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语文临考答题方略与技巧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8680290 上传时间:2018-01-1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高考语文临考答题方略与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0年高考语文临考答题方略与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0年高考语文临考答题方略与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0年高考语文临考答题方略与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0年高考语文临考答题方略与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高考语文临考答题方略与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高考语文临考答题方略与技巧(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高考语文临考答题方略与技巧(新课改卷)一、现代文阅读(社科文阅读)边阅读边勾画。注意副词、代词与关联词。比如“可能”、“基本”、“主要”等词语。边阅读边归纳。每读完一段,边归纳出段意。文章读完,文章的基本结构便总结出来。标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阅读题目,找出选择肢相对应的区域。划出选项对应的区域,标出 1A1B等字样,比对原文与选项的内容。比对过程中,将题干中否定陈述转换为肯定陈述。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的题干,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将称代内容替代称代词,使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保持一致。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推导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

2、因后果。注意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可能出现无中生有;偷换概念;以偏概全;答非所问;因果倒置;强加因果;夸大其辞;随意逆推;篡改文义等错误。1、词语理解题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2、句子理解题 理清复杂句子的结构关系,适当作些句子成分的分析。其次要对修饰成分认真思考,这是选项比较的重点。找出文中相对应的阐释,与选项逐字逐句对照、比较。分析原因和结

3、果的关系。分辨先后顺序。检查该选项的解释与全文或全段的倾向性是否一致。3、信息筛选题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依次筛选。原文内容与选项保持一致,选项与题干要能构成因果关系。略过无关紧要的信息,如举例、描写等,抓住本质特征。4、要点归纳题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抓住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转述内容要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5、推断想象题找出推断的根据。选项的内容可能是原文中没有的,是根据原文的句子或段落推断出来的,所以要特别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

4、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6、注意选项中的内容信息原文中可能根本就没有。所以要仔细判断。* 关键提示:选项和原文的严格对应关系,选项与题干的关系,(选项不在题干范围之内)选项的内容是原文中没有的,此三者是你选择正确答案的保证。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 选文多数是人物传记,所以在阅读的时候注意总结文章涉及到几个人,他们之间什么关系,每个人都做了什么事。如果人物多且关系复杂时,可以单列一个人物关系表。叙事性的文章要顺着原文事件的发展脉络理解。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不受其干扰。参看最后一个文言选择题,对文章进行

5、翻译。有的时候可以跳出文章,按常理推断文章的发展或所讲的道理。 人物传记的结构特点:(1)介绍人物身世,概述人物性格;(2)讲述具体事例,图解性格特点;(3)直接间接评论,表明作者观点。1、文言实词题分析字形,辨明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诗词的解释带入到原句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2、文言虚词题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

6、的成分是否相同。3、信息筛选题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要注意从离中心最远的开始排除。必须注意每一个句子和题干规定的中心要形成因果或解证关系。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4、内容归纳题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此类题设错误项时,有一个典型的做法,就是把两件事混在一起,或把属两件事的内容说成是另一件事的内容。*温情提示: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有个别选项是对

7、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个词翻译得不对。注意细节(时间、地点、事件、官职、迁调、人物等)。5、文句翻译题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关键提示:(1)严格执行直译的原则。(2)找准得分点:重点实词、活用词、句式特点、重要虚词、通假、偏义复词。(3)保持译句流畅通顺。(4)译句和原文语

8、境吻合。(5)不随意改变顺序。(6)翻译完要读一遍,看看是不是通顺。(二)古代诗歌阅读 读懂诗的方法“八看”:看诗题,看作者,看注释,看词语,看句意,看典故,看风格流派 ,看试题。回答问题,首先要进行文字的理解,内容的梳理;其次,要知晓一些常见的典故和常用的表达技法;最后,还要咀嚼文中重要的字词,揣摩作者的炼字炼词。常考诗歌内容有: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情思诗、友谊诗、讽喻诗、风物诗、闲适诗等。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等。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语言特点有:含蓄、幽

9、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意象有: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敬请注意:要特别注意景和情的关系,动和静的关系,实和虚的关系。答题模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作用有: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形象:(1)诗中塑造了一个(特征、性格、意愿、意志)的形象(2)诗中描写了(景物特征、季节特征、坏境特征可译诗

10、句)语言:本诗语言(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还要注意组名词成句的语言特点,如: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表达技巧:本诗运用(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情因景生、托物言志)手法,表现了思想内容: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思想或情感,起到了(某某)作用。作者观点:肯定、否定、批评、讽刺、赞扬等。* 重点提醒:每一项解答之

11、后要紧贴原诗句解释。(三)名句名篇默写要熟记考纲要求的 64篇文章。识记时不要囿于上下句,往往须填上两句。上下句的默写,可以根据上句或下句推导提醒。内容提示的默写,可先在头脑中默背有关内容,选取与提示相对应的内容默写。如果默写的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几个字,暂时放过,后面记起来了再写。* 特别警告:做题时,要仔细认真,一个字也不能写错。写过之后,可回过头试着翻译诗句,以保证别错写同音字。关于选考题选考方法与原则(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 1.平时练习,两题都做。(只做不批统一讲)2.小型考试,指定一题,交替进行。(连做带批统一讲)3.大型考试,学生任选,心中有数。(连做带批统一

12、讲)4.高考之时,考前选定,直接答题,节约时间。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考点题型及分析:设题均是围绕小说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这一核心。(一)考查环境: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解题思路:1、要善于从时间、地点、行动、季节、气候和景物等描写中揣摩人物的身份、地位、心境,揣摩出对主题的烘托作用。2、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起着不小的作用。要善于从人与人的关系、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社会环境中体悟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时代根源。3、小说对某一景物进行描写,是为了通过景物描写来传达思想感情,或烘托环境或渲染气氛,即描写

13、是为主旨的表达服务的。4、环境描写的作用(程式化用语):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 渲染某种气氛 推动情节发展二、考查情节:着重于情节的概括、情节的特点分析、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理解、情节的合理性探究。 故事情节的把握。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解题思路:抓住小说里的人、事、物及其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理清情节发展线索,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把握故事内容。三、考查人物:人物个性特征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辨析、人物性格发展的合理性探究

14、。题型: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品质。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人物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社会意义)。四、考查主题:着重小说意蕴主旨的全面理解或小说主旨某一侧面的归纳、合理性探究。五、考查探究能力新课标卷考试大纲的考试能力要求: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展、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量层级。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究:(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常见的命题方式:1、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这样一个主题,又有人说这篇小说

15、反映了一个那样的主题,你怎么看? 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3、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传记的文体特点】第一、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传记里的人物都是某时代某领域较突出的人物。第二、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传记的材料比较翔实,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特点,有较强的说服力。第三、选文是兼具史实性与文学性的评传。【传记重点指导的内容】1、文体特征: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 选材特点:典型性、概括性语言特点:或朴实自然,或形象生动,或幽默诙谐 2、考查点侧重:A 具有典型意义

16、的事件和细节B人物的精神,对人物的评价,阅读的启示,对传记写作手法及价值的思考3、阅读基本方法:A读事实:理清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B读人物: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和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C读评价: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和基本事实间的关系。 【重点指导,掌握解题技巧】简答题尽量做到“以文解文”紧扣文本,组织答案:A.扣题意(审题)B.重提取(题干对应的句段)C.分表里(去粗取精)D.重条理(分条作答)探究题要做到“内引外联”,展开论述分析,要求:“有理有据、自圆其说”。A“内引”依据:立足文本,引信息、材料、观点等形成论证依据。B“外联”分析:联知识:文体知识、 分析鉴赏知识联实际:现实情况、社会影响联自身:生活体验、阅读感受“外联”应立足文本内容和题目要求,不能任意延展C、答题规范:答对所问;观点明确,有理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