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T 1606-2003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8652549 上传时间:2018-01-1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LY-T 1606-2003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LY-T 1606-2003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LY-T 1606-2003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LY-T 1606-2003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LY-T 1606-2003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LY-T 1606-2003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Y-T 1606-2003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Y-T 1606-2003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LY-T 1606-2003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LY/T 1606-2003月 U 舀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兵、郭泉水、杨锋伟、蒋有绪、刘世荣、崔向慧。本标准首次发布。LY/T 1606-2003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即气象常规指标、森林土壤的理化指标、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指标、森林水文指标和森林的群落学特征指标。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

2、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 1森林生态系统 forest ecosystem以乔木树种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具有随时间和空间不断进行能量交换、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的有生命及再生能力的功能单位。2.2地表温度 surface temperature直接与土壤表面接触的温度表所示的温度,包括地表定时温度,地表最低温度,地表最高温度。2.3土壤温度 soil temperature直接与地表以下土壤接触的温度表所示的温度,包括 10 cm,20 cm,30 cm,40 cm 等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2.4降水量 precipitation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

3、降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地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2.5降水强度 precipitation intensity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2.6蒸发量 evaporation由于蒸发而损失的水量。2.7总辐射量 solar radiation距地面一定高度水平面上的短波辐射总量。2.8净辐射量 net radiation距地面一定高度的水平面上,太阳与大气向下发射的全辐射和地面向上发射的全辐射之差。2.9分光辐射 spectroradiometry radiation人为的将太阳发出的短波辐射波长范围分成若干波段,其中的 7 个波段或几个波段的辐射分量称为分光辐射。1LY/T 1606-20032

4、. 10UVA,UVB ultraviolet A, ultraviolet B紫外光谱的两种波段。其中 UVA:400 nm-320 nm,UVB:320 nm-290 nm2.11日照时数 duration of sunshine太阳在一地实际照射地面的时数2. 12冻土 permafrost含有水分的土壤,因温度下降到。或。以下时而呈冻结的状态。2. 13土壤容重 soil bulk density单位容积烘干土的质量2. 14土壤孔隙度 soil porosity 单位容积土壤中空隙所占的百分率。孔径小于。. 1 mm 的称为毛管孔隙,孔径大于。. 1 mm 的称为非毛管孔隙2. 15

5、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of soil土壤胶体所能吸附的各种阳离子的总量。2. 16土壤交换性盐基总量 ion exchange capacity of soil土壤吸收复合体吸附的碱金属和碱金属离子(K, Ca ,Mg )的总和。2. 17穿透水 throughfall林外雨量(又称林地总降水量)扣除树冠截留量和树干径流量两者之后的雨量。2. 18树千径流量 amount of stemflow降落到森林中的雨滴,其中一部分从叶转移到枝,从枝转移到树干而流到林地地面,这部分雨量称为树干径流量。2. 19 地表径流量 surface runoff降落

6、于地面的雨水或融雪水,经填洼、下渗、蒸发等损失后,在坡面上和河槽中流动的水量2.20森林蒸散量 evapotranspiration of forest森林植被蒸腾和林冠下土壤蒸发之和2.21群落的夭然更新 natural regeneration of community通过天然下种或伐根萌芽、根系萌孽、地下茎萌芽(如竹林)等形成新林的过程。2.22森林枯枝落叶层 forest floor森林植被下矿质土壤表面形成的有机物质层,又称死地被物层。2.23森林生物量 forest biomass森林单位面积上长期积累的全部活有机体的总量。LY/T 1606-20032.24叶面积指数 leaf

7、area index(LAI)一定土地面积上植物叶面积总和与土地面积之比。3 指标体系3.1 气象常规指标各类观测指标见表 to表 1 气象常规指标指 标 类 别 观 测 指 标 单 位 观 测 频 度天气现象云量、风、雨、雪、雷电、沙尘 每日 1 次气压 Pa 每日 1 次风应作用在森林表面的风速 m/s 连续观测或每日 3 次作用在森林表面的风向(E,S,W,N,SE,NE,SW,NW)连续观测或每日 3 次空气温度“最低温度 每日 1 次最高温度 每日 I 次定时温度 每日 1 次地表面和不同深度土壤的温度地表定时温度 连续观测或每日 3 次地表最低温度 连续观测或每日 3 次地表最高温

8、度 连续观测或每日 3 次10 cm 深度地温 连续观测或每日 3 次20 cm 深度地温 连续观侧或每日 3 次30 cm 深度地温 连续观侧或每日 3 次40 cm 深度地温 连续观测或每日 3 次空气湿度“ 相对湿度 % 连续观测或每日 3 次辐射“总辐射量 J/m 每小时 1 次净辐射量 J/m 每小时 1 次分光辐射 J/ma 每小时 1 次日照时数 h 连续观测或每日 1 次UVA/UVB 辐射量 J/ma 每小时 1 次冻土 深度 cm 每日 1 次大气降水降水总量 m m 连续观测或每日 3 次降水强度 mm/h 连续观测或每日 3 次水面燕发 蒸发量 m m 每日 1 次风速

9、和风向测定,应在冠层上方 3 m 处进行。b 湿度、温度、辐射等测定,应在冠层上方 3 m 处、冠层中部、冠层下方1.5 m 处、地被物层等 4 个空间层次上进行雨量器和蒸发器器口应距离地面高度 70 cm.3.2 森林土坡的理化指标各类观测指标见表 20LY/T 1606-2003表 2 森林土坡的理化指标指 标 类 别 观 测 指 标 单 位 观 测 频 度森林枯落物 厚度 nTn 每年 1 次土壤物理性质土壤颗粒组成 % 每 5 年 1 次土壤容重 g/cm 每 5 年 1 次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及非毛管孔隙% 每 5 年 1 次土壤化学性质土壤 pH 值 每年 1 次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10、cmol/kg 每 5 年 1 次土坡交换性钙和镁(盐碱土) cmol/kg 每 5 年 1 次土壤交换性钾和钠 - 1/kg 每 5 年 1 次土壤交换性酸量(酸性土) cmol/kg 每 5 年 1 次土壤交换性盐基总量 cmol/kg 每 5 年 1 次土壤碳酸盐量(盐碱土) cmol/kg 每 5 年 1 次土壤有机质 % 每 5 年 1 次土壤水溶性盐分(盐碱土中的全盐量,碳酸根和重碳酸根,硫酸根,抓根,钙离子,镁离子,钾离子,钠离子)肠,mg/kg 每 5 年 1 次土壤全氮水解氮亚硝态氮%mg/kgmg/kg每 5 年 1 次土壤全磷有效磷 mg/kg每 5 年 1 次土壤全钾速

11、效钾缓效钾%mg/kgmg/kg每 5 年 1 次土壤全镁有效态镁 %mg/kg每 5 年 1 次土壤全钙有效钙 mg/kg每 5 年 1 次土壤全硫有效硫 mg/kg每 5 年 1 次土壤全硼有效硼 mg/kg每 5 年 1 次土壤全锌有效锌 mg/kg每 5 年 1 次土壤全锰有效锰 mg/kg每 5 年 1 次土壤全钥有效铝 mg/kg每 5 年 I 次土壤全铜有效铜 。00/amg/kg 每 5 年 1 次3.3 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指标LY/T 1606-2003各类观测指标见表 3表 3 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指标指 标 类 别 观 测 指 标 单 位 观 测 频

12、 度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有害昆虫与天敌的种类 每年 1 次受到有害昆虫危害的植株占总植株的百分率% 每年 1 次有害昆虫的植株虫口密度和森林受害面积个/h. 每年 I 次植物受感染的菌类种类 每年 1 次受到菌类感染的植株占总植株的百分率% 每年 1 次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 受到菌类感染的森林面积 hm2 每年 1 次水土资源的保持林地土壤的侵蚀强度 级 每年 1 次林地土集侵蚀模数 t/ (kma) 每年 1 次污染对森林的影响对森林造成危害的干、湿沉降组成成分每年 1 次大气降水的酸度,即 pH 值 每年 1 次林木受污染物危害的程度 每年 1 次与森林有关的灾害的发生情况森林流域每年发生洪水

13、、泥石流的次数和危害程度以及森林发生其他灾害的时间和程度,包括冻害、风害、干旱、火灾等每年 1 次生物多样性国家或地方保护动植物的种类、数量每 5 年 1 次地方特有物种的种类、数量 每 5 年 1 次动植物编目、数量 每 5 年 1 次多样性指数 每 5 年 1 次3.4 森林水文指标各类观测指标见表 4e表 4 森林水文指标指 标 类 别 观 测 指 标 单 位 观 测 频 度水量林内降水量 m m 连续观测林内降水强度 mm/h 连续观测穿透水 rnll】 每次降水时观测树干径流量 lrTn 每次降水时观测地表径流量 nlln 连续观测地下水位 m 每月 1 次枯枝落叶层含水量 m m

14、每月 1 次森林蒸散量。 m m 每月 1 次或每个生长季 1 次LY/T 1606-2003表 4(续)指 标 类 别 观 测 指 标 单 位 观 测 频 度水质 bpH 值,钙离子,镁离子,钾离子,钠离子,碳酸根,碳酸氢根,抓根,硫酸根,总磷,硝酸根,总氮除 pH 值以外,其他均为-g/dm,或 Yg/dm每月 1 次微量元素(B, Mn, Mo, Zn,Fe, Cu),重金属元素(Cd,Pb,Ni,Cr,Se,As,Ti)mg/ma 或 mg/dm 有本底值以后,每 5 年 1 次,特殊情况需增加观测频度。测定森林蒸散量,应采用水量平衡法和能量平衡一波文比法。L 水质样品应从大气降水、穿

15、透水、树干径流、土壤渗透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中获取。3.5 森林的群落学特征指标各类观测指标见表 5。表 5 森林的群落学特征指标指 标 类 别 观 测 指 标 单 位 观 测 频 度森林群落结构森林群落的年龄 a 每 5 年 1 次森林群落的起源 每 5 年 1 次森林群落的平均树高 m 每 5 年 1 次森林群落的平均胸径 cm 每 5 年 1 次森林群落的密度 株/h. 每 5 年 1 次森林群落的树种组成 每 5 年 1 次森林群落的动植物种类数量每 5 年 1 次森林群落的郁闭度 每 5 年 I 次森林群落主林层的叶面积指数每 5 年 1 次林下植被(亚乔木、灌木、草本)平均高rl】 每 5 年 1 次林下植被总盖度 % 每 5 年 1 次森林群落乔木层生物量和林木生长量树高年生长量 n】 每 5 年 1 次胸径年生长量 cm 每 5 年 1 次乔木层各器官(干、枝、叶、果、花、根)的生物量 kg/hm每 5 年 1 次灌木层、草本层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 kg/hm2 每 5 年 1 次森林凋落物量 林地当年凋落物量 kg/hm 每 5 年 1 次森林群落的养分C, N, P, K, Fe, Mn, Cu. Ca,Mg, Cd,Pbkg/hm 每 5 年 1 次群落的天然更新 包括树种、密度、数量和苗高等 株/Am,株,cm 每 5 年 1 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