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8660596 上传时间:2018-01-1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7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原理课程设计(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设计题目: 插床机械设计二、工作原理:插床机械系统的执行机构主要是由导杆机构和凸轮机构组成。下图为其参考示意图,电动机经过减速传动装置(皮带和齿轮传动)带动曲柄 2 转动,再通过导杆机构使装有刀具的滑块 6 沿导路 yy 作往复运动,以实现刀具的切削运动。刀具向下运动时切削,在切削行程 H 中,前后各有一段 0.05H 的空刀距离,工作阻力 F 为常数;刀具向上运动时为空回行程,无阻力。为了缩短回程时间,提高生产率,要求刀具具有急回运动。刀具与工作台之间的进给运动,是由固结于轴 O2 上的凸轮驱动摆动从动件 lO8D 和其它有关机构(图中未画出)来完成的。三、设计要求:电动机轴与曲柄轴 2

2、 平行,使用寿命 10 年,每日一班制工作,载荷有轻微冲击。允许曲柄 2 转速偏差为5。要求导杆机构的最小传动角不得小于 60;凸轮机构的最大压力角应在许用值之内,摆动从动件 9 的升、回程运动规律均为等加速等减速运动。执行构件的传动效率按 0.95 计算,系统有过载保护。按小批量生产规模设计。四、设计内容及工作量:机械原理部分1.根据插床机械的工作原理,拟定 23 个其他形式的执行机构(连杆机构),并对这些机构进行分析对比。2.根据给定的数据确定机构的运动尺寸, lBC=(0.50.6)l BO4。要求用图解法设计,并将设计结果和步骤写在设计说明书中。3.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将导杆机构放在直

3、角坐标系下,编制程序分析出滑块 6 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及导杆 4 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画出运动曲线,并打印上述各曲线图。要求将建模过程详细地写在说明书中。4.导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通过建立机构仿真模型,并给系统加力,编程求出外加力,并作出曲线,并求出最大平衡力矩和功率。5.凸轮机构设计。根据所给定的已知参数,确定凸轮的基本尺寸(基圆半径ro、机架 lO2O9 和滚子半径 rr),并将运算结果写在说明书中。将凸轮机构放在直角坐标系下,编制程序画出凸轮机构的实际廓线,打印出从动件运动规律和凸轮机构仿真模型。6.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应包括设计任务、设计参数、设计计算过程等。以上工作完成后准备机械

4、原理部分的答辩。五、设计数据:6设计计算过程(1)方案的选择与比较1.方案一该方案如图 11 由两个四杆机构组成。使 ba, 构件 1、2、3、6 便构成摆动导杆机构,基本参数为 b/a= 。构件 3、4、 5、6 构成摇杆滑块机构。图 11方案特点如下:1).是一种平面连杆机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能承受较大载荷。2).具有急回作用,其行程速比系数 ,而00(18)/()k。只要正确选择 ,即可满足行程速比系数 k 的要求。arcsin(1/)3).滑块的行程 , 已经确定,因此只需选择摇杆 CD 的2sin(/)CDHL长度,即可满足行程 H 的要求。4). 曲柄主动,构件 2 与 3 之

5、间的传动角始终为 。摇杆滑块机构中,当09E 点的轨迹位于 D 点所作圆弧高度的平均线上时,构件 4 与 5 之间有较大的传动角。此方案加工简单,占用面积比较小,传动性能好。5).工作行程中,能使插刀的速度比较慢,而且变化平缓,符合切削要求。2.方案二该方案如图 12 将方案 I 中的连杆 4 与滑块 5 的转动副变为移动副,并将连杆 4 变为滑块 4。即得方案 II,故该方案具备第一方案的特点以外,因构件 4 与 5 间的传动角也始终为 ,所以受力更好,结构也更加紧凑。09图 123.方案三此方案如图 13 为偏置曲柄滑块机构,机构的基本尺寸为 a、b、e。图 13方案特点如下:(1).是四

6、杆机构,结构较前述方案简单。(2). 因极位夹角 ,故具有急回作用,arcos/()arcos/()ebeba但急回作用不明显。增大 a 和 e 或减小 b。均能使 k 增大到所需值,但增大 e或减小 b 会使滑块速度变化剧烈,最大速度、加速度和动载荷增加,且使最小传动角 减小,传动性能变坏。min从以上 3 个方案的比较中可知,为了实现给定的插床运动要求,以采用方案II 较宜。(2)导杆机构分析与设计1.机构的尺寸综合因为 、00(18)/()k2arcsin/)b而 k=2.0 由上面方程可得 =60又因为 a=lO2A=80mm 可得 b=O2O4=160mm根据几何关系H=2lBO4s

7、in(/2)=140mm可得 lBO4=80.8mmlBC =(0.5-0.6)l BO4=40.4-48.48取 l BC=45mm2.导杆结构的运动分析1) .当在(a)所示位置时,此时构件 4 处在极位(a)速度分析: 曲柄的长度为 lO2A=80mm 转速 n2=45r/min曲柄的角速度为 w2=2n/80=3.53rad/s4343AAvv方向 O24大小 ? 2Awl由图解法得:= = (错误)43Av2OAl0.95/ms因为 =0 所以竿 4 没有转动,即 ,又因为构件 3,是一个滑块,竿 4 又有铰链定43 40位。所以实际上: =04Av求 B 点的速度: 由于构件 4

8、上 点是 B 和 A 的绝对瞬心点 , O40AOv4点的速度 已知,利用构件 4 上的速度影像有:4A得 4BvO0/Bvms 求 : B、C 是同一构件上的点,根据同一构件上点间的速度关系:vBCBv方向 导杆 4O大小 ? 0 ?可得: Cv加速度分析:因为 aA2=w22 lAO2=0.998m/m2根据速度合成原理有:44434343nt rkAAAAAaa大小 ? 0.998 ? 0方向 ? 4O可得: = =0.998m/s2 方向:4Aa3又根据速度合成原理求 6 滑块 C 的速度:ntcBCBBa大小 ? ? ? 0.998方向 PBCllPlCl又图解法作图解: 的值通过

9、在 AB 杆上由杠杆定理求得:AO 4/0.998=BO4/aBBa3Aa=0.99m/s2又速度比例 =a B/lbp=0.0068所以 =0.9996m/s2 方向垂直向上(二). 滑块 A 在下极位的时候 对机构分析,同理可得:Vc=0, =0.9996m/s2 方向垂直向下(三). 滑块 A 于机架 位于同一位置的右边时:24O速度分析:V A2=3.53*0.08=0.282m/sVA2=VA3又速度合成原理有:3434AAAvv大小 ? 0.282 0方向 4Ol4l所以 =0.282m/s34Av又杠杆原理有 VB=0.28m/s 方向 4OAl又速度合成原理:cBCBvvv大小

10、 ? 0.282 0方向 4OAl4OAl所以 =0.282m/scBv加速度分析:W4=0.282/0.147=1.918m/s244 43433nt rkAA AAaaa大小 ? 0 0.997 0 042Owl方向 ? 0 0P4A4l2OAl所以 = =0.54m/s24nAa42OAl同理 aB=0.54m/s2加速度合成原理有:tnCBCBBCBCBaa大小 ? 0.54 0 0方向 0 04OAl 4OAl 所以 = 0.54m/s2 , 方向 ,向下CBa4OAl(四). 滑块 A 于机架 位于同一位置的左边时:4速度分析:V A2=3.53*0.08=0.282m/s23Av

11、又速度合成原理有:3434AAAv大小 ? 0.282 0方向 4Ol4l所以 =0.282m/s34Av又杠杆原理有 VB=0.514m/s方向 4OAl又速度合成原理:cBCBvvv大小 ? 0.514 0方向 4OAl4OAl所以 =0.514m/scBv加速度分析:因为 aA2=(3.53) 2*0.08=0.997m/s2WA=0.282/0.08=3.525rad/s加速度合成原理有:444 43433nt rkAAAAAaaa大小 ? 0 0.0997 0 042Owl方向 ? 0 0P4A4AlP4Ol所以 aA2=(3.53) 2*0.08=0.997m/s2同理 aB=1.

12、82m/s2加速度合成原理有:tnCBCBBCBCBaaa大小 ? 1.82 0 0方向 0 04OAl 4OAl所以 =1.82m/s2 方向 ,向上CBa43. 凸轮机构设计(1). 确定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选定推杆的运动规律:选推杆的运动规律为二次多项式运动规律,即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其运动规律表达式为:等加速段: ( )2max0/0/2等减速段: ( )20()/由以上两个表达式求得: ( )max204d0/2( )ax02()00/最大摆角时有:L*d/d =122*4*20*30/60 2=81.3mm如图 3-1 所示为摆杆盘形凸轮机构同向转动的尖底摆杆盘形凸轮机构,当推程尖

13、底与凸轮轮廓上任一点 接触时,摆杆摆角为 为摆杆的初始摆角,P 点1B0,为摆杆和凸轮的相对瞬心,此时机构的压力角 和传动角 如图所示.由于摆杆和凸轮在瞬心点 P 的速度相等得:(a+OP) =OP , (1)dtt则 OP/(OP+a)= . (2)将(1)式分子分母同乘 整理得:OP(1- )=a (3)d由式(3)求出 OP 代入式(1)右边得:a+OP=A/(1- ) (4)在三角形 A P 中由正统定理有:1B(5)000sin(9)sin(9)aOL将式(4)代入式(5)中得: (6)0(1/)cosd用 代入式(6)中得: 09(7)0(1/)siniaLd过点 O 作 O /P ,则 ,再由式(2)得 ,1CB1AC1PB1OPdBCLa等式(7)正是 的正弦定理.将等式(6)中的 展开得:0cos()tan = (8)a00(1)co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