等处设置彩色或黑白固定摄像机。该系统可以起到监视防区内的实时状态,预 防及遏制事故的发生,配合保安人员的管理,另外我 们在设计中要考虑到监视场所的自然条件如:现场照明亮度、监视目标为固定场所还是大范围活动场所,监视 目标的视角、距离等情况。在控制、图像存储设备中要考虑图像存储时间、控制方式及功能,还要兼顾将来 设备的扩容及冗量的问题,在系统的主机配置上留有裕量。为随时掌握建筑内部及周边的安全动态,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记录全部实时情况的视频影像,以便立即防

4、范或作 为事后分析处理的客观依据,从而充分发挥现代安防技术,保证建筑内人员、财产、财物的安全,减少安全 隐患,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这既是客户的需求,也是我们从事公共安全防范系统工程商所必须着力配合、责无旁贷的责任和工作。第一节 系统功能要求根据安防系统设计任务要求及图纸,保安视频监控系统工程的总体要求如下:1、监控区域及布防范围:在建筑内主要出入口、首层大厅处、地下 车库及电梯厅、 电梯轿箱等重点防范部位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用以提供全天 24 小时不间断动态实时图像的安全监视。其全部视频输入信号可进行全功能自动切换、单场景显示和报警录像。并可遥控摄像头(活动摄像机)工作参数(包括云台角度

5、、变焦、 调光圈等)的功能,切换方式可以编程自动调节,具备移动监测、 报警功能。2、录像及其实现模式: 对视频监视防护区域进行全程 24 小时视频动态录像,保证图像保存的周期性(15 天),以备对突发事件进行复核与取证。北京圣馨苑住宅小区可视对讲系统设计方案北京欧斯达欣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第 4 页共 32 页3、视频防破坏功能:所有摄像设备具有视频防破坏功能,当有人试图破坏摄像设备时,应可以在主控制显示屏上立即出现报警信号,并可进行录像。第二节 设计依据及标准对于视频监控系统工程的设计实施,我公司将执行以下国家标准及有关规范:第三节 设计原则根据该项目具体特点及建设需求安防系统工程、建设目标、工程性质,我 们首先确定按照以下原则进行设计:1、独立与统一结合性原则保安视频监控系统工程首先是一个独立运行的系统,通过采用目前先进的视频监控技术,达到安全防范的目的;又要考虑到满足系统今后的扩展、升级需求及与其他系统(如防盗报警等系统)联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需求。2、安全、可靠性原则本系统设计实施中的安全、可靠性原则通过以下手段实现:(1)主要设备选 型采用高性能、高可靠性、成熟的产品;(2)系统供电采用集中与分散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