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品思考题答案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28679830 上传时间:2018-01-19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品思考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五品思考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五品思考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五品思考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五品思考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品思考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品思考题答案(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第五品 思考题答案(注:问题中若提到写出自己的感想、打算等,均请自己发挥。 )第 47 节课375、正知与正念有什么差别?为什么要有正知正念?答:正念就是念念不忘善法,正知就是经常用智慧来观察三门行持善法。以前高僧大德们常将自心比喻成马,正念 喻为拴马之索,正知喻为马的主人, 经常看护马。因为正知正念是修行成功的两个必备条件。有了正知,才会时时观察自己的身口意三门是否如法,只要发现有不如法的地方,正念重新将心系于善法上。如此修学,则 相续不会被烦恼染 污,会成 为一个很好的修行人。376、我们为什么要护持自己的心?请从未护心的过患、护心的功德两方面加以阐述。答:1)未护心的过患:如果

2、放 纵自心去造作种种恶业,则一切善法功德都将失去,自己死后必定堕入无间地狱受苦。即使是尚未驯服的大狂象,为害程度也不至于那样严重。2)护心的功德:若以正知正念护持自心, 则世间中所有的恐怖,如三恶趣的痛苦、地水火风的灾难都将烟消云散,暂时的增上生和究竟的决定胜等一切善妙功- 2 -德会自然呈现、纷至沓来。377、从哪两方面理解,调伏心能遣除一切怖畏?对此你有什么体会?答:1)一切万法是心所显现 ,心也是 远离一切戏论的光明自然本体,如果认识 到这一点,而安住在自己光明空性的心性本体中,则一切怖畏都会消失无踪。2)如果调伏了自己自私粗暴的心,具有一 颗无我利他的悲心,那么以这种大慈大悲心就能感化

3、恶人、非人以及毒蛇老虎等猛兽,令其 转变成具有慈悲心态者。第 48 节课378、为什么说一切怖畏以及无量痛苦都是由心所生?请以地狱为例具体分析。答:有情世间的无量恐怖痛苦唯心所生。比如在地狱之中,有无数种不同的刑具和兵器,其数量多得无法计算,这 些刑具是何人制造出来的呢?地狱中有无量地狱有情,每一个有情前有百数狱卒天天用刑具拷打、杀害他们, 这些狱卒是从何 处来的呢?八热地狱中烈火熊熊炽热的红铁板地,其面 积大得不可思议, 这么多铁是哪一个钢铁公司制造的?又是如何烧热的呢?那些破戒律毁坏梵行的人,堕于 铁柱山地狱中,有可怖的铁女抓住它们,将头纳入口中咀嚼。这种女人是从哪里来的呢?从各方面去推理

4、,完全可以得出结论:一切唯心造,地狱中各种现象都是有情业力所感而幻现。如果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地狱,那无 论从哪个方面去观察,都- 3 -不能成立。大乘经典楞严经、 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等都承认:众生以自己的业力所感, 显现出地狱,也即自心造出这些情景。 金刚藏经中云: “文殊师利菩萨, 实无有地狱,凡夫 颠倒分别意识所生也。 ”这些经典中讲得很清楚,地狱 痛苦都是众生自心分 别所造,并无有一个 实 体的存在,只是基于众生恶业 而现前的幻相。379、按照俱舍论的观点,地狱位于南赡部洲之下,饿鬼的根本住处是王舍城。这种说法了义吗?为什么?答:不了义,这只是佛陀暂时在个别众生面前有密意而说的。按照大乘阿

5、毗达磨和唯识中观的观点,不仅仅是地狱,三界轮回全部是众生的心造出来的。造业众生无论死于何处,以业力当下现前地狱,并由之感受痛苦。如入中论云:“有情世界器世界,种种显现由心造。 ”380、有些人认为,圆满布施度就是要消除所有众生的贫困,所以需要赚大钱来达到这个目的。对此你怎么看待?答:这种想法不正确。在百业经中可以看到,佛在世时也有很多的穷人,虽 然佛陀六度万行皆已圆满,但穷人依然存在,这正说明了 圆满布施度是从内心上安立,而不是将外在的贫困者全部遣除。佛陀说过:一切功德皆是由心所生,如是内心愿意将自己所有的财产、身心性命、功德善果,毫无保留地施舍给众生,生起这种无伪 的意乐,就 圆满了布施波

6、罗蜜多。在大集经 无尽意菩萨品中说:“将自己的一切- 4 -施舍众生,此无伪舍心名布施波罗蜜。 ” 所以圆满布施度并不是从外面物质上安立的,而应该是从内心上安立。381、如果布施只是从心上安立,是否就不需要布施财物身体了?为什么?答:不是。如果你心上能舍,那身体和财物也会舍得的。 释 迦牟尼佛广传中 处处都讲到,世尊在行持布施波罗蜜多时,舍弃身体及妻子儿女的现象比比皆是。并且布施是四摄法之一,也是将来成就佛陀色身之因,所以自己有能力时,应精勤布施,积累福德资粮。382、有些人认为:“佛陀既然是万能的,又有无边的大悲心,就应该把所有众生都度成佛。 ”这种想法合理吗?请具体分析。答:不合理,不能因

7、为众生没有都成佛而否定佛的功德,就像无根之草,天雨再多也无法令其获益,同 样,众生没有一一成佛,是由于根基的差别,不是佛的 过 失。现观庄严论的讲义中说:佛陀度化众生有清净、圆满、成熟三种方式。所谓“清净” ,是指断除最后有者相续中细微的无明种子,令其 彻悟一切万法的真相,获得圆满的无学道佛果;所谓“圆满” ,就是把众生安置于道上,圆满 一地到十地的诸 种功德;所谓“成熟”,是把众生安置于道的所依(包括资粮道和加行道) ,即有些众生由于因缘没有成熟,暂时不能得到有学道的果位,但在他们相续中种下善根,使其在佛的教法下成熟,今后获 得- 5 -解脱。以此三种方式,将有缘者分别安置于果上、道上、道的

8、所依上,因此,佛的度生事业是周遍、恒常、不间断的。第 49 节课383、有些人点油灯供佛时,无意中杀害了很多小虫,这是否意味着犯了杀生戒?请以教证、理证、公案进行说明。答:不是。真正的持戒是在心上安立的,而不是在外境上安立的。不损恼其他有情的断恶之心,就是持戒,而并不是在外境断离一切可能会犯戒的对境。由于自己在点油灯供佛时没有杀害小虫之心,故不犯杀生戒。经中云:“何为 戒律度?断除害他之心。 ”但点灯时,用灯罩罩上是最好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世时,负责清洁浴室的比丘打扫浴室, 发现浴池里有许多小虫,便向佛陀请教,该 如何处理。佛陀当时回答比丘去打扫干净。比丘 说他害怕犯杀戒,所以不敢贸然去清 扫

9、,而佛陀 对比丘说:“我们是为了清扫浴室,不是去杀 生的。 ”384、究竟而言,戒的本体是一种断恶之心,那是否持清净戒律跟外境没有任何关系?为什么?答:不是。对于初学者而言,阿底峡尊者 说,选择清净的环境相当重要。因为凡夫人在没有登地之前一定会受环境的影响,所以为了守持戒律而住在寂静的地方、选择 清净之地很有必要。- 6 -但从最究竟的角度而言,永远都住在寂静地方,也不一定能圆满持戒度。385、假如有人无端打你、骂你,甚至想要杀你,你会怎么做?为什么?答:佛经中说:“ 若息嗔心,外敌灭尽,反 则增怨。 ”故我们应当摧伏自相续中的嗔恚心,对各种损害痛苦如如不动,坦然忍耐。若不在内心下功夫,而要去

10、荡平外境违缘、怨 敌,将自己生嗔心的对境全部消灭,这是不现实的。所以, 应像阿底峡尊者所说:“如果有人要杀自己,应该观 想这是偿还宿债 的机会,不管什么 环境中,都应精进修持安忍波罗蜜。 ”386、精进的体相是什么?有些人一天念几万遍佛号,或者磕几千个大头,这是否就意味着很精进?请具体分析。答:“进即喜于善 ”,精进的体相就是对善法的一种欢喜心。身体和语言虽然很精进,但如果自心对行持善法散漫无力,则只能得到微劣善果,远不及一念有力的善心所得之果。所以,精进关键在于内心,如果特 别专 注,没有散乱到外境上面,这才叫做真正的精进,也才能成就很大的善根功德。第 50 节课387、佛陀在经中说倘若自己

11、的心外散,苦行念诵皆无果。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平时散心念佛持咒磕头,是否一点- 7 -功德都没有?为什么?答:并不是一点功德都没有。经中之义是说,若心外散,身语行善的功德远不如心专注所作的功德,要微劣很多。 “皆无果” 是从低劣加否定词的角度说的,比如一个人胆子很小,可以称他 为没有胆子。如果没有这样理解,就与佛经中说的以散乱心“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完全相违了。华杰施主前世就是一只小虫,它在无记 的心态下转绕佛塔,最后也成了解脱之因。倘若除了心以外身语没有任何功德,这个公案是没办法解释的。所以,身语的造善造恶和心的造善造恶,只不过是大小上分的,并不是说只有心才有善和恶,其他身体和语言一点

12、关系都没有。388、现在有个别假活佛到处欺骗信众,有的人供养完以后才发现上当受骗,那这种供养是否没有功德?请以公案进行分析。答:如果当时发心很清净,只要没有产生后悔心,应该是有功德的。佛经中记载 ,有个人把一个凡夫 误认为阿罗汉来供养,由于他当 时发心清净,后来 获得了供养阿罗汉的功德。贫女把狗牙看成释迦牟尼佛的佛牙来一心祈祷,后来也是成佛了。所以只要心清净,有些善根也能获得。389、根据俱舍论和毗奈耶经的观点,业因果有哪四种分类?请举例说明。答:1)“ 作而积 累业”,这种业是做也做了, 积也积- 8 -了,就像故意杀害众生、邪淫、 偷盗等;2)“作而不 积业 ”,虽然你是造了,但实际上没有

13、积业,就像无意中踩死小虫等;3)“积而不作业”,虽然你没有亲自做,但在阿 赖耶上已经积了业,譬如自己很想 杀生或者偷盗,有了 这 种发心,但由于某种原因,后来没有做成;4)“未作未 积 ”,这个业你既没有造,也没有积,就像走路、睡觉等无记业。390、寂天菩萨一再强调除了护心以外,其他的善行意义不大,这是否意味着受持别解脱戒没有用?为什么?答:不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制定的任何一条戒律,都为了护心而制。别解脱戒的戒条全都为护心而制,是护 心的一种助缘。在宝蕴经中说:“心净则身净,身净未必心净,故心清净,则称之为梵净行。 ”梵净行的标准,完全依心而定,如果内心不清净,那发之于心的身语不可能合于净

14、戒。391、在闻思入行论的过程中,如果有人劝你不要学这些,而应该实修或者如何如何,这种行为为什么叫做魔业?请以教证、理证分析。答:1)教证:华严经中说 :“凡坏菩提心,造它善法者,亦为 魔事业。 ”2)理证:入行论全文均是 围绕“ 菩提心”而宣说,若对此不加重视,反去另觅 蹊径, 显然是心已被魔加持。因为脱离菩提心的所作所为,皆与大乘背道而驰,或者- 9 -说只是一种形象上的善法。392、我们在污浊恶劣的红尘中,怎样护持这颗菩提心?请用比喻进行说明。答:比如受伤者身处拥挤混乱的人群中,他会特别留意自己的伤口,生怕被别 人碰到而增加痛苦,因此全神贯注地照顾着伤口,挡开外来的一切伤害。同样,我们置

15、身于五浊恶世中,也要以正知正念小心谨慎守护这颗珍贵的菩提心,如果没有好好护持,心随外境而转,一直跟着它造 恶业,那生生世世会在三恶趣中受苦,永远都没有解脱的机会。所以, 应竭尽全力保护这颗菩提心,千万不要 让它受到任何损害。第 51 节课393、有些人认为自己修行境界很高,成天跟别人讲自己能看到什么、能听到什么,还能知道别人的心思,这些就真的了不起吗?为什么?答:并不是这样。如果能看到远方的东西就了不起,那释量论中告诉你“ 当来依 鹰鹫” 。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应该依止鹰鹫,它几十由旬以外的尸体都看得清清楚楚。如果听到远处的声音就非常好,那你应该依止野猪,因为 它可以洞察到远方的 动静。如果了知

16、 别人的心就很伟大,那你应该依止魔女,印度以前有个空行魔女,任何人的起心动念她都了如指掌。所以知道一切并不重要,释 迦牟尼佛成立为量士夫,也不是因为他知道世间上有多少只昆虫、多少片 树叶,而是他能 为众生宣 讲- 10 -四谛法门,这就是佛陀的不共功德。因此,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并不重要,最关键的是什么?就是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尽量调伏自己的心。394、有些居士遇到一个假活佛,自己被骗得人财两空,就认为是藏传佛教不好,并到处说这个活佛的过失。对此现象你怎么看待?如果你也有相同的经历,今后打算怎么办?答: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因为无论藏传佛教、 汉传佛教,在佛教的本质上没有任何过失,漫 长的历史长 河中,谁也没有找到佛教的真 实过失,因此不能 说佛教不好。同时,也不要说这个活佛的过失, 毕竟你以前曾依止错过他。那么,今后在依止上师的时候,遇到一个上师要先了解,然后再决定是否结上法缘, 这样才是智者的做法。395、有些人喜欢说大话,认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