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乔影》到《小船幻想诗》--论清代剧作家吴藻的性别意识与当代诠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8653192 上传时间:2018-01-1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乔影》到《小船幻想诗》--论清代剧作家吴藻的性别意识与当代诠释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从《乔影》到《小船幻想诗》--论清代剧作家吴藻的性别意识与当代诠释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从《乔影》到《小船幻想诗》--论清代剧作家吴藻的性别意识与当代诠释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从《乔影》到《小船幻想诗》--论清代剧作家吴藻的性别意识与当代诠释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从《乔影》到《小船幻想诗》--论清代剧作家吴藻的性别意识与当代诠释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乔影》到《小船幻想诗》--论清代剧作家吴藻的性别意识与当代诠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乔影》到《小船幻想诗》--论清代剧作家吴藻的性别意识与当代诠释(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从乔影到小船幻想诗论清代剧作家吴藻的性别意识与当代诠释沈惠如经国管理暨健康学院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兼主任2摘要清代女词曲家吴藻的乔影 ,是颇受瞩目的短剧作品,作者对着男装自画像饮酒读骚图吟咏慨叹,看似单纯的抒发心志,在今日看来却别有性别认同的矛盾与困惑,若证之以她的行径与诗词作品,更能清楚勾勒出吴藻难以言说的心境。距今一百八十多年前,即清道光五年(1825)的秋天, 乔影曾在上海由苏州男子顾兰洲在广场演出,据说他曼声徐引,或歌或泣,靡不曲尽意态 ,感动了无数观众 1。吴藻藉剧中人谢絮才恨不生为男儿身的抒怀泄愤,诉说封建时代才女的傲气与孤寂。原著独特的女性意识受到西方学术界重视,英译即有二版本(

2、The Red Brush : Writing Women of Imperial China. 作者:Idema, WL/ Grant, Beata,出版社:Harvard Univ Pr,2004,页 687-694 以及 Under Confucian eyes : writings on gender in Chinese history,作者 Mann, Susan,/Cheng, Yu-Yin.,出版社: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1,页 243-248) ,然而在中国戏曲界百年来未曾有过演出纪录。2006 年 9 月 2810 月 1 日,

3、在台北的诚品戏剧节演出小船幻想诗为蒙娜莉萨而作 (以下为方便行文,若叙述整体舞台呈现,包含舞者、多媒体或装置艺术等等,则简称小船幻想诗 ;若仅就改编剧本分析,则称作2006舞台实践本 )这一实验昆剧 2,即是取材自清代女词曲家吴藻的昆曲短剧乔影,并与达文西的画作相融合,横跨中西,贯穿古今,为一结合文学舞蹈剧场装置之跨界演出。此次演出,巧妙地安排舞者演绎戏中小生的影子,化独角戏为形影双演。此舞者身份频转多变,从湖心浮现的水中倒影、月下对酌的知已、同坐而相惜的屈原神魄 、到缠绵共舞的情欲对象,既代表了形 、影的出神对话,又暗喻自我纠缠绕结的双性需求与双重性格,对原作既有解读、更是延伸。该剧的创作获

4、得艺文界的青睐,入围第五届台新艺术奖十大表演艺术,诚为古典新诠的示范之作。本论文拟以如下的叙述模式进行,即:吴藻乔影的创作背景2006 舞台实践本小船幻想诗的剧本改编2006 舞台实践本小船幻想诗的剧场诠释分析。前两者构筑为本论文的第一部分:从文本分析到舞台实践 ,后者则为第二部份:剧场诠释的文化权力运作 。期望藉由这项古今并陈、中西合流、多重视角的实验剧作,呈现古典文学与当代意识最具生命力的重诠与沟通。关键词:吴藻、乔影、小船幻想诗、跨界、实验昆剧、性别1 出自清吴载功乔影跋 , 清人杂剧二集 。2 导演戴君芳,编剧沈惠如,演员杨汗如(谢絮才) 、苏安莉(舞者) ,演出:二分之一 Q 剧团。

5、3从乔影到小船幻想诗论清代剧作家吴藻的性别意识与当代诠释清代女词曲家吴藻的乔影 ,是颇受瞩目的短剧作品,作者对着男装自画像饮酒读骚图吟咏慨叹,看似单纯的抒发心志,在今日看来却别有性别认同的矛盾与困惑,若证之以她的行径与诗词作品,更能清楚勾勒出吴藻难以言说的心境。距今一百八十多年前,即清道光五年(1825)的秋天, 乔影曾在上海由苏州男子顾兰洲在广场演出,据说他曼声徐引,或歌或泣,靡不曲尽意态 ,感动了无数观众 3。吴藻藉剧中人谢絮才恨不生为男儿身的抒怀泄愤,诉说封建时代才女的傲气与孤寂。原著独特的女性意识受到西方学术界重视,英译即有二版本(The Red Brush : Writing Wom

6、en of Imperial China. 作者:Idema, WL/ Grant, Beata,出版社:Harvard Univ Pr,2004,页 687-694 以及 Under Confucian eyes : writings on gender in Chinese history,作者 Mann, Susan,/Cheng, Yu-Yin.,出版社: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1,页 243-248) ,然而在中国戏曲界百年来未曾有过演出纪录。2006 年 9 月 2810 月 1 日,在台北的诚品戏剧节演出小船幻想诗为蒙娜莉萨而作 (以下

7、为方便行文,若叙述整体舞台呈现,包含舞者、多媒体或装置艺术等等,则简称小船幻想诗 ;若仅就改编剧本分析,则称作2006舞台实践本 )这一实验昆剧 4,即是取材自清代女词曲家吴藻的昆曲短剧乔影,并与达文西的画作相融合,横跨中西,贯穿古今,为一结合文学舞蹈剧场装置之跨界演出。此次演出,巧妙地安排舞者演绎戏中小生的影子,化独角戏为形影双演。此舞者身份频转多变,从湖心浮现的水中倒影、月下对酌的知已、同坐而相惜的屈原神魄 、到缠绵共舞的情欲对象,既代表了形 、影的出神对话,又暗喻自我纠缠绕结的双性需求与双重性格,对原作既有解读、更是延伸。该剧的创作获得艺文界的青睐,入围第五届台新艺术奖十大表演艺术,诚为

8、古典新诠的示范之作。本论文拟以如下的叙述模式进行,即:吴藻乔影的创作背景2006 舞台实践本小船幻想诗的剧本改编2006 舞台实践本小船幻想诗的剧场诠释分析。前两者构筑为本论文的第一部分:从文本分析到舞台实践 ,后者则为第二部份:剧场诠释的文化权力运作 。最后则以观众的反馈分析作结,期望藉由这项古今并陈、中西合流、多重视角的实验剧作,呈现古典文学与当代意识最具生命力的重诠与沟通。3 出自清吴载功乔影跋 , 清人杂剧二集 。4 导演戴君芳,编剧沈惠如,演员杨汗如(谢絮才) 、苏安莉(舞者) ,演出:二分之一 Q 剧团。4一、从文本分析到舞台实践(一)女性觉醒因子与时代氛围 吴藻(17991862

9、 ,清嘉庆、道光年间) 5,字苹香,自号玉岑子,浙江仁和(杭州)人。吴藻的作品,根据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页 217)著录有花帘词二卷、 香南雪北词一卷、 花帘书屋诗及读骚图曲 (又名乔影 )等。除了作诗填词外,她还擅长鼓琴、工于绘画、娴熟音律,是一个十足的才女。有趣的是,吴藻并非家学渊源,她的父亲和丈夫都是商人,根据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卷二花帘词条记载:苹香父、夫俱业贾,两家无一读书者,而独呈翘秀,真夙世书仙也。 吴藻家是否无一读书者虽有待商榷 6,但她的丈夫身为商人,不能满足她夫妻唱和的理想生活确是事实,可见她的才情全来自于秉赋聪颖、悟性高强。虽然如此,但她的父

10、亲和丈夫却给了她良好的物质环境,让她不必为生活奔忙,而且给予她极大的自由,以致能够结交男女文友,并拜在提倡妇女文学的陈文述门下,满足她对文学的寄托、心灵的慰藉。 7吴藻从不掩饰她超越闺阁的豪情,除了居恒料家事外,平日还如文人雅士一般手执一卷,兴至辄吟 (魏谦升花帘词序) 8。吴藻的个性中有着如男儿般豪放的因子,再加上才华心性颇高,所以对生活也有着高于同时代女性的需求。吴藻的词曲作品中,很少有男欢女爱的作品,却不时出现纵横慷慨之气度,例如【水调歌头孙子勤看剑引杯图 ,云林姐属题】:长剑倚天外,白眼举觞空。莲花千朵出匣,珠滴小槽红。浇尽层层块垒,露尽森森芒角,云梦荡吾胸。春水变醁,秋水淬芙蓉。 饮

11、如鲸,诗如虎,气如虹。狂歌斫地,恨不移向酒泉封。百炼钢难绕指,百瓮香频到口,百尺卧元龙。磊落平生志,破浪去乘风。这虽是一首题画诗,但字句知间充满了英雄豪侠的阳刚气,丝毫不见阴性书写的痕迹。吴藻不仅在词中表现如男儿般的豪情壮志,甚至在词中坦承对男性身份的向往,例如【金缕曲】:5 关于吴藻的生卒年有好几种说法,但以 17991862 这种说法最普遍,详见陈志平、程明华吴藻生卒年和著作辨误 ,引自黄冈师范学院学报第 27 卷第 1 期, (湖北:黄冈,2007 年 2 月) 。6陆萼庭乔影作者吴藻事辑曾举吴藻姊善词画一事,以为梁说不合事实。见清代戏曲家丛考(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 。7 关于吴

12、藻的生平,可参见清代、民国的诗话笔记如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徐诃近词丛化 、施淑仪清代闺阁诗人征略 、冯沅君中国诗史 、 古剧汇说 、陆萼庭清代戏曲家丛考等。8 以下吴藻词作引自香南雪北词 (道光刻本) 、 花帘词 (道光刻本) 。5生本青莲界,自翻来几重愁案,替谁交代?愿掬银河三千丈,一洗女儿故态。收拾起断脂零黛,莫学兰台悲秋语,但大言打破乾坤隘;拔长剑,倚天外。 人间不少莺花海,尽饶他旗亭画壁,双鬟低拜。酒散歌阑仍撒手,万事总归无奈!问昔日劫灰安在?识得天之真道理,使神仙也被虚空碍;尘世事,复何怪!吴藻希望一洗女儿故态 、 打破乾坤隘 ,这种渴望与男性平起平坐的心态,

13、在她的词曲中随处可见。而她的另一首【金缕曲】则更是充满了英雄气概:闷欲呼天说,问苍苍,生人在世,忍偏磨灭?纵古难消豪士气,也只书空咄咄。正自检断肠诗阅。看到伤心翻自笑,笑公然,愁是吾家物。都并入,笔端结。 英雄儿女原无别。叹千秋,收场一例,泪皆成血。待把柔情轻放下,不唱柳边风月。且整顿,铜琶铁拨。读罢离骚还酌酒,向大江东去处歌残阕。声早遏,碧云裂。词的前半段有着无法抵抗命运的愁闷压抑,后半段提及卽便是男性也未必都能在现实世界大展宏图,此处超越了男女差异的表象浅层探讨,而将视角置放在历史文化的脉络中,格局确为不凡。在吴藻的词作中,甚至还不乏以男子身份自居,赠书给玉人 ,并希望带着她五湖同游的情景

14、,例如【洞仙歌赠吴门青林校书】:珊珊琐骨,似碧城仙侣,一笑相逢,淡忘语。镇拈花倚竹,翠袖生寒空谷里,想见个人幽绪。 兰釭低照影,赌酒评诗,便唱江南断肠句。一样扫眉才,偏我清狂,要消受玉人心许。正漠漠烟波五湖春,待买个红船,载卿同去。改扮男装、或者想象自己为男生挟妓同游,是否即证明吴藻的性向?仍无法论断,但是从她作品的思想倾向到行为模式,无疑是一致男性化的。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吴藻自身对性别的特殊体认,另一方面则是其婚姻上的缺憾以及周围男女文人群体氛围使然。吴藻的婚姻生活是不尽如她意的,在她的【祝英台近】一词中,便能深刻感受其知音难寻的孤寂:曲栏低,深院锁,人晚倦梳裹;恨海茫茫,己觉此身堕。那堪多

15、事青灯,黄昏才到,又添上影儿一个。最无那,纵然着意怜卿,卿不解怜我,怎又书窗依依伴行坐?算来驱去原难,避时尚易,索掩却,绣帷推卧。她的老师陈文述在西泠闺咏卷十六云:(吴藻)尝写饮酒读骚小影,作男子装,自题南北调乐府,极感慨淋漓之致。托名谢絮才,殆不无天壤王郎之感。69此处所题的南北调乐府即是短剧乔影 ,下节将会详细介绍。谢絮才暗指才女谢道韫,王郎为其夫王凝之;即便是王凝之,谢道韫都以其才学不如谢氏一门而烦恼,故陈文述认为乔影的撰着,应该与吴藻的婚姻缺憾有关。 10以陈文述和吴藻的师生关系看来,陈文述的说法可信度颇高,也就是说,虽然吴藻并没有在作品中直接描述或抱怨其婚姻状况,但却间接促成其拥抱开放思想、追求独立自主的风格。明清时期的妇女文学创作,可谓盛况空前,吴藻身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之下必然受到影响。清代妇女的社交颇为自由,根据黄嫣梨清女词人吴藻交游考统计,与吴藻交往、姓名可考者有 73 位,包括官宦、逸士、名媛、商贾、画家等 11,其中不乏知名的男性文人,如张景祁、魏谦升、赵庆熺、梁绍壬、石韫玉、陈文述、黄燮清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她的老师陈文述。陈文述,字云伯,杭州人,嘉庆五年中举,诗名颇大。陈文述一向支持妇女、尊重妇女,反对女子无才便是德 ,因此有 20 多位闺阁诗人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