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整理】36例颅似脑减速伤的损伤分析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28662300 上传时间:2018-01-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整理】36例颅似脑减速伤的损伤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年整理】36例颅似脑减速伤的损伤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年整理】36例颅似脑减速伤的损伤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8年整理】36例颅似脑减速伤的损伤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整理】36例颅似脑减速伤的损伤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整理】36例颅似脑减速伤的损伤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6例颅脑减速伤的损伤分析王喜勇 (峡江县公安局 刑警大队 江西 峡江 331409)【关键词】颅脑减速伤颅脑减速伤是指运动着的头部突然碰撞相对静止的物体,迫使其瞬间由动态转为静态所产生的颅脑损伤1。颅脑减速伤的发生率高、伤情重,常见于交通伤和跌落伤2。临床有关颅脑减速伤的伤情主要通过 CT影像获得。本人收集近十年来临床上常见的典型颅脑减速伤病例,结合致伤病史及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颅脑 CT影像资料,分析颅脑减速伤的损伤特点。资料和方法1 病例资料从近 10年峡江县公安局损伤鉴定材料中选出颅脑减速伤 36例,这些案件均有医院病历记录及 CT检查。1.1 一般资料 36例中男性 27例,女性 9

2、例;年龄 2565岁,平均 45岁。1.2 受伤原因 36例中 21例是被人打倒或推倒受伤,占 60%。另 8例是交通事故受伤,3 例是高坠受伤。2 检查方法 应用美国 GE Sytec 1800 Plus型全身 CT扫描机,OM 基线,常规轴位扫描,层厚、间距 10 mm,部分病例局部另加 5 mm层厚扫描。3 伤情分析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致伤方式、受伤程度、头颅受力部位及头皮、颅骨和脑实质损伤等资料。重点观察头颅受力部位及对冲部位颅脑损伤分布情况。其中,CT 影像资料包括患者伤后首次 CT检查及伤后 3天之内的所有 CT复查资料。结合受伤病史及临床资料,根据颅脑损伤与 CT影像

3、之间的对应关系,分析患者的颅脑 CT影像资料,总结归纳颅脑减速伤的损伤特点。结 果1 头部受力部位头颅受力部位分为颌面部、额部、顶部、颞部和枕部。其中,枕部为颅脑减速伤头颅受力的好发部位,顶部受撞击的发生率最低。平地跌倒、高处坠落均以枕部受撞击最常见,交通事故头颅受力部位多为颞部、额部及颌面部。2颅脑损伤类型颅脑减速伤所致的颅脑损伤类型包括:头皮损伤、颅骨骨折、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和脑实质血肿。其中,常见的损伤类型有头皮损伤、脑挫裂伤和颅骨骨折。2.1 脑挫裂伤 脑挫裂伤 23例,其中, 7例同时存在脑撞击伤和对冲伤,12 例为单纯的脑撞击伤,4 例为单纯的脑对冲伤

4、。额叶、颞叶为脑对冲伤的好发部位,损伤较严重,常伴有脑实质血肿。2.2 颅骨骨折 21例发生颅骨骨折,其中 5例同时存在颅盖骨折和颅底骨折,12 例为单纯的颅盖骨折,4 例为单纯的颅底骨折。2.3 其他损伤 36例头皮损伤均位于撞击部位,头皮血肿范围往往超出着力点范围;急性硬膜外血肿常发生于外力撞击部位;硬膜下血肿更常发生于对冲部位,也可位于受力位;13 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位于脑底部及脑挫裂伤区的脑沟、脑池或脑裂内。 3颅脑减速伤的损伤特点颅脑减速伤损伤的主要特点:撞击部位头皮损伤、颅盖骨折、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脑挫裂伤,对冲部位硬膜下血肿、颅底骨折和脑挫裂伤。3.1 颅脑减速伤的脑损

5、伤多呈对冲性,特别是枕部撞击时更是如此,因此,典型的严重的对冲性脑损伤可作为分析认定颅脑减速伤形成的重要参考。3.2 颅脑减速伤常发生头皮损伤。这种损伤对于确定着力点极为重要,但由于致伤物和接触面大,加上头皮有头发被覆,头皮损伤未见有表皮剥脱和挫裂创,损伤往往可不显著,检验不全面则很易漏过。本文认为:有头部受伤史的,检查时应剃去头发。许多头皮出血、头皮下出血甚至血肿,只有这样才能被发现,同时值得提出的是帽状腱膜下出血一定要注意鉴别是否有可能骨折后出血扩散至帽状腱膜下,非该处直接暴力所致。3.3 从本文材料中看到,颅脑减速伤多数经过一定的时间,在此期间内,症状、体征可不典型或不出现,这与脑损伤呈

6、对冲性,主要分布在额、颞叶有关。因这些部位不直接引起运动、感觉或反射的改变而易被忽视。有些是由于临床检查不严格、不正规,过分依赖仪器检查而失去时机。由此可见,如在额颞叶脑内发生挫伤、血肿形成,可缺少体征及症状,CT 检查可帮助诊断“脑内血肿、脑挫伤” ,不宜过分强调须同时有体征才能确定是重伤。3.4 颅骨骨折常可见到,特别要指出的是有时一次着地可出现二条骨折线,李延吉3等也观察到,陈世贤4也曾提到。这一般是出现在枕外隆突附近,此为颅骨厚实部位,在此着力,局部变形不明显,而在碰撞点两侧的应力区造成变形,出现了骨折,应该也是整体变形的一种结果,不要认为是二次撞击,有二个作用点,而影响对案件的分析。

7、3.5 对冲性骨折在颅脑减速伤中不少见,主要多在眶扳、筛板颅底薄弱部出现。有时在蝶骨小翼后也可见到孤立的骨折线。关于对冲性骨折的机理,我们认为(1)颅骨菲薄处,又是颅骨骨质明显差异区;(2)眼球及脑组织质地明显弱于骨质,而骨质抗压能力较好,要冲撞到骨折恐有困难。其形成可能是在强大冲撞下,颅骨整体变形,颅骨质厚薄不匀,刚柔不均,受应力作用而在薄弱部位出现骨裂。同时,在头颅某处受力时,颅骨各部位运动状态不一,产生相互剪切作用造成骨折也是要注意的。3.6 颅脑减速伤中多出现硬脑膜下出血(占 36%) ,并多呈对冲性,这可能与脑挫伤、颅内压大幅度波动和颅脑相对运动引起桥静脉、皮质下静脉等小血管撕裂有关。硬膜外血肿一般是在颞预部。我们认为做 CT检查有较好的价值,并应注意走访观察。参考文献1王正国.创伤学基础与临床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544-1700.2 AbelsonMitchell N.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 of headinjuries:literaturereviewJ.JClinNurs,2008,17(1):46-573李延吉.跌倒致颅脑损伤死亡 30例分折J.中国刑警学院报,1985,1:394陈世贤.法医骨学M.第 1版.北京:群众出版社,1983.1221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